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姗:德州市“放管服”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臧姗:德州市“放管服”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摘 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的内在要求。德州市“放管服”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简政放权、事中事后监管、政务服务三个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继续深化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政务服务、凝聚改革共识,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关键词:简政放权;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服务;营商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放管服”改革作为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强调,“放管服”改革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的战略举措。在新时代,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对于改善营商环境、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1 纳入标准 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符合2015年美国ADA制定的DPN确诊诊断标准[1];右利手;受教育年限至少为6年;18岁≤年龄≤70岁。

一、德州市 “放管服”改革的主要实践

近年来,德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决策部署,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培育新动能、提升旧动能的重要举措,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营商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注重顶层设计,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自2014年以来,德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省“放管服”改革的部署,将“放管服”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政府职能转变的“牛鼻子”,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加快改革进程。为更好地推进“放管服”改革,德州市成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作为市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通过高层推动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效。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12项“放管服”政策文件,累计推出改革措施230余项,对改革推进路径、权责清单建立、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政务服务做出了全面的制度安排。通过高层的推动和制度化的安排,增强了改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提升了政府治理水平。

(二)狠抓“简”、“放”环节,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1.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自2014年“放管服”改革开始以来,德州市对上级取消下放的行政权力事项及时组织承接落实,分10次共取消行政审批和行政权力事项181项、调整整合47项,下放县级实施25项,国务院、省政府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权力事项全部落实到位。推行审批事项、要素、前置、费用、证明“五压减”,先后取消下放权力事项212项,压减申请材料1000多项,取消暂停降低涉企收费46项,清理无谓证明234项。通过这些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截止2018年3月底,德州市共有市场主体37.1万户,同比增长11.7%;其中企业主体7.7万户,同比增长24.2%,增速居山东省第4位。

2.全面向基层放权让利。2016年,德州市印发了《关于扩大部分县市区行政审批和行政权力事项办理权限的通知》,对11项市级能够自行确定权限划分的事项实行“市县同权”,对31项事项,通过审查权和批准权相分离的方式,交由禹城市和齐河县试点办理。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县市区和企业普遍反映良好,以“特种设备登记注册(除压力管道、气瓶外的所有特种设备)”为例,在禹城、齐河试点以来,年均为企业办理特种设备登记655台/件,节省企业时间2100余个工作日,节省企业成本70余万元。

(三)创新监管方式,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2.政务服务平台利用率不高。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让群众少跑腿,网络多跑路,是提高服务效率的关键举措之一。但在具体改革中,政务服务平台的利用率并不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然而,在当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因为数形结合的教学意识不强、疏于对数形结合教学技能的练习,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准确、规范、清晰、高效的绘制出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的图形。很多教师仍然沿用过去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积极性在复杂繁重又提高不明显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时常受到打击,教育教学的水平成绩始终得不到长足发展和进步。

2.探索实施信用监管机制。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从2018年3月份开始,德州市环保局将企业信息录入山东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分别根据情况实行环境信用绿标、黄标、红标管理:对环境信用绿标企业,适当减少现场检查频次,支持参加环保评先评优活动。对环境信用黄标企业,适当增加现场检查频次,限制参加环保评先评优活动。对环境信用红标企业,将其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对适用于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的,依法责令其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对适用于停业、关闭的,依法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其停业、关闭。这样,企业的生产运行情况与环境信用直接相关,失信企业一次违法,将处处受限。

(四)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图像显示上,对于Ⅰ级膝关节软骨损伤,FS-3D-SPGR序列下由于软骨有较好信号而易出现假阴性(图1);对于Ⅱ、Ⅲ级膝关节软骨损伤(图2),Fiesta-c序列可较清楚地呈现关节软骨肿大、缺损,而FS-3D-SPGR序列下图像经MIP处理后可获取三维图像,能够更准确地明确软骨损伤部位,易为临床医师采纳,故对于Ⅱ、Ⅲ级膝关节软骨损伤,FS-3D-SPGR序列联合三维图像重建,能够更直观地显示软骨损伤;对于Ⅳ级膝关节软骨损伤(图3)而言,常规序列即可获取准确诊断结果,但仍可采取FS-3D-SPGR序列联合三维图像重建以明确损伤部位、大小等[13-15]。

2.审批权限的下放不同步。简政放权、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一个趋势。[1]但在实际执行中,有关部门的管理事项或者审批权限的设置和下放并不同步,使得企业群众办事的效率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比如核准事项,有的部门已经取消,交给企业进行自主决策,有的部门已经下放给地方政府,但与核准行为相关的用地、环保、城乡规划等管理权限并没有做到同步下放,使得企业办事需要两头跑,所需的时间并没有减少。

金沙江地处滇西北三江并流区,流域面积广,海拔高差显著,支流众多,气候湿热,降水充沛,植被覆盖率高。金沙江良好的气候条件及多样的植被类型造就了该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淡水真菌作为水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尚未有金沙江淡水真菌方面的相关研究。本项目采集金沙江不同海拔、不同河段的腐木进行木生淡水真菌多样性研究,了解该地区淡水真菌资源、多样性特征及群落组成,为金沙江木生淡水真菌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本底资料。

(五)尊重基层首创,提高改革举措的可行性

4.权力下放后承接能力不足。一是基层政府的承接能力不足。一些下放事项,对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但很多地方和部门既没有专业的审批能力又没有人员编制,无力承接权力下放事项,降低了权力下放、服务市场的效果。[2]比如,德州市现有的投资项目审批工作,已经有70%的工作集中在县级,但县级从事相关审批的工作人员仅有1—2人,从事事中事后监管的人员至多1人,有的甚至没有,审批和监管的能力薄弱,导致县级政府对于下放的权力接不稳、做不好。

如:《一幅画》可放置略读课中,《盘古》、《赵州桥》、《孔子》三篇课文可安排在精读课中。每篇文章至少占用1节课时为精读课,课前应提醒学生搜集神话故事,赵州桥及孔子的相关资料。如《孔子》文章为例,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引发学生对其仰慕尊敬之情,为本篇学习营造情境,之后让学生课文朗读,让对课文进行初读感知,掌握大意。然后重点段落导读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锻炼口语能力加强传统文化的认知,其后对课外进行扩展,如收集孔子拜师的老子的资料,讨论对老子的认识。下堂课,可进行读书汇报,总结阐述对孔子和老子更多的体会认知情况。

2.5 评判指标 每一季度末将患者满意度(包括服务态度、巡视病房、打针技术、呼叫应答);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情况(包括病情、用药指导、康复指导);护士业务能力(包括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的数据进行分析。

二、德州市“放管服”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简政放权存在执行障碍

1.对改革的认识不到位。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一些领导和部门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顾虑较多,不敢放手让基层政府和社会组织参与。尤其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采取直接否定的多、采取变通方式的少;学先进经验的地方较多、自己独创的特色做法较少。改革的力度不够强、步子迈得不够大,造成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得不到有效释放,培育壮大新动能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2.优化办事流程。从企业和群众需求入手,有针对性优化办事流程。比如,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棚改项目审批难、落实慢的问题,提出“三线并行、全程容缺、评审前置、整合优化、规费减缓”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将棚改项目从决策到开工全部时间由480天压缩到170天,并显著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针对群众反映的户籍业务办事慢问题,市公安局将户籍办理权限全部下放到派出所,并将149个派出所的印章全部电子化,全市居民可自由选择任意一个派出所,一站式、一次性办理户籍业务,在全省率先做到了户籍业务全市通、就近办。

3.权力下放后监管责任不明确。一是权力下放部门存在“重下放轻监管”倾向。一些地方和部门按照中央、省级文件要求,将部分权力直接下放到县、乡两级政府部门,缺乏对下级工作的监督指导,造成权力下放的质量并不高;二是权力承接部门存在“重审批轻监管”的倾向,由于权力下放后的权责不明确,一些地方和部门忽视对承接权力的后续监管责任落实问题,出现了批后无人监管、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使得简政放权的效果打了折扣。

1.完善清单体系。按照“最多跑一次为原则、跑多次是例外”和“全覆盖、无死角”的要求,进一步梳理行政许可、行政权力、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在全省率先编制形成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共953项。并在此基础上,逐项提出“零跑腿”、“只跑一次”和“跑多次”的意见,最终在全省率先编制形成了“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项清单,其中,“零跑腿”事项273项,“只跑一次”事项640项,还需“多跑次腿”事项43项。“零跑腿”事项和“只跑一次”事项占依申请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比例达95.5%,提前超额完成了省政府提出的不低于90%的改革目标。目前,清单已在市政府网站面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

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并及时将基层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在全市加以推广。比如,为解决企业审批部门多、环节多、费时费力的问题,在庆云县试点成立了政府代办帮办办公室,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服务:项目一敲定,就成立“一位县级领导+一个协作单位+一名联络员”的服务团队,拿着加盖审批专用章的项目办理清单,靠上服务,上门对接。这项改革在庆云取得成功后,就在全市进行推广,全面推进涉企审批事项政府“帮办代办”,为全市所有重点的大项目提供保姆式的服务团队。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方面,德州市先后在禹城市、乐陵市、庆云县和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行政审批局,划转相关审批职能,试点改革成功后,才逐步扩大到其他县市区和市属省级以上开发区。通过将基层成功经验加以总结推广的模式,能更好地处理改革中的各种矛盾,提高了改革举措的针对性,更优化了营商环境。2018年1月,零点有数城市大数据研究院发布“2018年中国营商环境升维百强榜”,这是运用大数据信息采集与分析技术对全国城市进行的首次多维度营商环境排名,在参评的全国279个城市中,德州位列总榜单第81名,在地级市百强榜中名列第48名。

二是中介组织承接能力不足。由于中介服务市场发展不成熟,造成转移给中介机构的部分权力得不到有效承接,影响了权力下放的效果。比如,在德州行政审批的中介服务中,部分中介项目(如规划、气象等)可选择的中介服务机构数量较少,尤其是在县级,可供企业选择的机构较少,无法形成充分竞争,造成部分中介机构提高服务效率的压力和动力不足,影响了企业和群众得到的服务质量。

3.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发挥政务服务中心聚集优势,建立全事项、全流程的一体化运作机制。设立企业设立、项目审批2个综合受理窗口,实行“中心一窗受理,部门内部接件”模式,全面推行“一窗式”无缝服务。围绕“企业设立、建设项目、便民服务”三大主题,再造了15个跨部门流程图,实行“全流程一网式”办理,减少群众跑腿次数。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将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划分为立项、规划、施工、验收四个阶段,为每个阶段的项目建了审批的“集装箱”,对四个审批集装箱建设项目实行审批全过程段段并联、步步提速,大大提高了建设项目落地速度。

(二)市场监管存在薄弱环节

1.监管法规缺位。于法有据,才能更好地实施改革,才能更好地推动改革。[3]而在“放管服”改革过程中,一些监管领域的法规滞后,抑制了放管结合改革向纵深推进。尤其是对于一些新经济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的监管,缺乏相应的监管法规,极易出现无序监管、过度监管的问题。比如,对于电子商务监管,省级层面一直没有出台相关的监管规定,直到去年,省工商局才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市场监管的意见》,市局只是按照《意见》的规定做好落实工作,并没有出台适合德州市情的具体规定,造成市场监管无法及时跟随新经济发展的步伐,给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隐患。

2.监管体制不顺。主要是部门协调问题,往往是牵头部门“一头热”,配合部门不积极,影响了改革实施的效果。比如,由市工商局牵头的“多证合一”改革,大大减少了企业办证的数量,减低了企业设立的时间成本。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由于与这项改革相关的部门业务协调力度不够,企业在这项改革中的获得感并不强。

3.执法水平有待提高。简政放权之后,大量的审批权力被取消,市场竞争越来越多元化。[4]如何避免市场调节的缺陷,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这就需要综合性的执法队伍提高监管的质量和效率。但现有的执法队伍无论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还是思想观念、专业能力,都与综合性监管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5]评级评定临床效果,优:无痛,活动无限制;良:偶尔出现腰痛或腿痛,可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或娱乐;可:功能改善,但仍会出现间歇性疼痛,患者通常需要改变工作及生活方式;差:症状无改善。

(三)政务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1.“一次办好”改革举措落实不到位。“一次办好”改革,是省委、省政府有关“放管服”改革的部署要求,市委、市政府也做了多次部署。但从具体实施来看,还缺乏更加具体的改革举措和更加细化的考核指标。在市级层面,政务服务事项要素梳理不完整,办事指南不够细化,有的事项未提供样表下载或示范文本,部分事项存在“其他材料”等兜底性条款,企业和群众“多次跑腿”的事项仍然比较多;在县级层面,一些审批部门许可事项未向一个科室集中,科室未整建制进驻政务大厅,企业和群众仍然需要“进多家门、办一件事”。

1.规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从2016年9月开始,德州市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截止目前,市县两级都公开了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各监管部门都公开了自己的“一单两库一细则”(即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随机抽查工作细则),并在部门网站上进行了公示。通过这些规范化的制度约束,确保了市场主体和执法人员的“双随机”,营造了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是平台关键技术缺乏支撑。由省政府办公厅统一部署的身份认证系统尚未实现认证功能,平台审批存在技术漏洞(如身份证号码和姓名不一致还能通过认证),居民身份信息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造成审批工作人员不敢使用平台审批。而与这项关键技术相关的电子证照、电子印章、数据交换、统一支付等领域还存在一些安全问题,无法满足当前网上政务服务“一次办好”的需要。

二是信息共享问题突出。一方面,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市级行政许可事项使用省级审批专网依然较多,这些系统大多数尚未实现系统对接和迁移,造成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平台使用难。另一方面,重复建设问题突出:主要是网上申报端口的重复建设问题,比如,政务服务平台已建设工商业务申报端口,但在2017年9月份,红盾信息网又新建了一个申报端口,造成一定资源的浪费。

三是群众对平台的接受度并不高。一些群众对网上办事这一新鲜事物持观望态度,思想意识上尚未完全接受,加之有的系统操作较为复杂,没有一定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的人,尤其是一些老年人,难以顺利自主完成网上办事,使得工作的推进遇到一些困难。

三、德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建议

“放管服”改革越是深入,越会触及更多利益和矛盾,遇到更多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国家、省的统一部署,坚定不移将这项改革向更高水平推进,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一)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1.明确权力下放的标准。明确权力下放的范围,增强权力下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提高权力下放质量,保证简政放权效果的前提。一是统一权力下放的标准,那些事项该放、什么时候放,怎么放、放给谁,都要制定具体明确的标准,以减少部门的自由裁量权,避免“选择性放权”的发生。二是完善权力下放的流程,引入公众参与和第三方评估机制,首先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征求公众对于权力下放的意见,确定权力下放的基本范围,然后由专业化的第三方机构对这些事项进行科学的评估,最后由政府部门根据第三方机构提的意见,对涉及的权力事项进行深入的论证,并将论证结果与第三方机构进行沟通,共同决定权力下放的范围、种类以及相应的承接部门,以提高群众对于改革的满意度,最大限度释放简政放权的红利。

2.做好权力下放承接工作。提高基层承接能力,是保证权力运行效果,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的基础。一是提高基层政府的承接能力,统筹做好人力资源配置,强化业务指导,推进人才、经费、技术、装备等资源向县乡两级政府倾斜,使基层有人有权有物,保证权力下放后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条件办好事。二是提高中介组织的承接能力,加大中介市场培育力度,全面清理各种不规范中介服务,积极引进本地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中介机构,促进中介服务良性竞争,加快线上线下“中介超市”服务功能扩容,使企业能够“货比三家”选择中介服务,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办事效率。

教师设计了由易到难的闯关游戏,学生只有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到规律,才能闯过层层关卡。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不断思考和难度层层递进的游戏中探索规律,激发学生探索欲的作用。

通过建设生态城市,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因此要加强环境工程建设技术的应用水平与效果,将二者互相结合,才能加强生态城市的建设质量与效率,为人们的生活环境提供保护,最终促进我国的整体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

(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

1.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如果说放权是割肉,检验的是政府自我革命的勇气,那么监管要创新,考验的是各级政府的智慧和能力。[5]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一是要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把这一监管方式作为市场监管的基本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随机抽查系统,完善相关的工作细则,及时公开执法结果,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二是要以重点监管为补充,规范重点检查的程序,对有投诉举报等情况的要进行重点或专项检查,对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并在面上存在严重风险隐患的要进行过筛式排查,同时,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对同时涉及多层级、多部门的检查事项,做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减轻企业的检查负担。三是要以信用监管为基础,借助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开放数据,并与审批服务、监管处罚等工作有效衔接。同时,制定各领域失信守信黑红名单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让市场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实现“事前管标准、事中管检查、事后管处罚、信用管终生”。

2.坚持对新兴产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新兴产业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希望所在。要使之持续健康发展,不能不进行监管,为此,一是坚持包容审慎的态度,本着鼓励创新原则,从本地经济发展情况和群众的具体需求出发,根据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特点,制定具体的监管标准和规范,使政策既能保持市场的灵活性,又能保证竞争的有序性。二是坚守安全质量底线。严格执行国家、省级制定的有关产业的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对符合发展方向,但出现一些问题的,要及时予以引导或加以纠正,使之有合理发展空间;对潜在风险很大,特别是涉及安全和有可能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后果的,要及早发现问题、果断采取措施。

3.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是实现严格公正执法、提升监管效能的关键。为此,一是要做好资源整合工作。按照十九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推动原有工商、质检、食药监等部门人财物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新成立的市场监管部门综合监管的优势,使其达到“1+1〉2”效果。二是要做好队伍磨合工作。根据监管业务所需,通过公务员招考、遴选以及干部交流制度,及时招录相关的业务人员,对其实行“带教”制度,加快新进人员的适应速度,提高队伍整体的执法水平。三是要做好技能提升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调查取证、分析研究、说理论辩、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方面的专业培训,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监管人员,以适应新时代跨部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的要求。

(三)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切实增强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

1.完善“一次办好”服务标准。一是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从办理量大面广、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事项入手,进一步规范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取消无法定依据和不必要的预审环节,细化量化服务标准,切实解决群众和企业“跑多次”“往返跑”的问题。二是要创新服务模式,在衔接落实省“一次办好”地方标准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免费复印、免费刻章、错时延时服务、节假日受理、办理通道等服务模式,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排号等号、重复排队、排队耗时长等问题。

2.提高政务平台利用率。一是要加强关键技术支撑,加大平台技术研发力度,建立网上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明确电子证照、电子公文、电子印章法律效力,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以保证政务服务平台高效运转。[6]二是要加快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按照“整合是原则、孤网是例外”的要求,清理整合分散、独立的机房、网络等基础设施和政务信息系统,[7]加强与中央、省级垂直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取消市级部门自建信息归集渠道,推动各窗口单位应用系统上云,建好用好跨网数据交换平台,打破信息孤岛。三是加大平台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微信、微博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群众对于政务服务平台的知晓度,积极鼓励群众尝试新的办理方式,引导群众体验平台办事的便利,以逐步提高网上办事效率,减轻窗口人员的工作压力。

3.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对量大面广的个人事项可利用银行、邮政等网点实现服务端口前移。完善基层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功能,加强市县政务大厅、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以管区(片区)为单位,加快推进村级便民服务点和网上服务站点建设,充分发挥村级服务代办员作用,开展代缴代办代理等便民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8]

(四)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确保“放管服”改革落地生根

1.强化改革的组织领导。南方发达地区“放管服”改革成功的最大特点,就是党政一把手推进改革的决心很大、态度坚决。在市级层面普遍都建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常务副职牵头负责的领导体制,并实行例会制度,对“放管服”改革的堵点、痛点、和难点精准发力,攻坚推进。当前,德州市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和深化“一次办好”改革的实施阶段,建议对改革领导体制进行适当调整,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改革协调小组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部门协同问题,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推动改革的落地生根。

2.进一步解放思想。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德州市在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上胆子小、办法少、顾虑多,导致很多工作只能“跟随”,无法“领先”。面向新时代,想要在新旧动能转换上尽快有所突破,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当前,德州市正在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下一步,中央还将专门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实践活动,建议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力争把开展活动的过程变为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认识水平的过程、变为各级查找改革推进中存在问题的过程、变为解决影响发展环境突出问题的过程,鼓励领导干部在发展思路、政策措施上进一步创新思维,勇于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切实增强干部的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

3.完善改革的配套机制。“放管服”改革越深入,越需要加大相关配套机制的支持。为此,一是健全正向激励机制。提高“放管服”改革在政府部门绩效考核中的比例,并将其作为部门主要负责人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以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支持基层政府大胆改革。二是要完善免责容错机制。进一步完善《德州市干部干事创业容错免责办法(试行)》,根据改革的需要明确免责界限,细化容错免责的具体情形,切实将改革创新导致的失误与盲目决策、以权谋私区分开来,防止政策缺失或滞后导致的各种问题,使各方面工作有据可依,让全市领导干部放心地向前冲、勇敢闯、大胆干。[9]

4.注意改革的策略和方法。一是要坚持开门搞改革:以企业、社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引导干部职工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广泛调研,征求意见,找出改革的切入点和攻关点,实施精准定向突破。积极消化吸收政策执行者、利益相关者、专家学者的建议,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提高企业和群众对改革的满意度。二是要加强改革的监督:一方面要强化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创新督查方式,发现问题要抓紧解决,对执行已有明确规定不力的、对落实改革举措“推拖绕”的、对该废除的门槛不废除的,要坚决严肃问责,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10]另一方面要强化社会监督,广泛运用官网、微信、微博等方式,发动群众、企业及第三方机构积极参与到“放管服”改革的监督中,严格查处新闻媒体曝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监督的有效性。

冬季气温下降,柚子进入休眠期,冬梢不及时处理会受冻害,对明年开花结果会有影响。通过修剪能打破平衡,刺激春季树液的流动,利于营养吸收积累,促进根系生长。修剪方法:疏除病虫危害枝、细弱枝、内堂枝、交叉枝、着生部位过密枝条。修剪后,及时喷施清园药剂保护伤口。

参考文献:

[1]张萃萍.对新时代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几点认识[J].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8(08).

[2]毕瑞峰,段龙飞.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的地方政府事权承接研究——基于广东省中山市镇区的调查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8(08).

[3]王腊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立法工作思考[J].法治现代化研究,2018(01).

[4]刘兴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突破口在哪里?[N].上海证券报,2017-06-08.

[5]李克强.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8-06-28.

[6]甄丛丹.大数据环境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7.

[7]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一次办好”改革 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EB/OL].山东机构编制网,2018-06-20.

[8]德州市委办公室,德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一次办好”改革 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EB/OL].德州日报网,2018-06-28.

[9]德州市委办公室.德州市干部干事创业容错免责办法(试行)[EB/OL].大众网,2016-03-23.

[10]王荣婷.地方政府政务督查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以菏泽市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44(2019)01-0106-05

收稿日期:2018-08-09

作者简介:臧姗(1987—),女,山东齐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政府管理研究。

标签:;  ;  ;  ;  ;  ;  ;  ;  ;  ;  

臧姗:德州市“放管服”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