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金纳米团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GCE,ECL,氧化电位,电化学发光
金纳米团簇论文文献综述
李景虹[1](2019)在《电化学发光产率为66%的金纳米团簇探针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化学发光(ECL)是电化学与化学发光相结合的现代分析技术.在ECL分析中,探寻性能优良的ECL发光体对于改善ECL传感器的性能及拓展其应用范围非常关键.目前大多数ECL发光体仍然存在灵敏度低、环境/生物毒性或稳定性差等问题.因此,研究新型高效、生物相容性好的ECL发光体对于该领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26期)
赵鹤妙[2](2019)在《以转铁蛋白为模板的/H~+改性的金纳米团簇的制备及其多功能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超小尺寸的金纳米团簇(AuNCs)由几个至几百个金原子构成,由于具有长的荧光寿命和大的Stokes位移,低毒性和易于化学改性等优点,使其在环境污染物和生物样品检测、细胞成像和生物医学治疗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本论文主要合成两种红色荧光金纳米团簇,一种以生物相容性好的转铁蛋白(Tf)为模板合成的金纳米团簇(AuNCs@Tf);另一种以鸡蛋清蛋白保护的金纳米团簇(AuNCs@EW)为基础,制备了H~+改性了的金纳米团簇(AuNCs@EW/H~+)。分别用于离子检测,细胞成像,肿瘤细胞识别和信息加密/解密等应用。主要工作分为四个部分:1.在pH 12条件下,使用Tf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通过在微波反应器中反应1h合成了具有强烈红色荧光的AuNCs@Tf(λ_(ex)=410 nm,λ_(em)=640 nm)。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马尔文粒度仪(DLS)、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等手段对AuNCs@Tf进行了相关的表征。表征结果显示AuNCs@Tf呈球形,平均尺寸分布在4-7 nm之间,具有面心立方结构(fcc),在细胞内能与溶酶体共定位。2.鉴于AuNCs@Tf具有红色荧光,开发了一种Cu~(2+)介导的ON-OFF-ON AuNCs@Tf开关。在Cu~(2+)存在下,由于AuNCs@Tf-Cu~(2+)复合物的形成,AuNCs@Tf的荧光被淬灭。而加入谷胱甘肽(GSH)可以恢复AuNCs@Tf-Cu~(2+)复合物的荧光,这是由于GSH和Cu~(2+)之间的强结合能力。基于这种机制,可以实现GSH的定量评估。更重要的是,由于肿瘤细胞相对于正常细胞的溶酶体环境中含有更丰富的内源性GSH,且AuNCs@Tf-Cu~(2+)体系主要位于细胞内溶酶体环境,导致AuNCs@Tf-Cu~(2+)体系可以点亮肿瘤细胞而不是正常细胞,从而成功应用于癌细胞识别,这意味着其在癌症诊断中具有潜在应用。此外,AuNCs@Tf也可以应用于Cu~(2+)试纸和指纹等信息的加密/解密。3.通过微波辅助方法,在AuNCs@EW的基础上加入H~+合成了具有强烈红色荧光的H~+改性的金纳米团簇(AuNCs@EW/H~+)。通过紫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FTIR、TEM、DLS以及XRD等手段对AuNCs@EW/H~+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AuNCs@EW/H~+在280 nm处有强烈的吸收,在固定激发波长380 nm时,最大荧光发射峰在640 nm,形状近似球形,有团聚现象,粒径大小在170-330 nm之间,Zeta电位约为20 mV,在宽的pH范围内具有很好的光稳定性。4.开发了AuNCs@EW/H~+特异性识别阳离子Fe~(3+)以及阴离子NO_2~-方面的应用,计算出Fe~(3+)和NO_2~-的检测限分别为1.4 nM和2.83 nM。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检测了多种市场上销售的肉制品中NO_2~-的含量,为亚硝酸盐的检测提供了新方法。此外,AuNCs@EW/H~+还可应用于细胞成像。(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苏伟超[3](2019)在《微反应工艺合成水溶性金纳米团簇及金属离子检测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纳米团簇具有斯托克斯位移大、易于制备及修饰、生物相容性好、无毒等特点,使其在离子检测、活体成像、药物靶向运输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金纳米团簇的量子产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批次间均一性好、可重复性高的制备工艺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微反应工艺在合成金属纳米粒子方面的优势,通过微反应工艺合成水溶性荧光金纳米团簇,并考察其在离子检测方面的应用。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利用传统一锅法合成了水溶性金纳米团簇并考察合成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对产物荧光效果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工艺参数,不需要添加额外还原剂即可获得颗粒粒径为1.7±0.7 nm,半峰全宽为77nm,量子产率为6.93%的纳米粒子,为探索微反应工艺合成金纳米颗粒提供了工艺参数。通过预混合式的微反应装置成功合成了水溶性荧光金纳米团簇并考察了荧光性能。与一锅法相比,微反应产物的量子产率提高到9.11%,颗粒平均粒径降低为1.3±0.4 nm。将微反应工艺所合成的金纳米团簇应用于金属离子检测,发现其对Fe3+、Cu~(2+)、Fe~(2+)有较好的响应。利用EDTA屏蔽Fe3+、Cu~(2+),对Fe~(2+)进行了选择性检测,发现Fe~(2+)浓度在10~60 nmol/L的范围内时,拟合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I0/I=-0.0091C+1.0768(R2=0.971),检测极限为10 nmol/L。相较于DCM-Fe、Naph-Te等其它荧光探针,该探针的斯托克斯位移大,抗干扰能力好,响应时间提高,在检测Fe~(2+)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5-21)
潘艺婷[4](2019)在《蛋氨酸/多肽保护的癌细胞特异性荧光金纳米团簇的体外细胞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基于纳米材料的细胞生物成像技术正被应用于肿瘤的标记与成像,在肿瘤转移前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贵金属纳米团簇由于其简单的合成、可调节的荧光发射、已知的表面化学和固有的生物活性,最近成为极具前景的荧光材料。这其中,水溶性纳米团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纳米团簇在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的应用。水溶性团簇的表面配体类型,大致可以分带有亲水性官能团的小分子硫醇、水溶性的聚合物、核酸、多肽以及蛋白质等。相比于其他荧光纳米材料,水溶性团簇具有超小的尺寸、简单的合成方法、稳定荧光、低的细胞毒性和高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不仅如此,通过对其表面的配体进行功能化修饰,还可以赋予团簇多种多样的功能。利用配体与金属离子或H+的相互作用,可以设计出离子探针或纳米pH计;通过往配体上连接具有癌细胞靶向功能的官能团或分子,可以得到具有癌细胞靶向作用的纳米团簇,进而实现癌细胞靶向成像;利用配体之间的自组装,可以得到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或纳米载药系统。但目前为此,大多数的团簇都需要经过复杂而繁琐的后修饰步骤来实现其功能化,因此,发展一种简单的无需后合成步骤的功能化团簇就显得十分重要。本工作中,我们成功地合成了由蛋氨酸(Met)保护的新型金纳米团簇(Met-AuNCs),不需要进行任何合成后改性的步骤,4小时内即得到均匀尺寸的Met-AuNCs。Met-AuNCs的光学性质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与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所制备的纳米团簇在pH值为4-12的水溶液中均表现出强烈的荧光,且在4℃黑暗中保存3个多月后仍具有明亮的荧光。值得注意的是,Met-AuNCs在识别癌细胞方面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与Met-AuNCs孵育1小时后,癌细胞均呈现出明显的荧光,而正常细胞的荧光响应却微乎其微。进一步的观察以及一系列的对照实验证实了团簇具有癌细胞靶向性的原因是癌细胞内过表达的L型氨基酸转运体与Met-AuNCs表面上的Met配体的特异性识别。同时,细胞毒性试验表明,Met-AuNCs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因此,蛋氨酸包裹的金纳米团簇可以作为一种易于合成、低毒、高灵敏度的肿瘤细胞荧光成像材料,并有望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在另一个工作中,功能多肽则被直接选用作为配体进行团簇的合成,这种方法同样不需要费时的后修饰步骤。在本工作中,我们使用简单的高温一锅法,合成了具有强荧光的多肽保护荧光纳米团簇。我们使用了两种多肽作为团簇的配体,即ECGAAAAAAAAAK(简称A9K)与谷胱甘肽(GSH)。其中,A9K分为两部分,ECG部分序列同GSH的序列,其上含有巯基用于与金团簇结合,第二部分为AAAAAAAAAK,具有靶向癌细胞并杀死癌细胞的作用。而第二配体GSH的加入,大大增强了团簇的荧光强度,并减少了A9K的用量,提高了团簇的水溶性。此合成的团簇不仅具有强的黄色荧光,而且可以借助表面的A9K多肽靶向癌细胞中进行荧光成像而不进入正常细胞。不仅如此,在进入癌细胞后,团簇还可进一步引起癌细胞的死亡,具有良好的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我们相信,本工作的团簇设计过程与合成方法将为以后多功能生物纳米材料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周优,谭洪鹏,唐爽,胡振苹,梁建功[5](2018)在《组氨酸、谷胱甘肽混合修饰金纳米团簇的光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纳米团簇(简称金簇)由几到几百个金原子及修饰试剂组成,由于其尺寸接近于电子费米波长,表现出良好的发光特性及生物相容性,是一类新型纳米标记探针。目前,金纳米团簇在生物检测、细胞成像、癌症诊断及治疗等领域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光照条件下金簇的稳定性还不清楚。在合成组氨酸、谷胱甘肽混合修饰金簇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光照条件下金簇在不同pH(5.0,7.4和9.0)的荧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氙灯强光照射下,金纳米团簇的荧光会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在pH 9.0条件下比pH 5.0及7.4时降低更快,说明金簇在pH 5.0及7.4时光稳定性更好。在此基础上,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等手段研究了光照前后金簇表面基团的变化规律,发现光照后金簇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红外光谱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说明光照导致金簇表面修饰基团发生了变化。当向体系中通入氮气后,金簇最大发射波长处荧光强度随照射时间的变化明显变慢,说明金簇表面基团与溶液中溶解氧发生了反应,导致金簇表面电荷及修饰试剂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金簇荧光产生猝灭。相关研究结果对于金纳米团簇在生命科学及分析化学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10期)
吴健,周煜,崔晓峰,熊宇杰[6](2018)在《表面功能化金纳米团簇光催化还原CO_2》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可见光基光催化材料是光催化产业化应用的必经之路。[1]金纳米团簇是由几个到几百个金原子堆积形成的尺寸小于2 nm小颗粒,其尺寸和费米波长相当,呈现出类半导体的特殊性能。由于离散的能级结构,金纳米团簇表现出和金纳米颗粒截然不同的性质,尤其是在可见和近红外有良好的吸光性能,使其在光催化、荧光标记,光电材料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已有众多研究将金纳米团簇作为一种光敏剂用于光催化反应。[2]但是由于金团簇(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07-20)
杨丽娜,黄莉,宋雪洋,贺文雪,姜泳[7](2018)在《金纳米团簇在盐酸和十二硫醇刻蚀作用下的原位生长动力学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金属纳米团簇的形成机制对于进一步发展其化学制备方法是必要的。我们利用盐酸(HCl)和十二硫醇(RSH)共同刻蚀L_3(L_3:1,3-双二苯基膦丙烷)包覆的多分散性的Au_n(15<n<60)团簇成功制备出单分散性的Au_(13)(L_3)_2(SR)_4Cl_4纳米团簇,并结合原位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原位真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质谱技术,研究了Au_(13)(L_3)2(SR)_4Cl_4纳米团簇的动力学形成过程。结果表明,Au团簇从多分散到单分散的转变经历了3个明显不同的动力学步骤。首先,尺寸较大的多分散金属团簇Au_n主要在HCl刻蚀作用下,形成尺寸较小的亚稳的中间产物Au_8-Au_(11)团簇。然后,这些中间产物与反应溶液中已有的Au(Ⅰ)-Cl物种反应,并与SR发生部分配体交换,逐渐长大为由SR和L_3保护的Au_(13)团簇。最后,形成的Au_(13)团簇经过一个较缓慢的结构重组过程,最终形成稳定的Au_(13)(L_3)_2(SR)_4Cl_4的纳米团簇。(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刘鸣华[8](2018)在《原子精确的金纳米团簇在催化中的配体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纳米团簇具有确定的组成和结构,作为模型化合物有助于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量子尺寸效应使金纳米团簇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在催化、生物、传感、光电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1,2)。目前国际上报道的结构确定的金纳米团簇主要包括硫醇、膦配体、炔配体以及混合配体保护的金纳米团簇~(3–7)。这些金纳米团簇可以作为模型催化剂来研究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关(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童隐[9](2018)在《以金纳米团簇为荧光探针实现土壤中铅含量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牛血清蛋白(BSA)保护的金纳米团簇(BSA-Au NCs),研究了铅对金纳米团簇荧光猝灭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定量测试的工作条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金纳米团簇的荧光猝灭程度在铅离子浓度在0.1-8μg/g时与铅离子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拟合后的回归关系为:F0/F=0.05810C+1.0011,其拟合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2。对5个土壤样品进行了应用分析,并对每个样品重复测试五次,对土壤应用测定所得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5%-103%。(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杨颖[10](2018)在《靶向水溶性金纳米团簇及其复合物的荧光成像与抗肿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症作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一直是癌症医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一方面,荧光成像在细胞水平上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另一方面,光动力学治疗(PDT)和光热治疗(PTT)是微创肿瘤治疗方法,和传统的其他肿瘤治疗方法相比,比如化疗和放疗,PDT和PTT显示出副作用小、选择性高、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发展生物相容性好、靶向性好、光学特性优良、治疗效果好的功能化纳米材料对肿瘤细胞进行成像诊断和治疗,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与传统的有机染料相比,水溶性金纳米团簇(AuNCs)由于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毒性低、超小的粒径和荧光强等优点成为新一代热门的诊疗试剂。本论文针对这一前沿研究方向,围绕水溶性AuNCs展开以下工作:1、首先采用一步法合成由谷胱甘肽(GSH)保护的水溶性的具有高度荧光性能的AuNCs,通过配体交换法进一步合成同时含有线粒体靶向配体分子(4-巯基丁烷叁苯基溴化膦,MTPB)和GSH保护的AuNCs。通过核磁氢谱(1HNMR)和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测试得出,这两种团簇的分子式分别为Au18SG14和Au18SG12MTPB2。通过细胞荧光成像实验发现,Au18SG14纳米团簇倾向于积累在细胞溶酶体部位,而Au18SG12MTPB2纳米团簇倾向于积累在线粒体部位,表明纳米团簇可通过配体的交换来实现细胞器的靶向转换。通过单线态氧(1O2)检测实验发现,在638nm的光照下两种团簇均可以明显产生一定数量的1O2,但是Au18SG12MTPB2纳米团簇产生1O2的效率要稍低于Au18SG14,可能是因为被替换掉两个-SG分子的结果。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发现,虽然Au18SG12MTPB2纳米团簇的光动力效果不如Au18SG14纳米团簇的光动力效果显着,但是他们对细胞的杀伤效果却差不多,表明细胞内部线粒体的凋亡对细胞的影响比溶酶体的凋亡对其的影响更大。2、首先采用双相法合成具有双层介孔孔道的硅纳米球(TMS),在其表面修饰上氨基以后,然后将上一章工作中合成的水溶性AuNCs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装载进入TMS内部,进一步通过酰胺反应包裹上明胶壳,接枝上靶向分子叶酸(FA)得到最终复合物——AuNCs@GTMS-FA。通过研究发现,AuNCs装载进入TMS后,其光稳定性得到很大的提升。通过荧光光谱分析表明AuNCs@GTMS-FA的荧光强度也有所提升,是单独AuNCs的3.3倍。在一定的光照下,该复合物不仅具有一定的光动力效果,还具备一定的光热转换的能力。经过808nm激光的9min的光照后,AuNCs@GTMS-FA分散液的温度能从起始温度22.6℃升高到43.7℃。细胞毒性实验表明,AuNCs@GTMS-FA复合物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特异性地靶向到癌细胞,在光照下做到对癌细胞选择性协同PDT/PTT杀伤效果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通过共聚焦荧光成像实验发现,AuNCs@GTMS-FA复合物在细胞内部的荧光稳定性比AuNCs要好得多,表明AuNCs@GTMS-FA复合物具有更好的荧光成像能力。3、采用一步法合成透明质酸(HA)功能化的金纳米团簇(HG-AuNCs),然后进一步与氧化石墨烯(GO)复合得到最终产物——HG-AuNCs/GO。该复合物由于HA的存在可以特异性被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活化态CD44识别起到靶向运输的作用。HG-AuNCs与GO复合后,HG-AuNCs的荧光性质和产生]02的能力会受到抑制,但是在细胞内透明质酸酶的作用下,HG-AuNCs会从GO表面释放出来,相应的性质也得以恢复。通过共聚焦荧光成像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癌细胞表面具有不同的CD44表达水平,其中A549细胞的CD44表达水平最高,因此A549细胞的荧光成像效果也最好。通过细胞毒性试验和活死细胞双染色实验我们发现HG-AuNCs与GO的复合能起到显着的对癌细胞的协同光动力和光热杀伤效果。(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8-05-01)
金纳米团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具有超小尺寸的金纳米团簇(AuNCs)由几个至几百个金原子构成,由于具有长的荧光寿命和大的Stokes位移,低毒性和易于化学改性等优点,使其在环境污染物和生物样品检测、细胞成像和生物医学治疗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本论文主要合成两种红色荧光金纳米团簇,一种以生物相容性好的转铁蛋白(Tf)为模板合成的金纳米团簇(AuNCs@Tf);另一种以鸡蛋清蛋白保护的金纳米团簇(AuNCs@EW)为基础,制备了H~+改性了的金纳米团簇(AuNCs@EW/H~+)。分别用于离子检测,细胞成像,肿瘤细胞识别和信息加密/解密等应用。主要工作分为四个部分:1.在pH 12条件下,使用Tf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通过在微波反应器中反应1h合成了具有强烈红色荧光的AuNCs@Tf(λ_(ex)=410 nm,λ_(em)=640 nm)。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马尔文粒度仪(DLS)、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等手段对AuNCs@Tf进行了相关的表征。表征结果显示AuNCs@Tf呈球形,平均尺寸分布在4-7 nm之间,具有面心立方结构(fcc),在细胞内能与溶酶体共定位。2.鉴于AuNCs@Tf具有红色荧光,开发了一种Cu~(2+)介导的ON-OFF-ON AuNCs@Tf开关。在Cu~(2+)存在下,由于AuNCs@Tf-Cu~(2+)复合物的形成,AuNCs@Tf的荧光被淬灭。而加入谷胱甘肽(GSH)可以恢复AuNCs@Tf-Cu~(2+)复合物的荧光,这是由于GSH和Cu~(2+)之间的强结合能力。基于这种机制,可以实现GSH的定量评估。更重要的是,由于肿瘤细胞相对于正常细胞的溶酶体环境中含有更丰富的内源性GSH,且AuNCs@Tf-Cu~(2+)体系主要位于细胞内溶酶体环境,导致AuNCs@Tf-Cu~(2+)体系可以点亮肿瘤细胞而不是正常细胞,从而成功应用于癌细胞识别,这意味着其在癌症诊断中具有潜在应用。此外,AuNCs@Tf也可以应用于Cu~(2+)试纸和指纹等信息的加密/解密。3.通过微波辅助方法,在AuNCs@EW的基础上加入H~+合成了具有强烈红色荧光的H~+改性的金纳米团簇(AuNCs@EW/H~+)。通过紫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FTIR、TEM、DLS以及XRD等手段对AuNCs@EW/H~+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AuNCs@EW/H~+在280 nm处有强烈的吸收,在固定激发波长380 nm时,最大荧光发射峰在640 nm,形状近似球形,有团聚现象,粒径大小在170-330 nm之间,Zeta电位约为20 mV,在宽的pH范围内具有很好的光稳定性。4.开发了AuNCs@EW/H~+特异性识别阳离子Fe~(3+)以及阴离子NO_2~-方面的应用,计算出Fe~(3+)和NO_2~-的检测限分别为1.4 nM和2.83 nM。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检测了多种市场上销售的肉制品中NO_2~-的含量,为亚硝酸盐的检测提供了新方法。此外,AuNCs@EW/H~+还可应用于细胞成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纳米团簇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景虹.电化学发光产率为66%的金纳米团簇探针及其机制[J].科学通报.2019
[2].赵鹤妙.以转铁蛋白为模板的/H~+改性的金纳米团簇的制备及其多功能应用[D].山西大学.2019
[3].苏伟超.微反应工艺合成水溶性金纳米团簇及金属离子检测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4].潘艺婷.蛋氨酸/多肽保护的癌细胞特异性荧光金纳米团簇的体外细胞成像研究[D].安徽大学.2019
[5].周优,谭洪鹏,唐爽,胡振苹,梁建功.组氨酸、谷胱甘肽混合修饰金纳米团簇的光稳定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6].吴健,周煜,崔晓峰,熊宇杰.表面功能化金纳米团簇光催化还原CO_2[C].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2018
[7].杨丽娜,黄莉,宋雪洋,贺文雪,姜泳.金纳米团簇在盐酸和十二硫醇刻蚀作用下的原位生长动力学研究(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8
[8].刘鸣华.原子精确的金纳米团簇在催化中的配体效应[J].物理化学学报.2018
[9].童隐.以金纳米团簇为荧光探针实现土壤中铅含量检测[J].当代化工研究.2018
[10].杨颖.靶向水溶性金纳米团簇及其复合物的荧光成像与抗肿瘤作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