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上好复习课的思考
阎东军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阿甘第二小学730097
摘要: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因此要系统梳理,呈现知识联系;允许质疑,做到温故知新;揭示规律,获得新鲜见解;消化比较,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联系巩固发展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课是以“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使之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基本技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思想方法,提升数学素养》为主要任务的。但复习课往往使老师感到难讲,学生感到乏味。学生认为是自己学过的知识,学得没劲,老师上得累,学生学得腻。因此,复习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才能提高复习效率,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易感到枯燥无味。下面就我自己所采用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谈谈我的看法:
一、系统梳理,呈现知识联系
如复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部分时,可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复习课的前一天,可带领学生看书,说一说本单元分几部分、哪几部分、每一部分有哪些知识点,举例说明。你认为本单元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分别是什么?解决这种问题应注意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整理知识。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综合整理知识的能力和概括能力。第二步:课上交流,进一步完善自己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情况。首先在小组内交流、补充,这一环节大约用五分钟时间。然后找代表上台交流,此时注意台上台下的学生要各有目标。台上的学生通过讲解,可以对整理的知识思路更清晰,起到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的作用;台下的学生可及时对所讲内容提出补充意见或质疑,让学生互动的同时,教师及时将学生达成一致意见后的内容简要板书到黑板上。
二、揭示规律,获得新鲜见解
在复习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总结以往的数学知识,使学生集中温习,集中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揭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向,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我在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复习时,在分别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公式有没有内在的联系?”经过讨论,概括出统一公式:体积=底面积×高。接着,又出示底面分别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扇形的直柱体,让学生推测体积的计算方法。当学生得出都可以用“底面积×高”进行计算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索:“怎么样的形体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体积?”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拓展。
三、允许质疑,做到温故知新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与思维空间,给学生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在复习中动手、动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有的学生对几个正方体拼成一个新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和体积变化问题的解决不够熟练,此时可放手再让学生拼一拼、算一算、议一议,让学生深刻认识其间的变化规律,运用公式,进一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灵活、全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变式,训练综合能力
复习中,要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适当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如《平面图形面积》复习一课,我给每人发一张纸,纸上设计了同样的长方形若干个,在这些长方形中分别画出一个学过的平面图形,使这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并求它的面积,看谁画得最多最合理,算得又准确。学生很用心,画出的图形有正方形、三角形(各种角度的都有)、圆形、半圆形、梯形(尽管画不出最大的,但也体现了学生的想法)。这样既巩固了所有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又不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同时能使不同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的发展,提高了复习效率。
五、消化比较,促进学生发展
一个完整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后,一定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或表达方式说一说,找出自己整理的与大家一起整理的知识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从而弥补今后整理知识时的不足,提高学生比较概括总结整理的能力。
课堂结束时,是学生再次反思总结的好机会,但小结些什么、从哪些方面谈自己的收获却是很多老师的疑问。我认为,应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会了用什么方法整理知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从而为今后整理其它知识提供方法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能起到推动作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要真正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并不容易,教师要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达到整理有序、复习有效、复习一块掌握一类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获取数学知识的快乐,从而促进复习课走向实效。
参考文献
[1]黄艳红《如何走出小学数学复习课的误区》。
[2]洪湘江《小学数学单元整理复习课教学模式》。
[3]《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