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其包括诱捕笼、漂浮圈和收集网;所述诱捕笼包括笼骨架和单向活动门;笼骨架的顶部成封闭状,周向侧壁均匀设置有活动门安装口,底部为开口状;单向活动门安装于活动门安装口处并与活动门安装口匹配铰接;漂浮圈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匹配固定于笼骨架的底部开口边,通过漂浮圈使诱捕装置漂浮于水面;收集网的上部网口边固定在所述漂浮圈上,自上部网口向内安装有成漏斗状的内网;内网的上部网口与收集网的上部网口相通,内网的下部网口与收集网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使用简单方便,诱捕效果好、效率高,经久赖用且对水环境无污染。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包括诱捕笼、漂浮圈和收集网;所述诱捕笼包括笼骨架和单向活动门;所述笼骨架的顶部成封闭状,周向侧壁均匀设置有活动门安装口,底部为开口状;所述单向活动门安装于所述活动门安装口处并与所述活动门安装口匹配铰接;所述单向活动门的下端重量大于上端重量,自然状态下所述单向活动门在下端自重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当福寿螺从所述单向活动门的下端爬到上端时,所述单向活动门的上端重量大于下端重量,所述单向活动门的上端向内翻转,所述单向活动门的下端向外翻转,所述单向活动门打开,当福寿螺掉入所述诱捕笼内后,所述单向活动门在下端自重作用下自动恢复到自然关闭状态;所述漂浮圈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匹配固定于所述笼骨架的底部开口边,通过所述漂浮圈使所述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漂浮于水面;所述收集网的上部网口边固定在所述漂浮圈上,自上部网口向内安装有成漏斗状的内网;所述内网的上部网口与所述收集网的上部网口相通,所述内网的下部网口与所述收集网连通。
设计方案
1.一种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包括诱捕笼、漂浮圈和收集网;
所述诱捕笼包括笼骨架和单向活动门;所述笼骨架的顶部成封闭状,周向侧壁均匀设置有活动门安装口,底部为开口状;所述单向活动门安装于所述活动门安装口处并与所述活动门安装口匹配铰接;所述单向活动门的下端重量大于上端重量,自然状态下所述单向活动门在下端自重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当福寿螺从所述单向活动门的下端爬到上端时,所述单向活动门的上端重量大于下端重量,所述单向活动门的上端向内翻转,所述单向活动门的下端向外翻转,所述单向活动门打开,当福寿螺掉入所述诱捕笼内后,所述单向活动门在下端自重作用下自动恢复到自然关闭状态;
所述漂浮圈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匹配固定于所述笼骨架的底部开口边,通过所述漂浮圈使所述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漂浮于水面;
所述收集网的上部网口边固定在所述漂浮圈上,自上部网口向内安装有成漏斗状的内网;所述内网的上部网口与所述收集网的上部网口相通,所述内网的下部网口与所述收集网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活动门的下端内侧延伸形成有单向门挡板,用于阻挡所述单向活动门的下端向所述诱捕笼内侧翻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活动门的相对两侧边与所述活动门安装口之间均安装有一组单向门座;每组所述单向门座包括第一单向门座和第二单向门座;所述第一单向门座匹配安装在所述单向活动门一侧边的上端与下端相接处,所述第二单向门座安装在所述活动门安装口一侧边并与所述第一单向门座的位置相匹配,所述第一单向门座与第二单向门座彼此之间通过单向门轴匹配连接,以使所述单向活动门与所述活动门安装口之间实现铰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圈为一个截面呈椭圆形且内部为空心的环状结构;所述漂浮圈的内环外侧面上均匀布设有多个收集网环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网采用尼龙网结构,其上部网口边匹配固定在所述收集网环扣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圈相对两侧的外环外侧面设有诱捕笼固定环扣;所述诱捕笼通过在所述诱捕笼固定环扣上绑一根绳索固定于岸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笼骨架的外顶部中央设有诱捕笼环扣,便于所述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的携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采用环保材料制成。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生动物诱捕和渔业捕捞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
背景技术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起初被作为一种水生经济动物被引入我国大陆,1984年后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开始广泛养殖,随后推广到浙江、江西、云南、四川等地。后来由于市场化失败,福寿螺遭弃养并迅速扩散,结果暴发成灾,严重危害农作物生产。目前已成为长江以南大部分省区的严重农业害虫。200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委员会将福寿螺列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一种淡水螺。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将福寿螺列入了首批入侵中国的 16种外来物种的“黑名单”。
福寿螺为热带软体动物,个体较大,贝壳薄而脆,重量可达187g左右,外观呈淡橄榄绿色或黄褐色,为雌雄异体的卵生动物,卵块呈粉红色葡萄状,是热带种类的两栖螺类。福寿螺喜栖于缓流河川、阴湿通气的沟渠、溪河及水田等处,食性杂,食量非常大,喜食鲜嫩多汁的植物,主要危害水稻、菱白、菱角、空心菜和芡实等水生作物及水域附近的甘薯等旱生作物。
福寿螺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其繁殖速度比亚洲稻田中的本地近缘种快 10倍左右,一年可以发生3个世代,一次产卵可达500粒,孵化率高达80%,而且仔螺成熟周期短,数量增加速度惊人。福寿螺适应性和耐受性很强,能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虽然是淡水螺,但在干旱季节可以埋藏在湿润的泥中度过一个月。同时在入侵地缺少天敌,比亚洲当地螺种更具竞争能力,因此扩散的速度很快。由于福寿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具有较强的低温耐受性、高温耐受性、干旱耐受性、饥饿耐受性和水污染耐受性、繁殖率高、遗传多样性丰富等特点,使其在新栖息地(尤其是脆弱生境)能够获得对土著种的竞争优势,并迅速建立扩大种群;福寿螺在适生区定殖后,大量繁殖,种群增长迅速,与生态系统内水生生物争夺生存空间、食物,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威胁本地物种的生存,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或抑制其它物种生长,使本地水生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甚至濒危或灭绝。
目前福寿螺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结合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对其进行控制。化学防治主要通过化学药剂对其进行毒杀,化学药剂会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危害;物理防治主要以人工捕捉为主,人工捕捉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生物防治主要通过养鸭、鱼、蟹等经济动物来控制,但该方法只能防治一定量的福寿螺幼体,对于个体大的福寿螺起不到防治作用,而且在大型河流、湖泊、水库等大型水体不易于推广。
因此,设计发明一种能自动高效的诱捕福寿螺性成熟个体并阻止福寿螺产卵的装置对于福寿螺的防治非常重要。
现有申请号为00710071476.4的发明专利“福寿螺诱捕器”,该发明诱捕器为用铁丝网或竹片编织的漏水捕集罩体,为圆简形罩体;该发明利用福寿螺取食性和水域中移动特点,在使用时,将其放置在水田等进出水口处诱集螺类,然而该诱捕器有以下缺点:
(1)诱捕器仅有一端入口,其他四周为封闭状态,福寿螺只能从一端进入,诱捕效率低;
(2)诱捕器在诱捕福寿螺的同时,其他鱼类,泥鳅、虾类等水生动物也会进入该装置,若不及时取出,易造成大量水生动物死亡,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危害;
(3)该诱捕器必须放置于在水下才能起作用,当水位下降并低于装置时,装置裸露于地表,完全不能起到诱捕的作用,而且已经诱捕的水生动物会因为缺水而死亡,对空气、水质造成一定的危害;
(4)该诱捕器需要投放饵料,如果不及时清理饵料,腐烂的饵料易造成水体污染;
(5)该诱捕器材质为铁丝网或竹片编织,竹片易坏,不易于长期使用,铁丝易生锈,污染水体。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使用简单方便,诱捕效果好、效率高,经久赖用且对水环境无污染的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上述的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包括诱捕笼、漂浮圈和收集网;所述诱捕笼包括笼骨架和单向活动门;所述笼骨架的顶部成封闭状,周向侧壁均匀设置有活动门安装口,底部为开口状;所述单向活动门安装于所述活动门安装口处并与所述活动门安装口匹配铰接;所述单向活动门的下端重量大于上端重量,自然状态下所述单向活动门在下端自重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当福寿螺从所述单向活动门的下端爬到上端时,所述单向活动门的上端重量大于下端重量,所述单向活动门的上端向内翻转,所述单向活动门的下端向外翻转,单向活动门打开;当福寿螺掉入所述诱捕笼内后,所述单向活动门在下端自重作用下自动恢复到自然关闭状态;所述漂浮圈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匹配固定于所述笼骨架的底部开口边,通过所述漂浮圈使所述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漂浮于水面;所述收集网的上部网口边固定在所述漂浮圈上,自上部网口向内安装有成漏斗状的内网;所述内网的上部网口与所述收集网的上部网口相通,所述内网的下部网口与所述收集网连通。
所述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其中:所述单向活动门的下端内侧延伸形成有单向门挡板,用于阻挡所述单向活动门的下端向所述诱捕笼内侧翻转。
所述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其中:所述单向活动门的相对两侧边与所述活动门安装口之间均安装有一组单向门座;每组所述单向门座包括第一单向门座和第二单向门座;所述第一单向门座匹配安装在所述单向活动门一侧边的上端与下端相接处,所述第二单向门座安装在所述活动门安装口一侧边并与所述第一单向门座的位置相匹配,所述第一单向门座与第二单向门座彼此之间通过单向门轴匹配连接,以使所述单向活动门与所述活动门安装口之间实现铰接。
所述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其中:所述漂浮圈为一个截面呈椭圆形且内部为空心的环状结构;所述漂浮圈的内环外侧面上均匀布设有多个收集网环扣。
所述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其中:所述收集网采用尼龙网结构,其上部网口边匹配固定在所述收集网环扣上。
所述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其中:所述漂浮圈相对两侧的外环外侧面设有诱捕笼固定环扣;所述诱捕笼通过在所述诱捕笼固定环扣上绑一根绳索固定于岸边。
所述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其中:所述笼骨架的外顶部中央设有诱捕笼环扣,便于所述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的携带。
所述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其中:所述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采用环保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具体优点如下:
(1)在笼骨架的周向侧壁均匀设置有活动门安装口,在活动门安装口处安装单向活动门,单向活动门的下端重量大于上端重量,自然状态下单向活动门的在下端自重作用下处于自然关闭状态,当福寿螺爬到所述单向活动门的上端时,单向活动门的上端重量大于下端重量,单向活动门向内打开,福寿螺自动掉入诱捕笼内,当福寿螺掉入诱捕笼内后,单向活动门在下端自重作用下自动恢复到自然关闭状态,完成一个福寿螺的自动诱捕,当下一个福寿螺爬上门时又自动掉入诱捕笼内,以此不断循环,无需人为操作,可连续性诱捕福寿螺,诱捕效率高、效果好;
(2)收集网内部设置有成漏斗状的内网,使福寿螺只能进去不能出来,避免了福寿螺逃逸;
(3)通过漂浮圈悬浮于水面并使用一根绳索固定于岸边,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4)在使用过程中,全程不需要投放任何诱捕饵料,对水体环境无污染;
(5)只能诱捕福寿螺,对其他水生动物无任何诱捕效果,因此使用安全;
(6)采用采用环保材料制成,经久赖用且对水环境无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的诱捕笼与漂浮圈装配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的图4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的诱捕笼与漂浮圈装配后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的诱捕笼与漂浮圈装配后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包括诱捕笼1、漂浮圈2和收集网3。
该诱捕笼1包括笼骨架11、单向活动门12、单向门座13和单向门轴14。
该笼骨架11的顶部成封闭状且外顶部中央设有诱捕笼固定环扣111(便于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的携带),周向侧壁均匀设置有多个活动门安装口 112,底部为开口状。本实施例中该笼骨架11的高为225mm,底部开口为正10 边形结构且口径为200mm,底部外径为240mm,底部开口为正10边形结构且口径为240mm,腰部外径为260mm。
该单向活动门12具有多个,其分别安装于该笼骨架11的活动门安装口112 处并与活动门安装口112匹配铰接;其中,每块单向活动门12的下端内侧延伸形成有单向门挡板121,用于阻止单向活动门12的下端向诱捕笼1内侧翻转(即当福寿螺爬上单向活动门12并超过单向门轴14时,单向活动门12上端重量大于下端重量,单向活动门12上端先是向内翻转,再向下翻转;同时,单向活动门12的下端先向外翻转,再向上翻转,单向活动门12向内打开,当福寿螺掉入收集网3后,单向活动门12在下端自重作用下恢复到自然关闭状态,如果没有单向门挡板121,单向活动门12在恢复到自然关闭状态时在惯性作用下单向活动门12的下端会向诱捕笼1内侧翻转,这样会使单向活动门12不停地来回摆动,不能处于关闭状态;同时当福寿螺刚好爬上单向活动门12下端时,单向活动门12的下端会在福寿螺重量作用下向内翻转,在福寿螺往单向活动门 12的上端爬动过程中,单向活动门12会一直处于摆动状态,将会导致福寿螺受到惊吓而掉在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外,从而达不到诱捕的效果,因为福寿螺攀爬过程是通过吸盘吸在单向活动门12上不断往上移动,当受到惊吓时吸盘会急剧收缩,从而无法吸住单向活动门12)。
该单向活动门12的下端重量大于上端重量,在自然状态下时,由于单向活动门12的下端大于上端重量,单向活动门12在下端自重作用下处于自然关闭状态;反之,当单向活动门12的下端重量小于上端重量时,单向活动门12 向内打开(单向活动门12打开时,如果福寿螺一直死死吸引在单向活动门12 上,此时单向活动门12的上端会在重力作用下先是向内翻转,然后再向下翻转,直到翻转至与漂浮圈2内环外侧面接触才会停止翻转)。本实施例中该单向活动门12的底边长64mm,高为150mm;该单向活动门12的下端底部离单向门座13的高度为30mm且重30g,上端顶部离单向门座13的高度为120mm且重20g。
每个单向活动门12的相对两侧边与活动门安装口112之间均安装有一组单向门座13;每组单向门座13包括第一单向门座131和第二单向门座132;该第一单向门座131匹配安装在单向活动门12侧边的上端与下端相接处,该第二单向门座132安装在活动门安装口112的侧边并与该第一单向门座131相匹配,该第一单向门座131与第二单向门座132彼此之间通过单向门轴14匹配连接,以实现单向活动门12与活动门安装口112匹配铰接。
该漂浮圈2为一个截面呈椭圆形且内部为空心的环状结构,其匹配固定于该诱捕笼1的笼骨架11的底部开口边,通过漂浮圈2可使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漂浮于水面;其中,该漂浮圈2的内环外侧面上还均匀布设有收集网环扣 21;该漂浮圈2相对两侧的下侧外环面上设有诱捕笼固定环扣22,该诱捕笼1 通过在诱捕笼固定环扣22上绑一根绳索固定于岸边。
该收集网3采用尼龙网结构,其上部网口边匹配固定在该漂浮圈2的收集网环扣21上;其中,该收集网3自上部网口向内还安装有成漏斗状的内网,该内网的上部网口与该收集网3的上部网口相通,该内网的下部为方便福寿螺掉落的开口状并与收集网3连通。
本实用新型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的材质采用环保材料制成(暂用 HDPE材质),对水体无污染,经久赖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自然状态下时,该单向活动门12的下端重量大于上端重量,单向活动门12在下端自重作用下处于自然关闭状态;反之,当该单向活动门12的上端重量大于下端重量时,该单向活动门12上端先向内翻转,再向下翻转,同时该单向活动门12下端先向外翻转,再向上翻转。当福寿螺从单向活动门12的下端往上端方向攀爬并超过单向门轴14时,该单向活动门12的上端重量加上福寿螺的重量大于单向活动门12的下端重量,此时单向活动门12在上端自重作用下向内打开。此时,福寿螺由于受到惊吓,自动掉入诱捕笼1内,最后掉入收集网3中(收集网3内部设置有成漏斗状的内网,福寿螺只能进去不能出来);当福寿螺掉入诱捕笼1内后,单向活动门12在下端自重作用下自动回到原来的位置,完成一个福寿螺的自动诱捕,当下一个福寿螺爬上门时又自动掉入诱捕笼1内,以此不断循环。
本实用新型连续性诱捕福寿螺的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使用简单方便,诱捕效果好、效率高,经久赖用且对水环境无污染。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7061.2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2(贵州)
授权编号:CN209527604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A01K 69/06
专利分类号:A01K69/06
范畴分类:12C;
申请人: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
第一申请人: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申请人地址:550009 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西南环路龙江巷1号
发明人:吕敬才;张海波;孔志红;袁果;万合锋;夏奉梅;李琰;谈洪英;余志刚
第一发明人:吕敬才
当前权利人: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
代理人:王红霞
代理机构:1130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福寿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