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链佐霉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霉素,糖尿病,生理学,葫芦巴,免疫,菌丝,模型。
链佐霉素论文文献综述
张玥,冯思淼,胡舒,马彦林,刘松龄[1](2017)在《链佐霉素诱导糖尿病昆明鼠认知功能与高血糖的关系(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昆明鼠经链佐霉素诱导后,血糖升高与学习和记忆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年龄、体重以及血糖接近的昆明小鼠,连续5d腹腔注射50mg·kg~(-1)链佐霉素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经血糖仪测定尾静脉血糖含量,其中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11mmol·L~(-1)作为糖尿病模型合格小鼠。糖尿病小鼠(n=12)和正常小鼠(n=10)通过水迷宫实验和穿梭实验检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病理组织学检测糖尿病小鼠肾脏、胰腺和主动脉等器官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链佐霉素处理组小鼠饮食、饮水量显着提高并伴随体重下降(P<0.05)。4周后,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并没有显着差别(P>0.05)。但是12周后,糖尿病小鼠行动迟缓,比正常组小鼠定位巡航和空间探索能力均下降(P<0.05)。讨论:持续12周的高血糖状态并未导致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有关糖尿病和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四川生理科学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李韬,陶吉英,黄广燕,黄凌凌,黎秋萍[2](2012)在《用链佐霉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及中药治疗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白鼠高脂高糖喂养一个月后,用链佐霉素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造模。测定造模前后血糖含量。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小鼠分组,即模型组、治1组和治2组,另设正常组。治2组用舒糖宝治疗,治1组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标准药物对照组),模型组和正常组为不治疗组。结果正常组、模型组、治1组、治2组依次为,造模前血糖为6.25±0.92、6.52±1.15、6.90±0.74、6.67±1.22(mmol/L),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造模后血糖为6.12±0.90、14.89±1.44、23.31±6.90、20.52±6.22(mmol/L),正常组明显低于造模组,模型组也明显低于治疗组(P<0.01和<0.05),造模组明显高于造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血糖分别为5.88±0.77、14.01±4.60、15.13±6.46、11.80±4.79(mmol/L);正常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治疗组(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胆固醇(TC)分别为1.29±0.29、1.87±0.52、1.62±0.22、1.90±0.67(mmol/L),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甘油叁酯(TG)分别为1.53±0.45、1.17±0.37、0.84±0.26、0.87±0.25(mmol/L),治疗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和<0.01),治2组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治疗后,治1组和治2组血糖均明显下降,甘油叁酯降低。(本文来源于《实用糖尿病杂志》期刊2012年01期)
刘晓燕,刘友平,王丽,李娟,何涛[3](2010)在《CCK-8对链佐霉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饮食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CK-8对链佐霉素(STZ)所致糖尿病大鼠的饮食控制作用。方法:观察CCK-8对STZ所致糖尿病大鼠刺激前后饮水量、摄食量等变化情况,检测刺激前后血糖和血清胰岛素的水平,评价CCK-8对糖尿病大鼠的饮食控制作用。结果:CCK-8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摄食量及饮水量,对血糖浓度改变不大,但血清胰岛素浓度有轻微升高趋势。结论:CCK-8对链佐霉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饮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07期)
周玖瑶,邓素坚,黄桂英,谭永恒[4](2007)在《葫芦巴对链佐霉素诱导糖尿病模型大鼠药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葫芦巴对链佐霉素(Streptozotocin.STZ)所致1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大鼠的药理作用。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50mg/kgSTZ溶液,建立大鼠IDDM模型。分别灌胃给予葫芦巴煎液和格列齐特溶液作为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连续给药20天;以大鼠血糖值、血脂、血清SOD和NO含量、肝组织GSH为观察指标。结果:葫芦巴明显降低IDDN大鼠血糖水平,水平明显降低TG、HDL-C、TC,血清明显升高SOD、NO水平。结论:葫芦巴给药对STZ所致大鼠IDDM有明显降低血糖作用,对STZ引起的1型糖尿病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07年05期)
汤静,张程亮,赵小红,张益鹄,向明[5](2005)在《人工发酵虫草菌丝对链佐霉素致大鼠1型糖尿病的防治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蝙蝠蛾拟青霉人工发酵虫草菌丝(Paecilomyces Hepiali Chen,PHC)对链佐霉素(Streptozotocin,STZ)所致大鼠1型糖尿病(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的防治作用。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50 mg·kg-1 STZ溶液,建立大鼠IDDM模型。阳性对照组和预防组造模24 h前分别灌胃给予盐酸二甲双胍溶液和PHC,连续给药28 d;治疗组造模7 d后灌胃给予PHC,连续给药21 d。以大鼠饮水量、体重以及血糖值为观察指标,28 d后取胰腺组织HE染色,取血清进行SOD值检测。结果:PHC预防给药第7 d开始,IDDM大鼠的高血糖、多饮和体重减轻情况明显改善,28 d后测得血清SOD活力显着升高;胰腺病理形态学观察可见胰岛基本无炎性细胞浸润。治疗组IDDM大鼠高血糖症状无明显改善,但血清SOD活力升高。胰腺腺泡间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胰岛周围见数个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结论:PHC预防给药对STZ所致大鼠IDDM有明显降低血糖作用,推测其降糖机制主要与其防止炎症细胞浸润,保护胰岛细胞免受损伤有关,与其清除自由基作用无明显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05年05期)
胡莉娟,王志洁,朱生伟,姚昌友,郑向[6](2001)在《中药抑糖方对链佐霉素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佐霉素的方法 ,破坏胰岛 β细胞 ,诱发小鼠产生实验性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 .用一中药抑糖方剂灌喂小鼠 ,观察此方剂对链佐霉素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的影响 .结果提示 ,该方剂对链佐霉素引起的糖尿病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治疗作用尚未见明显效果 .(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1期)
多佳芬,杜建英[7](1998)在《西洛他唑对链佐霉素诱导的糖尿病鼠周围神经功能和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病因可能涉及代谢和血管因素。有髓神经纤维的病理改变与微血管异常存在明显关系也提示组织缺血与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关,并可作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理机制之一。有几项实验研究显示各种血管活性制剂对糖尿病鼠的周围神经异常有(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期刊1998年10期)
吴启端,熊曼琪,方永奇,黄可儿,邹衍衍[8](1998)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佐霉素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次性给大鼠腹腔注射链佐霉素,测定造模后第2天、第6天、第10天、第14天四个时点的空腹血糖浓度,结果提示:一次性腹腔注射可形成大鼠实验性糖尿病模型,血糖稳定时间大约需要10d以上。(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1998年01期)
张能,方海立,张徽,李园园,张志勇[9](1997)在《链佐霉素糖尿病大鼠胰岛损伤及牛磺酸对损伤保护的病理形态免疫组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胰岛累、胰升血糖素和生长抑累抗血清,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I对照组)以及用小磺酸对其进行防治(Ⅱ防治组和Ⅲ治疗组)后胰岛的病理形态进行观察。结果:Ⅱ和Ⅲ组较Ⅰ组胰岛B细胞变性坏死程度明显减轻,且B细胞表达胰岛素呈阳性的胰岛分别占44.6仍和34.9%,均较Ⅰ组23.3的增高,Ⅱ和Ⅰ级之间行显着差异(P<0.05).叁个组均见部分胰岛表达升血糖素的A细胞发生明显增生。胰岛D细胞未见病理改变。我们的结果提示STZ对胰岛B细胞具有直接的损伤作用;A细胞的增生可能与STZ有关,并参与了升高血糖效应。牛磺酸对STZ造成胰岛B细胞的损伤具有比较明显修复作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1997年03期)
屠亚红,朱文玉[10](1992)在《免疫机制参与生长抑素对链佐霉素诱发的小鼠胰岛β细胞损伤的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多次小剂量注射链佐霉素(STZ)后,小鼠产生严重糖尿病,同时出现胸腺萎缩,脾内巨噬细胞增加,脾小结减少,血中淋巴细胞百分数明显下降,胰岛局部淋巴细胞浸润。在每次给STZ前10min注射生长抑素,小鼠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基本正常,STZ对全身主要免疫器官的破坏程度均减轻,胰岛局部淋巴细胞浸润消失。实验结果提示,免疫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生长抑素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本文来源于《北京医科大学学报》期刊1992年02期)
链佐霉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白鼠高脂高糖喂养一个月后,用链佐霉素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造模。测定造模前后血糖含量。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小鼠分组,即模型组、治1组和治2组,另设正常组。治2组用舒糖宝治疗,治1组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标准药物对照组),模型组和正常组为不治疗组。结果正常组、模型组、治1组、治2组依次为,造模前血糖为6.25±0.92、6.52±1.15、6.90±0.74、6.67±1.22(mmol/L),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造模后血糖为6.12±0.90、14.89±1.44、23.31±6.90、20.52±6.22(mmol/L),正常组明显低于造模组,模型组也明显低于治疗组(P<0.01和<0.05),造模组明显高于造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血糖分别为5.88±0.77、14.01±4.60、15.13±6.46、11.80±4.79(mmol/L);正常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治疗组(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胆固醇(TC)分别为1.29±0.29、1.87±0.52、1.62±0.22、1.90±0.67(mmol/L),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甘油叁酯(TG)分别为1.53±0.45、1.17±0.37、0.84±0.26、0.87±0.25(mmol/L),治疗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和<0.01),治2组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治疗后,治1组和治2组血糖均明显下降,甘油叁酯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链佐霉素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玥,冯思淼,胡舒,马彦林,刘松龄.链佐霉素诱导糖尿病昆明鼠认知功能与高血糖的关系(英文)[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7
[2].李韬,陶吉英,黄广燕,黄凌凌,黎秋萍.用链佐霉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及中药治疗效果的研究[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2
[3].刘晓燕,刘友平,王丽,李娟,何涛.CCK-8对链佐霉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饮食控制作用[J].陕西医学杂志.2010
[4].周玖瑶,邓素坚,黄桂英,谭永恒.葫芦巴对链佐霉素诱导糖尿病模型大鼠药理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
[5].汤静,张程亮,赵小红,张益鹄,向明.人工发酵虫草菌丝对链佐霉素致大鼠1型糖尿病的防治作用[J].中国药师.2005
[6].胡莉娟,王志洁,朱生伟,姚昌友,郑向.中药抑糖方对链佐霉素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的影响[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7].多佳芬,杜建英.西洛他唑对链佐霉素诱导的糖尿病鼠周围神经功能和结构的影响[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8
[8].吴启端,熊曼琪,方永奇,黄可儿,邹衍衍.一次性腹腔注射链佐霉素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8
[9].张能,方海立,张徽,李园园,张志勇.链佐霉素糖尿病大鼠胰岛损伤及牛磺酸对损伤保护的病理形态免疫组化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7
[10].屠亚红,朱文玉.免疫机制参与生长抑素对链佐霉素诱发的小鼠胰岛β细胞损伤的保护[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