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道德赏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德,道德建设,社会,网络,领导干部,机制,功能。
道德赏罚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陆烨婷[1](2018)在《关于社会赏罚在道德建设中的价值与意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社会赏罚的内涵及分类,本文对社会赏罚在道德建设中的价值和意义展开了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社会赏罚有助于道德社会功能的实现,不仅能够向社会成员施加硬性约束,也有助于道德良知的形成。在实际进行道德建设时,可以从社会赏罚中寻求解决道德建设问题,从实践和制度两个角度全面加强社会道德的建设。(本文来源于《世纪桥》期刊2018年11期)
陆烨婷[2](2018)在《社会赏罚制度对道德建设的调控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之所以能够在犯罪和违背伦理之前产生自我控制的想法,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人们的内心仍旧拥有道德操守,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国家和社会中皆存在严格的社会赏罚制度。国家需要使用社会赏罚制度来对道德建设进程和效果进行调控。本文首先论述了社会赏罚制度概念,然后对具体的调控功能进行了分述,望文中内容可供社会学研究人员做简单参考用。(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45期)
金根竹[3](2018)在《社会赏罚在道德建设中的价值与意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社会对人们的道德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我国加强了对道德建设的重视,开始大力建设社会道德。社会道德虽然是道德层面的事情,但是仅仅依靠人们的自觉是无法形成有效的社会道德机制的,没有约束道德将不堪一击,因此我国在进行道德建设的同时也加强了社会赏罚,通过明确的制度和规章等对一些道德层面的事情做出规定,从而更好的引导人们做出一些道德选择,推动社会道德建设。(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陆烨婷[4](2018)在《论社会赏罚对道德选择的导向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赏罚与道德的实现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与道德建设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社会赏罚在道德建设中体现价值,道德建设反映了社会赏罚的成效。如果离开道德建设去谈论社会赏罚缺少了道德实现的意义,往往带有功利性,不利于人们良知的发展;另一方面,如果离开了社会赏罚去谈论道德建设,难免会有些空洞,缺乏了实在动力。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合理有效地运用好社会赏罚,有利于促进道德建设更健康地发展。(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8年16期)
张元[5](2017)在《网络虚拟社会的道德赏罚机制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社会中大量存在得不必德、德不能得,甚至德必定失的德福分裂现象,导致主体网络道德意志弱化和消解,并非因其对网络虚拟社会中的是非善恶的无知无明,而是因网络虚拟社会的善恶因果断裂和德福不一致,使得主体经德行成本付出与收益的慎重权衡和考量后,出于避害性自保或自利情况下的明知故犯。道德赏罚机制是道德评价和调控的有效手段,经评价后的网络行为须获得相应的奖惩回报,体现在激赏和惩罚的辩证统一中,对严重违犯公共道德、损人利己的网络行为进行处罚,对见义不为的网络失德行为进行适当责罚。受益人的及时回救与经济保障应体现在主体性补偿和非主体性补偿的辩证统一中。建立网络德行选择和实施行为的利益保障机制,将利益保障理念上升并细化为具体的制度,将利益保障机制的贯彻落实状况作为一项软性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中,发挥利益保障机制的导向和制约作用,健全完善网络德行保障的工作队伍保障机制。(本文来源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原魁社[6](2015)在《从价值观的生成规律看道德赏罚的德育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价值观的生成规律符合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和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主体的行为不仅要"合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要"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价值观教育对象的自觉自愿。道德赏罚的主要功能是针对具体行为的"赏善罚恶",对行为的引导形成的习惯也就具有了道德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5年18期)
刘瑶琴[7](2015)在《网络道德建设的赏罚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渗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开创了网络社会这一新的空间平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现实道德规范已经不再具有强有力的约束,出现了很多网络道德问题,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当下伦理学领域研究的重大课题。赏罚机制是社会调控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网络道德规范变成网民道德的过程中,合理运用赏罚机制,能为个体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使之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不断加强对道德行为的理解和道德规范的消化,规范网络主体行为,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秩序。论文先介绍了研究的意义、简单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情况,因目前网络道德赏罚机制研究不多,网络道德建设的有效保障措施不健全,网络道德建设的赏罚机制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接着阐释了网络社会的含义、特点、网络社会与道德的关系、网络道德的特殊性,分析了网络道德的现状及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得出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刻不容缓,尤其是根据网络道德建设的主体也是现实中的人这个特点,提出要着重加强网络道德主体建设来推动网络道德建设。归纳总结了网络道德建设是将网络道德内化为网民道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他律和自律有机结合,受动性和能动性相互作用、由定向阶段向良心阶段不断演进的客观规律。概括了赏罚的内涵、特点,论述了赏罚机制是网络道德建设中提高网络主体道德认知,维护网络社会良好秩序、培育网络主体德性的重要保证,是促使网民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有效保障手段。从网络道德建设的实效性出发,提出网络道德建设赏罚机制应用的原则和实施的叁大路径,即道德赏罚、法律赏罚和行政赏罚,根据道德赏罚的有限性特点,主张建议将无形的道德赏罚与有形有力法律赏罚和行政赏罚相结合,相辅相成,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引领和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前行。(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5-05-01)
何小英,刘瑶琴[8](2015)在《网络道德建设之道德赏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赏罚即赏善罚恶,它是社会以利益作为对主体行为善恶责任或其道德品质高低的一种特殊的道德评价和调控方式。网络道德因其特殊性,虽不能套用传统社会的道德建设体系,但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最大的交点是网络中虚无的主体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人,网络道德建设最关键的是培养人的道德责任和自律意识,而从外在道德规范内外成人的自觉行为过程中,利益和道德的融合离不开道德赏罚。(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刘小利[9](2014)在《简论领导干部道德赏罚必须坚持的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领导干部要“加强道德修养”,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2013年,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好干部的标准进行了概括:“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可见,道德素质已成为党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本文来源于《青岛日报》期刊2014-08-02)
刘小利,张鑫[10](2014)在《道德赏罚:党政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外在保障》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赏罚是社会组织根据一定的道德价值标准,对其成员履行道德义务的不同表现所施行的社会性报偿。在领导干部道德建设中,道德赏罚是领导干部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是领导干部道德选择趋于理性的硬性约束,是领导干部个人品德发生、发展的强劲动力。我们在设计和实施道德赏罚时,必须让德行与明智紧密相连、德行与利益保持一致、私利与公益达于统一,坚持人道原则、公正原则、教化原则和得当原则。(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4年20期)
道德赏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们之所以能够在犯罪和违背伦理之前产生自我控制的想法,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人们的内心仍旧拥有道德操守,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国家和社会中皆存在严格的社会赏罚制度。国家需要使用社会赏罚制度来对道德建设进程和效果进行调控。本文首先论述了社会赏罚制度概念,然后对具体的调控功能进行了分述,望文中内容可供社会学研究人员做简单参考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德赏罚论文参考文献
[1].陆烨婷.关于社会赏罚在道德建设中的价值与意义的研究[J].世纪桥.2018
[2].陆烨婷.社会赏罚制度对道德建设的调控功能[J].课程教育研究.2018
[3].金根竹.社会赏罚在道德建设中的价值与意义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4].陆烨婷.论社会赏罚对道德选择的导向作用[J].山西青年.2018
[5].张元.网络虚拟社会的道德赏罚机制建设[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7
[6].原魁社.从价值观的生成规律看道德赏罚的德育功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7].刘瑶琴.网络道德建设的赏罚机制研究[D].南华大学.2015
[8].何小英,刘瑶琴.网络道德建设之道德赏罚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
[9].刘小利.简论领导干部道德赏罚必须坚持的原则[N].青岛日报.2014
[10].刘小利,张鑫.道德赏罚:党政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外在保障[J].领导科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