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孢子母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减数,孢子,细胞,花粉,平邑,胚囊,多倍体。
小孢子母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芸,林鸿生,王桔红[1](2019)在《葱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常见蔬菜——葱的花序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比较研究了葱花蕾形态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关系。结果显示,上午9∶00~12∶00、下午14∶00~16∶00为取样最佳时间,分裂时相与花蕾形态生长有关。葱的染色体数目较少,着色力强,图像清晰,可用于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9年08期)
宋勤霞,杨静,包立军,苏超,钱永华[2](2017)在《同源四倍体桑品种陕桑402-1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形成过程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减数分裂对于开花植物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过程,并且与花粉育性有很大关系。多倍体桑树具有生长旺盛、叶片肥大、叶质优良和抗逆性较强等特点,但是花粉育性较低。从细胞学水平上,观察同源四倍体桑品种陕桑402-1花粉母细胞(PMCs)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小孢子的形成过程,探讨多倍体桑树花粉育性降低的原因。观察发现PMCs减数分裂过程与花蕾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当花蕾直径处于0.71~1.54mm之间时,PMCs处于减数分裂时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观察到了多价体、落后染色体和分裂不同步等异常情况:处于中期Ⅰ的染色体构型主要以二价体和四价体为主;四分体时期则出现了二分体、叁分体、含微核的异常四分体以及多分体现象。桑树小孢子发育分为4个时期,包括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单核靠边期、双核期。初步推测PMCs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上述异常情况,是导致陕桑402-1花粉育性降低的细胞学因素。(本文来源于《全国桑树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8-21)
轩利娟[3](2017)在《蜀葵小孢子母细胞中自噬活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噬(Autophagy,AP)是真核生物将细胞内冗余或受损伤的蛋白质及细胞器用双层膜包裹运往液泡或溶酶体中降解再利用的过程,在生物体正常发育、衰老或遭受生物、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关于自噬的研究早期主要集中在酵母和哺乳动物,近些年来在植物中的研究逐渐增多,但主要局限于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细胞的自噬,另外还局限于植物的营养生长过程,对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尤其是植物的生殖过程中的自噬还鲜有研究。之前本实验室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蜀葵和油菜减数分裂期小孢子母细胞内存在复杂的类自噬体结构,但它们是否代表真正的自噬体以及它们的形成机制和功能还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以蜀葵为材料,通过自噬特异性染色剂MDC染色、自噬抑制剂3-MA和E-64预处理以及亚显微结构观察,对蜀葵小孢子母细胞(MMCs)中的自噬现象做了进一步定性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MDC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正常生长条件下的早期和减数分裂期MMCs细胞质呈绿色或蓝色荧光,其内分布有数量不等的蓝色亮点,这些亮点即代表自噬体,这些亮点主要分布在细胞边缘,有些亮点在细胞边缘聚集成大的亮斑。减数分裂期MMCs内亮点的数目明显多于早期MMCs。小孢子时期亮点消失。(2)3-MA预处理24 h和36 h之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质呈绿色荧光,但自噬体数目比正常组细胞(不经任何处理的细胞)稍有增多,但与DMSO对照组相比显着减少。DMSO对照组与正常组细胞相比,细胞内自噬体数目显着增多。(3)E-64预处理24 h和36 h之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呈蓝色或绿色荧光,细胞内自噬体数目比正常组细胞和DMSO对照组细胞内的自噬体数目显着增多。DMSO对照组细胞内自噬体数目与正常组细胞相比也明显增多。(4)普通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正常条件下的小孢子体积较小,大小均一。3-MA预处理后,大部分(70%)小孢子体积相对变大,大小变得不均匀;相反,E-64预处理后,大部分(80%)小孢子体积变小,大小也变得不均一。(5)RT-PCR检测发现,自噬相关基因ATG8在蜀葵根、茎、叶、小孢子母细胞、四分体、小孢子中都有表达。(6)亚显微结构观察显示,早期蜀葵MMCs内的确有典型的自噬体结构存在。其形成过程有:细胞内先出现新月状双层膜结构,这种结构的膜继续延伸形成杯状,最后膜两端融合形成自噬体结构,并将一些受损细胞器及蛋白包裹在内。随着细胞的发育,部分自噬体被周围另外的膜包裹形成多层膜结构;部分自噬体内膜断裂并卷曲,形成胞内体。最后,部分自噬体与质膜融合,将内含物排放到质膜与细胞壁之间,部分自噬体与液泡融合并降解。综上可知,蜀葵小孢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内的确有自噬活动参与。(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4-01)
朱咪咪[4](2016)在《‘无子瓯柑’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的分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子瓯柑’是普通瓯柑的芽变,果实无核,且具有普通瓯柑(Citrus suavissima Hort.ex Tanaka)的所有优良性状,果实极耐贮藏,11月下旬成熟后,常温下可贮藏至翌年5月,风味不变。现无核水果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单性结实无子果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研究果实的无核机理,对柑橘属无子品种的开发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本研究对‘无子瓯柑’及其野生型普通瓯柑的花药进行染色体压片,观察到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采集小孢子母细胞时期的花药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获得了大量数据和信息;筛选23个差异表达基因和31个减数分裂特性基因进行RT-q PCR检测,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普通瓯柑和‘无子瓯柑’花药进行染色体压片,确定了花蕾直径与减数分裂时期的关系:(1)2.0-2.4mm时为小孢子母细胞时期;(2)大于2.40mm后,小孢子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时期;(3)约2.80mm时,进入四分体时期,到达3.10mm左右时四分体基本解体;(4)3.5-4.5mm时小孢子处于单核时期;(5)4.5-6.2mm时小孢子发育到双核时期;(6)6.6-6.9mm时开始裂瓣散粉,视为花粉粒成熟期。此外,在‘无子瓯柑’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观察到染色体桥,减数分裂中期Ⅰ无法正常分离,不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后期Ⅱ分离不同步,不均等分离及最终形成多分体等异常现象。利用石蜡切片观察四分体解体时的小孢子的形态,普通瓯柑的四分体正常,四分体解体后的小孢子大小均匀一致,近圆球形,且染色较深,但‘无子瓯柑’四分体解体后的小孢子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染色也深浅不同。2、经转录组测序分析,共得到29.68Gb的清洁数据,组装共得到174,325条Transcript和92,023条Unigene,通过BLAST比对获得41,366个有注释信息的Unigene,还获得8244个SSR,约144703个SNP及251个表达倍数相差1倍以上的差异基因,其中‘无子瓯柑’上调表达基因18个,下调表达基因214个。差异基因的GO注释显示:生物过程中以代谢过程(23.5%)和氧化还原反应(22.4%)居多,分子功能以结合(40.7%)和转运功能(29.7%)居多,细胞组件以膜的整体构件(33.3%)和膜(33.3%)居多。差异基因中有15个基因注释到30条KEGG通路上,其中有6条(20%)是氨基酸代谢通路,5条(17%)是糖类代谢通路,4条(13%)是脂类代谢通路。3、选取18个下调表达基因,5个上调表达基因进行RT-q PCR验证,结果显示该23个差异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虽在数值上与转录组数据有所差异,但基因的上调或下调表达情况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说明转录组测序数据真实可靠。4、从转录组测序结果中挑选了31个参与减数分裂过程的基因,在‘无子瓯柑’和普通瓯柑花粉母细胞形成期(Ⅰ)、四分体时期(Ⅱ)、单核花粉粒时期(Ⅲ)、双核花粉粒时期(Ⅳ)、花粉粒成熟期(Ⅴ)共5个时期的花药c DNA中进行表达量检测分析。33个基因中,主要在第Ⅰ、Ⅱ时期表达,后3个时期中表达量很低的有20个(64.5%),5个时期表达差异较小的有6个(16%)。在第Ⅰ时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无子瓯柑’中20个基因极显着低于普通瓯柑,5个基因极显着高于普通瓯柑,6个基因无极显着差异。深入分析该31个基因的功能,推测‘无子瓯柑’减数分裂的异常是由于无法形成正常的DSBs,同源染色体联会失败,使中期的染色体出现随机分离,最终形成异常四分体,包含着从单分体、二分体一直到七分体等不同数量小孢子的现象。(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6-06-07)
崔彬彬,魏俊杰,张妍,曹柳青,刘帅勇[5](2016)在《银腺杨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胚囊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银腺杨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和胚囊的发育进程进行研究,为确定染色体加倍的有效处理时期提供细胞学参考,以提高通过雌配子染色体加倍途径选育叁倍体的效率。【方法】2014年1月采集银腺杨雌花枝进行水培,48h后每隔3h采集花芽样品。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银腺杨的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胚囊发育进程进行研究,同步观察雌花芽的外部形态。【结果】银腺杨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胚囊发育进程与花芽的外部形态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花序微露时,大孢子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细线期;1/2花序伸出芽鳞,发育到减数分裂中期Ⅰ;花序全部露出、长约1.55cm左右时,进入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授粉前12h,功能大孢子进入胚囊发育时期,雌蕊柱头开裂角度约180°时发育到单核胚囊;授粉后24h,柱头褐色,发育到二核胚囊;授粉后36h,柱头开始萎蔫,发育到四核胚囊;授粉后60h,柱头干枯,发育到八核胚囊。【结论】根据银腺杨雌花芽外部形态可判断其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胚囊发育时期,以适时进行染色体的加倍处理;同时,银腺杨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和胚囊发育进程呈现出明显的不同步性,同花芽的不同小花及同一小花的不同胚珠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发育差异,这一特点对种群进化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徐洪伟,冷青云,覃海燕,赖杭桂,尹俊梅[6](2015)在《红掌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及2n花粉遗传的细胞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与无性多倍化相比,2n花粉在叁倍体育种方面有明显优势。为了在红掌育种中使用2n花粉,本研究对红掌肉穗花序发育过程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观察。以前期I为诱导时机,使用秋水仙素溶液棉浸法对红掌肉穗花序进行诱导,观察到二分体和叁分体,获得了加倍的2n花粉。在小孢子母细胞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中,观察到融合纺锤体,叁极纺锤体和加倍的4n小孢子母细胞与2n花粉形成有直接关系。(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辛昊阳,王帅,刘光欣,甄艳,施季森[7](2016)在《美洲黑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与花芽及花药外观形态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美洲黑杨的雄花枝为材料,采用卡宝品红压片法,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与花芽及花药外观形态的关系,为美洲黑杨2n配子的诱导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美洲黑杨雄花花序开始露出芽鳞之前,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已经结束;花芽顶端及侧面的芽鳞开始松动时,在同一花序中可以观察到从小孢子母细胞到花粉粒的所有减数分裂阶段,此时是诱导2n配子的最佳时期;美洲黑杨花药长度与减数分裂阶段密切相关,长约0.5 mm的花药处于减数分裂的小孢子母细胞阶段,长约1.0 mm的花药处于减数分裂的细线期、粗线期、中期Ⅰ、末期Ⅰ及二分体阶段,长约1.5 mm的花药处于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长约2.0 mm的花药已处于花粉粒阶段;同一花枝上的不同花芽及同一花序中不同小花的发育不同步,但同一小花中的不同花药发育基本一致。美洲黑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正常,是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的良好实验材料。(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张妍,崔彬彬,魏俊杰,朱维红,张颖[8](2015)在《毛白杨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毛白杨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为毛白杨多倍体诱导提供细胞学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方法】2014-01采集毛白杨雌、雄花枝于温室水培,自水培46h开始每隔2~3h取雌、雄花芽样品,采用石蜡切片和醋酸洋红压片技术对毛白杨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及其对应关系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毛白杨小孢子母细胞在水培52h开始减数分裂,发育到双核花粉粒共历时约10d;大孢子母细胞在水培118h开始减数分裂,发育至二核胚囊期共历时约13d。毛白杨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进程以及与雌、雄花芽外部形态的变化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水培118h毛白杨大孢子母细胞开始减数分裂进入细线期时,其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至四分体时期,此时雌花序微微露出芽鳞,雄花序1/4以上伸出芽鳞,花药呈块状微红色;在水培144h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发育到粗线期时,其小孢子母细胞大多已发育至单核期,此时雌花序1/5伸出芽鳞,雄花序1/3以上伸出芽鳞,花药呈块状浅红色;在水培237h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发育到中期Ⅰ时,其小孢子母细胞已发育至双核期,此时雌花序1/3伸出芽鳞,雄花序1/2以上伸出芽鳞,花药呈块状红色。【结论】根据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的时序相关性,通过观察相同培养条件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时期,可即时判别大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进程;还可从花芽长度、花药颜色等来估计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所处的时期。(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11期)
陈欣,杨倩,张平冬,康向阳[9](2015)在《胡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与花粉变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醋酸洋红染色法研究了胡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花芽外部形态、花药颜色变化及其与减数分裂进程的关系,染色体行为和花粉变异。结果表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与花芽外部形态以及花药颜色密切相关;减数分裂偶线期和中期Ⅰ可以看见单价体,后期Ⅰ、末期Ⅰ以及后期Ⅱ均可见落后染色体;减数分裂末期Ⅰ和末期Ⅱ核仁数目存在着动态变化,这种现象可能与杨属植物古多倍性起源有关;不同基因型间花粉粒直径的差异显着;除基因型HY17和HY31之外,其他基因型均可产生天然2n花粉,其频率在0.49%~4.37%之间变化,天然2n花粉的发生可能与后期Ⅱ纺锤体定位异常有关;低频率的连体花粉广泛存在于不同基因型的胡杨花粉中,这预示着胡杨小孢子发生过程中的胞质分裂存在异常。(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李素芬,张付雷[10](2014)在《平邑甜茶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观察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平邑甜茶为天然叁倍体植物[1],是苹果重要的乔化砧木。文章对平邑甜茶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观察,进一步研究其可育性,为种质资源的创新及研究高倍性育种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文摘》期刊2014年04期)
小孢子母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减数分裂对于开花植物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过程,并且与花粉育性有很大关系。多倍体桑树具有生长旺盛、叶片肥大、叶质优良和抗逆性较强等特点,但是花粉育性较低。从细胞学水平上,观察同源四倍体桑品种陕桑402-1花粉母细胞(PMCs)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小孢子的形成过程,探讨多倍体桑树花粉育性降低的原因。观察发现PMCs减数分裂过程与花蕾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当花蕾直径处于0.71~1.54mm之间时,PMCs处于减数分裂时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观察到了多价体、落后染色体和分裂不同步等异常情况:处于中期Ⅰ的染色体构型主要以二价体和四价体为主;四分体时期则出现了二分体、叁分体、含微核的异常四分体以及多分体现象。桑树小孢子发育分为4个时期,包括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单核靠边期、双核期。初步推测PMCs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上述异常情况,是导致陕桑402-1花粉育性降低的细胞学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孢子母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晓芸,林鸿生,王桔红.葱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J].生物学教学.2019
[2].宋勤霞,杨静,包立军,苏超,钱永华.同源四倍体桑品种陕桑402-1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形成过程观察[C].全国桑树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3].轩利娟.蜀葵小孢子母细胞中自噬活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7
[4].朱咪咪.‘无子瓯柑’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的分子机理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6
[5].崔彬彬,魏俊杰,张妍,曹柳青,刘帅勇.银腺杨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胚囊发育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徐洪伟,冷青云,覃海燕,赖杭桂,尹俊梅.红掌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及2n花粉遗传的细胞学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5
[7].辛昊阳,王帅,刘光欣,甄艳,施季森.美洲黑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与花芽及花药外观形态相关性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8].张妍,崔彬彬,魏俊杰,朱维红,张颖.毛白杨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的相关性[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9].陈欣,杨倩,张平冬,康向阳.胡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与花粉变异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
[10].李素芬,张付雷.平邑甜茶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观察与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