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穿刺方法的技巧与体会

桡动脉穿刺方法的技巧与体会

邹慧(厦门中国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麻醉科福建厦门361000)

【中图分类号】R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8-0163-02

【摘要】桡动脉穿刺方便、安全,但由于其解剖结构较细,尤其是桡动脉搏动较弱时穿刺难度明显增加,多次穿刺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引起桡动脉痉挛,给临床穿刺也带来一定的难度。按我科常规穿刺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低,鉴此,我们通过改变患者手臂的放置方法,使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几乎达95%。

【关键词】桡动脉穿刺术方法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是血液气体的检测手段,动脉血气检测是肺功能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肺通气功能损害的程度,而且是评价换气功能的敏感指标。桡动脉穿刺方便、安全,但由于其解剖结构较细,尤其是桡动脉搏动较弱时穿刺难度明显增加,多次穿刺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引起桡动脉痉挛,给临床穿刺也带来一定的难度。按我科常规穿刺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低,鉴此,我们通过改变患者手臂的放置方法,使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几乎达95%。现将笔者对麻醉恢复室桡动脉穿刺技巧回顾性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麻醉科恢复室桡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患者550例,其中男250例,女300例,年龄5~99(平均52)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0例,危重患者的抢救50例。老人80例,小儿30例,特殊及出血性创伤疾病约328例。

1.2准备

1.2.1患者准备向患者说明采血的目的、方法及过程,帮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以取得患者的配合,使其心理放松减轻疼痛,避免因情绪紧张、过度呼吸、屏气而影响血气分析的准确性。

1.2.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碘伏、消毒棉签、无菌软木塞或橡胶塞、砂轮、1ml注射器2支、无菌纱布、消毒镊子1把、肝素1支、小棉枕、弯盘,必要时备无菌手套。

2操作方法

穿刺点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由于桡动脉越靠近远端其走行越为表浅,但其分支也越多,如果穿刺点的选择过于靠近远端,误入分支血管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如果穿刺点过于靠近近心端,也会增加穿刺的难度,而且一旦在选定部位穿刺失败,常需要在向近心端前移重新选择穿刺点。通常穿刺点一般选择在桡骨茎突近端1cm处,因为该部位桡动脉的走行较直且相对表浅,穿刺容易成功,而且桡动脉在该部位的分支相对较少,穿刺误入分支血管的几率较少。对血管条件差和末梢循环不良的患者,可先行局部热敷,但应在停止热敷30min后方可采血,否则温度的变化可影响血气分析结果的判定。局部水肿造成穿刺困难的患者,术者可先用拇指适度按压。理想的穿刺点应选择在桡动脉走行较直且搏动明显的部位。操作者站于穿刺侧,腕关节下垫治疗巾和小棉枕,保持腕关节处于过伸状态,选择桡动脉合适的穿刺点。

协助将患者的穿刺侧手臂平伸外展,手腕置于床沿处。将小枕放置在手腕下,抬高手腕约10cm,将患者腕关节及手掌尽量向床沿下背曲呈反弓状,充分暴露桡动脉,嘱患者掌心握一小盐袋,取1ml注射器抽取肝素0.5ml,来回抽动活塞使肝素完全沾湿针筒内壁后,针头向上,将多余肝素排出,同时排尽针筒、针梗内的气体。常规消毒皮肤2遍,直径>5cm。戴无菌手套或消毒操作者左手食指和中指皮肤,左手食指中指平放于桡动脉的上方感觉到桡动脉的搏动时准确找到最明显搏动处,两指缓慢移动到其两侧相距约1cm处并固定桡动脉,用左手中指稍用力往下按并往桡侧方向推固定桡动脉,右手持动脉血气针呈45°角斜刺入,当观察注射器针柄的乳头处有鲜红色血液波动时表示穿刺成功,抽取所需量(血气分析采血量一般为0.5~1.5ml)。取血毕迅速拔出针头,同时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5~10min,确认无出血后方可放松。针头拔出后迅速刺入无菌软木塞或橡胶塞以隔绝空气,并轻轻搓动注射器使血液与肝素混匀。撤去治疗巾和小棉枕,标本立即送检,运往途中注意保温。

3讨论

3.1注射器选择由于桡动脉较细走行较浅,注射器以选择1ml为宜,因其针头细、针尖斜面短、小,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穿刺时速度要慢,不易刺破对侧动脉壁,且在穿刺时掌握正确的解剖位置穿刺极易成功。

3.2穿刺点的选择通常穿刺点一般选择在桡骨茎突近端1cm处,因为该部位桡动脉的走行较直且相对表浅,穿刺容易成功,而且桡动脉在该部位的分支相对较少,穿刺误入分支血管的几率较小。

3.3穿刺方法采用本方法注意将患者手臂伸直、手腕抬高、手略向外展、手指掌面尽量背曲,使穿刺部位皮肤绷紧拉直并固定桡动脉,再用手指指尖感受桡动脉搏动最强的位置,尽可能减少搏动的面积缩小穿刺范围,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

3.4穿刺角度的选择在临床实践中穿刺针和皮肤的角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患者的胖瘦和桡动脉的粗细、深浅而定。通常桡动脉越细越表浅,穿刺角度就越小,反之穿刺角度相对较大。

3.5股动脉穿刺的缺点股动脉位于腹股沟区,内侧是股静脉,外侧是股神经,穿刺时容易误穿股静脉影响检验结果;患者配合不良,按压时间不够,容易形成局部血肿、深静脉血栓、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频繁穿刺易造成穿刺部位感染;定位不正确时还容易损伤股神经。

3.6穿刺后处理穿刺后患者用另一只手大拇指按压5~10min;对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不良或有高血压的患者,压迫时间应适当延长,一般不会出现血肿,即使有出血现象也应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置。

3.7注意事项采血前嘱患者处于安静状态,切忌大声喧哗,避免PaCO2下降;若患者饮热水、洗澡、运动需休息30min后再抽取标本,以免影响结果,防止标本溶血严密隔绝空气,以避免PaO2升高,PaCO2下降;如果病情许可最好停止吸氧30min后再采血,否则注明吸氧浓度;采血后立即用软木塞或橡胶塞封闭针尖并在30min内检测,否则应放置于4℃冰箱保存,最多不超过2h;在送检单上注明患者当时的体温、采血时间、吸氧应注明吸氧的方法及浓度、机械通气的潮气容积及呼吸频率等作为测定结果的参照指标。

参考文献

[1]马骏.实用尘肺病临床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228-234.

[2]胡青梅.临床合理用药杂志,(B)1674-3296(2011)3A-0134-01.

[3]王峻.临床常用护理技术[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9-112.

[4]胡美华.桡动脉穿刺抽血新方法介绍[J].护理研究,2007,21(6):1425.

标签:;  ;  ;  

桡动脉穿刺方法的技巧与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