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江汉盆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盆地,页岩,生物,江陵,潜江,白云岩,特征。
江汉盆地论文文献综述
罗锐,张道勇,王超,徐耀辉,钟洪洋[1](2019)在《江汉盆地南部监利地区浅层生物气的发现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江汉盆地南部监利地区由于农田灌溉打水井,偶然发现井水抽出时伴有气体流出,点燃后能长时间燃烧。为此,对该地区的浅层气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浅层天然气气样CH_4含量介于44.11%~51.57%之间,均值为47.03%,不含C_2H_6及其他重烃气体,干燥系数(C_1/C_(1-50))为1,属典型干气。CH_4碳同位素值介于-70.8‰~-71.0‰之间,均值为-70.9‰,CH_4氢同位素值介于-223‰~-226‰之间,均值为-224‰,CO_2碳同位素值介于-12.6‰~-14.7‰之间,均值为-13.9‰,同位素特征表明研究区浅层气为氢气还原二氧化碳途径生成的生物气。通过与江浙-沿海平原、长江叁角洲和洞庭盆地的第四系浅层生物气赋存特征进行对比,进一步明确了研究区内第四系生物气成藏特征,认为研究区第四系浅层生物气具有进一步勘察和研究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李应芳[2](2019)在《江汉盆地盐间页岩油油藏特征及开发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江汉盆地盐间页岩油藏具有储层易结盐、堵塞,直井生产有效期短,累油量低等特点,开发效果较差。但该盐间页岩油藏以富碳纹层状泥质云岩相为主,具有较好的烃源、储集、含油性条件,储层具有强速敏、强应力敏,可以采用长水平段体积压裂、控速生产以及保持合理的生产压差等方法,多措并举,有效改善开发效果,为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贺钦[3](2019)在《江汉盆地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储集特征及勘探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江汉盆地新沟嘴组Ex下II油组主要为泥质白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晶间孔、粒间孔和溶蚀孔,裂缝提供主要的渗流通道;孔隙度平均13.6%,纵向上Ⅱ2层段孔隙发育相对较好;渗透率平均0.2md,为中-低孔、超低渗储层。综合运用录井、测井、试油试采及压汞资料,将泥质白云岩储层分成好、较好、差叁类储层;结合储层含油性评价, Ex下Ⅱ油组叁个层合计有利区14个,丫角新沟低凸起勘探潜力最好,潜力较好为陈沱口凹陷和沔阳凹陷。(本文来源于《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曹婷婷,马媛媛,黎茂稳,李志明,吴世强[4](2019)在《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叁段盐间烃类特征及其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岩石热解与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对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叁段页岩层系进行分子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后发现,潜叁段下部10韵律与11韵律层系在热解参数和分子地球化学方面具有明显差异。其中,10韵律层系岩石热解具有游离烃(S1)高、有机碳(TOC)含量高,而热解烃峰值温度(T_(max))低的特征,生物标志物参数表现出C_(29)甾烷异构化参数(S/(S+R)、ββ(αα+ββ))高,C_(35)升藿烷优势,反映成熟烃源岩的特征; 11韵律层系具有S1低、TOC含量低,而T_(max)高的特征,生标参数表现出C_(29)甾烷S/(S+R)低,呈未熟烃源岩的特征。综合考虑到地质因素的作用,认为潜叁段10韵律存在侧向运移的烃类浸染,而其下部的11韵律则反映了源岩自身的地化特征。(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彭伟[5](2019)在《江汉盆地新沟嘴组下段滩坝砂沉积及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江汉盆地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含油盐湖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滩坝砂作为陆相湖盆重要的储集类型,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分析、单井沉积相分析、原型盆地恢复等多方法的综合研究认为,江汉盆地新沟嘴组下段滩坝砂按照古地貌关系可分为古缓坡沿岸滩坝、水下隆起周缘滩坝和叁角洲侧缘滩坝共3种类型;在盆地物源体系控制下,江汉盆地滩坝砂体主要发育于盆地的中北部。(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卢圣力,赵江,王秋良[6](2019)在《江汉盆地典型二级构造带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叁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依据构造带划分原则,把江汉盆地构造带划分为叁大类,分别为断裂、盐构造及古潜山,共25个,并分别在3个类别中选取一个典型构造带进行讨论研究。(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9年03期)
李乐,王自翔,郑有恒,陈凤玲,吴世强[7](2019)在《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叁段盐韵律层页岩油富集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潜江组页岩油富集机理方面的研究较为欠缺.利用岩心图像、岩石热解、镜质体反射率、生物标志化合物、干酪根显微组分鉴定、岩石物性、测井及XPT压力试井等资料对韵律层的烃源岩品质、储集性能以及保存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从王场背斜过渡至蚌湖向斜南斜坡,韵律层干酪根类型均以Ⅰ-Ⅱ_1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介于0.51%~0.80%.王场背斜韵律层内岩石与底部盐岩内的夹层白云质泥岩间的C_(29)甾烷成熟度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指示存在运移油.储集岩孔隙度介于7.8%~26.3%.韵律层顶底盐岩厚度大(>6m)且横向分布稳定,沉积-埋藏期并未发生严重破裂.在保存条件及储集能力优越的基础上,同层深部运移供烃是构造高部位韵律层中页岩油富集的重要因素,而原地生烃滞留则控制着构造低部位页岩油的富集.(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黄敏,崔璨,丁聪,万晓樵[8](2018)在《江汉盆地江陵凹陷申科1井古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江汉盆地白垩纪至古近纪陆相沉积地层发育良好。申科1井位于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为一口连续取心的科探井。为研究江汉盆地白垩纪/古近纪界线及古新世初期气候-环境的变化,利用申科1井岩心资料,对红花套组、渔洋组的孢粉化石展开了分析。化石主要分布于渔洋组上部及红花套组,以裸子植物含量多为特征,被子和蕨类植物含量为其次。自下而上识别出两个化石组合:Deltoidospora-Ephedripites-Ulmoideipites组合、Pterisisporites-Ephedripites-Nanlingpollis组合。组合1和组合2的时代均为古新世,未找到白垩纪/古近纪界线。本文对富含孢粉化石的渔洋组上部岩心进行定量分析,孢粉植被主要为灌木、针叶林类型,总体反映偏干旱的亚热带气候。(本文来源于《微体古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娟[9](2018)在《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构造演化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从江陵凹陷的地质背景角度出发,分析了构造演化所带来的油气成藏情况,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只有在明确油气资源所处地质构造演化背景的情况下,才能提高开发建设的效率与可持续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8年22期)
顾延生,管硕,马腾,朱宗敏,刘红叶[10](2018)在《江汉盆地东部第四纪钻孔地层与沉积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刻理解江汉盆地第四纪新构造运动、气候变化与盆地沉积响应的关联,利用沔阳凹陷区第四纪典型钻孔样品进行系统岩石学、年代学与沉积学研究,首次建立了盆地东部沉积中心区可对比的地层序列.利用岩性、粒度、磁组构分析重建了研究区140万年以来依次经历的河流相、河湖交替相、湖相、河湖交替相、湖相、泛滥平原相演化过程.区域构造、沉积、气候资料综合对比表明,响应于新构造沉降,江汉盆地第四纪以来存在3大成湖期,即Qp2/Qp1之交、Qp3与Qh中后期(古云梦泽),其中MIS3以来古湖发育是新构造沉降与异常强盛夏季风的耦合,且湖相沉积的独特环境为盆地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不仅为第四纪钻孔地层划分对比提供可靠基础资料,也为盆地地下资源调查与环境规划保护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江汉盆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江汉盆地盐间页岩油藏具有储层易结盐、堵塞,直井生产有效期短,累油量低等特点,开发效果较差。但该盐间页岩油藏以富碳纹层状泥质云岩相为主,具有较好的烃源、储集、含油性条件,储层具有强速敏、强应力敏,可以采用长水平段体积压裂、控速生产以及保持合理的生产压差等方法,多措并举,有效改善开发效果,为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江汉盆地论文参考文献
[1].罗锐,张道勇,王超,徐耀辉,钟洪洋.江汉盆地南部监利地区浅层生物气的发现及成因[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9
[2].李应芳.江汉盆地盐间页岩油油藏特征及开发对策[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9
[3].贺钦.江汉盆地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储集特征及勘探潜力[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9
[4].曹婷婷,马媛媛,黎茂稳,李志明,吴世强.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叁段盐间烃类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彭伟.江汉盆地新沟嘴组下段滩坝砂沉积及分布特征[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卢圣力,赵江,王秋良.江汉盆地典型二级构造带特征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9
[7].李乐,王自翔,郑有恒,陈凤玲,吴世强.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叁段盐韵律层页岩油富集机理[J].地球科学.2019
[8].黄敏,崔璨,丁聪,万晓樵.江汉盆地江陵凹陷申科1井古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8
[9].李娟.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
[10].顾延生,管硕,马腾,朱宗敏,刘红叶.江汉盆地东部第四纪钻孔地层与沉积环境[J].地球科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