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形状调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曲线,参数,矩阵,形状,自由度,连续性,危险性。
形状调整论文文献综述
刘双荣,周金柱,唐宝富,徐文华[1](2018)在《轻薄阵列天线阵面形状调整的作动器布局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轻薄阵列天线结构刚度差、易受复杂环境载荷影响,产生天线阵面结构变形的问题,进行阵面结构补偿设计。首先从阵面结构动力学方程出发,在保证天线阵面可控的前提下,以作动器补偿后阵面变形均方根误差最小和所需的控制能量最少为优化目标,推导并建立了作动器布局的优化模型;并根据阵面变形控制方程计算各作动器的最佳输出力,保证补偿后阵面变形均方根误差最小;最后,以悬臂式阵列天线和某圆形孔径阵列天线模型为例,采用遗传算法对作动器进行了布局优化。分析结果表明,该作动器布局的优化模型可靠,可保证轻型阵列天线阵面的结构变形均方根误差减小80%以上。(本文来源于《电子机械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张磊,许镇,叶列平,施炜,陆新征[2](2016)在《基于局部谱形状指标调整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预测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合适的地震动记录是结构抗地震倒塌性能评估中很有挑战性的一个课题。如果对每个工程结构都根据其场地特点和结构特点选取一组地震动进行地震抗倒塌能力分析,则选波工作量和难度太大,难以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因此,本文提出了局部反应谱形状指标SSI(spectral shape index),并给出了基于SSI的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预测结果的调整方法,即通过一组标准的地震动记录对建筑进行倒塌分析,再将抗倒塌能力的结果根据建筑的目标反应谱进行调整,用调整后的结果来评价该建筑的抗倒塌能力。最后,通过3个典型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6年05期)
陈少华[3](2016)在《有机整合巧调整,学法融合促效果——《多变的形状》与《复制与变换》的整合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复制与变换》中的复制和变换有机渗透融合在《多变的形状》内容的教学中,有机穿插,使得复制与变换不再是一个内容的单独教学。把"复制"渗透在绘制教学大楼轮廊的绘制训练中,把"变换"渗透在绘制不同的小树和小花的绘制训练中。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能够灵活地应用复制与变换技巧,把复制与变换的技巧训练与作品实践相结合,让应用更加贴切,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更能激发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造力。(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小学)》期刊2016年05期)
方方[4](2015)在《五次Bézier曲线形状调整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已有的带形状调整参数的以Bernstein基构造的Bézier曲线的方法,提出带调整参数的控制点变换矩阵的方法调整曲线的形状.其原理是通过将原来的Bézier曲线的控制点变换为一组新的控制点,进而生成新的Bézier曲线.这组控制点的位置与参数相关联,并且结构简单,几何意义明显.(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王晶昕,方方[5](2015)在《四次B样条曲线形状调整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某种带形状调整参数的四次B样条的构造进行了分析,利用样条曲线乃是分段Bézier曲线连续拼接的特性,确定了其中参数的几何意义,并进行了较为一般的推广.给出了所产生的曲线达到一定几何连续性的条件.(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鞠妍[6](2015)在《叁次B样条曲线形状调整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样条函数在函数逼近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这类函数具有多项式的许多优点.同时又克服了多项式过于震荡,不光顺的缺点.因此在许多重要的应用特别是涉及到曲线/曲面的设计中备受关注.近年来,对样条函数产生的曲线/曲面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特别是在曲线/曲面形状调整方面,有许多理论及应用上都有很重要的结果.本文特别关注叁次样条曲线形状调整问题.本文首先综合概述关于样条函数以及样条曲线的研究状况,特别是关于样条曲线形状调整的一些方法及特点.其次,针对某种带局部形状调整参数的叁次B样条曲线的构造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应用带调整参数的变换矩阵方法生成所需要的带形状参数的叁次B样条曲线的方法,研究其中参数变化对曲线形状的影响.再次,注意到样条函数是分片多项式这一条特性,不同样条曲线段之间的连续性将受到参数设置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形状参数的选取与样条曲线局部形状调整后的连续性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达到G~0,G~1,G~2连续的条件.最后,给出一些具体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储倩[7](2015)在《四次Bézier曲线的形状调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Bernstein多项式在函数逼近的理论和应用中起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它被用来构造Bézier曲线/曲面,为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数学支持.本文研究由四次Bernstein多项式为基函数构造的Bézier曲线的形状调整问题.主要是针对一些带形状调整参数的扩展Bézier曲线进行分解分析,掌握其中调节参数的几何意义,进而提出了不变更基函数,而是通过调节参数调整控制点,进而达到调整曲线形状的目的的方法.本文首先综合分析概述关于Bézier曲线形状调整问题研究的状况,并对其特点作简要分析.其次,针对某种带局部形状调整参数的四次Bézier曲线的构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带调节参数的控制点变换阵的调整曲线形状的方法.研究其中参数变化对曲线形状的影响.再次,给出通过增加独立调节参数,并将一条七次Bézier曲线分割成两条同次数Bézier曲线的光滑拼接的曲线,讨论了参数选取对曲线拼接连续性的影响.通过用带有形状调节参数的控制点和标准的Bernstein基函数构造生成的曲线的主要优点是,既免去了讨论新的基函数性质的步骤,也大大拓展了参数选取范围,使曲线形状变化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并且参数的几何意义明显.(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王晶昕,储倩[8](2015)在《四次Bézier曲线形状调整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已有的带形状调节参数的扩展Bézier基生成的曲线的方法,提出带调节参数的控制点变换阵的调整曲线形状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将原来的Bézier曲线的控制点变换为新的一组控制点,进而生成新的Bézier曲线.这组控制点的位置与参数相关联,几何意义明显.(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荆旭[9](2015)在《关于地震危险性曲线形状参数和地震动反应谱调整系数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概述了美国核管会(NRC)在管理导则RG1.208中推荐确定电厂特定地震振动的基于性能(PB)的方法,该方法用来确定新建核电厂的安全停堆地震动(SSE)。对于美国中东部地区(CEUS),RG1.208中推荐的调整系数为DF=max(1,0.6×AR0.8),其中AR来源于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PSHA)的结果(地震危险性曲线)。以美国东部运行核电厂址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超越概率曲线和物项易损性曲线为例,论述了地震动反应谱调整系数(DF)的确定过程。基于我国核电厂址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采用基于性能(PB)方法的思路,给出了适用于我国的地震动反应谱调整系数的近似公式。(本文来源于《核安全》期刊2015年01期)
王晶昕,鞠妍[10](2015)在《叁次B样条曲线形状调整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某种带局部形状调整参数的B样条曲线的构造,提出用带调整参数的变换矩阵方法生成控制点进而生成所要求的带形状参数的叁次B样条曲线的方法.研究了参数变化对曲线的影响,以及该方法下所生成样条曲线在拼接点处的连续性条件.(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形状调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择合适的地震动记录是结构抗地震倒塌性能评估中很有挑战性的一个课题。如果对每个工程结构都根据其场地特点和结构特点选取一组地震动进行地震抗倒塌能力分析,则选波工作量和难度太大,难以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因此,本文提出了局部反应谱形状指标SSI(spectral shape index),并给出了基于SSI的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预测结果的调整方法,即通过一组标准的地震动记录对建筑进行倒塌分析,再将抗倒塌能力的结果根据建筑的目标反应谱进行调整,用调整后的结果来评价该建筑的抗倒塌能力。最后,通过3个典型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状调整论文参考文献
[1].刘双荣,周金柱,唐宝富,徐文华.轻薄阵列天线阵面形状调整的作动器布局优化[J].电子机械工程.2018
[2].张磊,许镇,叶列平,施炜,陆新征.基于局部谱形状指标调整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预测结果[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6
[3].陈少华.有机整合巧调整,学法融合促效果——《多变的形状》与《复制与变换》的整合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6
[4].方方.五次Bézier曲线形状调整方法[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
[5].王晶昕,方方.四次B样条曲线形状调整方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6].鞠妍.叁次B样条曲线形状调整方法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7].储倩.四次Bézier曲线的形状调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8].王晶昕,储倩.四次Bézier曲线形状调整方法[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5
[9].荆旭.关于地震危险性曲线形状参数和地震动反应谱调整系数的探讨[J].核安全.2015
[10].王晶昕,鞠妍.叁次B样条曲线形状调整方法[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