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格曼论文_孙夏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伯格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伯格,英格,野草,巴赫,室内剧,风格,主题。

伯格曼论文文献综述

孙夏洁[1](2019)在《伯格曼《野草莓》中的梦境与现实》一文中研究指出《野草莓》这部电影中穿插了伊萨克的几个梦境,在这些梦境里,有他的回忆、悔恨、反思。同时,这些梦境又逐步让伊萨克深入审视和反思他的现实生活。(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3期)

郎滨,宋海燕[2](2019)在《英格玛·伯格曼作品的叙事风格与主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文本分析和叙事分析的方法,对英格玛·伯格曼导演的作品进行了研究,发现伯格曼的电影在叙事上、风格上受室内心理剧影响很大,其中淡化戏剧冲突、简化人物关系、对白冗长都是伯格曼擅用的叙事技巧。伯格曼常利用梦境把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连接起来,采用梦境—现实—幻觉交叉叙事的方式来探索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主题内涵。研究表明无处不在的孤独、充满背叛的爱情是伯格曼电影一贯的主题。阐释了伯格曼电影的社会意义和现世价值。(本文来源于《宿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蒋佳音[3](2019)在《失败的“沉默”——评英格玛·伯格曼《犹在镜中》》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部转型作品,英格玛·伯格曼《犹在镜中》虽很好地诠释了伯格曼内心的新境界,但并不能称得上一部"成功"电影的典范。尤其较之伯格曼20世纪60年代后期成熟期的"沉默"系列作品,其对于"沉默""封闭"乃至其"存在主义"和"上帝主题"等的表达,在语言、空间和逻辑等方面都存在诸多缺憾。(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14期)

黄丁,黄卓[4](2019)在《现代人精神困惑的影像志:解读伯格曼的《第七封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将伯格曼的《第七封印》诠释为对时代危机的影像化,对存在主义思潮的艺术化和以影像的方式阐释对伊壁鸠鲁式生活之向往等的观点,本文将《第七封印》置于伯格曼所秉持的"电影如果不是一种记录,就是一种梦幻"电影哲学视域下进行考察,从而得出《第七封印》是一部深深植根于伯格曼早年的家庭生活和西方文化传统,以个体寻求"上帝之面"为主线,以五种寻求进路依次展开为背景,以揭示现代人身处"不确定性"时代的宗教困惑为内容,以探索现代社会中的宗教存在样态为目的的艺术作品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天府新论》期刊2019年03期)

张腾玮[5](2019)在《“作者论”视域下英格玛·伯格曼电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世界电影史上,英格玛·伯格曼是备受学术界推崇的“叁大作者”(1)之一。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伯格曼的两部杰作《第七封印》(1956)和《野草莓》(1957)相继问世,几乎获得了国际影坛众口一词的赞赏,国际影坛也因此迎来了“伯格曼热”。似乎毫无疑义地,伯格曼被公认为现代电影史中个人风格最为鲜明的“电影作者”之一。他的一系列经典影片开辟了电影表现的新领域,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伯格曼的影片,近乎完美地呈现出“作者电影”的全部特征。在伯格曼的影片中,除了早期的几部影片外,其余全都是由他自己编剧和执导的。此外,伯格曼的影片有着十分鲜明且一贯的美学风格和主题个性。他的影像世界是非常个人化和主观化的,他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求来述说人类所面临的最古老且最尖锐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对伯格曼成长历程、主题表达与视听风格的研究,探讨他成为伟大电影作者的原因。论文一共分为两大部分。绪论部分论述国内外伯格曼电影的研究现状和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论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和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对作为电影批评方法的“作者论”这一概念的基本观点和发展脉络进行界说与梳理,以此为本文运用“作者电影”理论对伯格曼电影进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二章,从地域文化与时代背景、成长历程、创作历程叁个方面论述伯格曼电影作者的成长土壤。第叁章,伯格曼影片的主题意蕴带有很大的自传性,他对上帝是否存在的质疑,人在家庭与婚姻关系中的无力,以及生与死、善与恶的思考,都能从其成长历程中找到源头。该章节结合具体影片,从神圣与人欲、婚姻与家庭、人生的自画像叁个层面论证伯格曼电影主题意蕴中的自传性。第四章,伯格曼的影片向来以表现主体自我见长,以“灵魂拷问”的方式述说着人类生存中所面临的议题,故而其影片常常用主观化的视听风格引导观众不自觉地跟随影片中的人物步入沉思。因此,该章着重从主观化的影像风格与灵魂深处的吟鸣,即影像与音乐两方面分析伯格曼影片独特的视听表达方式。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并结合伯格曼影片的特点,探讨其电影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吴若菡[6](2019)在《技术理性与感性情感的碰撞——论英格玛·伯格曼《野草莓》中的精神信仰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在电影《野草莓》中运用大量镜头特写、视听语言以及现实与梦境交织的意识流表现手法,思考了技术理性与感性情感的碰撞表达。在影片中,技术理性毁掉了伊萨克一生的幸福,他漠视与家人、朋友间情感的表达,陷入冷漠与孤独之中。影片在逐层的抽丝剥茧中传达生命冷酷的外衣终究包裹着温暖外壳的真谛,揭示人类幸福的根源最终会被引向信仰的主题。(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15期)

杨玥[7](2019)在《浅析英格玛·伯格曼电影中的巴赫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世界级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对于音乐的独特感受几乎也表现在其执导的每一部影片中。伯格曼曾说,"电影的第一性应该是音乐性。"作为巴赫的忠实门徒,伯格曼的影片中的配乐大多引用巴赫的作品。无论是音乐旋律、创作风格,甚至精神内涵,巴赫的音乐元素似乎与伯格曼的电影作品存在着独特的联系。本文将从电影形式、内容和主题等角度对英格玛·伯格曼电影中的巴赫元素进行探究。(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08期)

王欢[8](2019)在《家宅·舞台》一文中研究指出伯格曼的室内剧突破了传统建筑空间叙事模式,跳出小说以时间轴线的叙事类型,结合事件发生、空间运动、人物精神思考构成最终创作思考。伯格曼用蒙太奇记录手法,结合多种隐喻性镜头,采用以点到面的叙事形式,从事件到思想,从概念到空间生成。论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研究空间叙事的由来,以及空间在哲学、文学、物理学、数学、美学等领域的形式表现,并结合不同思想家及学者的研究及批判,得出空间叙事对于空间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从英格玛·伯格曼室内剧的空间叙事类型、时间性叙事媒介、图像、空间类型出发解读思考伯格曼电影的空间叙事。第叁部分:总结伯格曼空间叙事手法,研究在电影、绘画、建筑学科的共同空间叙事形式。第四部分:基于对伯格曼空间叙事的研究,提取主要叙事构架和空间类型,进行空间实验探索,从“家宅”、“舞台”、“剧场”叁部分展开。伯格曼室内剧空间叙事类型是从最普通的叙事形式上升到了哲学角度的思考,在探讨人性缺失的同时空间叙事的帷幕也在悄悄拉开。(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19-03-06)

顾平平,郭素萍,徐莹[9](2019)在《伯格曼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应用于放射治疗皮肤损伤肿瘤病人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伯格曼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应用于放射治疗皮肤损伤肿瘤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放射治疗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病人予以康复新液外喷预防干预,观察组病人给予伯格曼医用射线防护喷剂预防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干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6.67%,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SAS、SDS、SF-36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改善,观察组干预后SAS、SDS、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满意率高达95.56%,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伯格曼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应用于放射治疗皮肤损伤肿瘤病人,可有效降低病人皮肤损伤发生率,改善病人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病人总满意率高。(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01期)

吴萍[10](2018)在《乔纳森·伯格曼眼中的亚洲翻转学习——以中韩两国翻转学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春天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成功实践的翻转学习在全球掀起了一场翻转运动。在亚洲中国率先推进翻转学习,其次是韩国。乔纳森多次参加中韩两国翻转学习研讨会,近距离剖析、点评翻转课堂实践案例。他认为亚洲翻转学习有6个共同点,对此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下旬)》期刊2018年12期)

伯格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文本分析和叙事分析的方法,对英格玛·伯格曼导演的作品进行了研究,发现伯格曼的电影在叙事上、风格上受室内心理剧影响很大,其中淡化戏剧冲突、简化人物关系、对白冗长都是伯格曼擅用的叙事技巧。伯格曼常利用梦境把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连接起来,采用梦境—现实—幻觉交叉叙事的方式来探索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主题内涵。研究表明无处不在的孤独、充满背叛的爱情是伯格曼电影一贯的主题。阐释了伯格曼电影的社会意义和现世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伯格曼论文参考文献

[1].孙夏洁.伯格曼《野草莓》中的梦境与现实[J].戏剧之家.2019

[2].郎滨,宋海燕.英格玛·伯格曼作品的叙事风格与主题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9

[3].蒋佳音.失败的“沉默”——评英格玛·伯格曼《犹在镜中》[J].名作欣赏.2019

[4].黄丁,黄卓.现代人精神困惑的影像志:解读伯格曼的《第七封印》[J].天府新论.2019

[5].张腾玮.“作者论”视域下英格玛·伯格曼电影研究[D].郑州大学.2019

[6].吴若菡.技术理性与感性情感的碰撞——论英格玛·伯格曼《野草莓》中的精神信仰主题[J].戏剧之家.2019

[7].杨玥.浅析英格玛·伯格曼电影中的巴赫元素[J].青年文学家.2019

[8].王欢.家宅·舞台[D].南京艺术学院.2019

[9].顾平平,郭素萍,徐莹.伯格曼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应用于放射治疗皮肤损伤肿瘤病人的效果研究[J].全科护理.2019

[10].吴萍.乔纳森·伯格曼眼中的亚洲翻转学习——以中韩两国翻转学习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8

论文知识图

设计的双重身份,图片来源:整理自艾...英格玛·伯格曼-卓别林(a)DNHD分子在Cu(110)表面上发生伯中国摄影家 59史蒂芬·伯格曼33211....景别示意图(依次为):大特写、特写...《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也许什么都没有...

标签:;  ;  ;  ;  ;  ;  ;  

伯格曼论文_孙夏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