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溶性甲壳素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溶性,甲壳素,乙酰,丝素,相容性,纤维素,光谱。
水溶性甲壳素碘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波,褚夫江,沈娟,金小宝[1](2016)在《水溶性蝇蛆甲壳素的提取及红外光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壳素是药用昆虫蝇蛆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本研究采用酸碱法并辅以微波加热提取蝇蛆甲壳素,继而以碱冻融法制备低脱乙酰度的水溶性甲壳素。FTIR光谱分析结果表明,2种样品均具有3个典型的甲壳素酰胺谱带特征吸收峰,分别为1653cm~(-1)和1 621cm~(-1)(Ⅰ)、1 555cm~(-1)(Ⅱ)、1 309cm~(-1)(Ⅲ)(蝇蛆甲壳素初提物),以及1 625cm~(-1)(Ⅰ)、1 524cm~(-1)(Ⅱ)和1 305cm~(-1)(Ⅲ)(水溶性蝇蛆甲壳素)。家蝇蛆水溶性甲壳素的制备有助于拓展其深加式利用。(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工》期刊2016年06期)
张敏,许小玲,孟晓荣[2](2012)在《两种水溶性甲壳素和丝素共混膜的结构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两种水溶性甲壳素:N-乙酰化壳聚糖(N-ACTS,DS=0.55)和6-O-羟乙基甲壳素(6-O-GC,DS=1.0),将其分别与丝素(SF)混合,制备了水溶性均相混合的复合膜;红外光谱(FT-IR)证明了均相混合的复合膜中两种天然高分子官能团结构的变化,相互之间形成了氢键结合,成为均一的混合体,表明天然高分子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原子间力显微镜(AFM)表面形貌观察表明:均相混合复合膜的表面比单一丝素蛋白质和多糖螺旋立体构造分布均匀表面光滑;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表明:人皮肤纤维芽细胞在两种复合膜上均生长良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医学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塑料》期刊2012年06期)
刘廷国,李斌[3](2012)在《天然水溶性甲壳素溶液的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冻融循环处理结合均相脱乙酰制备了天然水溶性甲壳素(WSC)。在3种不同溶剂中,紫外光谱差异不大。脱乙酰度一定时,水溶性甲壳素样品的水溶液在208 nm~212 nm的吸光度A与波长λ呈线性关系,其斜率与对应溶液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初步建立了1种用紫外多波长回归测定WSC水溶性的方法。圆二色谱显示,在稀酸溶液中水溶性样品比脱乙酰度相当的非水溶性样品分子链更加伸展。冻融循环和均相脱乙酰打破了分子间强氢键相互作用,使WSC的空间结构更为舒展,较少呈现螺旋结构,更易溶于水中。(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2年12期)
张敏,许小玲,孟晓荣[4](2012)在《水溶性甲壳素-丝素复合膜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溶性甲壳素6-O-羟乙基甲壳素(6-O-GC,DS=1.0)与丝素(SF)混合,制备了水溶性均相混合的复合膜,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法研究了其生物相容性.复合膜的表面形貌观察表明:均相混合的复合膜表面比单纯膜分布均匀、平坦光滑;红外光谱(FT-IR)证明了均相混合的复合膜中两种天然高分子之间形成了氢键结合,成为均一的混合体;人皮肤纤维芽细胞在复合膜上能正常生长、增殖和分化,表明6-O-GC/SF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生物组织再生膜材料.(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刘廷国,李斌[5](2012)在《天然水溶性甲壳素的热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重扫描速率法研究了利用冻融循环制备的天然水溶性甲壳素(WSC)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反应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lnA分别为(194.31±1.56)kJ/mol和(37.90±0.36)min-1。采用Achar微分法判定该物质的热分解最概然机理函数为f(α)=3(1-α)2/3,属几何形态收缩(球形对称)机理。热处理样品残渣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WSC热分解过程与壳聚糖一样,最先发生的是糖链的解聚,即C-O-C键的断裂。(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2年04期)
陈国华,孙明昆,高从楷,苗晶,黄瑞华[6](2011)在《水溶性甲壳素衍生物/高聚物复合纳滤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滤是一种截留分子量在200-1000之间,截留性能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以压力驱动的膜分离技术,由于其操作压力低,既能有效分离中性有机物小分子,又能通过库仓静电作用分离直径小于其孔径的高价离子和低价离子,因此在海水与若咸水淡化预处理,高矿化度水的软化,物质分离与纯化,地面水或中水的深度净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甲壳素衍生物由于无毒性、与生物相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7-20)
刘廷国,查萍萍,杨凌霄,李斌[7](2011)在《冻融循环制备天然水溶性甲壳素及其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冻融循环处理制备甲壳素均相溶液,在温和的均相条件下脱乙酰化制备了不同脱乙酰度的天然水溶性甲壳素,并测定了样品的水溶性和脱乙酰度.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样品的结晶指数和氢键相互作用与样品水溶性和脱乙酰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样品的水溶性与结晶结构和结晶度关系密切;样品与商品壳聚糖没有本质差异,是一种真正的天然水溶性甲壳素.(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申芳[8](2010)在《甲壳素浆料水溶性的生物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浆料既关系到机织物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又关系到消费及后处理的环保性和生态性。经纱上浆过程中的浆料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浆料调制和使用过程中剩浆和未经处理的含浆废水的排放造成污染;二是织造完毕后,织物退浆时产生的退浆废水未经处理就排放而造成污染;另外退浆煮练后残留在坯布上的某些浆料成分,也不利于人体健康。所以对于织造企业而言,浆纱工序使用绿色环保浆料,对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甲壳素及其衍生物被公认为绿色高分子材料,目前可用于上浆的甲壳素浆料多为壳聚糖类。其浆料成膜性良好、耐磨性能好,对特种纤维也有着良好的粘附性和亲和力。而且它还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活性、优良的抗菌和抑菌作用。这种天然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完全符合环保要求,其优良的性能使其有待于被开发为新一代性能优良和完善的绿色浆料。但甲壳素的稳定化学结构限制了它的溶解能力,只有进行脱乙酰处理变为壳聚糖后,它才具有了一定的溶解能力。目前,壳聚糖的制备大多采用化学方法,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壳聚糖的分子量分布宽、均一性差,并且浪费能源,对环境污染严重。而若采用生物酶法,则不发生副反应,反应条件温和,工艺较易控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因此,研究应用生物酶改善甲壳素的水溶性对改进甲壳素浆料的实用性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符合绿色浆料的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用专一性酶即甲壳素脱乙酰酶改性制备壳聚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酶的活力以及甲壳素的脱乙酰度,并配置浆料测试其浆液性能以及浆纱性能。研究中先对产甲壳素脱乙酰酶的菌种即构巢曲霉进行斜面培养,然后通过摇瓶液体发酵培养,最后离心提取其上清液得到甲壳素脱乙酰酶。为了提高甲壳素脱乙酰酶的活力,研究了培养条件参数如培养时间,温度、pH值、种子液和接种量等对酶活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了发酵液体培养的最佳条件:当培养时间96h、初始pH值为6.5、发酵温度31℃、新鲜的种子液接种量6%,所产甲壳素脱乙酰酶的酶活基本稳定在20-25U/mL。本课题还研究了甲壳素脱乙酰酶作用于经过预处理的甲壳素底物后的脱乙酰效果。将液体发酵培养后的粗酶液离心取其上清液,将其作用于有一定脱乙酰度的甲壳素,研究工艺参数pH值、温度、时间等对脱乙酰效果的影响,以脱乙酰度为测试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找出最优工艺条件,生产制备出了脱乙酰度为71.09%的壳聚糖产品。本课题测试研究了甲壳素脱乙酰酶改性后的脱乙酰度为60.75%,63.18%,57.42%,33.33%,47.11%,54.05%,50.44%的壳聚糖的水溶性,结果证明,当脱乙酰度为54.05%和57.42%时,水溶性最好,二者均能溶于pH值为6.5的水溶液中,基本达到了中性水溶,符合上浆时对浆料酸碱度的要求。课题中还将改性后的壳聚糖配置成浆料,测试其浆料性能;按照一定比例配置成混合浆,对纱线进行上浆实验,测试其浆纱性能,并与传统浆料进行了对比。对比实验证明,生物酶改性后的甲壳素浆料各项性能优良,已经达到浆纱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0-01-01)
周晓东,朱平,张林[9](2009)在《水溶性甲壳素/纤维素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水溶性甲壳素与用氢氧化钠-尿素-硫脲体系溶解的纤维素共混制膜.红外光谱、扫描电镜、透射比分析表明,当水溶性甲壳素浓度达到10%~15%时,水溶性甲壳素与纤维素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共混膜的吸湿率和保湿率分别达到32%和55%左右,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09年02期)
周晓东,朱平,张林[10](2008)在《水溶性甲壳素/纤维素共混液的流变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高效毛细管流变仪与DV-Ⅱ旋转粘度计,研究了纺制新型抗菌纤维的水溶性甲壳素与纤维素共混溶液的流变性.研究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同配比的混合液属于非牛顿流体,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非牛顿指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w(甲壳素)为5%时,共混液在30~40℃内,结构粘度指数△η变化较缓慢,温度超过40℃,△η迅速下降.当w(甲壳素)达到10%、15%时,△η随温度变化缓慢.(本文来源于《印染助剂》期刊2008年11期)
水溶性甲壳素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制备了两种水溶性甲壳素:N-乙酰化壳聚糖(N-ACTS,DS=0.55)和6-O-羟乙基甲壳素(6-O-GC,DS=1.0),将其分别与丝素(SF)混合,制备了水溶性均相混合的复合膜;红外光谱(FT-IR)证明了均相混合的复合膜中两种天然高分子官能团结构的变化,相互之间形成了氢键结合,成为均一的混合体,表明天然高分子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原子间力显微镜(AFM)表面形貌观察表明:均相混合复合膜的表面比单一丝素蛋白质和多糖螺旋立体构造分布均匀表面光滑;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表明:人皮肤纤维芽细胞在两种复合膜上均生长良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医学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溶性甲壳素碘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小波,褚夫江,沈娟,金小宝.水溶性蝇蛆甲壳素的提取及红外光谱分析[J].生物化工.2016
[2].张敏,许小玲,孟晓荣.两种水溶性甲壳素和丝素共混膜的结构与性能[J].塑料.2012
[3].刘廷国,李斌.天然水溶性甲壳素溶液的性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
[4].张敏,许小玲,孟晓荣.水溶性甲壳素-丝素复合膜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5].刘廷国,李斌.天然水溶性甲壳素的热稳定性研究[J].材料导报.2012
[6].陈国华,孙明昆,高从楷,苗晶,黄瑞华.水溶性甲壳素衍生物/高聚物复合纳滤膜的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2011
[7].刘廷国,查萍萍,杨凌霄,李斌.冻融循环制备天然水溶性甲壳素及其特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8].申芳.甲壳素浆料水溶性的生物改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0
[9].周晓东,朱平,张林.水溶性甲壳素/纤维素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09
[10].周晓东,朱平,张林.水溶性甲壳素/纤维素共混液的流变性研究[J].印染助剂.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