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矛盾论文-袁迎春,纪军令,杜沙沙

乡村社会矛盾论文-袁迎春,纪军令,杜沙沙

导读:本文包含了乡村社会矛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社会矛盾,女村干部

乡村社会矛盾论文文献综述

袁迎春,纪军令,杜沙沙[1](2019)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社会矛盾治理——基于陕西女村干部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村干部是农村社会矛盾治理的重要主体。基于对陕西省381位女村干部的问卷调查数据,分别从治理环境、治理对象、治理策略和治理资源等方面分析了女村干部的看法。基于女村干部立场的研究结果,一方面勾勒出当前乡村治理总体和谐稳定,但社会矛盾也大量聚集的基本形势;另一方面则呈现出乡村治理精英的生存处境,反映出当前农村社会矛盾治理所遭遇的困难与挑战。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秩序,不仅需要法治化治理、经济治理,也需要发挥文化治理的积极作用。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不仅需要"亲民",也要"亲基层""亲村干部",塑造良好的治理环境。(本文来源于《陕西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高松[2](2018)在《乡村社会矛盾社会化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来讲,稳定胜于一切。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大大提升。伴随发展的是乡村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不断分化,村民利益诉求愈加多元、日益增多,“重要战略机遇期”、“基层社会矛盾凸显期”、“小小村庄问题不断”、“基层矛盾冲突”、“群体性事件”等话语成为热词,这对农村的社会治理体系、维稳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从空间上看,乡村的社会矛盾问题不是中国某个区域的问题,而是一个总体性的问题;从时间上看,它不是阶段性出现,而是在农村发展过程中会持续很长时间;从影响上看,乡村社会矛盾走向社会化治理的道路,涉及政府向社会有序放权的制度建设问题,这就需要整合社会力量化解矛盾,提高乡村社会自治能力。我国目前处于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初级建设阶段和重要转型期,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难以完全通过法院渠道解决,而流入信访渠道使基层维稳压力增大,对于乡村社会治理而言,充分发挥乡村多元社会主体参与民间矛盾调解的作用,将矛盾纠纷有效源头治理,推动农村社会的平稳、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本研究中选取豫西Q镇矛盾调解作为观察探究地点,在充分调研Q镇矛盾调解现状,了解Q镇自身发展情况、社会实际运行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对治理理论、冲突管理理论的认识和梳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实地调研、典型个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搭建分析框架对Q镇社会矛盾社会化治理进行探析。本研究共有六个章节内容:第一章是绪论,将文章进行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的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同时对于文章的理论基础、研究设计及研究创新和不足进行了阐释;第二章主要对几个重点概念进行了界定,包括社会化、乡村社会矛盾、社会矛盾调解、社会矛盾社会化治理四个主要概念的界定,通过概念界定确定研究范围,同时搭建了文章的分析框架;第叁章是Q镇社会矛盾调解的基本概况,包括乡镇个案基本情况简介及乡镇社会矛盾调解基本状况;第四章是Q镇五个不同的主体参与矛盾调解的案例,在具体的案例中分析其介入、处理、化解矛盾的方法;第五章是Q镇社会矛盾社会化治理特征及其面临的困境;第六章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机制建设、加强培育、保障措施、提升能力等方面为当前乡村治理工作中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5-01)

韩源,颜俊儒[3](2017)在《论基层党组织化解乡村社会矛盾的效能提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矛盾化解是乡村治理的综合性课题,其效能提升需要软治理与硬治理的整合发力。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化解社会矛盾和促进社会问题解决的治理优势与功能,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与细化落实。环视乡村社会矛盾化解的现实场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作用发挥严重不足,影响了乡村社会矛盾化解的路径创新与效能提升。有鉴于此,基层党组织应该主动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创新乡村社会矛盾化解的路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乡村社会矛盾化解的全过程,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乡村社会矛盾化解的主体素质提升、群众基础的夯实、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与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此助推乡村社会矛盾的综合化解、乡村治理的改革创新与新型乡村社区的全面建设。(本文来源于《理论探讨》期刊2017年06期)

赵天娥[4](2017)在《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乡村社会矛盾化解效能的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矛盾化解是推动乡村全面深化改革、和谐社会建设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全面深化改革为乡村社会矛盾化解提供了契机、动力,并提出诸多新要求。当前,乡村社会矛盾化解取得很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足,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影响了化解效能的提升。因此,应形成适应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乡村社会矛盾的整合型治理机制,从而到达有效预防、调控、化解与治理乡村社会各类矛盾与纠纷,以此大力提升乡村社会矛盾化解的效能。(本文来源于《理论探讨》期刊2017年02期)

王帅,韩玉辉[5](2015)在《网上畅通民意 网下群众评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淇滨区作为我市中心城区,人口流动性强、治安状况复杂、社会管理难度大。针对这些情况,该区积极转变工作思路,探索建立了“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社会化服务、法治化保障”四位一体 的社会服务管理机制,大量社会矛盾得到化解,在2014年下半年全省158个县区公众(本文来源于《鹤壁日报》期刊2015-04-29)

吕华鲜[6](2013)在《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矛盾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进行研究。调查出贵州、广西、内蒙古、云南、四川五省乡村居民对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文化领域、环境领域、民族关系领域的乡村社会矛盾认知状况。认为当前民族地区社会矛盾普遍性和差异性并存、社会矛盾复杂多样、社会矛盾疏解呈现出明显的政府依赖性特征,提出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矛盾应系统性地进行疏解、疏解的核心在经济领域、社会矛盾应划分等级进行疏解、鼓励乡村意见领袖参与社会矛盾调解、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3年03期)

吕华鲜,苏红柳[7](2013)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与社会矛盾疏解研究——基于叁个典型案例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问卷形式对处于旅游发展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新村和桂林临桂蝴蝶谷瑶寨景区的乡村旅游与社会矛盾疏解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对社会矛盾疏解的程度在旅游发展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是不一致的,处于旅游稳定阶段的乡村旅游对社会矛盾的疏解作用最大,旅游衰落阶段次之,旅游发展阶段最弱。(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韩纪云[8](2012)在《当代西方社会冲突理论与当前我国乡村社会矛盾的消解》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冲突是自人类社会产生就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作为社会主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行为方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同时作用于人类社会的变迁。如矛盾一样,社会冲突既有积极功能也有消极功能,可控的一定程度的社会冲突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则起到消极破坏作用。因此,如何处理好当前我国乡村社会冲突即农村社会矛盾,进行有效控制、化解,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传承》期刊2012年18期)

毛秀江,杜明[9](2011)在《印江县、乡、村“叁级联动”化解社会矛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毛秀江 杜明) 日前,从印江县委政法委获悉,今年以来,该县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积极探索以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乡(镇)综治工作中心、村(社区)及部门综治工作站为平台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建立了矛盾纠纷调处叁级联动机制。(本文来源于《法制生活报》期刊2011-09-06)

许爱花,周丽敏[10](2011)在《乡村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现代化的过程,乡村社会中的价值共识在弱化,利益冲突在加剧,乡村成为滋生矛盾的园地。本文阐述了当前乡村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如土地问题、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社会治安环境、婚姻家庭纠纷等等,指出产生矛盾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农民权益受到侵害、农民权利意识的成长以及制度安排的错位或缺失引发基层组织和农民的对立,提出要从矛盾预防机制、利益诉求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处理机制等四个方面强化乡村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建设与完善。(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11年02期)

乡村社会矛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来讲,稳定胜于一切。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大大提升。伴随发展的是乡村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不断分化,村民利益诉求愈加多元、日益增多,“重要战略机遇期”、“基层社会矛盾凸显期”、“小小村庄问题不断”、“基层矛盾冲突”、“群体性事件”等话语成为热词,这对农村的社会治理体系、维稳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从空间上看,乡村的社会矛盾问题不是中国某个区域的问题,而是一个总体性的问题;从时间上看,它不是阶段性出现,而是在农村发展过程中会持续很长时间;从影响上看,乡村社会矛盾走向社会化治理的道路,涉及政府向社会有序放权的制度建设问题,这就需要整合社会力量化解矛盾,提高乡村社会自治能力。我国目前处于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初级建设阶段和重要转型期,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难以完全通过法院渠道解决,而流入信访渠道使基层维稳压力增大,对于乡村社会治理而言,充分发挥乡村多元社会主体参与民间矛盾调解的作用,将矛盾纠纷有效源头治理,推动农村社会的平稳、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本研究中选取豫西Q镇矛盾调解作为观察探究地点,在充分调研Q镇矛盾调解现状,了解Q镇自身发展情况、社会实际运行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对治理理论、冲突管理理论的认识和梳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实地调研、典型个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搭建分析框架对Q镇社会矛盾社会化治理进行探析。本研究共有六个章节内容:第一章是绪论,将文章进行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的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同时对于文章的理论基础、研究设计及研究创新和不足进行了阐释;第二章主要对几个重点概念进行了界定,包括社会化、乡村社会矛盾、社会矛盾调解、社会矛盾社会化治理四个主要概念的界定,通过概念界定确定研究范围,同时搭建了文章的分析框架;第叁章是Q镇社会矛盾调解的基本概况,包括乡镇个案基本情况简介及乡镇社会矛盾调解基本状况;第四章是Q镇五个不同的主体参与矛盾调解的案例,在具体的案例中分析其介入、处理、化解矛盾的方法;第五章是Q镇社会矛盾社会化治理特征及其面临的困境;第六章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机制建设、加强培育、保障措施、提升能力等方面为当前乡村治理工作中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提供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乡村社会矛盾论文参考文献

[1].袁迎春,纪军令,杜沙沙.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社会矛盾治理——基于陕西女村干部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9

[2].王高松.乡村社会矛盾社会化治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8

[3].韩源,颜俊儒.论基层党组织化解乡村社会矛盾的效能提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J].理论探讨.2017

[4].赵天娥.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乡村社会矛盾化解效能的提升[J].理论探讨.2017

[5].王帅,韩玉辉.网上畅通民意网下群众评议[N].鹤壁日报.2015

[6].吕华鲜.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矛盾现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3

[7].吕华鲜,苏红柳.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与社会矛盾疏解研究——基于叁个典型案例的调查[J].广西民族研究.2013

[8].韩纪云.当代西方社会冲突理论与当前我国乡村社会矛盾的消解[J].传承.2012

[9].毛秀江,杜明.印江县、乡、村“叁级联动”化解社会矛盾[N].法制生活报.2011

[10].许爱花,周丽敏.乡村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探微[J].宁夏社会科学.2011

标签:;  ;  ;  ;  

乡村社会矛盾论文-袁迎春,纪军令,杜沙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