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绳海槽论文_吴能友,孙治雷,卢建国,蔡峰,曹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冲绳海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冲绳,黑潮,沉积物,岩浆,海底,稀土元素,波束。

冲绳海槽论文文献综述

吴能友,孙治雷,卢建国,蔡峰,曹红[1](2019)在《冲绳海槽海底冷泉-热液系统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液和冷泉活动是现代深海环境中两个重要的极端系统,它们均是岩石圈与外部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转移和交换的重要途径,它们之间既有显着差异,但也存在很多相似点。一系列调查研究表明,在某些特殊构造单元,热液和冷泉活动可能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在构造地质、生物生态和元素循环上存在某种相互作用或耦合关系。冲绳海槽作为西太平洋一个典型的弧后盆地,发育了繁盛的热液和冷泉活动,是研究这两个海底极端系统相互影响机制的天然实验室。在大量文献调研和野外精细探测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冲绳海槽内相互毗邻的冷泉和热液之间的物质扩散过程及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初步建立了两个极端系统内两种不同流体相互作用的概念模型,认识到未来如对两个深海极端环境共生区构造发育特征、地层流体演化、生物群落以及矿物元素组成进行系统分析,将有助于建立更加完善的冷泉-热液两个系统在物质和能量上的耦合关系模型,同时也有助于揭示它们在生物生态之间的沟通融合规律,最终可建立盆地尺度上热液-冷泉区相互作用模式,从而加深对西太平洋甚至全球范围内冷泉-热液两个极端环境系统甚至"流体-固体"耦合的规律性认识。(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尚鲁宁,陈磊,张训华,曾志刚,张勇[2](2019)在《冲绳海槽南部海底热液活动区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理解构造地质过程对弧后盆地热液活动及成矿作用的影响和控制,以实测和收集的多波束资料为基础,对冲绳海槽南部多个海底热液活动区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构造地质学的角度分析了热液区地形地貌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南部热液区均为海底火山成因地貌,不同热液区的海底地貌分属于不同类型岩浆作用的产物:D海丘受岛弧和弧后盆地岩浆作用的双重影响,A海丘群由岛弧为主的多源岩浆作用产生,C海丘和B海丘群属于琉球火山岛弧,雨花海丘形成于造山期后地壳伸展导致的岩浆上涌。冲绳海槽中央地堑与琉球火山岛弧的交汇处有利于形成大规模岩浆和地热活动。琉球火山岛弧的岩浆活动存在时空迁移,与海槽构造演化过程中由分散式裂陷向中心式裂陷的转换有关。唐印热液区的存在表明台湾北火山带在槽底北缘及陆坡区仍具有较强的岩浆和地热活动性,是未来冲绳海槽南部海底热液调查的重要靶区之一。(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9年04期)

密蓓蓓,王中波,仇晓华,张勇,蓝先洪[3](2019)在《中全新世以来冲绳海槽氧化还原环境重建及其气候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位于冲绳海槽黑潮主轴流经区的GHN056-09柱状沉积物进行粒度、常微量元素、AMS ~(14)C分析,获得了中全新世以来粒度和常微量元素随时间变化的高分辨率曲线。结果表明,6235aBP以来研究区沉积环境稳定,沉积物中MnO/Al_2O_3、U/Th和V/Cr等3个地球化学指标在近6235aBP以来均发生了数次不同程度的波动,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阶段1(1830aBP至今)的生产力和氧化还原程度强烈波动期、阶段2(4000~1830aBP)的低生产力和弱还原期、阶段3(6235~4000aBP)的高生产力和相对较强还原期。中全新世以来地球化学指标可共同识别出的6次极值揭示了同期的相对高生产力和较强还原状态,分别发生在R1(260aBP)、R2(1200aBP)、R3(2125aBP)、R4(2700aBP)、R5(4250aBP)和R6(5700aBP),且与海水温度和黑潮强度关系密切,揭示了中全新世以来冲绳海槽区海气相互作用的区域性响应特征。(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9年04期)

张玉祥[4](2019)在《冲绳海槽中段中酸性火山岩的特征及其记录的岩浆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弧后盆地是海底岩浆作用和热液活动发育的重要场所,厘清弧后盆地岩浆系统的特征及规律对于充分认识弧后盆地的地质演化、热液系统的热-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冲绳海槽是发育在亚洲大陆东缘的一个新生弧后盆地,以高热流、多热液活动和岩浆活动为特征,并且广泛出露酸性火山岩。因此,冲绳海槽是研究弧后盆地岩浆系统的理想场所。本学位论文以冲绳海槽中段伊平屋北海丘(T3和T6)和伊平屋脊(T5-2和C11)的安山岩和流纹岩为研究对象,测试分析了火山岩全岩主微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火山岩斑晶矿物的结构及原位地球化学组成,探讨了火山岩的成因,重点剖析了岩浆房的特征及岩浆过程(包括岩浆演化、岩浆混合等),取得的主要认识包括:(1)伊平屋北海丘的流纹岩(T6)属于高钾钙碱性火山岩,它们的存在表明冲绳海槽可能存在一个隐藏的富钾源区。这些高钾流纹岩Sr-Nd同位素亏损,富集207Pb和208Pb,表现出一种类似“DUPAL”异常的特征。这种同位素异常特征不能由俯冲沉积物加入或地壳混染解释,指示冲绳海槽可能存在一种“似DUPAL”地幔源区。从冲绳海槽伊平屋北海丘的高钾火山岩到海槽中段轴部区域火山岩,这种“似DUPAL”异常特征逐渐减弱,这种同位素变化趋势符合一种软流圈地幔注入模型,即随着海槽的扩张,N-MORB型地幔逐渐注入并替代先前存在的“似DUPAL”地幔源区。(2)伊平屋北海丘两个站位的贫斑晶浮岩(T3和T6)属于同源岩浆演化系列。浮岩质岩浆可能萃取自深部的富晶体源区,萃取的岩浆首先经历了结晶分异过程。然后,岩浆快速上升,在此过程中岩浆发生物理分异,更贫晶体、更富挥发组分的岩浆上升到岩浆房更浅部的位置,同时减压驱动的结晶过程使得岩浆进一步发生化学分异。浮岩质岩浆在达到石英饱和之前就可能已经喷发,因此浮岩中未发现石英矿物。(3)伊平屋脊的安山岩T5-2包含基性矿物和酸性矿物两种不平衡的矿物组合,这两种矿物组合分别结晶自玄武质岩浆和流纹质岩浆。该玄武质岩浆和流纹质岩浆以4:6的比例混合,可以产生与安山岩T5-2全岩组成一致的混合熔体。伊平屋脊的流纹岩C11也包含一种不平衡的矿物组合,该矿物组合结晶自演化程度更低的流纹质岩浆,后来以岩浆混合的形式进入到流纹岩C11中。除此之外,冲绳海槽中段的type 2流纹岩的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均表现出岩浆混合作用的特征,说明岩浆混合在冲绳海槽中段较为普遍。以上研究说明冲绳海槽中段的岩浆作用非常复杂。在伊平屋脊下部,玄武质岩浆、安山质岩浆及流纹质岩浆等多种类型的岩浆储库分布在~10 km到~3 km左右的深度范围内,温度从基性岩浆的1100°C左右变化到酸性岩浆的870°C左右;玄武质岩浆可以侵入到流纹质岩浆房中,形成安山质的混合岩浆;演化程度不同的流纹质岩浆也可以相互混合。在伊平屋北海丘下部,富含挥发分的浮岩质岩浆(~850°C)可以从7–10 km的深度快速上升至更浅部的位置(~2 km)。可能正是这种复杂而活跃的岩浆系统的存在,才维持了冲绳海槽中段较高的热流值与广泛分布的海底热液活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9-06-01)

李晓辉[5](2019)在《冲绳海槽岩浆的演化过程及其俯冲组分特征:熔体包裹体指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冲绳海槽位于中国东海的最南端,是受菲律宾海板块俯冲的强烈影响而产生的新生活动弧后盆地。本研究对冲绳海槽中部伊平屋脊区域的火山岩全岩进行了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Sr-Nd-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出从玄武岩到流纹岩大的化学组成变化。研究样品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分配模式以及较小差异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变化,均表明形成伊平屋脊火山岩的岩浆来自于相同的地幔源区,且通过岩浆演化过程中橄榄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磷灰石以及副矿物的分离结晶可以合理的解释伊平屋脊火山岩的化学组成变化。进一步,模拟结果表明玄武质岩浆分别发生大约60%和75%的分离结晶可以产生对应的中性岩和酸性岩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此外,火山岩的Sr-Nd-Pb同位素组成位于亏损地幔附近并向富集组分EMⅡ延伸,表明岩石地幔源区发生了亏损地幔和富集组分EMⅡ的混合,且模拟计算结果显示伊平屋脊火山岩是由98.0%~99.2%的亏损地幔和0.8%~2.0%俯冲沉积组分的混合产生的岩浆所形成。在对玄武质岩浆的成因和俯冲组分对岩浆演化的影响研究中,我们重点对冲绳海槽中部和南部火山岩中矿物内熔体包裹体进行了分析。冲绳海槽中部玄武岩内寄主橄榄石的化学组成表明其玄武质岩浆源区的岩性可能是辉石岩,且玄武质岩浆主要来自于地幔来源橄榄石和富硅熔体相互反应产生的辉石岩的部分熔融。冲绳海槽中部粗安岩内熔体包裹体的常量元素组成表现出从中钾到高钾序列的离散的变化趋势,并显示冲绳海槽地幔源区存在富钾组分。同时,冲绳海槽中部粗安岩的熔体包裹体内存在两组不同特征的微量元素分配模式表明粗安岩内有两种不同演化历史的岩浆存在。相比于分离结晶和部分熔融,岩浆混合可能是冲绳海槽中部粗安岩的主要形成方式。同时,熔体包裹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分离结晶在冲绳海槽中部和南部玄武质岩浆的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MELTS模拟结果显示冲绳海槽中部的岩浆房具有300MPa的压力和0.2 wt%H_2O含量的特征,而南部岩浆房具有300MPa的压力和0.4 wt%H_2O含量的特征。熔体包裹体内不相容微量元素比值(如Th/Ce、Th/Sm、Ba/Th和Th/Nb),正Pb异常,负Nb、Ta和Ti异常以及有机烃类的存在表明俯冲板片来源的俯冲沉积物对岩浆源区产生了较大的贡献。熔体包裹体微量元素模拟结果显示1.2%的俯冲沉积物熔体和0.8%的俯冲沉积物流体注入交代的亏损地幔后发生约6%的部分熔融可以产生冲绳海槽中部熔体包裹体代表的原始岩浆组成,而3%的俯冲沉积物熔体和1%的俯冲沉积物流体注入的亏损地幔发生4-10%的部分熔融则可以产生冲绳海槽南部熔体包裹体代表的原始岩浆组成。冲绳海槽中部和南部熔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组成的差异以及两区域间不同的地质构造特征是菲律宾海板块向西俯冲对岩浆源区改造的体现。(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9-06-01)

杨宝菊,刘季花,吴永华,叶俊,王小静[6](2019)在《冲绳海槽南部热液区低硫同位素组成及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冲绳海槽中部和南部热液区附近的沉积物中挑选了5件单矿物样品进行了硫同位素分析。其中S1、S2样品为自然硫样品,从冲绳海槽南部唐印热液区附近的表层沉积物TVG11-2中挑选获得,两件样品均呈浅黄色,S1较为致密,S2含气孔。两件样品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不大,分别为3.89‰和3.07‰。P1、P2、P3为叁件黄铁矿样品,其中P1从冲(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胡思谊,曾志刚,殷学博,朱博文,方雪[7](2019)在《冲绳海槽岩心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物源指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比研究了冲绳海槽南部、中部、北部岩心沉积物的稀土元素(REEs)组成和分异特征,揭示了冲绳海槽不同区域的物源差异。由于火山物质和周围河流携带的陆源物质贡献程度不同,各岩心沉积物REE组成存在显着差异。∑REE、∑LREE具由南至北递减的趋势,北部具相对更高的∑HREE,南部次之。LREEs与HREEs间的分馏程度,LREEs、HREEs内部分馏程度均由南至北依次减小。从粒度、微量元素和稀土特征参数的垂向变化来看,岩心S3物源相对单一,沉积环境随时间变化较小,主要受长江和台湾河流沉积物控制。岩心S10、S9沉积物来源更为复杂多样(特别是S9),沉积环境在时间尺度上发生了较大的变迁。岩心S10层位1主要受黄河和长江沉积物控制,层位2具黄河沉积物和火山物质混合的特征,岩心S9层位1是黄河沉积物和火山物质混合的结果,层位2主要受黄河沉积物控制。(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9年01期)

徐烨,常凤鸣,李铁刚,赵松,崔亦鹍[8](2019)在《中全新世冲绳海槽北部的水文气候变化:浮游有孔虫群落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海东北部的浮游有孔虫群落结构受长江冲淡水和黑潮暖流的显着影响。对冲绳海槽北部NOKT-3岩芯178个样品中浮游有孔虫的统计分析,共鉴定出壳径大于150μm的种属28种。其中,低温低盐种Globigerina quinqueloba的百分含量在中全新世早期波动剧烈,而中晚期呈逐渐下降趋势。G.quinqueloba是长江冲淡水指示种,长江冲淡水的强弱受到东亚夏季风降雨的控制。因此,据6330aBP以来G.quinqueloba含量的变化将中全新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雨量变化划分为3个阶段:(1)6330~4950aBP降雨较强,为全新世适宜期;(2)4950~4600aBP期间降雨开始减少,全新世适宜期结束;(3)4600~3890aBP间降雨量明显降低,气候显着变干。降雨量这一变化过程的机制可能是全新世早期以来北半球太阳辐射量逐渐减小,导致东亚夏季风强度减弱,季风前缘锋面逐渐向东南方向退缩,因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全新世降雨量逐渐降低。此外,黑潮指示种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含量的变化显示,中全新世早期6330~5100aBP期间,黑潮比较强,对冲绳海槽的影响持续而强劲;中全新世晚期5100~4000aBP P.obliquiloculata含量显着降低,对应着P.obliquiloculata极小值事件(PME),表明中全新世晚期PME发生时区域气候并没有明显变冷,且海槽北部的PME事件也无法用赤道太平洋长期的类El Ni1o状态来解释。(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9年01期)

董刚,蔡峰,闫桂京,李清,梁杰[9](2018)在《冲绳海槽西部陆坡第四纪沉积地层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冲绳海槽西部陆坡是认识深海斜坡沉积的重要区域。通过对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冲绳海槽西部陆坡海底以下识别出4个主要的地震层序界面,相应地划分出四个主要地震层序,各层序分别对应全新世沉积层(Q4)、晚更新世沉积层(Q3)、中更新世沉积层(Q2)和早更新世沉积层(Q1)。从陆坡上部往下由斜交前积反射结构过渡到杂乱的反射结构,在地震剖面上可识别出杂乱的丘形反射单元,是滑塌体和重力流沉积的典型地震反射特征,反映出一种高能的、极不稳定的沉积环境。海槽轴部以平行-亚平行的地震反射特征为主,显示了稳定的深海-半深海的沉积环境。地震反射结构的多样性反映了冲绳海槽西部陆坡沉积环境的复杂性和沉机作用类型的多样性,沉积地层结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东海陆架和冲绳海槽发育相同的第四纪地层垂向序列,同时冲绳海槽西部陆坡与东海陆架第四纪沉积层在层序界面、沉积层厚度、变形程度和产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单靠地震资料来进行两个地区的地层对比存在着不确定性。(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王玥铭,窦衍光,李军,徐景平,蔡峰[10](2018)在《16ka以来冲绳海槽中南部沉积物物源演化及其对古气候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有孔虫AMS14C年龄年代框架,通过冲绳海槽中南部的OKT12孔沉积物黏土矿物的分析,探讨了16 ka以来冲绳海槽细颗粒沉积物的物源变化及其对源区气候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10 ka时黏土矿物组成发生明显变化,伊利石、绿泥石含量增加,高岭石、蒙皂石含量减少,指示物源由之前的长江和东海陆架源转变为台湾源。受到海平面上升影响,长江河口和冲绳海槽距离增加,夏季风增强,黑潮增强,既搬运台湾来源物质,又阻碍长江物质跨陆架输运,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长江物质减少、台湾物质增加。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和绿泥石/(伊利石+蒙皂石)比值在4 ka以来增加指示全新世晚期台湾源区侵蚀强度发生变化。4 ka前后物源判别显示,OKT12孔沉积物来源由台湾东北部河流变为台湾东南部河流,反映了该时期季风降雨导致源区台湾不同区域的侵蚀差异,可能与ITCZ南移、ENSO活动增强有关。(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冲绳海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进一步理解构造地质过程对弧后盆地热液活动及成矿作用的影响和控制,以实测和收集的多波束资料为基础,对冲绳海槽南部多个海底热液活动区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构造地质学的角度分析了热液区地形地貌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南部热液区均为海底火山成因地貌,不同热液区的海底地貌分属于不同类型岩浆作用的产物:D海丘受岛弧和弧后盆地岩浆作用的双重影响,A海丘群由岛弧为主的多源岩浆作用产生,C海丘和B海丘群属于琉球火山岛弧,雨花海丘形成于造山期后地壳伸展导致的岩浆上涌。冲绳海槽中央地堑与琉球火山岛弧的交汇处有利于形成大规模岩浆和地热活动。琉球火山岛弧的岩浆活动存在时空迁移,与海槽构造演化过程中由分散式裂陷向中心式裂陷的转换有关。唐印热液区的存在表明台湾北火山带在槽底北缘及陆坡区仍具有较强的岩浆和地热活动性,是未来冲绳海槽南部海底热液调查的重要靶区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冲绳海槽论文参考文献

[1].吴能友,孙治雷,卢建国,蔡峰,曹红.冲绳海槽海底冷泉-热液系统相互作用[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

[2].尚鲁宁,陈磊,张训华,曾志刚,张勇.冲绳海槽南部海底热液活动区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

[3].密蓓蓓,王中波,仇晓华,张勇,蓝先洪.中全新世以来冲绳海槽氧化还原环境重建及其气候效应[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

[4].张玉祥.冲绳海槽中段中酸性火山岩的特征及其记录的岩浆过程[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9

[5].李晓辉.冲绳海槽岩浆的演化过程及其俯冲组分特征:熔体包裹体指示[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9

[6].杨宝菊,刘季花,吴永华,叶俊,王小静.冲绳海槽南部热液区低硫同位素组成及指示意义[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7].胡思谊,曾志刚,殷学博,朱博文,方雪.冲绳海槽岩心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物源指示[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

[8].徐烨,常凤鸣,李铁刚,赵松,崔亦鹍.中全新世冲绳海槽北部的水文气候变化:浮游有孔虫群落证据[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

[9].董刚,蔡峰,闫桂京,李清,梁杰.冲绳海槽西部陆坡第四纪沉积地层划分[J].地质学报.2018

[10].王玥铭,窦衍光,李军,徐景平,蔡峰.16ka以来冲绳海槽中南部沉积物物源演化及其对古气候的响应[J].沉积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左图:穿过台湾中、南部的震源分布剖面...模式模拟区域以及初始泥沙放置位置年均波流相互作用导致的最大底应力分...黄河、苏北浅滩和长江泥沙向区域D(...东中国海主要河流冬季W04断面浊度、温度和盐度分布

标签:;  ;  ;  ;  ;  ;  ;  

冲绳海槽论文_吴能友,孙治雷,卢建国,蔡峰,曹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