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部分偏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偏振,湍流,大气,光束,特性,矩阵,穆勒。
部分偏振论文文献综述
胡汉青,吴逢铁,胡润,杨艳飞,李建鹏[1](2019)在《径向偏振部分相干螺旋贝塞尔光束的模拟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交叉谱密度函数以及相干偏振统一理论,导出径向偏振部分相干螺旋贝塞尔光束的光场表达式,研究了该光束的传输特性.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可知,径向偏振部分相干螺旋贝塞尔光束在自由空间传输时,光束以固定的螺旋半径进行螺旋传输.且在传输过程中,光束逐渐由螺旋空心光束演变为螺旋高斯光束,这一过程所需的传输距离与相干长度有关.该光束的偏振角和偏振度都会受到螺旋半径和传输距离的影响,同时,相干长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偏振度的分布.而相干长度,传输距离和螺旋半径的改变并不会影响光束的偏振椭圆率的分布.(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刘森森,宋华冬,林伟强,陈旭东,蒲继雄[2](2019)在《非均匀关联径向偏振部分相干光的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非均匀关联径向偏振部分相干光的产生进行了研究.理论上,基于相位关联与相干度的联系,推导出了非均匀关联径向偏振部分相干光的2×2阶交叉谱密度矩阵及相干度分布.实验上,利用一个相位型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不同区域,对入射的完全相干的径向偏振光的两个正交偏振分量分别加载随机相位调制,并实验测量了这种光束的相干度分布及其对光强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验证了光束相干度的非均匀关联结构,并且通过改变随机相位的高斯调制半宽可以改变光束的相干性分布.研究表明,随着随机相位的高斯调制半宽的增加,光束中两点间的相干度逐渐减小,其光强分布由圆环状逐渐变化为类平顶的光强分布.这种非均匀关联的径向偏振部分相干光在激光微操纵和材料加工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柯熙政,毛燕子[3](2018)在《像散分数傅里叶系统对部分相干光束偏振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数阶傅里叶变换是分析光学谐振腔的有力工具,分数阶数和像散系数的选取决定了谐振腔的尺寸,影响激光光束的偏振、远场发射角和可聚焦功率等.本文以部分相干电磁高斯-谢尔模型光束为研究对象,根据柯林斯公式推导出电磁高斯-谢尔模型光束通过含像散透镜分数傅里叶变换系统的偏振度、椭圆方位角和椭圆度的表达式,数值仿真分析了通过像散分数傅里叶变换系统输出面上的偏振度、椭圆方位角和椭圆度分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光束通过含像散透镜分数傅里叶变换系统后,像散系数越大,轴上点的偏振特性变化越快;像散使非焦平面上的偏振特性由圆对称分布变为椭圆对称分布,不改变焦平面的分布形状.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不同偏振特性要求下分数傅里叶变换阶数和像散系数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光学谐振腔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8年04期)
贺思,赵万利,王霞,梁建安,金伟其[4](2017)在《反射式可控红外部分偏振辐射源设计与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偏振热成像系统进行定标,设计了反射式红外可控部分偏振辐射源,从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首先,推导了铝反射镜的穆勒矩阵,提出了辐射源出射辐射偏振态的理论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能够产生线偏振度小于0.80、圆偏振度小于0.60的长波红外部分偏振辐射.然后,基于铝反射镜搭建了部分偏振辐射源,并用线偏振热成像系统对出射辐射的偏振态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该辐射源可以产生线偏振度在0.25~0.85之间的长波红外部分偏振辐射,当铝反射镜入射角低于80°时,线偏振度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6%.(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李亚清,王利国,吴振森,高明[5](2016)在《斜程湍流大气中部分相干平顶光束的偏振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广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和Stokes参数法研究了部分相干平顶电磁光束在湍流大气中斜程传输的偏振度特性,不仅讨论了电磁光束同一极化方向上的偏振度以及交叉极化的偏振度,还讨论了光束阶数、天顶角、频率、接收高度等因素对偏振度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激光在湍流大气中斜程传输时通过提高接收高度可减小天顶角对偏振度的影响;光束偏振度随着光束阶数的增大而减小;在中心角频率附近,偏振度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减小;与只考虑同极化的偏振度不同,考虑交叉极化的偏振度时,偏振度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大,变化无界。(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6年11期)
李亚清,高明,吴振森,王利国[6](2015)在《斜程湍流大气中部分相干电磁波束的偏振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2*2交叉谱密度矩阵和Stokes参数法建立了部分相干椭圆偏振平顶波束在湍流大气中斜程传输的的偏振度模型,不仅考虑了电磁波束同一偏振方向上的相干性,而且还考虑了交叉方向上的相干性。重点研究了光束阶数、天顶角、频率、接收高度、传输距离等因素对偏振度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激光在湍流大气中斜程传输时提高接收高度可减小天顶角对偏振度的影响;光束偏振度随着光束阶数的增大而减小;在中心角频率处,偏振度最小。(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大气光学及自适应光学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11-15)
王姣[7](2015)在《部分相干光束在大气湍流中传输偏振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部分相干光受大气湍流影响较小,使得部分相干光束可有效地提高光束传输质量,其通信性能要优于完全相干光。无线激光通信不可避免地经过大气介质层,而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模型随着高度变化而存在差异,其光在大气湍流中以不同的路径传输时的传输特性和偏振特性也有所不同。本文是对部分相干光束在大气湍流中以水平路径、上行路径和下行路径传输时的偏振特性差异进行具体分析;探讨部分相干光束在大气湍流中经不同路径传输后接收端光束的偏振度(Degree of Polarization,Do P)的演化情况;在不同的路径下,具体分析了湍流强度、光源参数对光束偏振度和偏振方向角的影响,并用以对比分析不同路径下光束偏振度变化情况的不同。此研究为部分相干光通信光源的选择提供有力的参考价值;同时,对大气光通信系统中偏振控制部分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2015 年(第七届)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10-17)
柯熙政,王姣[8](2015)在《大气湍流中部分相干光束上行和下行传输偏振特性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部分相干的电磁高斯-谢尔模型(electromagnetic Gaussian-Schell model,EGSM)光束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干和偏振的统一理论以及随机光束的Stokes参量,推导出EGSM光束在大气湍流中斜程传输时的偏振度(degree of polarization,Do P)和偏振方向角的表达式,研究了大气湍流中上行和下行传输时EGSM光束偏振特性的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EGSM光束下行传输时整个光场Do P的分布比上行传输要集中;下行传输时轴上点的Do P达到最大值所对应的传输距离长于上行传输.可以看出,EGSM光束沿下行路径传输时,探测器可以接收更远距离处的波束传输信息.(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5年22期)
张汉谋[9](2015)在《部分偏振平顶高斯光束在海洋湍流中的偏振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光束相干偏振统一理论研究了部分偏振矢量平顶高斯光束在海洋湍流传播时偏振特性的变化,给出了该光束在海洋湍流中传播时交叉谱密度矩阵元的表达式,数值模拟了光束在海洋湍流中传播时光强分布以及偏振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光束在海洋湍流中传播时偏振度幅值振荡变化,而在远场区偏振度、方位角和椭偏率具有重构现象。(本文来源于《陇东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陈顺意,丁攀峰,蒲继雄[10](2015)在《大气湍流中部分相干径向偏振光束的光斑及偏振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广义惠更斯理论及相干偏振统一理论,研究部分相干径向偏振光束在大气湍流中传输时,光源波长对光强分布,相干性、湍流强度、光斑尺寸及光源波长对偏振度(DOP)分布的影响。理论推导与数值模拟发现:部分相干径向偏振光束在大气湍流中传输时,光强分布受光源波长的影响明显,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大,光强逐渐由空心分布演化为实心分布。光强完成这一演化所需的传输距离与光源波长有关,光源波长的减小,会造成光强由空心分布演化为实心分布所需的传输距离增大。另一方面,光束DOP分布也与相干性、大气湍流强度、光斑尺寸及光源波长相关,在确定的传输距离处,光源相干性越高、大气湍流越弱、光斑尺寸越大及光源波长越短,DOP随半径变化的曲线斜率也越大。随着光束传输距离的增加,这种趋势会逐渐突现。(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5年09期)
部分偏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非均匀关联径向偏振部分相干光的产生进行了研究.理论上,基于相位关联与相干度的联系,推导出了非均匀关联径向偏振部分相干光的2×2阶交叉谱密度矩阵及相干度分布.实验上,利用一个相位型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不同区域,对入射的完全相干的径向偏振光的两个正交偏振分量分别加载随机相位调制,并实验测量了这种光束的相干度分布及其对光强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验证了光束相干度的非均匀关联结构,并且通过改变随机相位的高斯调制半宽可以改变光束的相干性分布.研究表明,随着随机相位的高斯调制半宽的增加,光束中两点间的相干度逐渐减小,其光强分布由圆环状逐渐变化为类平顶的光强分布.这种非均匀关联的径向偏振部分相干光在激光微操纵和材料加工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部分偏振论文参考文献
[1].胡汉青,吴逢铁,胡润,杨艳飞,李建鹏.径向偏振部分相干螺旋贝塞尔光束的模拟研究(英文)[J].光子学报.2019
[2].刘森森,宋华冬,林伟强,陈旭东,蒲继雄.非均匀关联径向偏振部分相干光的产生[J].物理学报.2019
[3].柯熙政,毛燕子.像散分数傅里叶系统对部分相干光束偏振特性的影响[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8
[4].贺思,赵万利,王霞,梁建安,金伟其.反射式可控红外部分偏振辐射源设计与测试[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7
[5].李亚清,王利国,吴振森,高明.斜程湍流大气中部分相干平顶光束的偏振度研究[J].中国激光.2016
[6].李亚清,高明,吴振森,王利国.斜程湍流大气中部分相干电磁波束的偏振特性[C].第二届全国大气光学及自适应光学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5
[7].王姣.部分相干光束在大气湍流中传输偏振特性研究[C].2015年(第七届)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5
[8].柯熙政,王姣.大气湍流中部分相干光束上行和下行传输偏振特性的比较[J].物理学报.2015
[9].张汉谋.部分偏振平顶高斯光束在海洋湍流中的偏振变化[J].陇东学院学报.2015
[10].陈顺意,丁攀峰,蒲继雄.大气湍流中部分相干径向偏振光束的光斑及偏振度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