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部分负荷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负荷,空调系统,特性,不均匀,实验研究,燃气轮机,车辆。
部分负荷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闫俐君,张旭,赵德印,武佳琛[1](2015)在《土壤源VRF空调系统冬季运行部分负荷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土壤源VRF空调系统实验台,对冬季制热工况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单位面积小时功耗、机组性能系数、系统性能系数随部分负荷率(PLR)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冬季制热工况下部分负荷率主要集中在40%~70%范围内,单位面积小时功耗随部分负荷率呈下凹曲线分布,机组性能系数和系统性能系数随部分负荷率变化存在呈上凸趋势的性能域。(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杨弢,杜爱民,万玉,李萌萌[2](2012)在《进气相位对高膨胀比汽油机部分负荷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进气相位对高膨胀比汽油机部分负荷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某1.8L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一维仿真模型,在原始机型的基础上执行高膨胀比循环,模拟计算了不同转速、不同负荷下高膨胀比循环工作性能,结果显示,在部分负荷时,相对于较大的进气门迟闭角,较小的进气门迟闭角更有利于降低部分负荷泵气损失、提高热效率、改善燃油经济性。(本文来源于《车用发动机》期刊2012年06期)
陈佳,刘叶弟,王亚伟,臧建彬[3](2011)在《上海地铁1号线车辆空调系统的部分负荷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上海地铁1号线车辆客流量的实时统计数据,对上海地铁1号线车辆空调系统在制冷季的实时负荷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地铁车辆空调系统的部分负荷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铁1号线车辆空调系统的负荷在额定值的25%、50%和75%以内的累计出现时间分别占整个制冷季车辆空调系统运行时间的35%、71%和92%;在24℃~34℃的环境温度范围内,车辆空调系统负荷的累计出现时间约占整个制冷季车辆空调系统运行时间的79%。因此,如果地铁车辆空调系统能在部分负荷工况下以较高的能效比长时间运行,将节省较多的空调系统能耗。(本文来源于《铁道车辆》期刊2011年12期)
刘焕卫,杨昭,王明涛[4](2011)在《燃气机热泵部分负荷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燃气机热泵机组进行了部分负荷特性实验研究,重点分析了末端水流量和转速对其制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冷凝器负荷、总余热、性能系数和一次能源利用率均随末端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当末端水流量由1.8 m3/h增大到3.6 m3/h时,性能系数和一次能源利用率分别增大11.6%和19.5%;冷凝器负荷和总余热随发动机转速的升高而增大,但是性能系数和一次能源利用率随转速由1 300升高到2 000 r/min时,分别减小40%和9.8%。燃气机热泵机组在不同末端水流量和燃气发动机转速工况下均具有良好的部分负荷特性。(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1年05期)
刘文波,王亚伟,臧建彬,陈佳,刘叶弟[5](2011)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机组部分负荷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载客量对列车空调负荷影响基础上,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负荷特点及设计要求,运用BIN参数法的形式处理相关数据,借鉴当前国内外制冷空调机组的能效指标和部分负荷评价方法,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机组部分负荷特性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根据该方法,计算上海轨道交通某条线路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及不同空调机组的节能量,对比分析了车辆空调机组采用不同制冷压缩机的节能量。(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1年04期)
王旭辉,夏建军,彭琛,燕达,江亿[6](2010)在《VRF空调系统部分负荷特性的实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搭建人工气候室实验台,对某一拖六变制冷剂流量(VRF)空调系统在制冷工况、部分负荷工况下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实测研究。研究表明,VRF系统在部分负荷工况下具有较高的系统COP,且在负荷率为40%~50%区间内COP最高;在一定负荷率工况下,室外空气温度每升高10℃,系统COP降低0.6~0.8。在该系统定蒸发压力的控制模式下,各室内机的负荷不均匀指数对系统COP的影响很小。(本文来源于《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文集》期刊2010-11-09)
张东亮,张旭,冯玉伟[7](2010)在《数码涡旋多联式空调系统制冷运行部分负荷特性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数码涡旋多联式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在夏热冬冷地区制冷运行时部分负荷条件下的运行特性,分析小时能效比、小时耗功随部分负荷率、室外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论室内机开启台数和室外温度如何变化,小时耗功和小时能效比在室内外工况一定时随部分负荷率分别呈下凹和上凸曲线分布,数码涡旋多联式空调机组在部分负荷时具有很好的节能特性;室内机全开、部分负荷率在0.52~1.08范围内,室外温度较高时,小时耗功随部分负荷率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更显着,不利于系统节能运行,而室外温度较低时,小时能效比随部分负荷率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更显着,有利于系统节能运行;室内外温度一定、部分负荷率相同时,小时耗功随室内机开启台数的增加而减小,小时能效比随室内机开启台数的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王旭辉,夏建军,彭琛,燕达,江亿[8](2010)在《VRF空调系统部分负荷特性的实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搭建人工气候室实验台,对某一拖六变制冷剂流量(VRF)空调系统在制冷工况、部分负荷工况下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实测研究。研究表明,VRF系统在部分负荷工况下具有较高的系统COP,且在负荷率为40%~50%区间内COP最高;在一定负荷率工况下,室外空气温度每升高10℃,系统COP降低0.6~0.8。在该系统定蒸发压力的控制模式下,各室内机的负荷不均匀指数对系统COP的影响很小。(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0年10期)
尹娟,翁一武,李明[9](2010)在《贫燃催化燃烧燃气轮机部分负荷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贫燃催化燃烧燃气轮机系统的流程及可采用的部分负荷调节方式。建立各主要部件的数学模型,进行各调节方式下部分负荷特性的分析。提出了压气机进气加热调节方式,将此调节方式下的部分负荷特性与其他调节方式下的特性进行了对比。得到的主要结论有:催化燃烧室入口温度是影响系统部分负荷运行的关键因素;转速调节的工作范围最大,抽气调节居中,燃料气量调节最小;燃料气量调节方式下,甲烷转化率最低;在正常工作范围内,燃料气量调节工况下的系统热效率高于抽气调节工况下的热效率;压气机进气加热调节能延伸燃料气量调节方式的工作范围,但是降低了热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23期)
赵伟[10](2009)在《多联式空调系统部分负荷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联式空调系统广泛应用于中、小型商用建筑和家庭住宅中,了解其能耗现状、提高其部分负荷性能是国家、行业和业主共同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以模拟仿真为手段,研究多联机空调系统的部分负荷特性,着重研究室内负荷分布不均匀性对不同系统形式和不同控制策略的多联机系统部分负荷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得出定量分析结论;针对目前多联机现场实测难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多联机现场性能检测方法并开发其测量装置样机。该研究工作对于多联机系统的优化设计、能耗分析以及性能评价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在分析多联机各部件之间连接关系以及各个参数、部件和控制策略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完善了前人提出的多联机数学模型,建立了适用于多联机模拟的仿真平台。根据建筑物各室内房间负荷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多联机各室内机末端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多联机系统性能的特点,提出多联机的负荷不均匀指数概念,以描述不同室内负荷分布对多联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多联机模拟仿真平台,研究不同控制策略和不同结构形式的多联机系统能效比的分布特性,指出当室内、外环境参数不变时,多联机的能效比分布在一个与总负荷率和负荷不均匀指数相关的“性能域”内。进一步分析指出,性能域的宽度反映了同一总负荷率下,各室内负荷分布最均匀和最不均匀两种情况之间的COP差异,采用连续控制和通断控制策略的多联机,其性能域分布呈现相反的特征。针对目前尚无一种方便、高效、经济的性能实测方法来考察多联机的实际运行性能或部分负荷特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室外机出风口微元采样法测量排热量,结合测量压缩机耗电量,进而计算制冷量的多联机运行性能实测方法,并开发出测量装置的原理样机。实测结果表明,该装置可测量实际建筑中多联机的逐时运行性能,并具有工程测量精度,为探明多联机系统在实际建筑中的全工况运行性能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09-05-01)
部分负荷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进气相位对高膨胀比汽油机部分负荷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某1.8L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一维仿真模型,在原始机型的基础上执行高膨胀比循环,模拟计算了不同转速、不同负荷下高膨胀比循环工作性能,结果显示,在部分负荷时,相对于较大的进气门迟闭角,较小的进气门迟闭角更有利于降低部分负荷泵气损失、提高热效率、改善燃油经济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部分负荷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闫俐君,张旭,赵德印,武佳琛.土壤源VRF空调系统冬季运行部分负荷特性实验研究[J].制冷学报.2015
[2].杨弢,杜爱民,万玉,李萌萌.进气相位对高膨胀比汽油机部分负荷特性的影响[J].车用发动机.2012
[3].陈佳,刘叶弟,王亚伟,臧建彬.上海地铁1号线车辆空调系统的部分负荷特性分析[J].铁道车辆.2011
[4].刘焕卫,杨昭,王明涛.燃气机热泵部分负荷特性的实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1
[5].刘文波,王亚伟,臧建彬,陈佳,刘叶弟.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机组部分负荷特性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
[6].王旭辉,夏建军,彭琛,燕达,江亿.VRF空调系统部分负荷特性的实测研究[C].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文集.2010
[7].张东亮,张旭,冯玉伟.数码涡旋多联式空调系统制冷运行部分负荷特性实验[J].太阳能学报.2010
[8].王旭辉,夏建军,彭琛,燕达,江亿.VRF空调系统部分负荷特性的实测研究[J].建筑科学.2010
[9].尹娟,翁一武,李明.贫燃催化燃烧燃气轮机部分负荷特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
[10].赵伟.多联式空调系统部分负荷特性分析[D].清华大学.2009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