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动能论文_王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降雨动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能,雨滴,黄土高原,常绿阔叶林,红壤,雨量计,林冠。

降雨动能论文文献综述

王亮[1](2018)在《降雨动能对土质边坡侵蚀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降雨对土质边坡的侵蚀,分析结果表明风对降雨动能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降雨对边坡土体的侵蚀程度,风速较小时,边坡土体侵蚀量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长明显,但随着风速的进一步增加,大量的大雨滴会破裂成小雨滴,边坡土体侵蚀量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甚至有下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8年04期)

曹光秀,赵洋毅,段旭,薛杨[2](2018)在《滇中高原常绿阔叶林对天然降雨雨滴动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滇中高原优势群落常绿阔叶林植被对降雨雨滴动能的影响,于2016年和2017年5—9月,在天然降雨条件下运用自计雨量计和滤纸色斑法,通过定位监测磨盘山常绿阔叶林林外降雨和林内穿透雨特征及其雨滴特性,针对不同降雨条件研究了常绿阔叶林对雨滴动能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外的雨滴个数比林内降雨的雨滴个数多61.7%;随着雨量的增大,雨滴直径分布规律也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在小雨条件下,<0.5mm林外降雨雨滴直径数量占总雨滴数的40.85%,而同径级雨滴林内仅占总数的12.22%,且以0.5~3.5mm的雨滴数量所占比例较大;当林外降雨雨滴直径超过4.5mm,雨滴终点速度稳定在9.34m/s;林内降雨雨滴直径超过4.1mm,雨滴终点速度稳定在7.05m/s;同一雨滴径级下,暴雨条件下的雨滴动能比小雨时的动能大98.29%,且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林内累积雨滴动能的峰值达到林外降雨的20.68%。随着雨滴直径的增大,穿透雨势能、降雨总势能及林冠截留势能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缓冲势能比穿透雨势能大46.59%,占总势能的65.18%。林冠层对小雨具有截持和增大林内降雨雨滴直径的作用,且造成林内降雨的滞后性,林冠对天然降雨的降雨速度、势能及动能起到明显的缓冲作用。(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展小云,郭明航,赵军,史海静,税军峰[3](2018)在《基于粒子成像瞬态测量技术的雨滴微物理特性及降雨动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雨滴微物理特性及降雨动能是揭示降雨物理本质的重要特征量,亦是开展侵蚀定量分析与建立侵蚀量预报模型的基础。采用粒子成像瞬态测量可视化技术观测自然降雨雨滴,结合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解算雨滴微物理特性参数,同时采用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记录自然降雨降雨强度。研究表明:该次降雨雨滴以中等粒子为主,雨滴直径均值为1.52 mm,降落末速度均值为3.47 m/s,其中直径在1.00~3.00 mm范围内的雨滴占样本总数的87.21%。雨滴直径和降落末速度呈显着的对数关系。基于实测的雨滴微物理特性和降雨强度估算降雨动能,该结果与传统的经验模型估算结果相对误差均值为7.28%。该方法得到的降雨动能较以往的经验模型能更真实的反应雨滴降落过程中的做功大小,为准确计算降雨过程中雨滴所造成的溅蚀量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谢浩[4](2017)在《不同监测技术和计算方法对降雨动能指标精确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是导致土地资源退化乃至彻底破坏的主要原因。雨滴击溅和降雨产生的径流,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此对侵蚀动力的研究是准确预报水土流失的基础和前提。一般情况下采用降雨侵蚀力指标来估算一定时期内侵蚀性降雨的侵蚀动力,由于难获得所必须的降雨动能指标,因此一般采用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即利用雨量站等常规降雨统计资料如日雨量、月雨量、年雨量或其它雨量参数来估算侵蚀力。目前,随着高新监测降雨设备发展,给降雨动能及降雨侵蚀力的获取带来了方便,同时也为土壤侵蚀动力的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湖北省武汉市布设自动雨量计(简称AR)、自动气象站(简称AM)和2DVD视频雨滴谱系统(简称2DVD)降雨监测仪器,选择它们同期监测的降雨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3种仪器监测的降雨过程指标对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动能及降雨侵蚀力等的影响,同时比较8种常用降雨侵蚀力计算公式的精确度,主要结论如下:(1)结合2016-2017年时段内汉口江滩雨量站雨量值,发现布设的降雨监测仪器与汉口汉滩雨量站的降雨量在同一数量级,代表了这些仪器监测得到的降雨数据比较合理;因为3种仪器监测的降雨量与其相比,AR与其相差最小,表明AR对降雨量监测的精确度最高,不得不指出2DVD监测结果偏差较大,这说明该仪器能否监测降雨量还需进一步论证。(2)2DVD能够直接测定雨滴的大小和速度,直接计算出降雨动能Ev。利用其监测到的雨滴直径、速度和降雨强度数据,计算降雨动能Ev和由RUSLE中降雨动能计算公式得到的结果Er相差较小,这也说明该仪器有漏测雨滴或降雨量。同时,直接根据2DVD监测到的雨滴大小和速度计算的降雨动能Ev能够较好地反应视频雨滴谱系统监测的真实情况。(3)选取8个降雨侵蚀力简易公式,其中EI10、EI60、PI10、PI30与经典公式EI30偏差较大。自动雨量计条件下,殷水清和王万忠等(1995)分别建立的简易公式计算的结果与EI30偏差都很小。2DVD条件下,只有殷水清提出的公式对应的结果与EI30偏差较小。(4)分析AR及2DVD监测计算得到的降雨动能与降雨量之间关系,表明直接用降雨量代替降雨动能计算降雨侵蚀力存在一定的缺陷。(5)根据AR与2DVD监测的降雨量之间的对比关系,建立降雨量拟合公式,从而对2DVD监测并计算出降雨动能及降雨侵蚀力进行修正。结果发现降雨动能的修正值较为满意,对降雨侵蚀力的修正有待改进。(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期刊2017-05-01)

朱春景,刘文杰,吴骏恩[5](2014)在《西双版纳地区橡胶复合林雨滴动能及降雨侵蚀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滤纸色斑法、Ellison溅蚀杯法于2013年5月至7月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橡胶复合农林示范区测定了不同种植模式胶农复合林下雨滴分布、土壤潜在溅蚀率。结果表明:(1)单层橡胶林,橡胶-茶叶、橡胶-咖啡、橡胶-可可、橡胶-千斤拔等复合林下单位降雨能量分别为28.39、7.07、18.13、14.77和8.37 J m-2mm-1,说明胶农复合系统林能有效降低穿透雨动能;(2)胶农复合系统林下土壤溅蚀率小于单层橡胶林。橡胶-茶叶,橡胶-咖啡,橡胶-可可,橡胶-千斤拔等复合林下的潜在土壤溅蚀率分别为单层橡胶林的0.27、0.77、0.46、0.64倍;(3)土壤溅蚀率与降雨动能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胶农复合系统能够有效降低林下土壤溅蚀率以及单位雨量动能,因此合理的推广胶农复合系统,既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缓解西双版纳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4年05期)

郑海金,杨洁,左长清,喻荣岗,张华明[6](2009)在《红壤坡地侵蚀性降雨及降雨动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侵蚀性降雨标准的确定、降雨动能的科学测算以及侵蚀性降雨和降雨动能特征的分析,是开展降雨侵蚀力研究和土壤侵蚀预测预报的基础,而目前针对红壤坡地的系统研究还较为鲜见。通过气象观测站与标准径流小区连续5 a的实测资料,采用80%经验频率法确定了江西红壤坡地侵蚀性降雨标准,其中雨量标准为9.97 mm,雨强标准为0.756 mm/h;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侵蚀性降雨和侵蚀性降雨动能,并分析了侵蚀性降雨及其动能的时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侵蚀性降雨场次不多,仅占总降雨场次的25.85%,但雨量大强度高;侵蚀性降雨及其动能时间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4-9月,分别占全年的74.51%和75.37%。最后建立了降雨动能简易估算方法,这对探讨江西红壤坡地降雨侵蚀力和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09年03期)

许哲[7](2009)在《大气降雨对环境地表γ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影响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降雨对环境地表γ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的影响规律,建立理论的数学模型,以便修正降雨时环境地表γ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结果。方法:使用BH3103A型便携式X-γ剂量率仪监测单次降雨时环境地表γ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变化趋势。采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RSS-131型高压电离室作为γ辐射探测器,远距离连续不间断地监测复杂降雨过程中环境地表γ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变化趋势。分析降雨对环境地表γ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的影响因素,从理论上建立相关因素的微分方程,求解得到降雨对环境地表γ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影响规律的数学模型。通过与实例对比,来分析探讨这一规律。结果:降雨对环境地表γ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影响规律的数学模型与实测数据曲线的趋势相吻合。结论1.通过对降雨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降雨引起环境地表γ空气比释动能率增高的主要机制是雨水将空气中的放射性核素从高空冲刷到地表,引起环境地表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增大。这些核素中主要是氡子体(Po、Pb和Bi的同位素),它们在空气中以微尘或气溶胶的形式存在。被冲刷下来的氡子体发生放射性衰变时发射出γ射线。2.研究结果表明,大气中氡子体的分布、雨量和冲洗因子是降雨引起环境地表γ空气比释动能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影响规律函数的自变量。3.采用本文建立的降雨对环境地表γ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影响规律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降雨引起环境地表γ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变化。利用该数学模型能够有效地修正降雨对环境地表γ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影响。(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9-05-01)

马廷,周成虎[8](2006)在《基于雨滴谱函数的降雨动能理论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降雨动能是刻画降雨侵蚀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广泛地应用于土壤侵蚀模型研究.基于大量试验观测资料所给出的降雨动能与降雨强度的经验关系,受观测手段和条件的限制,难以普适推广使用.文中结合试验资料分析,研究和建立了基于雨滴谱函数和雨滴终点速度的降雨动能理论计算模型,并给出了体积比动能和时间比动能的理论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降雨强度近似不变的条件下,降雨动能与降雨强度间更符合幂函数关系;通过改变雨滴形状参数,可以计算不同类型的降雨动能.通过与其他研究者根据实测资料所得的经验公式的对比分析表明,对于不同地点和不同类型的降雨动能,本计算模型都可以给出十分接近的理论估算,并且地形和风对降雨动能的影响也可以被有效地考虑.(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进展》期刊2006年10期)

贡力[9](2005)在《黄土高原降雨雨滴动能的侵蚀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降雨强度、雨滴速度、雨滴与坡面撞击角度等参量与土壤侵蚀有密切关系.其侵蚀力的大小是衡量水土流失量的关键指标之一.目前侵蚀力计算忽略了受风力影响雨滴与坡面撞击角度的影响,而导致侵蚀力计算中有较大误差.通过加入雨滴与坡面撞击角度等参数使侵蚀力计算公式优化和完善.(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蔡丽君,王国栋[10](2003)在《风矢量对坡面降雨动能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风矢量的存在既改变了雨滴的下降速度 ,也改变了雨滴溅击地面的角度 ,对坡面雨滴溅蚀的影响很大。只有垂直于坡面的雨滴速度分量所决定的降雨动能才是坡面溅蚀的初始动力。故将静风条件下的雨滴最终速度和风矢量分解 ,得到垂直于坡面的雨滴合速度。根据雨滴速度的分布律 ,导出了雨滴动能的分布函数和分布密度 ,并通过积分求得不同风速条件下雨滴动能均值随坡向坡度的分布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6期)

降雨动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滇中高原优势群落常绿阔叶林植被对降雨雨滴动能的影响,于2016年和2017年5—9月,在天然降雨条件下运用自计雨量计和滤纸色斑法,通过定位监测磨盘山常绿阔叶林林外降雨和林内穿透雨特征及其雨滴特性,针对不同降雨条件研究了常绿阔叶林对雨滴动能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外的雨滴个数比林内降雨的雨滴个数多61.7%;随着雨量的增大,雨滴直径分布规律也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在小雨条件下,<0.5mm林外降雨雨滴直径数量占总雨滴数的40.85%,而同径级雨滴林内仅占总数的12.22%,且以0.5~3.5mm的雨滴数量所占比例较大;当林外降雨雨滴直径超过4.5mm,雨滴终点速度稳定在9.34m/s;林内降雨雨滴直径超过4.1mm,雨滴终点速度稳定在7.05m/s;同一雨滴径级下,暴雨条件下的雨滴动能比小雨时的动能大98.29%,且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林内累积雨滴动能的峰值达到林外降雨的20.68%。随着雨滴直径的增大,穿透雨势能、降雨总势能及林冠截留势能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缓冲势能比穿透雨势能大46.59%,占总势能的65.18%。林冠层对小雨具有截持和增大林内降雨雨滴直径的作用,且造成林内降雨的滞后性,林冠对天然降雨的降雨速度、势能及动能起到明显的缓冲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降雨动能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亮.降雨动能对土质边坡侵蚀的探讨[J].四川建筑.2018

[2].曹光秀,赵洋毅,段旭,薛杨.滇中高原常绿阔叶林对天然降雨雨滴动能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8

[3].展小云,郭明航,赵军,史海静,税军峰.基于粒子成像瞬态测量技术的雨滴微物理特性及降雨动能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8

[4].谢浩.不同监测技术和计算方法对降雨动能指标精确度的影响[D].长江科学院.2017

[5].朱春景,刘文杰,吴骏恩.西双版纳地区橡胶复合林雨滴动能及降雨侵蚀力[J].土壤通报.2014

[6].郑海金,杨洁,左长清,喻荣岗,张华明.红壤坡地侵蚀性降雨及降雨动能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9

[7].许哲.大气降雨对环境地表γ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影响规律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

[8].马廷,周成虎.基于雨滴谱函数的降雨动能理论计算模型[J].自然科学进展.2006

[9].贡力.黄土高原降雨雨滴动能的侵蚀计算[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5

[10].蔡丽君,王国栋.风矢量对坡面降雨动能分布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

论文知识图

切沟形成过程雨强与湍动能耗散率的对比4.22 雨量(雨强与降雨区长度乘积)与湍...流速与降雨强度的关系曲线(t=f(L,))一72001年降雨动能的空间分布毛,999年降雨动能的空间分布

标签:;  ;  ;  ;  ;  ;  ;  

降雨动能论文_王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