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白蛋白排泄率论文_石新慧,任东升,陶雅非

导读:本文包含了尿白蛋白排泄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白蛋白,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胶囊,辛伐他汀,收缩压,肾小球。

尿白蛋白排泄率论文文献综述

石新慧,任东升,陶雅非[1](2019)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尿白蛋白排泄率变化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清尿酸(SU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 UAER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UAER <30 mg·24 h-1,n=28)、早期DN组(30 mg·24 h-1≤UAER<300 mg·24 h-1,n=31)、DN组(UAER≥300 mg·24 h-1,n=36);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Hcy、SUA水平及24 h尿白蛋白水平,并计算UAER;对4组受试者血清Hcy、SUA水平及UAER进行比较,DN患者血清Hcy、SUA水平与UAER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cy、SUA水平及UAER对DN的诊断价值。结果单纯糖尿病组、早期DN组和DN组患者UAER及血清Hcy、SUA水平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5);早期DN组患者UAER及血清Hcy、SUA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 <0. 05); DN组患者UAER及血清Hcy、SUA水平显着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早期DN组(P <0. 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N患者血清Hcy、SUA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r=0. 728、0. 685,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cy、SUA水平及UAER升高是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UAER及血清Hcy、SUA水平诊断DN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33、0. 803、0. 842,3项联合检测诊断DN的曲线下面积为0. 924。3项指标单独检测对DN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DN的诊断价值更高。结论血清Hcy、SUA与DN的发生、发展有关,是DN的危险因素;血清Hcy、SUA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叁者联合检测对DN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马晓杰,陈新谱[2](2019)在《金芪降糖胶囊对于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金芪降糖胶囊对于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并早期肾病患者110例,以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金芪降糖胶囊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4 h UAER的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中,研究组96.36%高于对照组81.82%(P<0.05)。治疗后研究组24 h UAE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金芪降糖胶囊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具有显着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UAER,且安全性较佳,适于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糖尿病新世界》期刊2019年12期)

翟清,薛嘉睿,高家林,姚新明[3](2019)在《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甲组(正常白蛋白尿)、乙组(微量白蛋白尿)、丙组(大量白蛋白尿),观察患者病程、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指标。结果甲组、乙组、丙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分别为36.84%、81.82%、100.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年龄、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HbA1c、叁酰甘油(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HbA1c、TG、SBP是尿白蛋白排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关系密切,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升高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风险也更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艳,季黎明,尹艳华,蔡怡伟[4](2019)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SH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上海市市北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将患者分成3组,一组正常白蛋白尿组(NAU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μg/min,n=60),一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20μg/min <UAER <200μg/min,n=60),一组临床白蛋白尿组(CAU组,UAER> 200μg/min,n=60),观察并比较叁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UAER、血清TSH水平以及血清TSH水平与UAER的相关性。结果CAU组、MAU组、NAU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AU组、MAU组、NAU组患者的UAER水平分别为(193. 6±50. 4)μg/min、(44. 2±7. 1)μg/min、(8. 4±1. 7)μg/min,血清TSH水平分别为(4. 8±1. 3)μIU/ml、(3. 4±1. 1)μIU/ml、(2. 2±0. 4)μIU/ml。CAU组、MAU组、NAU组患者的UAER、血清TSH水平均逐渐降低(F=4. 303,3. 182,P <0. 05),UAER与血清TSH水平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r=0. 563,P<0. 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SH水平随着UAER的提升而提升,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TSH水平来间接评估患者的肾脏早期损害。(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王芳芳[5](2019)在《规律就诊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规律就诊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肾小球滤过率(GFR)变化的影响。资料与方法:纳入2017.09—2018.12就诊于济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的糖尿病肾病(DKD)患者共181例(男105例、女76例,年龄63.76±11.68岁)。收集所有纳入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DKD病程、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病史、高尿酸血症史、高脂血症史、DKD家族史等一般资料,收集患者近4年内每次就诊时UAER、GFR,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实验室指标及眼底检查结果,应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调查患者近期自我管理水平。根据近4年的门诊就诊情况分为规律就诊组79例与非规律就诊组102例(规律就诊为在内分泌科门诊就诊频次小于等于3月每次,并坚持1年以上),比较两组患者初次就诊及末次就诊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SDSCA得分及UAER、GFR逆转率、进展率有无差异。根据UAER变化趋势分为UAER进展组52例与UAER非进展组129例,根据GFR变化趋势分为GFR进展组54例和GFR非进展组127例,运用单因素分析筛选UAER、GFR进展的危险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UAER、GFR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规律就诊组与非规律就诊组初次就诊与末次就诊数据比较两组患者初次就诊的一般资料、FPG达标、SBP达标、DBP达标、LDL-c达标、HDL-c达标、合并DR 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两组末次就诊的各项指标相比,规律就诊组的FPG达标、HbA1c达标、SBP达标、DBP达标、LDL-c达标、HDL-c达标、TG达标均高于非规律就诊组,其中FPG达标(χ2=6.394,P=0.011)、HbA1c达标(χ2=10.607,P=0.001)、LDL-c达标(χ2=8.486,P=0.004)存在统计学差异,规律就诊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优于非规律就诊组。两组近期自我管理水平相比较,规律就诊组SDSCA得分更高(χ2=4.171,P<0.001),良好水平及中等水平占组内的百分比(χ2=11.797,P=0.003)均高于非规律就诊组,具有统计学差异,规律就诊组自我管理水平更高。2.规律就诊组与非规律就诊组UAER、GFR变化的比较规律就诊组UAER逆转率为43%,进展率为15.2%,非规律就诊组逆转率为13.8%,进展率为39.2%,规律就诊组UAER的逆转比例高于非规律就诊组,进展比例低于非规律就诊组(χ2=26.587,P<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规律就诊组GFR非进展率为82.3%,进展率为117.7%,非规律就诊组GFR非进展率为60.8%,进展率为39.2%,规律就诊组非进展比例高于非规律就诊组,进展比例低于非规律就诊组(χ2=9.825,P=0.002),具有统计学差异。3.影响UAER、GFR进展的危险因素UAER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各项指标通过t检验、χ2检验等单因素分析:进展组规律就诊比例(χ2=12.551,P<0.001)、SBP达标(χ2=12.089,P=0.001)、FPG达标(χ2=6.441,P=0.011)、SDSCA得分指标(χ2=4.702,P<0.001)均低于非进展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SDSCA得分指标大于80%(OR=0.097)有利于延缓UAER进展,非规律就诊(OR=2.625)、SBP未达标(OR=5.451)为UAER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GFR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各项指标通过t检验、χ2检验等单因素分析:进展组的SBP达标(χ2=10.596,P=0.001)、规律就诊比例(χ2=9.825,P=0.002)均低于非进展组,合并视网膜病变(χ2=5.711,P=0.017)比例高于非进展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非规律就诊(OR=2.916)、合并视网膜病变(OR=2.387)、SBP未达标(OR=4.213)是GFR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规律就诊有利于血糖、血压、血脂达标及自我管理水平提升。2.规律就诊有利于UAER逆转、GFR非进展,延缓UAER及GFR进展。3.UAER进展的保护性因素为SDSCA得分指标较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非规律就诊、SBP未达标;GFR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非规律就诊、合并视网膜病变、SBP未达标。(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07)

王琳,刘启胜,朱四民,王会芳[6](2018)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对生化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 1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80例,根据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U)组、微量白蛋白尿(MAU)组临床蛋白尿(CAU)组;根据患者HbA 1c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同时检测各组血常规生化指标。选择30位健康的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HbA 1c、叁酰甘油(TG)水平较高,而血液中肌酐(Cr)水平较低;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CAU组和MAU组检测指标水平明显高于NAU组;而CAU组显着高于MAU组,CAU组、T2DM组检测指标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NAU组、MAU组、CAU组FBG、HbA 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他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T2DM患者UAER越高,HbA 1c水平也相应增高,同时检测HbA 1c、UAER与其他生化指标对糖尿病的医治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24期)

戴文先,马昀[7](2018)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C反应蛋白及胰岛素抵抗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495例患者按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AU)、微量蛋白尿组(MAU)和临床蛋白尿组(CAU),用稳态模型评估HOMA-IR、AUC_1和AUC_G的比值(AUC_1/AUC_G)来评价IR;并检测CRP、HbA_(1c)、血脂等指标。比较各组间UAER与CRP及IR的关系。结果(1) MAU组和CAU组ISI较NAU组降低(ISI分别为-3.45±0.43,-4.21±0.39,-4.18±0.35,P <0.05),HOMA-IR升高(HOMA-IR分别为3.11±0.36,3.78±0.29,3.81±0.34,P <0.05); MAU组和CAU组AUC_1/AUC_G高于NAU组(AUC_1/AUC_G分别为2.79±0.58,2.83±0.75,2.37±0.63,P <0.05)。(2)随着UAER的增加,CRP水平相应升高(P <0.01)。(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AER与糖尿病病程、HbA_(1c)、收缩压、CRP、AUC_1/AUC_G呈正相关(β分别为0.643,0.382,0.161,0.148,0.219,P均<0.05)。结论在T2DM中,UAER与IR正相关,随着UAER的增加,逐渐加重,IRIR可能是UAER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CRP与DIV的发生明显相关。(本文来源于《实用糖尿病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何立芳,马玉霞,阎双缓,王冬梅,佟晓敬[8](2018)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s,UAE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5羟维生素D_3水平分为A、B、C 3组各40例,A组25羟维生素D_3水平<10μg/L,B组25羟维生素D_3水平10~19μg/L,C组25羟维生素D_3水平≥20μg/L。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hsCRP、UAER的相关性。结果 B组和C组hs-CRP、UAER水平均低于A组,C组hs-CRP、UAER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hs-CRP、UAER是影响25羟维生素D_3水平的危险因素。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hs-CRP、UAER呈负相关(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是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hs-CRP、UAER是影响25羟维生素D_3水平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孙小静,刘晓勇,何师民[9](2018)在《血脂康胶囊联合辛伐他汀的调脂作用及对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血脂康胶囊联合辛伐他汀的调脂作用及对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渭南市第一医院进行诊治的高脂血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联合口服血脂康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治疗前后的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血浆内皮素-1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75%(45/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3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均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与治疗前相比无显着差异,两组治疗后的血浆内皮素-1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具有显着的调脂作用,并可以有效降低血浆内皮素-1水平,提示长期进行调脂治疗可以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本文来源于《药物评价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李聪[10](2018)在《2型糖尿病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患者血清IL-17水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患者血清IL-17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患者160例作为病例组,将其依据美国ADA(2012年)推荐的筛查和诊断微量白蛋白尿方法——尿白蛋白排泄率(UACR,尿白蛋白/尿肌酐)水平分组,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T1组)、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组(T2组)、临床糖尿病肾脏疾病组(T3组),收集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T0组)。分别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并计算其体重指数,留取晨尿及静脉血,分别检测尿白蛋白、尿肌酐、FBG、Hb A1C、血清肌酐、血尿素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浓度。结果:与T0组相比,T2DM患者的IL-17明显升高,且随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BUN及血清IL-17均为影响Ln(UACR)的主要因素。血清IL-17与FBG、Hb A1C、SCr、BUN、Ln(UACR)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IL-17较UACR更早呈现升高趋势,且随糖尿病肾脏疾病病程进展水平逐渐升高,血清IL-17可能成为新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诊断及判断病程进展的重要指标。血清IL-17作为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诊断的指标可能比UACR更加敏感。(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尿白蛋白排泄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金芪降糖胶囊对于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并早期肾病患者110例,以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金芪降糖胶囊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4 h UAER的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中,研究组96.36%高于对照组81.82%(P<0.05)。治疗后研究组24 h UAE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金芪降糖胶囊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具有显着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UAER,且安全性较佳,适于临床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尿白蛋白排泄率论文参考文献

[1].石新慧,任东升,陶雅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尿白蛋白排泄率变化及临床意义[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

[2].马晓杰,陈新谱.金芪降糖胶囊对于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9

[3].翟清,薛嘉睿,高家林,姚新明.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4].王艳,季黎明,尹艳华,蔡怡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SH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5].王芳芳.规律就诊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9

[6].王琳,刘启胜,朱四民,王会芳.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对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7].戴文先,马昀.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C反应蛋白及胰岛素抵抗关系[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8

[8].何立芳,马玉霞,阎双缓,王冬梅,佟晓敬.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

[9].孙小静,刘晓勇,何师民.血脂康胶囊联合辛伐他汀的调脂作用及对24h尿白蛋白排泄量、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J].药物评价研究.2018

[10].李聪.2型糖尿病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患者血清IL-17水平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尿白蛋白排泄率的Meta分析各组大限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尿白蛋白排泄率与CAT的直线相...尿白蛋白排泄率与各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n=6)各组小鼠24h尿白蛋白排泄率比较

标签:;  ;  ;  ;  ;  ;  ;  

尿白蛋白排泄率论文_石新慧,任东升,陶雅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