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定子齿条的叠压模论文和设计-何冠谦

全文摘要

一种电机定子齿条的叠压模,包括上模组件及与上模组件相配合的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及设置在上模板内并向下伸出上模板的冲头;所述下模组件包括模芯及设置在模芯下部并用于顶出工件的顶针,模芯内设置有加工孔,加工孔贯通模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冲头、加工孔和顶针之间相对设置;所述冲头包括长方体状的柱部及设置在柱部前部的弧形部,弧形部的两端分别朝柱部左右两侧的外部延伸,顶针和加工孔水平截面的形状与冲头水平截面的形状相同。本实用新型降低齿条的加工难度,有利于齿条的加工。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机定子齿条的叠压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件及与上模组件相配合的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1)及设置在上模板(1)内并向下伸出上模板(1)的冲头(2);所述下模组件包括模芯(3)及设置在模芯(3)下部并用于顶出工件(4)的顶针(5),模芯(3)内设置有加工孔(6),加工孔(6)贯通模芯(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冲头(2)、加工孔(6)和顶针(5)之间相对设置;所述冲头(2)包括长方体状的柱部(7)及设置在柱部(7)前部的弧形部(8),弧形部(8)的两端分别朝柱部(7)左右两侧的外部延伸,顶针(5)和加工孔(6)水平截面的形状与冲头(2)水平截面的形状相同。

设计方案

1.一种电机定子齿条的叠压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件及与上模组件相配合的下模组件;

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1)及设置在上模板(1)内并向下伸出上模板(1)的冲头(2);

所述下模组件包括模芯(3)及设置在模芯(3)下部并用于顶出工件(4)的顶针(5),模芯(3)内设置有加工孔(6),加工孔(6)贯通模芯(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冲头(2)、加工孔(6)和顶针(5)之间相对设置;

所述冲头(2)包括长方体状的柱部(7)及设置在柱部(7)前部的弧形部(8),弧形部(8)的两端分别朝柱部(7)左右两侧的外部延伸,顶针(5)和加工孔(6)水平截面的形状与冲头(2)水平截面的形状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定子齿条的叠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面板(9)及固接在上面板(9)底部的上垫板(10),上模板(1)设置在上垫板(10)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定子齿条的叠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两组固接在模芯(3)底部并按左右间隔设置的支撑板(11)、设置在两组支撑板(11)之间的上升降板(12)、固接在上升降板(12)底部并位于两组支撑板(11)之间的下升降板(13)及设置在两组支撑板(11)底部的底板(14);

所述下升降板(13)位于底板(14)上方,顶针(5)下部固定在上升降板(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机定子齿条的叠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4)上设置有贯通其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升降通孔(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定子齿条的叠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2)、顶针(5)和加工孔(6)的数量相同,冲头(2)、顶针(5)和加工孔(6)均以阵列M×N的形式间隔排布。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定子齿条的叠压模。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403004Y公开了一种无刷直流电机拼装式定子冲片,由单片叠沿圆周方向拼装而成,单片叠的每个单片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扣片,另一侧设置有相应的扣片槽,所述单片的扣片下方还设置有一个自锁凹槽;单片的扣片槽下方设置有一个自锁凸点,自锁凹槽和自锁凸点的尺寸相配合。

此种定子装配前,首先需要完成单个单片叠的加工,单片叠由若干块子单片叠置而成,并通过在子单片外侧边缘进行焊接将若干块叠置子单片固定在一起。问题在于,单片叠的焊接难度高,焊接加工的效率低下,不利于单片叠的大规模快速生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一,而提供一种电机定子齿条的叠压模,其降低齿条的加工难度,有利于齿条的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机定子齿条的叠压模,包括上模组件及与上模组件相配合的下模组件;

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及设置在上模板内并向下伸出上模板的冲头;

所述下模组件包括模芯及设置在模芯下部并用于顶出工件的顶针,模芯内设置有加工孔,加工孔贯通模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冲头、加工孔和顶针之间相对设置;

所述冲头包括长方体状的柱部及设置在柱部前部的弧形部,弧形部的两端分别朝柱部左右两侧的外部延伸,顶针和加工孔水平截面的形状与冲头水平截面的形状相同。

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面板及固接在上面板底部的上垫板,上模板设置在上垫板的底部。

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两组固接在模芯底部并按左右间隔设置的支撑板、设置在两组支撑板之间的上升降板、固接在上升降板底部并位于两组支撑板之间的下升降板及设置在两组支撑板底部的底板;

所述下升降板位于底板上方,顶针下部固定在上升降板上。

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贯通其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升降通孔。

所述冲头、顶针和加工孔的数量相同,冲头、顶针和加工孔均以阵列M×N的形式间隔排布。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以及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上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下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冲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下模组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5,本电机定子齿条的叠压模,包括上模组件及与上模组件相配合的下模组件;

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1及设置在上模板1内并向下伸出上模板1的冲头2;

所述下模组件包括模芯3及设置在模芯3下部并用于顶出工件4(即齿条)的顶针5,模芯3内设置有加工孔6,加工孔6贯通模芯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冲头2、加工孔6和顶针5之间相对设置;

所述冲头2包括长方体状的柱部7及设置在柱部7前部的弧形部8,弧形部8的两端分别朝柱部7左右两侧的外部延伸,顶针5和加工孔6水平截面的形状与冲头2水平截面的形状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齿条仅具有柱部7和弧形部8,柱部7的后部不具有其他结构,与背景技术中的单片叠结构存在差别。

采用本电机定子齿条的叠压模能够降低齿条的加工难度,有利于齿条的加工。

初始状态时,顶针5至少上部位于模芯3内,用以承托子单片;首先往加工孔6中放置规定数量的子单片;然后,上模组件压合在下模组件上,完成子单片的叠压加工;最后顶针5将加工完成的工件4(即齿条)顶出,取下工件4并继续下一轮加工。

更进一步地,参见图4所示,柱部7下表面上设置有凸部16,顶针5上表面设置有与凸部16相对的凹槽(图中未画出)。

凸部16位于柱部7下表面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凸部16呈长方体状,更进一步地,凸部16底面的前部边缘和后部边缘均设置有斜面部。

采用此种结构的冲头2和顶针5,能够使加工完成的工件4的上表面形成与凸部16相契合的下凹部、下表面形成与凹槽相契合的下凸部,能够提高子单片之间叠压的稳固性,避免子单片松脱。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面板9及固接在上面板9底部的上垫板10,上模板1设置在上垫板10的底部。构成上模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两组固接在模芯3底部并按左右间隔设置的支撑板11、设置在两组支撑板11之间的上升降板12、固接在上升降板12底部并位于两组支撑板11之间的下升降板13及设置在两组支撑板11底部的底板14;构成下模组件。

所述下升降板13位于底板14上方,顶针5下部固定在上升降板12上。实现顶针5的固定。

两组支撑板11和底板14之间围成上升降板12和下升降板13上下移动的区间。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14上设置有贯通其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升降通孔15。

进一步地,所述冲头2、顶针5和加工孔6的数量相同,冲头2、顶针5和加工孔6均以阵列M×N的形式间隔排布。使本电机定子齿条的叠压模能够同时加工多个齿条,实现齿条的批量加工,提高齿条的加工效率。

本电机定子齿条的叠压模使用时,上面板9上部传动连接有用于驱动其上下移动的冲压油缸,底板14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顶针5、上升降板12和下升降板13的升降油缸,升降油缸的杆部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上设置有穿过升降通孔15并与下升降板13底部固接的连接杆。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而非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依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设计图

一种电机定子齿条的叠压模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817439.1

申请日:2019-05-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748372U

授权时间:20191206

主分类号:H02K15/02

专利分类号:H02K15/02

范畴分类:37A;

申请人:佛山市力雄机电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佛山市力雄机电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308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集约工业区兴荔中路西

发明人:何冠谦

第一发明人:何冠谦

当前权利人:佛山市力雄机电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新年

代理机构:44326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容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电机定子齿条的叠压模论文和设计-何冠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