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受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花粉管,千里光,花粉,胚囊,被子植物,生长,合子。
双受精论文文献综述
单折[1](2019)在《同源四倍体水稻的花粉、胚囊发育特征及双受精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关水稻的研究一直未曾停歇,获取高产量和高品质的水稻品种,一直是科学家坚持不懈追求的目标。普通水稻的育种已遇到瓶颈。有育种学家发现水稻染色体加倍后产生的剂量效应具有提高水稻产量、品质的潜力。本文以不同倍性水稻为材料,对它们的农艺性状和生殖发育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多倍体水稻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5份二倍体水稻和通过秋水仙素对其进行染色体加倍得到的后代性状稳定的相应的同源四倍体水稻为试验材料,对其株高、穗长、剑叶长、剑叶宽、穗实粒数、结实率、籽粒长、籽粒宽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不同倍性水稻的花粉育性和花粉发育特征、胚囊育性和胚囊发育特征、花粉管的生长动态和双受精过程等进行了观察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倍性水稻在农艺性状上存在显着性的差异。水稻的株高在染色体加倍后都呈现降低趋势,且不同倍性水稻之间达到极显着差异。紫米4x的降低幅度最大,降幅为40.40%。穗长的变化趋势并不统一,但不同倍性水稻之间达到显着或极显着差异。剑叶长的变化趋势并不统一,只有圭6304x和紫粳4x的剑叶长随着染色体加倍是增加的,并且达到了显着性差异。剑叶宽的变化趋势是统一的,都呈现增加趋势。同源四倍体水稻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明显小于二倍体水稻,且达到了极显着差异。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千粒重有明显的优势,高于其相对应的二倍体水稻。在水稻的粒长、粒宽两个性状中,四倍体水稻与二倍体水稻相比,大部分都呈现上升趋势且达到极显着差异,只有双胚苗4x在宽度水平上是降低的。由此可见,不同倍性水稻之间的农艺性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2.对同源四倍体水稻和相应的二倍体水稻的花粉发育过程观察表明,不同倍性水稻的花粉发育过程一致。在同源四倍体水稻减数分裂时期,观察到多种的异常现象,如纤维素壁未完全降解、子细胞分裂不同步、形成T型四分体等,这可能是导致后期花粉败育的原因。在同源四倍体水稻雄配子发生过程中,出现细胞质不同形式的浓缩、无核的空花粉粒、细胞壁褶皱等异常情况。同源四倍体水稻在成熟花粉时期产生了更高频率的败育花粉,花粉败育率高达51.74%左右。通过对正常花粉粒直径统计发现,同源四倍体水稻花粉粒直径明显高于二倍体水稻,且达到了极显着差异。花粉粒直径的增大可能与染色体加倍有关。染色体加倍后,同源四倍体水稻出现了一定比率的双萌发孔甚至叁萌发孔现象,二倍体水稻未出现双萌发孔现象。3.对不同倍性水稻的胚囊形成过程观察,不同倍性水稻的胚囊形成过程一致。其中,在胚囊成熟期,二倍体水稻的正常胚囊所占比例较高,正常胚囊的频率在93.45%-98.32%,而同源四倍体水稻正常胚囊的频率仅有50.12%-75.62%,约有24.38%-49.88%的胚囊在发育过程中发生异常(如卵器退化、雌性生殖单位结构退化和反足细胞团异常等)。4.在不同倍性水稻的双受精作用过程中,观察到不同倍性水稻的双受精过程是一致的,但由于同源四倍体水稻花粉粒在柱头上萌发比较慢,花粉管在其花柱中的伸入速度比较迟缓,进而花粉管进入胚囊、双受精完成、合子和初生胚乳核完成第一次分裂的时间与二倍体水稻相比都会比较迟。花粉管在柱状上萌发出现了一定比率的异常情况,包括花粉管异常膨大,双花粉管萌发等。本研究通过对同源四倍体及其对应二倍体水稻观察研究发现,染色体加倍后,其农艺性状与二倍体相比有很大差异。同源四倍体水稻的粒长、粒宽和千粒重明显优于相应二倍体水稻,但结实率明显下降。不同倍性水稻的花粉发育及胚囊发育过程一致。但同源四倍体水稻在成熟花粉时期产生了更高频率的败育花粉及异常胚囊。另外,同源四倍体水稻受精过程中,受精过程会比二倍体水稻延迟,甚至花粉管萌发过程中出现异常膨大。以上原因很可能是导致同源四倍体水稻结实率低下的直接原因。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四倍体水稻花粉发育过程中发现了一定比率的双萌发孔甚至叁萌发孔现象,在受精过程中,有的花粉会从双萌发孔萌发出两个花粉管,有的从双萌发孔只有一条花粉管萌发。有关多萌发孔现象及其萌发机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01)
谢欣,钱秋博言,王蕾,王乾兴,平军娇[2](2019)在《千里光配子体发育、配子形成与双受精的细胞学特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ex D.Don)是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传统抗菌中草药。为了探讨该物种有性生殖的细胞学机制,实现在物种的遗传育种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本研究从细胞学角度观察了千里光配子体发育、配子形成和双受精作用。结果表明,在生殖核分裂为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位置和形态呈现差异,表现为"二态"精细胞;此外,雌配子体的形成符合孢子发育模式,成熟胚囊的形态结构为卵形或梨形,成熟的卵细胞和极核位于珠孔端。根据上述结果可推断,合子在随后二分裂时表现为"基细胞—顶细胞"极性,可能与"二态"精细胞导致的合子细胞质不均一有关。此外,从植物分类学角度,千里光的"二态"精细胞,胚囊极性和合子极性可成为菊科近缘植物分类的细胞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孙颖,王蕾,杨雪,王阿香,何淼[3](2017)在《侧金盏花双受精进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荧光显微镜和常规石蜡切片观察侧金盏花(Adonis amurensis)花粉管生长和受精作用的全过程。结果表明,侧金盏花为湿型柱头,授粉后1–2小时,花粉粒与柱头识别;授粉后2–4小时,花粉粒萌发;授粉后4–6小时,花粉管进入柱头。侧金盏花的受精模式为珠孔受精,授粉后10小时,精子被释放;授粉后30小时,精核与卵核融合;授粉后7天合子形成;授粉后15天合子进入分裂期,合子休眠期为8天。2个极核在受精前不融合,授粉后14–16小时,精核与1个极核融合;授粉后20–22小时,受精极核与另1个极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双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型。通过实验确定了侧金盏花受精过程的雌雄性细胞融合形态变化与相应经历的时间及其合子休眠期。研究结果丰富了侧金盏花胚胎学资料,对其今后的育种及转基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秦智伟,任美君,周秀艳,辛明[4](2017)在《黄瓜种子产量高低品系双受精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瓜单瓜种子产量高品系D1158-1和低品系D0435-3-1-1为试验材料,人工自交授粉,切片观察二者受精发育过程差异,同时通过试剂盒测定玉米素(ZR)、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四种内源激素变化,综合分析受精卵发育及内源激素变化差异表明,黄瓜授粉受精后4~12 h,D1158-1与D0435-3-1-1受精卵发育差异不明显,授粉后24~36 h,D1158-1受精卵发育过程快于D0435-3-1-1,授粉后36 h完成受精作用进入合子分裂期,黄瓜作为双受精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授粉后24~48 h完成受精作用。两个黄瓜品系四种内源激素随授粉时间推移,呈逐渐增加趋势,授粉后24~36 h相继达到峰值,与受精作用紧密相关的ZR、IAA、ABA叁种激素在24~36 h,D1158-1和D0435-3-1-1间差异显着。D1158-1的IAA/ZR均大于D0435-3-1-1,说明其与授精阶段单瓜种子产量形成关系密切。发现两个黄瓜品系授粉授精后,D0435-3-1-1的IAA/ABA、GA/ABA、ZR/ABA及(GA+ZR+IAA)/ABA比值均大于D1158-1。ABA在受精作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黄瓜授粉受精过程中,单瓜种子产量高品系D1158-1叁种内源激素(ZR、IAA、ABA)含量均显着高于低产品系D0435-1-1,IAA从黄瓜受精初期到结束均发挥作用;ABA含量最高与授粉受精关系密切;ZR作用于精卵融合阶段与种子发育形成最为密切,影响黄瓜单瓜种子产量。(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王蕾[5](2017)在《千里光有性繁殖机制:双受精作用与自交不亲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千里光双受精(double fertilization)过程以及自交不亲和(self-incompatibility)相关基因(I类和II类SLG基因)在千里光不同器官的转录累积水平,为千里光遗传性状改良的人工杂交育种和合子发育的胚胎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取千里光人工授粉后1、2、4、6、8、10、12、18、24、36、48、72和96h的雌蕊和雄蕊放入FAA固定液中固定24h以上。使用苯胺蓝染色法和石蜡切片观察千里光双受精过程和花器官的基本结构。2.基于双受精观察结果,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lass-I SLG和class-II SLG在千里光叶片、花瓣和柱头在授粉24h后SLG基因转录累积水平。结果:1.千里光柱头2裂,闭合型花柱,下位子房,一室,聚药雄蕊。千里光开花时胚囊尚未发育成熟,在授粉后8h,可见“败育胚囊”,授粉后12h,可以看到成熟胚囊里含有3个反足细胞、1个中央细胞(含有2个极核)和1个成熟卵细胞,2个极核有呈上下排列,此时助细胞已经退化;2.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人工授粉后1h,未见花粉粒萌发;授粉后2h,花粉粒萌发并形成花粉管;授粉后4h,花粉管进入花柱道;授粉后6h,花粉管在花柱道中继续向子房方向延伸;授粉后8h,花粉管穿过花托,进入子房;授粉后10h,花粉管进入胚囊并释放出花粉粒内容物。3.雌雄配子融合:授粉后12h,两个精核分别向卵细胞和次生核靠近;授粉后18h,一个精核靠近卵细胞,一个精核和次生核融合完成,并且在次生核中出现小的雄性核仁;授粉后24h,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形成合子;授粉后36h,合子分裂完成,形成二细胞原胚。4.胚的发育:二细胞原胚后形成梨形原胚,随着原胚分化,在梨形原胚上出现凹沟,凹沟程度较深,最终胚发育成熟。5.胚乳的发育:初生胚乳核在卵细胞受精之前就已经开始分裂,从2、4个胚乳游离核到自由胚乳核时期,游离胚乳核越来越多,胚乳游离核逐渐细胞化,胚囊被胚乳细胞充满,最终,胚乳细胞核和细胞壁解体,胚乳被胚吸收。6.q PCR检测受精完成后SLG基因在千里光各器官m RNA表达量,class-I SLG引物在花瓣上相对表达量较高,差异显着性分析表明花瓣中的表达量与叶片、柱头存在显着性差异,叶片和柱头之间无显着性差异。class-II SLG基因在叶片和柱头上表达量无显着性差异,而花瓣中的表达量与叶片和柱头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千里光双受精过程为:1-10h花粉萌发为花粉管并穿过花柱道,经过花托和子房,最终到达胚囊,释放花粉粒内容物;12-24h精卵细胞融合形成合子,另一精细胞与极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完成双受精过程;24h-36h合子分裂形成二细胞原胚,并发育形成胚,初生胚乳核进一步分裂、细胞化、充满胚囊形成胚乳,在胚的发育过程中逐渐被吸收解体。2.千里光开花时胚囊尚未发育成熟;在授粉后12h,可观察到成熟胚囊,包含3个反足细胞、1个中央细胞(含有2个极核)和1个成熟卵细胞,此时2个助细胞已经退化,表明可能是授粉触发了千里光胚囊逐渐发育成熟。3.千里光中存在class-I SLG基因和class-II SLG基因,并且在授粉后显示出组织表达差异性,表明其可能参与千里光有性繁育过程。(本文来源于《遵义医学院》期刊2017-05-01)
崔丽琼[6](2016)在《关于被子植物双受精现象的教学误区》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子植物双受精现象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高考中遗传学部分命题很好的知识背景。教材中对这一内容的讲述过于简单,教师在教学时若不对此内容作一定扩展,学生对相关的遗传学问题就难以理解和掌握。(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教学》期刊2016年16期)
马宁,彭莹[7](2016)在《例谈高中生野外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被子植物双受精”一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生物学知识往往与大自然和生命现象紧密联系,在讲授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生物野外实习或简单的野外观察能对生物课堂教学起到铺垫作用。笔者在讲解被子植物双受精过程时发现,学生对被子植物种子形成过程理解困难,主要是因为有关植物开花方面生物学知识的欠缺,多数学生甚至不知道一朵完整两性花的结构,教学显得力不从心。下面通过组织学生野外观察后再进行教学活动,与常规教学进行比(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学》期刊2016年08期)
张莹,孙立方,冉洪,冯云,张韫[8](2016)在《毛竹花粉的形态及双受精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实验的材料、条件和技术的限制,关于竹类花粉形态、花粉管生长过程的研究十分少见。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属于禾本科(Poaceae/Gramineae)竹亚科(Bambusoideae)植物,在我国广泛分布,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由于其独特的生殖生物学特性,即开花周期长、结籽率低,所以对其开花材料的获取十分困难。该研究在其独特的开花特性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观察,利用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等,对毛竹的花粉形态、结构以及花粉管的萌发与生长动态进行了首次报道。结果表明:(1)毛竹花粉近球形,平均直径为61.00μm,属于大型孢子。(2)毛竹成熟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后,经过花粉与柱头的成功识别,开始萌发,并形成花粉管;随着花粉管的逐渐伸长生长,依次经过柱头和花柱,到达子房;约120 min后到达珠孔处,进入胚珠和胚囊,完成双受精作用。通过对毛竹花粉形态结构和花粉管生长至受精过程的动态观察,为毛竹花粉可授性、花粉生理、生化研究提供了实验技术准备。该研究结果完善和丰富了毛竹乃至整个禾本科植物在生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内容。(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16年11期)
瞿礼嘉[9](2016)在《小肽信号在植物双受精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可移动的信号分子对于植物的细胞之间、组织之间、器官之间以及植株与环境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过去十几年的研究表明,作为一类信号分子,小肽在植物的干细胞维持、自交不亲和识别、气孔细胞的发育等重要生物学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植物的小肽有很多种类,数量庞大,但我们对于绝大多数小肽参与什么生物学过程的调控以及它们的受体是什么均所知甚少。本文将侧重于综述目前有关小肽信号及其受体参与植物双受精过程的国内外进展,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彻底解析和阐明小肽信号在植物双受精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基础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林树燕,赵荣,徐强,王曙光,丁雨龙[10](2015)在《异叶苦竹花粉管生长及双受精过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异叶苦竹为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技术及传统的石蜡制片技术,解剖观察其花粉管生长途径及双受精过程。结果表明:(1)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吸水膨胀,约30min即可萌发。(2)授粉1~2h后花粉管可达到花粉长度的5~10倍,花粉管在柱头分支中进一步伸长,并开始伸入花柱中生长。(3)授粉后5h,大量花粉管沿引导组织进入花柱基部与子房顶部之间的子房壁,有少量花粉管在子房壁与外珠被之间的缝隙中生长。(4)授粉后8h,少量花粉管到达珠孔端。(5)授粉后15~18h,精核与极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精、卵核融合,形成合子。(6)授粉后20~30h,仍可在花柱中见到大量呈束状的花粉管。(7)授粉后48h,子房内的大部分花粉管出现解体,大多数花粉死亡。研究认为,精细胞到达胚珠的时间为8h。(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双受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ex D.Don)是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传统抗菌中草药。为了探讨该物种有性生殖的细胞学机制,实现在物种的遗传育种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本研究从细胞学角度观察了千里光配子体发育、配子形成和双受精作用。结果表明,在生殖核分裂为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位置和形态呈现差异,表现为"二态"精细胞;此外,雌配子体的形成符合孢子发育模式,成熟胚囊的形态结构为卵形或梨形,成熟的卵细胞和极核位于珠孔端。根据上述结果可推断,合子在随后二分裂时表现为"基细胞—顶细胞"极性,可能与"二态"精细胞导致的合子细胞质不均一有关。此外,从植物分类学角度,千里光的"二态"精细胞,胚囊极性和合子极性可成为菊科近缘植物分类的细胞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受精论文参考文献
[1].单折.同源四倍体水稻的花粉、胚囊发育特征及双受精过程研究[D].郑州大学.2019
[2].谢欣,钱秋博言,王蕾,王乾兴,平军娇.千里光配子体发育、配子形成与双受精的细胞学特征(英文)[J].植物研究.2019
[3].孙颖,王蕾,杨雪,王阿香,何淼.侧金盏花双受精进程研究[J].植物学报.2017
[4].秦智伟,任美君,周秀艳,辛明.黄瓜种子产量高低品系双受精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7
[5].王蕾.千里光有性繁殖机制:双受精作用与自交不亲和[D].遵义医学院.2017
[6].崔丽琼.关于被子植物双受精现象的教学误区[J].中学生物教学.2016
[7].马宁,彭莹.例谈高中生野外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被子植物双受精”一节为例[J].中学生物学.2016
[8].张莹,孙立方,冉洪,冯云,张韫.毛竹花粉的形态及双受精过程研究[J].广西植物.2016
[9].瞿礼嘉.小肽信号在植物双受精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基础科学.2016
[10].林树燕,赵荣,徐强,王曙光,丁雨龙.异叶苦竹花粉管生长及双受精过程(英文)[J].西北植物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