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乐都区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青海海东810799
摘要:建设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历史任务。目前各地的新农村建设进行得红红火火,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实践中,新农村建设中了出现了这样那样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一、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1、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当前,全球经济还不稳定,新农村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有力举措之一,作为一项惠民的重大工程,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新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转变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现代化的桎梏,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迫在眉睫。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破除城乡对立,实现可学发展。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促使农民增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二、新农村建设的特点
1、政府占主导作用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占主导作用,我国政府运用行政手段,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引导、推动和调控。政府的政策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指标的风向标,政策改变新农村建设即随之改变。不可否认,政府主导新农村建设在着眼大局,统一集中的调度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政府决策者习惯从政府的角度去考虑新农村建设,往往忽略了新农村自身发展规律的探讨。
2、多样化
新农村建设的多样化。我国虽然总体处于新农村加速发展阶段,但是各地区发展水平却存在较大差异。由于不同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自然资源、发展潜力及人文文化也存在很大差异性,因此不同地区呈现出新农村建设速度、发展阶段多样化的发展状态。
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现代农业意识,产业特色不明显
发展是硬道理,没有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新农村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于大多数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拉动,农民增收异常困难。农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还是很有限的,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优势还没有显现出来,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去强化、去打造。另外部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把主要精力放在小区规划、小区建设等“面子”工程上,而忽略了如何寻求生产发展,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问题,从村“两委”班子成员到一家一户的农民群众没有一个较清晰的发展思路,缺少一个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有效途径。
2、从事农业人员素质偏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流向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并且有一部分人在大城市落户,留在农村的大多是文化水平不高的、5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大多数经历过苦日子,知道钱来之不易,宁愿用人工来耕作,也不愿意花钱用机器来耕种和收割,从而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对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
3、层层下任务,增加基层干部的工作难度
尽管中央多次强调,新农村建设不能自上而下发号施令、层层下任务。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种现象还是屡屡发生。对此,基层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的情绪比较大:一方面,上面下死任务,要求乡镇管辖的各村都要如何如何;另一方面,费用却只拨部分示范村的,其余由乡镇自行解决,其结果要么增加乡镇财政负担,要么使得很多工作流于形式。个别地方甚至搞起竞赛活动。
四、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认真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构画新农村建设蓝图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认真做好各项规划,尤其是乡(镇)村建设规划,要充分尊重民意,突出特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注重利用土地,保护耕地,不搞千篇一律。建设规划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专业机构指导、相关部门审定,坚持科学合理,统筹兼顾。
2、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以优质小麦、生猪、家禽等主导产业为依托,发展特色农业,以绿色无公害小麦、蔬菜等为带动,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化,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扶优扶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农民的收入;三是培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以合作经济组织搞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四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整合品牌资源,打造一批拥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产品知名品牌。
3、着力培养好新型农民
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一是以“科教兴农”战略为核心,把农民培训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实施“阳光工程”、“农民科技入户计划”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农民培训工程,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广泛应用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网络等手段,扩大农民科技培训覆盖面,培养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力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深入田间地头,和老百姓多交流沟通,成为老百姓解决生产中现实困难的“及时雨”,着力解决好科技推广和农业生产“最后一公里”的脱节问题。
4、“删繁就简”,建立新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应全面改进自上而下对农村工作考核评价的办法,建立新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旧的检查考核办法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禁止各种脱离实际的检查评比、达标升级活动。新的绩效考评体系要引入社会评价机制,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度,坚决打破上级考评下级、系统内部运行的体制内封闭式考评的老办法。要通过机制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改变过去工作上“号召动员型”、“指标压力型”的老套路,逐步向“民主合作型”过渡。
5、注意保持农村应有的特色,切忌把新农村建设变成新城市建设
很多农村都是风光秀丽的村落,如果为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把农村搞得像城市一样,那么农村就不能称之为农村了,而是城市。新农村建设应该强化农村自己的特色,保留农村独有的东西,比如良好的居住环境、清洁的空气、适合居住的房子、充满农家气息的庭院等等。
结束语
总之,新农村建设是三农问题的重点工作。通过对以上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寻找到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这样不但能够达到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及建成和谐社会的目标,同时也能够促进地区农村经济与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正全,朱德华,吴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月刊,2007.
[2]张丽琴,牟增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经济论坛,2010.
[3]韦文广.关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的理性审查[J].南方论坛,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