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对比骨折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髋关节置换对比骨折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青海省康乐医院骨科810006)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术式选择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股骨颈骨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与结果。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进行研究分组,给对照实验设置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分51例,采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依据Harris评分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达优、良标准的患者有45例(88.2%)明显多于对照组32例(62.7%),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21,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下地活动时间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4,t=3.107,P<0.05)。结论相比骨折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骨折在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与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骨折内固定术;老年股骨颈骨骨折

与老年人骨质疏松有密切关系的股骨颈骨骨折临床发病率在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是导致这一发病现状形成的主要原因。选择一种合适的术式对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笔者以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2例老年股骨颈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骨折内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对照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科学指导。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调2016年4月~2017年4月先后就诊的102例老年股骨颈骨骨折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将其均分成两组。观察组性别构成情况为男27例,女24例;年龄分布范围在62~85岁,平均年龄(74.3±2.6)岁;因跌倒致伤的有15例,因交通意外致伤的有24例,因高空坠落致伤的有12例。对照组性别构成情况为男29例,女22例;年龄区间60~84岁,平均年龄(73.8±3.1)岁;因跌倒致伤的有17例,因交通意外事故致伤的有21例,因高空坠落致伤的有13例。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处理骨折伤的同时积极治疗合并症,为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疼痛,及时予以新鲜股骨颈骨骨折患者进行颈骨结节牵引治疗以更好促进骨折复位。排除手术禁忌症者尽量在入院一周内手术,术前行床边股骨侧位与正位X线片拍摄检查,了解患者骨折复位情况,排除禁忌症的前提条件下实施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对股骨颈基底部及颈中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时患者呈仰卧位,取患髋外侧切口,并自此切口将三枚克氏针以“品”字形方式置入其内,在C型臂机透视确定置入位置满意后取三枚可折式空心螺钉加压固定。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手术体位视所取切口而定,通常情况下前外侧切口或外侧切口对应的体位为平卧位;后外侧切口对应的手术体位为侧卧位。自髋关节后外侧入路,保护坐骨神经,将股骨头取出,确定合适的股骨距截骨,确定髋臼前倾角处理髋臼,上述操作完成后置入合适的人工髋关节假体,另高龄老年病人予人工双动股骨头假体置换,骨质疏松者使用骨水泥柄假体,操作完成后关节复位操作,术中脉冲冲洗,依次进行止血、缝合,置引流管[1]。

1.3疗效评价标准

将术中出血量与下地活动时间详细记录下来,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判定临床疗效。髋关节功能优的评定标准为Harris评分在90~100分;髋关节功能良的判定标准为Harris评分在80~89分;髋关节功能可的判定标准为Harris评分在70~79分;髋关节功能差的判定标准为Harris评分<70分。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t检验X±S表示的计量资料,X2检验%表示的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一般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4.16±9.74)ml明显少于对照组(70.06±9.48)ml(t=2.164,P<0.05)。观察组下地活动时间为(11.64±3.47)d显著早于对照组(21.03±4.02)d(t=3.107,P<0.05)。

2.2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2%显著高于对照组62.8%,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X2=6.921,P<0.05),数据见表1。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褥疮与尿路感染是观察组的主要并发症,本组术后发生前述并发症的各有1例、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9%;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褥疮、尿路感染、肺炎、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本组患者术后出现上述并发症的分别有2例、2例、4例、1例、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6%。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962,P<0.05)。

3、讨论

股骨颈骨骨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是在髋周肌群呈渐进性衰退的老年人中较多见,该类人群对外来侵害的抵御能力下降,加之自身思维反应不够敏捷,安全意识淡薄,一旦受到外部暴力侵袭很容易就会发生股骨颈骨骨折。骨折内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均是治疗股骨颈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为客观评估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更优,笔者特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股骨颈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其中一半患者采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另一半患者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临床应用证实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骨折疗效略优于骨折内固定术。本文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2%明显高于对照组62.8%,并且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方面占据明显优势,除此之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整体疗效之所以优于对照组其原因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

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的应用很好地规避了股骨头与髋臼软骨间产生的摩擦,更有助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并且假肢使用寿命长,术后出现松动、移位的机率小。除此之外髋关节置换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骨折端稳定性,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患者愈合率,达到牢固固定效果的同时,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满足患者早期康复锻炼需求,缩短卧床时间,减少或规避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获得理想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骨折内固定术虽然也具有提高骨折端稳定性,减轻患者疼痛的应用优势,但早期功能训练过程中存在较高的股骨头塌陷、坏死风险,降低临床治疗效果。与骨折内固定术有所不同的是,髋关节置换术不具备了骨折内固定术应用优势,而且还兼具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等应用优势,这也是本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兼具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提高骨折端稳定性,减轻患者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有点于一身的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骨折的有效方法,非常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康述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临床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5):4917-4918.

[2]杨波.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13):45-47.

标签:;  ;  ;  

髋关节置换对比骨折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