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护国般若寺同戒录》是伪满时期皇帝溥仪的“勤民楼”藏书,是一本非常珍贵的佛教资料。它长26厘米、宽17厘米,手工装订,内页可见“正觉具足”及“勤民楼宝”。此书仅存一本于长春市档案馆。
“同戒录”又名“传戒录”,是“同时受戒”之意。它最早出现于明末清初,佛教寺院在传戒后,将参与传戒弟子的名字、籍贯等信息汇集起来,抄录成册。用现代词汇来表述的话,《同戒录》如同僧人的“同学录”,它和“戒牒”同样发挥受戒后的证明作用。任何寺院,每传戒一次,都会形成《同戒录》。僧人圆寂后,《同戒录》会随之火化。长春市档案馆的这本《同戒录》因为是藏书,所以得以流传下来。
这本《同戒录》形成的原因,在序言中阐述得极为清楚:“噫,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波罗于木叉,实佛门之宝典也,凡我佛子,可不尊重珍敬之哉,兹当戒期圆满,依从来传戒习惯,发给同戒录,盖借镜同学,录不过表,仅于一期,同处受戒之意而已。”
长春般若寺始建于1923年,佛教天台宗大德释倓虚法师(湛山大师)来长春讲《般若心经》 《金刚般若经》。讲经结束后,居士丁荫堂等人倡议,在长春修建佛寺以纪念讲经。时任吉林督军孙烈臣捐500元大洋,吉长道尹、吉长镇守使也纷纷解囊,首次募捐1万元。著名士绅蒋洁珊将西三马路土地20亩舍献,修建佛寺,始名“般若寺”。1931年,长春市公署修建马路,拨款11万元,般若寺迁址西长春大街重建。1932年动工,历时四年才完工。建筑大殿五间、天王殿三间,藏经楼十五间以及禅堂、客堂、伙房等,建筑面积2926平方米。整体建筑气势恢宏,极具风格。这时期,般若寺内组织完整、执事人员齐备,方丈澍培、首座善果、知客澄清、监院净虚、典座慧海等人管理寺庙。
般若寺创建之后,宗教事务归新京特别市公署总务处掌管。它成为长春市和吉林省的佛教活动中心,伪满洲国佛教总会就设在寺内。
《同戒录》中列举了传戒期间诸师的名讳,职务依次为:得戒(说戒)、秉戒、羯摩、教授、尊证、授经、依止、正训(开堂)、副训(陪堂)、引礼、维那师书记、副寺、监院、都监。后面附有戒期诸师的法名、字号、籍贯。诸师之后,依次登载受戒者的名讳、籍贯、出家寺院、剃度师。
(2)港口服务能力偏低。全省港口岸线自然条件较好,长江、岷江、嘉陵江可供建设大吨位、集装箱码头的优良岸线资源达17处30.4km,可以支持建设总规模1 000万标箱以上的集装箱港口群,但港口码头一定程度上存在“低、小、散”现象。全省实际运营的泸州、宜宾两港,存在同质化竞争,而适水货源相对密集的乐山、雅安一带尚未建成集装箱码头。港口集疏运体系不完善,进港铁路、公路不发达,港口与适水货源地的集疏运通道“最后一公里”问题未得到解决。
为《同戒录》作序的倓虚法师与般若寺渊源甚深。释倓虚俗名王福庭,河北省人,以弘法为职志,修庙、办学、讲经为事业。是营口楞严寺、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等十余座十方丛林的开山祖师,培养出澍培、静观、善果等著名僧人。倓虚法师后来参加了长春般若寺举办的第三次传戒道场,尊为“得戒师”。1948年,他离开长春去沈阳,后又辗转到了香港,在那里口述《影尘回忆录》,流行海外。1963年,他圆寂于香港弘法精舍。
此次道场,从各地邀请193名僧人,担任法会的得戒本师大和尚(倓虚)、秉戒和尚(澍培)、羯摩阿阇黎(梨)师各1人、教授阿阇黎(梨)师1人、尊证阿闍黎(梨)师7人、授经阿闍黎(梨)师29人、依止阿闍黎(梨)师1人、正训阿闍黎(梨)师1人、副训阿闍黎(梨)师2人、维那师1人、引礼师130人、书记师11人、副寺师2人、监院师2人、都监师4人。这次道场被称为“千人大戒”,来此受戒的僧人以东北三省者居多。实际参加受戒人数达1661人,菩萨比丘戒弟子692人、菩萨沙弥戒弟子29人、菩萨比丘尼戒弟子336人、菩萨沙弥尼戒弟子2人、菩萨优婆塞戒弟子235人、五戒优婆塞戒弟子140人、菩萨优婆夷戒弟子124人、五戒优婆夷戒弟子103人。《同戒录》共登记菩萨比丘戒231坛,弟子662人、菩萨沙弥戒弟子57人、菩萨比丘尼戒112坛,弟子336人、比丘尼引礼师12人、菩萨沙弥尼戒弟子2人、菩萨优婆塞戒弟子235人、优婆塞引礼师5人、五戒优婆塞戒弟子140人、菩萨优婆夷戒弟子124人、优婆夷引礼师4人、五戒优婆夷戒弟子103人。僧人1200余人。
《同戒录》序文里介绍了护国寺的历史传承情况,继尔说明此次传戒的因缘:“本寺开山于倓公老人 不慧继其法绪 宏宗演教 三载于兹 惟自创见以还 佛光未开 戒律未传 是宗教二者 虽兼容并蓄 而律法不明 昆尼难严 安足以续佛慧命 宏范三界乎 爰于今春 约同诸大檀越 一再筹商 开光传戒 同时举行 并礼聘本山第一代 倓公老和尚为得戒本师 七众云集 竟达千七百人之多 实为中外戒场希有之盛事 至足庆也……”
传戒结束后,般若寺选留六十名男僧,成立僧学班,澍培亲自授课。
据《长春市志·宗教志》记载,1933年农历正月十四日,般若寺举办经坛,澍培为伪满洲国“执政”溥仪办寿辰,伪满洲国宫内务官王大忠代表溥仪到寺降香。此后,溥仪年年派员到寺,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张景惠以下高官及其眷属,也来寺拜佛、降香。总理大臣张景惠、侍从武官长张海鹏、民生部大臣吕荣寰纷纷皈依佛门。
此次传戒法会于1936年5月3日至7月1日公开举行,伪满洲国皇帝傅仪为道场捐资1万元,在宫内府召见了倓虚法师。傅仪不仅为此次传戒会出资,在寺庙初立之时,曾赠亲笔手书“正觉具足”金匾一块。长春市档案馆保存的这本《同戒录》,内页印有“勤民楼宝”蓝色书章,勤民楼是伪满皇宫主体建筑之一,因此,“勤民楼”藏有这本《同戒录》,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这是爷爷希望的,也是爸爸们希望的。每一代人,比如爷爷年青的时候辍学,到寺庙里学武术想当和尚拯救国家。比如老爸一代,文革不上课打砸抢,想要改变世界,他们过了自己青春期那闹腾劲儿之后,都希望下一代能循规蹈矩。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指患者本身就存在骨质疏松症状,由于椎体骨内的骨密度和强度的下降,在轻微暴力下引起的椎体内部骨折,高度下降,形似被压缩。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很高,并且随着老龄化的加重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常发生于老年女性[1-3]。据估计,椎体压缩性骨折占据全球每年新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半。在我国,这种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发生率也已经远远超过了20%[4-6]。本文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期间的护理要点进行了分析。
开山僧倓虚和哈尔滨极乐寺方丈如光,立坛传戒。倓虚法师在《同戒录》序中阐述了持戒的根本要义:“昔释迦如来金河顾命 切嘱 以波罗提木叉为师 波罗提木叉者 译曰 别解脱戒 亦曰 保解脱戒 其命名立义 作用深邃 护念付嘱 警且劝也 盖以众生沉沦 欲海结业 牵缠心不自在 苦恼万端 欲免无由 求离不得 感我世尊 应身说戒 止过防非 曰别解脱者 乃分别条律 对治业 缚令其一一解脱耳。”澍培方丈在序中阐述:“原夫佛法多门 不外显密 真言而外 莫非显说 类别显教 又分为三 或专主于止作持犯 则谓之律 或专主于阐演玄义 则谓之教 或专主于参究澈恒 则谓之宗 宗名教外别传 而律与教者 乃教内真传也 就诸佛法身 以戒为体 故得为佛身 圆音说法 随类得解 故教为佛语 直指人心 不立文字 故宗为佛心身语心三决难分离 律宗教三亦不可或缺也……”
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链并不完善,多以基础研究为主,以形成理论为目标,科研成果的转化主要依靠科研人员个人进行,缺少专门从事科研成果转化的专业人员和机构。随着科研成果数量的日益增加,亟须建立专业的团队,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来进行后续的转化运作,对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的转化管理。高校科研人员专注于成果的研发、成果转化机构专注于后续的转化。这样各有专长、各司其职,才能有效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伪满洲国时期,长春般若寺举办了两次传戒法会。在举办之先,般若寺在《盛京时报》上刊发“通知”,公布了出家僧人的条件、道场日期。通知中说:要求出家僧众,须品行端正。要有本剃度寺或村长证明书、本寺相识及大德僧众、佛学知士介绍书四种之一者,方准挂号。
在传戒时,代替倓虚法师为开堂兼头单引礼师的是释善果法师,释善果俗家姓杨,北京人,1912年生,曾在北京弥陀寺佛学院学经。1936年应般若寺之邀,参加此次道场。道场结束后,他留在了般若寺,并任首座。1938年,澍培辞去方丈职务,善果继次位置。在第二次传戒道场中,任秉戒师。伪佛教总会成立后,任伪新京特别市支部长。“新京”监狱聘请其为“教诲师”,每月定期到监狱教诲犯人。
为《长春护国般若寺同戒录》作序的澍培法师,系倓虚法师弟子,俗名包洪运,1912年落发为僧,他不仅策划修建新庙,还继任为般若寺第二任方丈,在此次传戒大会上任秉戒和尚。澍培法师在1938年辞去般若寺方丈职务,辗转于青岛、北京等讲经宏法,其后又主持过般若寺第二次传戒道场,尊为羯摩阿阇黎(梨)师。1980年,他再次出任般若寺方丈,直至圆寂。澍培法师接观宗寺谛闲和尚嫡传天台教观第四十五代法卷,为谛闲和尚之法孙。
5.仰口线虫病。病牛极度贫血和消瘦,下颌、皮下水肿,血液稀薄, 胆囊扩张,胆汁增多,十二指肠有炎症,长期下痢,大便带血。幼畜发育受阻,出现神经症状。
传戒会受戒学习的僧人释仁信,他个人的一生经历,竟是般若寺的缩影。1939年,他在受戒后毕业留寺,担任知客、首座。1953年,他被选为般若寺方丈,1966年还俗,在长春市纸盒厂当工人(长春市纸盒厂就设在般若寺内)。20世纪80年代,般若寺恢复宗教活动后,他担任了长春市第一届佛教协会副会长。
这本《同戒录》,不仅让我们窥见了当时的佛教盛况,也让我们研究历史文化有了重要线索。
(作者单位:长春市档案局管理处)
标签:般若论文; 长春市论文; 弟子论文; 佛教论文; 长春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 《兰台内外》2019年第5期论文; 长春市档案局管理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