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脂餐超声检查在非结石性胆囊疾病术前诊断的临床应用(附65例临床报道)(论文文献综述)
梁全[1](2021)在《阿拉坦五味丸在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后预防结石复发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梁华东[2](2021)在《经脐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治疗胆囊疾病的动物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究经脐自然腔道内镜手术(embryonic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E-NOTES)制作胆囊结石模型、行保胆取石术、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第一部分方法:选用10只13.72±0.96kg的雄性比格犬。经脐建立约10mm的入路,胃镜找到并确认是胆囊后用注射针吸净胆汁,用钛夹+橡皮圈的牵引方式将胆囊悬吊于腹壁,暴露游离面,切开胆囊壁,用取石网篮包裹2枚6-10mm人胆囊结石随胃镜置入胆囊,钛夹闭合胆囊壁。冲洗干净后用圈套器取下牵引装置,缝合腹壁。记录术中情况及造模用时。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测量术后30天体重,造模前及造模后第1、2、3、7、30天抽血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肝功能;处死并解剖观察动物腹腔、胆囊情况;胆囊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造模用时中位数为33.5min(25min-42min);无损伤肝脏、胆管、血管;术后动物即可正常活动,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食欲好,术后30天体重13.71±0.97kg,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3天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7、30天无明显差异(P>0.05)。肝功能均正常。术后30天解剖见大网膜包裹钛夹,钛夹在位,胆囊壁愈合良好,余腹腔未见粘连;切开胆囊见黏膜水肿、胆囊壁轻度增厚,可见2枚结石,平均大小与术前无差异(P>0.05)。组织学切片提示慢性炎症。结论:用E-NOTES建立胆囊结石动物模型,方法简单、效果可靠,对动物创伤小。第二部分方法:选用3只具有1-3枚胆囊结石的比格犬,其结石用高胆固醇饮食喂饲造模产生。术前脂餐试验表明动物胆囊收缩功能良好(收缩率大于30%)。胃镜经脐找到胆囊(方法如上),切开胆囊壁,用取石网篮取净结石,胃镜反复查看确认结石取净后用钛夹闭合胆囊壁,冲洗腹腔并缝合腹壁。术后常规饲料喂养。记录时间,观察结石性状、术中并发症、术后一般情况,术前及术后第1、3、7天抽血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功能。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彩超判断结石复发情况及胆囊功能。结果:3只动物手术用时为78min、82min、67min(75.2±7.3min),结石为褐色块状物,质地较硬,数量与彩超结果一致,大小与彩超结果相近。术后动物即可正常活动,食欲好,切口愈合好,疤痕小。术中术后未见并发症。白细胞术后第1、3天较术前升高,第7天与术前相近,C-反应蛋白、肝功能术前术后数值相近。术后第3、6月彩超未见结石复发,复测胆囊功能良好。结论:用E-NOTES保胆取石是可行的、安全的,短期内未见结石复发。第三部分方法:选用3只的雄性比格犬。胃镜经脐找到胆囊(方法如上)。用内镜粘膜下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方式分离胆囊床。剥离后用钛夹+橡皮圈的牵引方式将胆囊悬吊于腹壁,充分暴露胆囊管及胆囊血管,夹闭血管并离断后用圈套器取出胆囊及牵引装置。胃镜再次进入,冲洗局部切口及腹腔,确认无渗血后吸净腹腔液体,缝合脐部切口。记录剥离胆囊床、切除胆囊用时及术中情况,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1个月。术前及术后第1、3、7天抽血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功能。结果:3只动物剥离胆囊床的时间分别为75min、80min、68min(74.3±4.9min),切除胆囊时间分别为110min、116min、105min(110.3±4.5min)。术中出血量约为20-25ml,术中术后未见并发症,术后动物即可正常活动,食欲好,切口愈合好;术后1个月体重与术前相近。炎症指标在术后第1、3天升高,术后第7天正常;肝功能无异常。结论:用E-NOTES切除胆囊是可行的、安全的,创伤小,疤痕不明显,是一项可供选择的较好的胆囊切除微创术式。
陆思远[3](2020)在《我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中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方法:通过联合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多家中文数据库,自建库来至2019年11月关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所有文献资料,筛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最后保留89家单位89篇文献,共578例患者资料。使用Excel记录原始数据,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有258例可明确性别,男:女=1:1.5。有29例可明确具体年龄,平均(43.0±13.5)岁。有213例可明确原发病,67.14%为慢性或萎缩性胆囊疾病。有156例可明确术中情况,76.28%的患者术程顺利或难度不大;2.43家单位中,有二级单位15家、三级单位28家,迟发性胆漏发生率分别为0.073%和0.056%。迟发性胆漏总体发生率为0.060%,经年校正发生率与手术总数间存在相关性(rs=-0.794,P=0.000);3.有2.77%的患者可明确诱因,多为饮食相关因素;有65.74%的患者有腹痛症状,其余表现为黄疸0.69%、腹胀11.94%、腰背部疼痛0.17%、经引流管引流出胆汁0.69%、腹腔包裹性积液4.33%;4.胆漏平均诊断时间(7.89±6.21)天。60.1%的患者经B超+腹腔穿刺诊断,其次为ERCP及其联合方式22.5%、手术探查方式14.8%。有7例出现误诊,误诊率1.21%;5.有443例可明确胆漏类型,胆囊床毛细胆管漏/迷走胆管漏43.57%、胆囊管漏19.64%、副肝管漏3.16%、右肝管漏9.93%、肝总管漏13.09%、胆总管漏10.61%;6.有354例可明确胆漏原因,迷走胆管损伤50.28%,肝外主胆道热损伤35.88%,胆囊管残端缺血坏死3.95%,胆囊床毛细胆管损伤3.11%,结扎夹脱落、移位2.82%,肝外胆道变异3.95%;7.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类治疗(37.20%)、介入类治疗(微创治疗、内镜治疗)(14.36%)、联合治疗(41.70%)(即以手术治疗、微创治疗、内镜治疗间两者或三者联合);76.68%的胆囊床毛细胆管漏/迷走胆管漏、90.80%的胆囊管漏以手术类治疗和联合治疗为主;副肝管漏、右肝管漏、肝总管漏及胆总管漏以手术类治疗方式为主,分别为85.71%、63.64%、63.79%及55.32%;8.有418例患者已知住院时间,在手术类治疗、介入类治疗、联合治疗方式中住院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H=11.333,P=0.003),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12.00天、14.00天及12.60天,介入类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和手术类治疗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分别为P=0.002,P=0.033)。在手术类治疗组中,住院时间在开腹与腔镜手术方式中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0.950,P=0.330);联合治疗组中,住院时间在手术联合介入的治疗方式与微创联合内镜的治疗方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3.602,P=0.058)。胆漏类型与治疗方式分析中,胆囊床毛细胆管漏/迷走胆管漏中三类治疗方式间具有统计学意义(H=93.280,P=0.000),组间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均小于0.05),平均秩次分别为97.27、123.56、43.24;胆囊管漏中三类治疗方式间具有统计学意义(H=22.065,P=0.000),住院时间在手术类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0.000),平均秩次分别为16.85、38.17;右肝管漏、肝总管漏中治疗方式间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2.359,P=0.125;H=2.932,P=0.231);胆总管漏中手术类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5.461,P=0.019),平均秩次分别为14.68,8.32;9.有95例可明确漏口大小,平均(3.48±1.45)mm。胆漏类型与漏口大小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8.017,P=0.091),漏口大小与住院时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1.LC术后迟发性胆漏多发于慢性或萎缩性胆囊疾病的中年人群;2.LC术后迟发性胆漏发生率低,总体为0.060%;LC术后迟发性胆漏发生率与LC手术总数具有负相关性;3.LC术后迟发性胆漏发生原因以迷走胆管损伤及肝外主胆道热损伤为主,其余原因包括胆道缺血坏死、结扎夹脱落移位、胆囊床毛细胆管损伤、肝外胆道变异;4.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治疗方式以手术类治疗、内镜治疗、微创治疗及以上方式联合治疗为主。
顾瑞[4](2019)在《犬胆囊结石模型的构建与加味茵陈蒿汤胆囊灌洗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结石形成的原因很多,包括全身和局部因素,胆囊局部感染和炎症是其中之一。炎症与结石相互影响。本研究拟构建犬胆囊结石模型,并探讨模型的构建方法,总结经验教训,以供类似实验研究参考;在此基础上,予加味茵陈蒿汤灌洗胆囊结石炎症模型,考察胆囊结石与胆囊炎症相互影响的初步机制。方法:19只比格犬适应性饲养1周后,通过手术在胆囊里植入结石并注射适宜浓度的稀盐酸,造成急性炎症反应,并在胆囊内植入一根导管至犬体外,人工构建通道,建立犬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模型,5天后复查生化、B超,检测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犬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每组4只。于第3周开始给药,空白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胆、口服对照组予加味茵陈蒿汤灌胃,胆囊灌洗治疗组予加味茵陈蒿汤灌胆,连续给药10天后,各组犬股静脉抽血及摘取胆囊组织,检测其白细胞水平和肝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犬血清、胆汁、胆囊黏膜中IL-1β的水平。结果:造模结果:12只犬造模成功。其他7只犬或死亡,或感染,或导管脱落因此无法进行药物灌胆试验,建模成功率为63%。加味茵陈蒿汤灌胆实验结果:①一般情况方面:犬体重减轻,精神差,叫声低微,摇尾无力,活动、进食量少、大便稀溏等情况,给药后陆续好转,模型组无干预缓解较慢,部分犬症状加重;②白细胞:组间比较,模型组白细胞数量最高,治疗组数量最低,治疗组与模型组具有可比性(P<0.05);③血清、胆汁、胆囊黏膜中IL-1β含量:组间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中IL-1β含量降低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与对照组不具有可比性(P>0.05)。④安全性:实验研究过程中,各组犬一般情况、饮食、二便除实验干预因素未见明显异常,灌洗胆囊和经口给药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可确定。结论:犬胆囊结石模型造模成功;实验证实,加味茵陈蒿汤治疗犬胆囊结石,能降低血清白细胞数量,减少血清、胆汁、胆囊黏膜中1L-1β含量,改善犬一般情况,具有一定的疗效。此方法可为临床治疗胆囊结石伴发急性胆囊炎行穿刺引流的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蒋孙路[5](2018)在《恩施土家族人群胆囊结石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人群胆囊结石与血糖、血脂之间的关系及对胆囊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土家族胆囊结石患者和健康医学科的土家族体检者,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对血清血糖、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分别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空腹时和进食30分钟后胆囊体积,对比两组分别在空腹和进食状态下胆囊的体积并计算胆囊残余指数,以此判断胆囊的收缩能力。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分别为(6.25±2.70)mmol/L vs(5.42±0.89)mmol/L和(165.74±21.53)umol/L vs(154.21±20.20)umol/L,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分别为(4.14±1.13)mmol/L vs(3.64±0.58)mmol/L、(1.21±0.32)μmol/L vs(1.37±0.30)μmol/L和(191.29±179.20)mg/L vs(97.78±97.83)mg/L,两组血脂中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进食后胆囊体积和残余指数显着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胆囊结石的发生与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总胆固醇、脂蛋白a的上升和高密度脂蛋白的下降有关。2、胆囊结石的发生与胆囊收缩功能的异常有关。
林金环[6](2017)在《四金汤对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四金汤对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其治疗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治疗组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上加予四金汤治疗,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以及胆囊彩超改善情况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8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79.31%,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的右上腹疼痛或不适感评分为1.06±0.45分,对照组的右上腹疼痛或不适感评分为1.52±0.59分,治疗组的右上腹疼痛或不适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恶心嗳气评分为0.84±0.25分,对照组的恶心嗳气评分为1.48±0.31分,治疗组的的恶心嗳气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进油腻食物后腹胀评分为1.03±0.33分,对照组进油腻食物后腹胀评分为1.87±0.42分,治疗组的进油腻食物后腹胀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胆囊区压痛或叩击痛评分为0.53±0.12分,对照组胆囊区压痛或叩击痛评分为1.07±0.23分,治疗组的胆囊区压痛或叩击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口苦咽干评分为0.54±0.20分,对照组口苦咽干评分为1.62±0.42分,治疗组的口苦咽干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痛引肩背感评分为0.54±0.32分,对照组痛引肩背感评分为0.91±0.48分,治疗组的痛引肩背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纳呆食少评分为1.54±0.35分,对照组纳呆食少评分为1.88±0.61分,治疗组的纳呆食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胆囊彩超有效率为86.21%,对照组胆囊彩超有效率72.41%,治疗组的胆囊彩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四金汤能够有效改善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2)四金汤能够明显改善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彩超影像学表现。
谢强强[7](2017)在《胆囊隆起性病变危险因素分析及手术指征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总结胆囊隆起性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gallbladder,PLG)各病理类型的彩超特点,分析PLG彩超特点、临床特征与病理学分型之间的关系,明确PLG肿瘤性与非肿瘤性在年龄、性别、大小、病变数目、彩超回声强弱、有无症状、有无血流信号、是否合并胆囊结石等因素中有意义的诊断指标,进一步探讨PLG胆囊切除的手术指征,减少非肿瘤性息肉的胆囊切除。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月到2016年5月间93例行手术治疗的PLG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彩超特点、临床特征和病理学特点。结果:非肿瘤性息肉81例(87.10%),慢性胆囊炎伴胆固醇息肉形成(或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固醇沉着症)者53例(56.99%),肿瘤性息肉12例(12.90%);肿瘤性息肉组与非肿瘤性息肉组在年龄、直径、彩超回声强弱、有无血流信号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息肉直径>1.0cm、年龄>55岁、彩超回报低回声或不均回声、有血流信号是胆囊隆起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应当作为手术切除的指征。胆囊隆起性病变的发生与腺瘤性大肠息肉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胆囊切除术亦应在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切除大肠息肉后腹部彩超提示胆囊隆起性病变时进行,以除外腺瘤性息肉在胆囊发生。
李冬冬[8](2017)在《利胆汤对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后胆囊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利胆汤对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后胆囊功能及并发症的治疗效果;2、系统研究利胆汤对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后胆囊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治疗的药理机理;3、为中医药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广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择期行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且符合入组标准患者60例。按患者入组的先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治疗组,各20例。三组在术后常规治疗、护理、健康指导方面等相同,空白组不予溶石利胆类药物;对照组术后第一天开始予华沙利胆片,每次2粒,每日3次,连续服用6个月;治疗组术后第一天开始予利胆汤口服,早晚口服各一次,连续服用6个月。观察三组患者保胆取石术后一般状况,检测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率测定、胆囊结石复发情况和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异。复查血、尿、粪常规、心、肝、肾功能检查,作为药物临床安全性评估指标,并对治疗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作出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1、在术后6个月胆囊壁厚度方面,三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胆囊壁厚度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均低于空白组,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术后6个月胆囊收缩率方面,对照组与治疗组均高于空白组,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6个月并发症上,腹泻发生率方面,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差发生率方面,治疗组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然而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腹胀、腹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在结石复发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治疗前后安全指标比较无异常。结论:利胆汤对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后胆囊功能具有明显的良性调节作用,在改善胆囊收缩功能,降低胆囊厚度,减少术后腹泻并发症的发生,优于华沙利胆片,改善纳差方面与华沙利胆片效果相同。但对术后6个月内腹胀、腹痛、结石复发率方面无明显作用。利胆汤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李鹏[9](2016)在《慢性胆囊炎湿热瘀阻病机分析及临床疗效评价》文中指出概述:慢性胆囊炎(chronic cholecystitis,CC)是指胆囊的慢性炎症性改变,临床上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会因饮食不慎等加重或反复、呈慢性迁延性改变,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或中上腹部疼痛,可向左肩或右肩放射,一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及发热,可见Murphy征阳性,约25%患者可出现黄疸。中医虽然没有“慢性胆囊炎”的病名,但根据慢性胆囊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如胁肋痛、腹胀纳差、口苦咽干等进行归纳,可以将其归到“胁痛”、“胆胀”等病证范畴。慢性胆囊炎发病率高,虽病情较平稳,若不加干涉,也会产生不良的预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CC病人不断增加。西医虽然对本病诊断明确,但治疗方法不多,因此,加强中医对CC病因病机及演变规律及其防护的认识,有助于提高疗效。研究目的:探讨湿热瘀阻、疏泄失常型CC的特点及演变规律,并运用中药治疗CC,进行临床验证和评价。研究方法:收集导师在2009年-2015年于广安门医院消化科门诊诊治的病例,选取其中符合中医湿热瘀阻证候诊断标准及西医慢性胆囊炎诊断标准的30例CC患者,予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分别观察胁肋疼痛、腹胀、纳差、口苦或粘、恶心呕吐、大便稀溏、大便干结七种主要症状在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4周后的阳性体征及症状变化,通过症状积分评价治疗效果。研究结果:通过对治疗前后资料的对比,发现在应用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1周、2周及4周后,总体有效率分别为53.33%、90.00%、96.67%。经统计学处理表明:治疗2周、4周与治疗1周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治疗4周后胁肋疼痛有效率100.00%、腹胀有效率95.65%、纳差有效率100.00%、口苦或粘92.31%、恶心呕吐82.35%、大便稀溏81.82%、大便干结92.30%,各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结论:1.湿热瘀阻、疏泄失常是慢性胆囊炎的常见病机之一;2.通过对病机的分析,了解其特点及演变规律,审机论治,应用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湿热瘀阻型CC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整体痊愈率23.33%、显效率54.54%、有效率13.33%、无效率3.33%;3.随着疗程延长,胁肋疼痛、腹胀、纳差、口苦或粘、大便稀溏、大便干结在治疗早期均有明显减轻,而恶心呕吐的有效率也随着疗程的延长而逐渐改善。
高允海[10](2016)在《愈胆汤防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研究证实愈胆汤在临床上预防和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cystectomy syndrome PCS)的有效性,并探讨愈胆汤防治PCS的理论依据。为减少胆囊切除患者痛苦,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愈胆汤防治PCS,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试验一1.研究对象:按纳入标准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2014年1月2015年9月间因胆囊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手术的60例患者。2.试验方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人;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即抗感染、补液、补充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支持对症等治疗,排气后开始进食;观察组除予上述处置外,于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愈胆汤,每次50m L,3次/d,连续服用4周。3.观察指标:(1)术后第2-30天恶心呕吐发生情况;(2)术后半年至1年半内两组患者中出现PCS的例数;(3)术前2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30天,肝功能、肾功能、胃动素(MTL)和促胆囊收缩素(CCK)检测结果。二、临床试验二1.研究对象:按纳入标准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2014年1月2015年9月间因胆囊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术后出现PCS的6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2.试验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人;每组开始治疗前先如实填写症状量化表,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吗丁啉、胆维他片、山莨菪碱片、思密达口服,对症治疗36周后复查,或症状消失后随时复诊并填写症状分级量化表;观察组予愈胆汤,每次50m L,每日3次口服,共服药4周,后复查,或症状消失后随时复诊并填写症状分级量化表,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于服药前和治疗结束后,清晨空腹采取外周静脉血备查。3.观察指标(1)总有效率;(2)显效率;(3)复发率;(4)治疗前后血浆CCK和MTL变化情况。(5)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肝功、肾功和心电图及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三、动物实验1.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家兔45只。(2)实验药品:(1)无菌蒸馏水;(2)愈胆汤;(3)盐酸氯胺酮注射液。(3)主要试剂:(1)兔胃动素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试剂盒;(2)兔胆囊收缩素酶免分析药盒;(3)兔胆汁中胆固醇测试盒;(4)兔胆汁中胆红素测试盒;(5)兔胆汁中胆汁酸测试盒。(4)主要仪器及设备:(1)自制测压导管;(2)电生理记录仪;(3)压力传感器;(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实验方法:分别将家兔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家兔未切除胆囊,正常饲养,并予无菌蒸馏水灌胃,模型组和实验组家兔常规行胆囊切除造模后,模型组家兔在正常饲养基础上经胃管注入无菌蒸馏水,实验组家兔在正常饲养基础上经胃管注入愈胆汤中药煎剂,持续3周后,各组家兔测量胆总管压力(CBDP)、Oddi’s括约肌基础压(SOBP)、Oddi’s括约肌收缩压(SOCP)和Oddi’s括约肌收缩频率(SOCF)及收缩时限(SOCT);同时测量胆汁流量并收集胆汁备用;耳缘静脉采血10ml,备用。3.观察指标:(1)CBDP、SOBP、SOCP、SOCF、SOCT;(2)每小时胆汁流量;(3)胆汁成分:TBA、IBIL、CHO含量;(4)静脉血中CCK和MTL含量。4.统计学方法全部统计工作采用SPSS 17.0软件包处理,首先对各组之间的基线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基线特征无差别再作进一步统计处理,实验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多样本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均取双侧a<0.05为差异有显着性,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作为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临床试验一1.术后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6.7%,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0%,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对照组PCS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PCS发生率10.34%,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CS发生率高于观察组。3.对照组术前2天CCK值(21.03±4.60)和术后3天CCK值(37.52±5.97)比较,q=45.2,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CCK值明显高于术前;术后30天CCK值(28.63±4.67)与术后3天比较,q=24.3,p<0.01,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较术后3天明显降低;进一步比较术后30天和术前2天CCK值,q=20.8,p<0.01,两者差异亦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术后30天CCK值高于术前。观察组术前2天CCK值(21.73±5.68)和术后3天CCK值(36.30±7.86)比较,q=39.9,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CCK值明显高于术前;术后30天CCK值(21.87±5.13)与术后3天比较,q=39.5,p<0.01,差异亦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较术后3天明显降低;进一步比较术后30天和术前2天CCK值,q=0.38,p>0.0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L值比较结果与CCK值比较结果变化趋势相同。临床试验二1.对照组治疗前总积分(13.33±2.28)与治疗后总积分(7.57±3.69)比较,t=9.83,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说明对照组患者经西药对症治疗后PCS症状明显减轻。进一步对各症状积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西药对症治疗胁肋部胀痛不适、恶心纳差、腹泻症状有效;对腹胀和肠鸣矢气治疗无效。对观察组治疗前总积分(13.83±2.25)治疗后总积分(2.93±2.64)比较,t=19.76,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说明中药愈胆汤治疗PCS有效。进一步对各症状积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愈胆汤对PCS的各项症状的治疗均有效。两组治疗后五项症状积分和总积分比较,结果表明愈胆汤对PCS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2.对照组30例患者中治愈占6.67%,显效占23.33%,有效占43.33%,无效占26.67%;观察组30例患者中治愈占16.67%,显效占46.67%,有效占30%,无效占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4.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总显效率30%,观察组总显效率63.33%,说明观察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观察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治疗前两组CCK值无差异。对照组治疗前CCK值(25.66±6.28)与治疗后CCK值(21.21±4.62)比较,t=2.97,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西药治疗后CCK水平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前CCK值(25.28±6.30)与治疗后CCK值(16.91±4.50)比较,t=6.35,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愈胆汤治疗后CCK水平亦明显下降。比较治疗后两组CCK水平变化,t=3.65,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愈胆汤治疗后CCK下降较西药治疗更明显。4.治疗前两组MTL值无差异。对照组治疗前MTL值(518.54±65.53)与治疗后MTL值(513.11±75.08)比较,t=0.2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西药治疗后MTL水平无变化。观察组治疗前MTL值(509.35±68.99)与治疗后MTL值(228.20±36.95)比较,t=20.00,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经愈胆汤治疗后MTL水平明显下降。比较治疗后两组MTL水平,t=18.65,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西药治疗不能改变PCS患者MTL水平,愈胆汤能明显降低PCS患者MTL水平。5.对照组复发8例,观察组复发2例,χ2=5.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愈胆汤治疗PCS是安全可靠的。动物实验1.胆道系统压力变化情况比较CBDP,对照组(6.05±1.04),模型组(10.46±1.31),实验组(7.03±1.28),模型组与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均有差异,p<0.01,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模型组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明显升高;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差异,表明胆囊切除后CBDP升高,经愈胆汤治疗后胆总管压力明显下降,达到术前胆总管压力水平。比较各组SOBP,模型组(20.33±2.44)与对照组(11.73±2.22)比较,q=16.65,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实验组(15.07±1.71)与模型组比较,q=10.19,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其与对照组比较q=6.4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括约肌基础压仍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胆囊切除后SOBP升高,经愈胆汤治疗后SOBP虽有下降,但未达到术前水平。比较各组SOCP,模型组(29.93±2.05)与对照组(18.8±2.08)比较,q=21.55,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实验组(21.27±2.76)与模型组和对照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但高于对照组。表明胆囊切除后SOCP升高,经愈胆汤治疗后SOCP有所下降,但未达到术前水平。比较各组SOCF,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收缩频率增快,p<0.05;实验组较模型组频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表明胆囊切除后SOCF增快,经愈胆汤治疗后SOCF下降,与术前一致。比较各组SOCT,模型组较对照组延长,p<0.05;实验组较模型组时限缩短,p<0.05,与对照组无差异。表明胆囊切除后SOCT延长,经愈胆汤治疗后SOCT缩短,并与术前一致。2.胆汁流量变化情况实验组胆汁流量(8.49±0.31)与对照组(4.98±0.20)比较明显增多,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5.01±0.28)比较,p<0.01,流量明显高于模型组;模型组流量与对照组流量无统计学差异。3.胆汁成分变化情况TBA含量模型组(7.05±1.65)与对照组(6.11±1.81)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10.46±2.07)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均p<0.01,有显着统计学意义。CHO含量模型组(3.53±0.45)与对照组(3.43±0.50)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1.48±0.45)低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BIL含量模型组(7.12±0.41)与对照组(6.99±0.67)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5.24±0.66)低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胃肠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模型组血清CCK含量(39.83±6.07)比对照组(20.05±4.30)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实验组(28.24±4.30)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血清CCK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说明家兔胆囊切除后血清CCK水平明显升高,服用愈胆汤后CCK水平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模型组血清MTL含量(75.97±17.92)比对照组(34.79±8.93)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血清MTL含量(55.58±15.55)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血清MT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说明家兔胆囊切除后血清MTL水平明显升高,服用愈胆汤后MTL水平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通过临床试验发现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确实存在CCK和MTL分泌紊乱,两者均异常升高,且CCK和MTL水平升高与PCS发病有着密切关系。而且CCK和MTL升高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CCK和MTL水平降低的同时,PCS发病率也同时下降,更进一步说明两者存在因果关系。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发现家兔胆囊切除后同样出现CCK和MTL水平升高,CCK的异常升高使SO出现高张力性的病理状态,表现为SOBP、SOCP均明显升高,SOCF加快和SOCT延长,导致胆汁在胆管内瘀滞、胆总管压力升高。胆总管的压力升高就可以引起临床上PCS的各种症状。而MTL的异常升高亦可引起临床上肠鸣、腹泻等PCS的症状。由此可以推断胆囊切除术后CCK和MTL水平的异常升高是导致PCS发病的机制之一。动物实验发现,愈胆汤正是通过降低胆囊切除家兔模型的血浆CCK和MTL的浓度水平,使SO的高张力状态缓解,保持胆汁排泄通畅,使术后胆总管的高压力状态解除,从而恢复了胆管的正常压力水平。基于这一实验理论基础,结合临床试验结果,可知愈胆汤通过降低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CCK和MTL水平,达到预防和治疗PCS的效果。对临床常见的PCS的胁肋部胀痛不适、腹胀、恶心纳差、肠鸣矢气、腹泻各症状均有显着疗效,且优于西药疗效。愈胆汤还能改变胆汁成分,升高TBA,降低CHO和IBIL,同时具有利胆作用,增加胆汁流量,防止胆汁在胆总管内淤积,有利于预防胆道结石形成和胆管残石的排石。总之,愈胆汤具有显着的预防和治疗PCS的疗效,疗效持久确实,复发率低,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同时也为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医药防治PCS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脂餐超声检查在非结石性胆囊疾病术前诊断的临床应用(附65例临床报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脂餐超声检查在非结石性胆囊疾病术前诊断的临床应用(附65例临床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2)经脐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治疗胆囊疾病的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用E-NOTES制作胆囊结石动物模型 |
1 背景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E-NOTES保胆取石的动物实验研究 |
1 背景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三部分:E-NOTES切除胆囊的动物实验研究 |
1 背景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大型动物胆囊结石模型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我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资料收集与方法 |
2.3 研究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及原发病 |
3.2 发生率 |
3.3 诱因及临床表现 |
3.4 胆漏类型 |
3.5 胆漏原因 |
3.6 诊断时间 |
3.7 术中情况 |
3.8 诊断方式及误诊 |
3.9 治疗方式与预后 |
3.9.1 治疗方式分类 |
3.9.2 迟发性胆漏类型与治疗方式 |
3.9.3 不同治疗方式与预后 |
3.9.3.1 主要治疗方式间与预后 |
3.9.3.2 不同胆漏类型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预后 |
3.9.4 漏口大小与预后 |
3.10 并发症 |
第4章 讨论 |
4.1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 |
4.1.1 年龄特点 |
4.1.2 性别特点 |
4.1.3 临床表现 |
4.1.4 发生率 |
4.2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原因 |
4.3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诊断 |
4.4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治疗 |
4.5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预防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犬胆囊结石模型的构建与加味茵陈蒿汤胆囊灌洗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胆囊结石的认识及临床治疗进展 |
1. 胆囊结石的流行病学 |
2. 胆囊结石的发病原因 |
2.1 代谢因素 |
2.2 胆系感染 |
2.3 其他因素 |
3. 胆囊结石的治疗现状 |
3.1 药物治疗 |
3.2 手术治疗 |
第二节 中医学对胆囊结石的认识及临床治疗进展 |
1. 文献古籍综述 |
2. 胆囊结石的病因病机 |
2.1 肝郁气滞 |
2.2 湿热蕴结 |
2.3 肝阴不足 |
2.4 瘀血阻络 |
3. 胆囊结石的辨证论治 |
4. 治疗胆囊结石的常用中药 |
第三节 胆囊结石及其炎症模型构建 |
1. 构建模型的意义 |
2. 构建模型的方法 |
2.1 非手术诱导 |
2.2 手术诱导 |
3. 评价方法 |
3.1 胆囊组织及肝脏的变化 |
3.2 胆汁检测 |
3.3 B超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植入法构建犬胆囊结石模型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动物饲料 |
1.3 实验仪器及耗材 |
1.4 实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造模方法 |
2.2 模型构建术后情况观察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的观察结果 |
3.2 实验结果 |
4. 结论 |
5. 讨论 |
5.1 犬胆囊结石模型建立的经验总结 |
5.2 造模的困难及失败原因探讨 |
第二节 加味茵陈蒿汤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动物饲料 |
1.3 实验药物 |
1.4 实验仪器及耗材 |
1.5 实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给药方法 |
2.3 标本采集与处理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观察结果 |
3.2 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
3.3 犬血清、胆汁、胆囊黏膜中IL-1β含量 |
4. 结论 |
5. 讨论 |
6.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综述 |
参考文献 |
二、中英文对照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恩施土家族人群胆囊结石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临床和实验指标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两组一般情况的比较和地域分布 |
3.2 两组血糖和血脂水平的比较 |
3.3 两组胆囊收缩功能的比较 |
3.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四金汤对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终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 |
3.1 疗效性观察指标 |
3.2 安全性指标 |
4 疗效评定标准 |
4.1 临床总疗效评定标准 |
4.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4.3 胆囊彩超疗效评定标准 |
5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比较分析 |
2 临床总疗效比较 |
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4 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 |
5 胆囊彩超疗效比较 |
6 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西医对慢性胆囊炎的认识 |
1.1 慢性胆囊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
1.2 慢性胆囊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1.3 西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研究进展 |
2 中医对慢性胆囊炎的认识 |
2.1 中医的病名归属及历史沿革 |
2.2 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的病因病机 |
2.3 中医治疗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的研究进展 |
3 四金汤立方依据 |
4 四金汤组方解析 |
5 四金汤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
6 疗效分析 |
7 存在的问题 |
8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7)胆囊隆起性病变危险因素分析及手术指征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排除标准 |
1.3 临床资料 |
1.4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2.1 临床特点 |
2.2 胆囊肿瘤性息肉的危险因素 |
2.3.优势与不足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利胆汤对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后胆囊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胆石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1.1 胆石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
1.1.2 胆石症的危险因素 |
1.1.3 胆囊结石的形成 |
1.1.4 胆囊结石的治疗 |
1.2 中医学对胆石症的研究现状 |
1.2.1 胆石症的文献研究 |
1.2.2 胆石症的病因病机 |
1.2.3 中医药治疗胆石症的研究 |
第二章 课题研究 |
2.1 临床资料 |
2.1.1 病例选择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病例剔除标准 |
2.1.6 伦理审查 |
2.2 手术方式及用药方案 |
2.2.1 手术方式 |
2.2.2 用药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3.1 疗效性观察指标 |
2.3.2 安全性指标 |
2.4 统计学处理 |
2.5 研究结果 |
2.5.1 三组术后6个月胆囊壁厚度比较 |
2.5.2 三组术后6个月胆囊收缩率比较 |
2.5.3 三组术后6个月腹胀发生率比较 |
2.5.4 三组术后6个月腹痛发生率比较 |
2.5.5 三组术后6个月腹泻发生率比较 |
2.5.6 三组术后6个月纳差发生率比较 |
2.5.7 三组术后6个月结石复发率比较 |
2.6 研究结论 |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
3.1 保胆取石术的重要性 |
3.2 胆囊功能与保胆取石术 |
3.3 方药组方分析 |
3.4 组方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 |
3.4.1 利胆排石 |
3.4.2 护肝 |
3.4.3 抗炎 |
3.4.4 调节脂质代谢,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
3.4.5 改善胃肠功能 |
3.4.6 抗菌 |
3.4.7 其他作用 |
3.5 疗效分析 |
3.5.1 胆囊壁厚度方面 |
3.5.2 胆囊收缩功能方面 |
3.5.3 术后并发症方面 |
3.5.4 胆囊结石复发方面 |
3.6 安全性分析 |
3.7 展望与不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9)慢性胆囊炎湿热瘀阻病机分析及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 慢性胆囊炎西医研究进展 |
1 概述 |
2 慢性胆囊炎流行病学特征 |
3 慢性胆囊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3.1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3.2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4 慢性胆囊炎的诊断 |
4.1 临床表现 |
4.2 实验室检查 |
4.3 B超检查 |
4.4 CT检查 |
4.5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
4.6 MRI |
5 鉴别诊断 |
5.1 胰腺炎 |
5.2 消化性溃疡 |
5.3 食管裂孔疝 |
5.4 胆囊癌 |
5.5 其他 |
6 治疗 |
6.1 无症状CC、胆囊结石的治疗 |
6.2 有症状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治疗[42] |
6.3 外科治疗 |
参考文献 |
二 慢性胆囊炎的中医认识 |
1 病名认识 |
1.1 胁痛 |
1.2 胆胀 |
2 病因 |
2.1 情志不遂 |
2.2 饮食失节 |
2.3 湿热为病 |
2.4 劳倦所伤 |
2.5 风寒致病 |
3 病机特点 |
3.1 疏泄失常气机不利 |
3.2 累及多脏尤易传脾 |
3.3 虚实夹杂邪实为本 |
4 中医治疗 |
4.1 分型论治 |
4.2 专方治疗 |
4.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4.4 外治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前言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内容 |
3.1 研究对象 |
3.1.1 病例来源 |
3.1.2 CC的西医诊断标准 |
3.1.3 CC湿热瘀阻证证候中医诊断标准 |
3.1.4 纳入标准 |
3.1.5 排除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2.1 总体设计 |
3.2.2 治疗方案 |
3.2.3 观察内容及指标 |
3.2.4 统计方法 |
3.2.5 疗效评价标准 |
4 结果 |
4.1 病例一般资料 |
4.2 治疗前病例特征 |
4.3 治疗结果 |
4.3.1 在治疗1周、2周及4周后总体有效率的比较 |
4.3.2 按症状分类的有效率比较 |
5 讨论 |
5.1 临床疗效评价 |
5.2 理论探讨 |
5.2.1 湿热理论的演变过程 |
5.2.2 湿热瘀阻病机的形成 |
5.2.3 湿热瘀阻病机与脏腑的联系 |
5.3 藿朴夏苓汤解析 |
6 结论 |
7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愈胆汤防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愈胆汤预防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愈胆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愈胆汤对胆囊切除家兔胆道压力、胆汁流量和成分影响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胆道系统动力学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四、脂餐超声检查在非结石性胆囊疾病术前诊断的临床应用(附65例临床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 [1]阿拉坦五味丸在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后预防结石复发的临床研究[D]. 梁全.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2]经脐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治疗胆囊疾病的动物实验研究[D]. 梁华东. 福建医科大学, 2021
- [3]我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及诊疗[D]. 陆思远. 吉林大学, 2020(08)
- [4]犬胆囊结石模型的构建与加味茵陈蒿汤胆囊灌洗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 顾瑞.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5]恩施土家族人群胆囊结石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研究[D]. 蒋孙路. 湖北民族学院, 2018(11)
- [6]四金汤对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金环.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03)
- [7]胆囊隆起性病变危险因素分析及手术指征探讨[D]. 谢强强. 山西医科大学, 2017(02)
- [8]利胆汤对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后胆囊功能的影响[D]. 李冬冬.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 [9]慢性胆囊炎湿热瘀阻病机分析及临床疗效评价[D]. 李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4)
- [10]愈胆汤防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高允海.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1)
标签:慢性胆囊炎论文; 对照组论文; 胆囊切除后的饮食论文; 胆囊结石微创技术论文; 肝内胆管结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