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子叶节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子叶,学说,木材,显花植物,胚轴,维管束,植物体。
子叶节区论文文献综述
隋晓琳,王立军,聂小兰[1](2010)在《子叶节区理论在牛蒡根的发育解剖学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子叶节区理论对牛蒡的幼苗和根的初生维管系统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牛蒡幼苗的子叶节区类型为顶枝伸长型,存在一个子叶节区—茎连接区和短的子叶节区—根过渡区。子叶节区下部的中柱类型为中始式双扇形,其根的药用部分主要由子叶节区中、下部发育而来。牛蒡初生根木质部为二原型,无髓。根的周皮内有一圈分泌腔,分泌腔起源于木栓形成层。(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0年05期)
强科斌,张晓庆,郭敏,强小鹏,王晓娟[2](2007)在《油葵根——茎过渡区子叶节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葵根—茎过渡区发生位置较低.在下胚轴基部就已完成根—茎初生维管组织的转变过程.转变过程中初生木质部的原生与后生部分分离.分离后的原生木质部逐渐消失在基本组织中,不参与新维管组织的形成.初生韧皮部的分离不对称,4束中只有同侧两束分离.在下胚轴下部由根内间隔排列的四原型木质部和韧皮部转变形成6束外韧维管束.下胚轴中上部在6束外韧维管束之间发育形成8束新的外韧维管束.先后形成的两组维管组织在子叶节区发生分离形成内外两环.外环进入子叶,内环进入上胚轴.根据幼苗形态和解剖结构的变化特点,提出了油葵根—茎过渡区、子叶节区的具体区域界限,指出了油葵形成壮苗的形态解剖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谷颐,赵丽辉,谷安根[3](1999)在《子叶节区理论与木材结构的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系统发育看,出现最早的应是早已灭亡的乔木状蕨类植物的隐花植物式木材,例如:Lepidodendron,sphenophylum等。现存的都是出现在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以后的显花植物式木材,它包括裸子植物的针叶树材与被子植物的阔叶树材。前者原始,后者进化。前者具外始式与中始式的初生木质部;而后者则具内始式(有例外的初生木质部,根据对双子叶植物幼苗的子叶节区研究发现,在子叶节区和上胚轴苗区之间,尚保留与顶端分生组织无关的分生组织性组织(Meristematictisue),该组织在分化过程中,有控制地上茎部的初生维管组织的分化功能〔22〕,使之由种子蕨(Seedferns)的中始式初生木质部,演化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内始式初生木质部的作用。因此,才能由原始的隐花植物式木材衍生出进化的显花植物式木材。(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1999年02期)
李志军,段黄金,吕春霞[4](1997)在《叁种甘草下胚轴及子叶节区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种甘草维管组织在下胚轴、子叶节区内的排列形式及变化规律一致,但不同的种维管组织排列成不同形式所经过的距离有所不同。下胚轴是根和子叶间维管组织转变的过渡区,而根的初生维管组织与上胚轴的维管组织无直接的联系。在过渡区内外始式的木质部经过后生木质部分离、拉开呈一条直线的过程,然后在子叶节区靠合形成子叶的内始式木质部。在子叶节区子叶迹分化完成,上胚轴维管组织开始分化,同时在子叶迹与上胚轴维管组织之间有芽的分化。(本文来源于《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期刊1997年02期)
谷安根,王立军[5](1997)在《子叶节区理论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子叶节区理论研究进展谷安根王立军(吉林农业大学,长春130118)ADVANCESINCOTYLEDONNODEZONETHEORYGuAn-genWangLi-jun(Jili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chun130...(本文来源于《植物学通报》期刊1997年03期)
谷安根,王立军,张友民,盛国志[6](1992)在《从顶枝学说、中柱学说和子叶节区学说看维管植物的形态演化和起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对当前植物形态学中与维管植物的形态演化和起源有着十分密切关系的顶枝学说,中柱学说与子叶节区学说进行了全面研究。并结合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上着名的植物系统学家的维管植物分类系统,反复进行了比较和研究,对其中认为不妥之处提出了我们的见解,具体反映在文后的“维管植物系统的系统发育图”中。(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1992年03期)
谷安根,汪矛,王立军[7](1991)在《毛莨科子叶节区研究与被子植物的中柱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毛莨科子叶节区研究确认,被子植物的真中柱,既非来自管状中柱,也非来自原生中柱,而系来自子叶节区保留的单中柱。本文在新发表的同科5个属及其代表种的子叶节区研究的基础上,还公布了一张被子植物中柱演化图。(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1991年04期)
子叶节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油葵根—茎过渡区发生位置较低.在下胚轴基部就已完成根—茎初生维管组织的转变过程.转变过程中初生木质部的原生与后生部分分离.分离后的原生木质部逐渐消失在基本组织中,不参与新维管组织的形成.初生韧皮部的分离不对称,4束中只有同侧两束分离.在下胚轴下部由根内间隔排列的四原型木质部和韧皮部转变形成6束外韧维管束.下胚轴中上部在6束外韧维管束之间发育形成8束新的外韧维管束.先后形成的两组维管组织在子叶节区发生分离形成内外两环.外环进入子叶,内环进入上胚轴.根据幼苗形态和解剖结构的变化特点,提出了油葵根—茎过渡区、子叶节区的具体区域界限,指出了油葵形成壮苗的形态解剖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子叶节区论文参考文献
[1].隋晓琳,王立军,聂小兰.子叶节区理论在牛蒡根的发育解剖学上的应用[J].北方园艺.2010
[2].强科斌,张晓庆,郭敏,强小鹏,王晓娟.油葵根——茎过渡区子叶节区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3].谷颐,赵丽辉,谷安根.子叶节区理论与木材结构的演化[J].植物研究.1999
[4].李志军,段黄金,吕春霞.叁种甘草下胚轴及子叶节区的初步研究[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1997
[5].谷安根,王立军.子叶节区理论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1997
[6].谷安根,王立军,张友民,盛国志.从顶枝学说、中柱学说和子叶节区学说看维管植物的形态演化和起源[J].植物研究.1992
[7].谷安根,汪矛,王立军.毛莨科子叶节区研究与被子植物的中柱演化[J].植物研究.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