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细径轴类零件拨料换向装置,包括料盘、设置在料盘下端的拨料装置及设置在料盘上端的换向装置;所述拨料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板、气缸A及气缸B、托座A及托座B;所述换向装置包括第二安装板、气缸C及导向块;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合理的拨料装置及换向装置,通过气缸A和气缸B的设置,可以将料盘内的细径轴类零件一一顶起,由于气缸B的行程大于气缸A的行程,因此当气缸A运动至最大行程时,气缸B仍在继续运动,此时即可使细径轴类零件由水平状变为倾斜状,高度较低的一侧端部由凹槽侧壁及限位座进行限位,接着气缸C开始工作,推动倾斜的细径轴类零件逐渐变为竖直状,最终呈竖直状的细径轴类零件即可进入下一步加工工序内。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细径轴类零件拨料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盘、设置在料盘下端的拨料装置及设置在料盘上端的换向装置;所述料盘下端部呈V型,下端面中部具有一沿料盘短轴方向设置的通槽,与所述通槽垂直的一侧侧壁上端中部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外侧端具有一固定在料盘侧壁上的呈L型的限位座;所述拨料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板、固定在第一安装板上的气缸A及气缸B、分别固定在气缸A及气缸B上端的托座A及托座B;所述气缸A与气缸B中轴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托座A与托座B上端部设置在通槽内,并可贯穿通槽上下运动,上端面沿长轴方向具有一呈V型的定位槽;所述换向装置包括第二安装板、固定在第二安装板上的气缸C及固定在气缸C端部的导向块;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在与凹槽所在侧壁平行的料盘侧壁上;所述气缸C沿水平方向固定在第二安装板上,中轴线所在平面与通槽中心线所在平面处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导向块沿水平方向固定在气缸C端部,处在料盘上端,且沿竖直方向的结构形状呈U型。
设计方案
1.一种细径轴类零件拨料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盘、设置在料盘下端的拨料装置及设置在料盘上端的换向装置;所述料盘下端部呈V型,下端面中部具有一沿料盘短轴方向设置的通槽,与所述通槽垂直的一侧侧壁上端中部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外侧端具有一固定在料盘侧壁上的呈L型的限位座;所述拨料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板、固定在第一安装板上的气缸A及气缸B、分别固定在气缸A及气缸B上端的托座A及托座B;所述气缸A与气缸B中轴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托座A与托座B上端部设置在通槽内,并可贯穿通槽上下运动,上端面沿长轴方向具有一呈V型的定位槽;所述换向装置包括第二安装板、固定在第二安装板上的气缸C及固定在气缸C端部的导向块;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在与凹槽所在侧壁平行的料盘侧壁上;所述气缸C沿水平方向固定在第二安装板上,中轴线所在平面与通槽中心线所在平面处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导向块沿水平方向固定在气缸C端部,处在料盘上端,且沿竖直方向的结构形状呈U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径轴类零件拨料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A的行程小于气缸B的行程,所述托座A上端面的最高高度比凹槽下端面的高度高1~3mm,所述托座B上端面的最高高度高于托座A上端面的最高高度,低于气缸C中轴线所在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径轴类零件拨料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座A与托座B下端两侧均固定一对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贯穿通槽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径轴类零件拨料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的内侧上端面与凹槽下端面平齐,并均呈半圆弧形结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类零件分类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细径轴类零件拨料换向装置。
背景技术
细径轴类零件目前在很多地方都需使用到,针对不同的使用需求,需对细径轴类零件进行加工,很多加工需将其转变为竖直方向从而进入加工设备内部,而大量细径轴类零件没办法竖直立住,同时也没有合理的拨料装置,因此必须设计合理的拨料换向装置。目前机械设备发展速度飞快,很多零件的加工设备已相对成熟且方便,但是以此带来的后果是设备购置成本高,大量设备结构设计复杂,因此本实用新型研制了一种细径轴类零件拨料换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经检索,未发现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细径轴类零件拨料换向装置,以解决技术中细径轴类零件单个送料且换向繁杂的问题,同时解决现有技术中部分装置结构设计复杂,且投入成本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细径轴类零件拨料换向装置,包括料盘、设置在料盘下端的拨料装置及设置在料盘上端的换向装置;所述料盘下端部呈V型,下端面中部具有一沿料盘短轴方向设置的通槽,与所述通槽垂直的一侧侧壁上端中部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外侧端具有一固定在料盘侧壁上的呈L型的限位座;所述拨料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板、固定在第一安装板上的气缸A及气缸B、分别固定在气缸A及气缸B上端的托座A及托座B;所述气缸A与气缸B中轴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托座A与托座B上端部设置在通槽内,并可贯穿通槽上下运动,上端面沿长轴方向具有一呈V型的定位槽;所述换向装置包括第二安装板、固定在第二安装板上的气缸C及固定在气缸C端部的导向块;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在与凹槽所在侧壁平行的料盘侧壁上;所述气缸C沿水平方向固定在第二安装板上,中轴线所在平面与通槽中心线所在平面处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导向块沿水平方向固定在气缸C端部,处在料盘上端,且沿竖直方向的结构形状呈U型。
优选的,所述气缸A的行程小于气缸B的行程,所述托座A上端面的最高高度比凹槽下端面的高度高1~3mm,所述托座B上端面的最高高度高于托座A上端面的最高高度,低于气缸C中轴线所在高度。
优选的,所述托座A与托座B下端两侧均固定一对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贯穿通槽设置。
优选的,所述限位座的内侧上端面与凹槽下端面平齐,并均呈半圆弧形结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合理的拨料装置及换向装置,通过气缸A和气缸B的设置,可以将料盘内的细径轴类零件一一向上顶起,由于气缸B的行程大于气缸A的行程,因此当气缸A运动至最大行程时,气缸B仍在继续运动,此时即可使细径轴类零件由水平状变为倾斜状,高度较低的一侧端部由凹槽侧壁及限位座进行限位,接着气缸C开始工作,推动倾斜的细径轴类零件逐渐变为竖直状,最终呈竖直状的细径轴类零件即可进入下一步加工工序内。
(2)气缸A与气缸B收缩至最小行程时,托座A与托座B均处在通槽内,且上端面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气缸A最大行程时,托座A上端面的最高高度比凹槽下端面的高度高1~3mm,气缸B最大行程时,托座B上端面的最高高度高于托座A上端面的最高高度,低于气缸C中轴线所在高度,保证结构尺寸设计的合理性,方便结构的工作。
(3)托座A与托座B下端两侧均固定一对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贯穿通槽设置,便于托座A与托座B的复位,否则托座A与托座B运动至最上端时,料盘内的其他细径轴类零件会阻碍托座A与托座B的复位。
(4)限位座的内侧上端面与凹槽下端面平齐,并均呈半圆弧形结构,当细径轴类零件由倾斜状逐渐变为竖直状时,下端部与半圆弧形结构接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限位的作用,保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料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料盘与第一安装板及换向装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5、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工作时各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料盘,2、通槽,3、凹槽,4、限位座,5、第一安装板,6、气缸A,7、气缸B,8、托座A,9、托座B,10、限位板,11、第二安装板,12、气缸C,13、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细径轴类零件拨料换向装置,包括料盘1、设置在料盘1下端的拨料装置及设置在料盘1上端的换向装置;其中料盘1下端部呈V型,下端面中部具有一沿料盘短轴方向设置的通槽2,与通槽2垂直的一侧侧壁上端中部具有一凹槽3,凹槽3外侧端具有一固定在料盘1侧壁上的呈L型的限位座4,限位座4的内侧上端面与凹槽3下端面平齐,并均呈半圆弧形结构;拨料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板5、固定在第一安装板5上的气缸A6及气缸B7、分别固定在气缸A6及气缸B7上端的托座A8及托座B9;气缸A6与气缸B7中轴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托座A8与托座B9上端部设置在通槽2内,并可贯穿通槽2上下运动,上端面沿长轴方向具有一呈V型的定位槽;其中,气缸A6的行程小于气缸B7的行程,托座A8上端面的最高高度比凹槽3下端面的高度高1~3mm,托座B9上端面的最高高度高于托座A8上端面的最高高度,低于气缸C12中轴线所在高度;托座A8与托座B9下端两侧均固定一对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限位板10,限位板10贯穿通槽2设置,当气缸B7运动至最大行程时,限位板10最下端仍处在通槽2内;换向装置包括第二安装板11、固定在第二安装板11上的气缸C12及固定在气缸C12端部的导向块13;第二安装板11固定在与凹槽3所在侧壁平行的料盘1侧壁上;气缸C12沿水平方向固定在第二安装板11上,中轴线所在平面与通槽2中心线所在平面处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导向块13沿水平方向固定在气缸C12端部,处在料盘1上端,且沿竖直方向的结构形状呈U型。
如图4-6所示,工作时,待加工的细径轴类零件略小于料盘1的宽度,首先将所有细径轴类零件全部放置在料盘1内,此时气缸A6、气缸B7及气缸C12均收缩至最小行程,接着气缸A6与气缸B7开始工作,由于气缸B7的行程大于气缸A6的行程,因此当气缸A6运动至最大行程时,气缸B7仍在继续运动,此时即可使细径轴类零件由水平状变为倾斜状,高度较低的一侧端部由凹槽3侧壁及限位座4进行限位,接着气缸C12开始工作,推动倾斜的细径轴类零件逐渐变为竖直状,最终呈竖直状的细径轴类零件即可进入下一步加工工序内;下一步,气缸A6、气缸B7及气缸C12均复位,收缩至最小行程,循环上述工作即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2493.4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411160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B65G 47/248
专利分类号:B65G47/248
范畴分类:32F;
申请人:郑州科技学院
第一申请人:郑州科技学院
申请人地址:450064 河南省郑州市马砦经济开发区郑州科技学院
发明人:周帅;叶博
第一发明人:周帅
当前权利人:郑州科技学院
代理人:王晶
代理机构:32327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鼎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