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隐性病毒论文_姚润东,史文森,孙吴润泽,黄奎,王健美

导读:本文包含了潜隐性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苹果,病毒,叶斑病,隐性,内参,定量,海棠。

潜隐性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姚润东,史文森,孙吴润泽,黄奎,王健美[1](2019)在《中国西南主要苹果产区潜隐性病毒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了解苹果受潜隐性病毒的影响情况,本研究针对云南、贵州、四川叁省的387份苹果叶片样本,利用RT-PCR及多重RT-PCR技术,分析鉴定了叁种苹果潜隐性病毒——苹果茎痘病毒(ASPV)、苹果茎沟病毒(ASGV)和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在苹果上的发生现状.结果显示,苹果样本中ASPV阳性率为89.4%,ASGV阳性率为100%,ACLSV阳性率为81.6%,且它们多为混合感染,共计304份样本同时感染了叁种病毒,混合感染率为78.5%.与云南、贵州相比,采自四川的苹果样本受潜隐性病毒感染最为严重.本研究报道了我国西南苹果主产区潜隐性病毒感染现状,建立了一套快速有效的苹果潜隐性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王李芳,张越,刘聪,蔡洋洋,刘浪[2](2019)在《苹果潜隐性病毒一步叁重检测体系的建立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两步单重检测体系基础上,建立能同时检测苹果茎痘病毒(ASPV)、苹果茎沟病毒(ASGV)和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的一步叁重检测体系,以简化苹果潜隐性病毒检测方法。【方法】以携带ASPV、ASGV、ACLSV的苹果优系‘浓果-25’组培苗为试材,比较一步单重、一步两重和一步叁重RT-PCR 3种检测体系的检测效果,对一步叁重检测法中的退火温度、反转录时间、延伸时间、循环数和引物加量进行优化,并用带毒情况不同的苹果田间根茎叶、组培苗、脱毒苗对优化后的RT-PCR一步叁重检测体系进行验证。【结果】一步单重RT-PCR体系一次只能检测1种病毒,一步两重RT-PCR体系一次能同时检测2种病毒,一步叁重RT-PCR体系一次能同时检测3种病毒。优化后的一步叁重RT-PCR检测体系为:50℃反转录20 min;94℃预变性20 min;94℃变性30 s,53~56℃退火30 s,72℃延伸30 s,30个循环,引物加量为各病毒上、下游引物(10μmol/L)各1.0μL,无需进行终延伸。优化后的一步叁重检测体系验证结果与两步单重检测结果一致,初步证明该检测体系合理。【结论】建立了苹果潜隐性病毒一步叁重检测体系,该体系能同时对苹果样品中ASPV、ASGV和ACLSV 3种病毒进行检测。(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秦子禹[3](2015)在《苹果内参基因的筛选及叁种潜隐性病毒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病毒病严重影响苹果的生长、产量以及果品质量,尚无有效防治药剂,树体一旦侵染很难根除,繁育无病毒苗木实行无毒化栽培是其防治的最有效途径。高效、灵敏、稳定的病毒检测技术是实现苹果无毒化栽培的重要技术保障之一。本研究在筛选出适用于苹果的内参基因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苹果Actin基因及苹果茎沟病毒、茎痘病毒、褪绿叶斑病毒叁种苹果潜隐性病毒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叁种潜隐性病毒的侵染、增殖、分布以及时序变化等规律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并为苹果病毒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的研发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采用SYB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Actin、TUB、GAPDH、18SrRNA、UBQ、nad5六个持家基因在苹果幼叶、成龄叶、枝皮、根皮和种子中的表达量进行了检测。经GeNorm软件分析发现,6个内参基因在五种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稳定性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Actin=UBQ﹥GAPDH﹥nad5﹥TUB﹥18SrRNA,Actin和UBQ为优选内参基因。2、首次建立了苹果Actin基因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已公布的Actin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以体外转录的RNA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达0.999,扩增效率为106.5%;该方法的引物和探针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为1.48×10 copies·μL-1的cRNA,比常规RT-PCR高1000倍;重复性好,组内和组间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2.65%。3、建立了苹果茎沟病毒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cp)保守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以构建的ASGV-cp重组质粒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进行检验。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达0.999,扩增效率为96.8%;该方法特异性好,与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均无交叉反应;灵敏度为10copies·μL-1,比常规RT-PCR高1000倍;组内和组间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1%。表明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高、重复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实际样品中ASGV的快速准确检测。4、建立了苹果褪绿叶斑病毒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根据ACLSV c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以构建的ACLSV-cp重组质粒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以ACLSV-cp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达0.999,扩增效率为103.7%;建立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特异性好,与ASGV、ASPV和ASSVd均无交叉反应;灵敏度为100 copies·μL-1,比常规RT-PCR高100倍;组内和组间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0.84%。表明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高、重复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实际样品中ACLSV的快速准确检测。5、建立了苹果茎痘病毒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根据ASPV c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以体外转录的RNA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进行检验。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达0.996,扩增效率为99%;该方法特异性好,与ASGV、ACLSV及ASSVd均无交叉反应;其最低检测限为1.31×102 copies·μL-1,灵敏度比常规RT-PCR高100倍;组内和组间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1.85%。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高、重复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实际样品中ASPV的快速定量检测。(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5-12-08)

郭超,吴然,邵建柱,孙建设,师校欣[4](2014)在《四个苹果砧木和品种苹果潜隐性病毒的变温热处理脱毒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同时携带ASPV、ACLSV、ASGV 3种潜隐性病毒的"八棱海棠"、"小金海棠"、"华红"和"JAZZ"组培苗为试材,分别采用2种变温热处理方式结合茎尖培养的脱毒方法,运用RTPCR技术对组培苗内病毒进行跟踪检测,研究了不同苹果品种和砧木对变温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除苹果潜隐性病毒的反应以及脱毒苗的适宜检测时机。结果表明:变温热处理条件不同,病毒脱除效果不同。同一热处理条件下,不同苹果基因型其病毒脱除率也不同。"小金海棠"脱毒率最高,"JAZZ"和"八棱海棠"次之,"华红"最低。同时,不同病毒种类的被脱除率存在差异,ASPV最容易脱除,ACLSV居中,ASGV最难脱除。脱毒完成后180d,病毒总检出率最高;220d,3种病毒均有检出,检出顺序为ASGV最先,ACLSV次之,ASPV最晚。因此,对脱毒苗进行多次跟踪检测十分必要。(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4年17期)

郭超[5](2014)在《组培条件下苹果潜隐性病毒的分布特征及传播途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苹果的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但单产低,品质差,病毒病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研究者提出,实行无毒化栽培可从根本上防治苹果病毒病。目前苹果无毒苗大多来自于离体保存的无病毒原种。但实际生产中发现,无病毒原种经长时间的保存和扩繁,会出现病毒再次检出现象,这就给苹果无毒化生产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准确掌握组培条件下苹果潜隐性病毒的体内分布、含量变化因素及传播途径,有利于明确无病毒原种的适宜保存条件和更好地预防病毒传播,进而推进无毒化栽培的进程。本研究以带毒苹果组培苗为试材,运用FQ-PCR和常规RT-PCR技术,研究分析了组培苗中苹果潜隐性病毒的分布和含量变化规律及病毒传播途径。主要结果如下:1.组培条件下ASGV和ACLSV的分布与含量变化的研究试验以同时携带ASGV和ACLSV的苹果砧木组培苗P22为试材,运用FQ-PCR技术,研究了组培苗不同部位以及不同培养天数和培养温度下上述两种病毒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在组培条件下,两种病毒在不同部位的相对含量存在差异,且病毒种类不同,分布规律亦不同。其中,ASGV在顶端1cm、中部、基部1cm的相对含量由高至低为顶端>中部>基部,表现为中上部积累特性;而ACLSV相对含量表现为基部>中部>顶部的中下部积累特性。(2)不同培养温度下组培苗内ASGV和ACLSV的含量存在差异。ASGV和ACLSV含量由高至低均表现为:5℃>25℃>32/38℃>35℃。在低温培养下苹果病毒含量较高,高温抑制病毒复制。2.变温处理对苹果潜隐性病毒的脱除效果研究试验以同时携带ASGV、ASPV、ACLSV的八棱海棠、小金海棠、华红和JAZZ4个砧木和品种组培苗为试材,采用32/38℃的变温处理,运用RT-PCR技术对组培苗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表明:变温处理后检测无毒的苗子仍有病毒复现的可能。其中ASGV最先检出,其次为ACLSV,ASPV检出时间最晚。对变温处理脱毒后的苗子进行跟踪检测、定期抽检或更新十分必要。3.组培条件下ASGV和ACLSV的传播途径研究试验以同时携带ASGV和ACLSV的苹果砧木组培苗P22和珠美海棠无毒组培苗为试材,人为模拟了5种方式进行传毒,研究了组培条件下病毒可能的传播途径及传毒速度。结果表明:(1)组培条件下,ASGV和ACLSV可经微嫁接、根系接触、工具交叉使用、培养基介质以及汁液传毒,且传毒几率由高至低为:微嫁接>根系接触>工具交叉使用>培养基介质>汁液传毒。(2)组培条件下,无论于植物生态学的上端还是下端接种苹果病毒,接种5天时,在近接种端均可检出病毒,10天时病毒检出率就可达到90.00%左右。且接种下端时病毒的传输速率快于接种上端。ASGV较ACLSV传毒更快,侵染率更高。(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4)

刘萍[6](2014)在《陕西苹果潜隐性病毒分子变异与基因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 ACLSV)、苹果茎痘病毒(Applestem pitting virus, ASPV)和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 ASGV)是严重危害苹果3种潜隐性病毒。本研究首次对陕西苹果主产区3种潜隐性病毒的发生危害,分子变异与基因组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在2010-2014年,在陕西12个苹果产区采集苹果叶片样品550份,通过DAS–ELISA和RT–PCR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种潜隐性病毒在陕西的12个苹果主产区均有分布,其发生率未呈现出明显的地理相关性。单一病毒的侵染情况中,苹果茎沟病毒(ASGV)的发生率最高,为67.6%;其次为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发生率为58.5%;苹果茎痘病毒(ASPV)的发生率最低,为44.0%。病毒的混合侵染以3种同时侵染最严重,发生率为17.8%。在不同树龄的样品中,树龄越大,3种潜隐性病毒的发生情况越严重。通过RT–PCR克隆ACLSV CP基因,共得到了31个ACLSV陕西苹果分离物,GenBank登录号为KJ544862–KJ544880,KF134387–KF134398。序列两两一致性分析表明这31个分离物之间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在83%–99%之间,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在86%–100%之间。对31个ACLSV陕西分离物和GenBank中公布的60个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91个分离物在系统进化树上被分成叁组,即组1(P205),组2(B6)和组3(TaTao5)。31个ACLSV分离物分布于组1和组2。氨基酸序列的多重比对分析表明,这叁个组的分离物在6个氨基酸位点(40、59、75、86、130和184)处存在共变异。对所有的ACLSV–CP核苷酸序列进行重组分析,检测到了2个重组事件,本研究的3个分离物作为亲本参与了重组的发生。研究表明ACLSV在陕西苹果分离物中存在较大的变异。本研究报道了1个来自苹果的ASPV分离物(ASPV–YL)的全基因组序列,该基因组含有5个开放阅读框。一致性分析表明,ASPV–YL分离物(KJ522472)与德国苹果分离物(D21829)的一致性最高,为79.2%;与中国的梨分离物(EU095327)的一致性最低,为71.9%;通过对ASPV的8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和31个CP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ASPV分离物在进化树上均被划分成3组,本研究的ASPV–YL分离物分布于组1。系统发育结果表明这些分离物的系统进化关系和地理位置并无明显相关性,却与寄主表现出了一种可能的相关性。氨基酸多重比对分析表明,CP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198位属于高度变异区,氨基酸的变异比较大,第199–405位点处,氨基酸比较保守。选择压力分析表明ASPV的种群处于扩张阶段。此外,本文还首次报道了1个来自苹果的ASGV分离物(ASGV–CHN)的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全长6495nt。同时,还报道了来自陕西的14个ASGV的全长CP基因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分析表明,ASGV–CHN同中国的梨分离物(JN701424)的一致性最高,为90.5%;同韩国的梨分离物(AY596172)的一致性最低,为80.5%。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15个ASGV–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被分至2组,分组结果并未和地理来源表现出相关性。这是关于ASGV在中国苹果分离物上的分子变异的首次报道。(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乔雪华[7](2013)在《八棱海棠种子中苹果潜隐性病毒的分布特征及脱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病毒病严重影响苹果的树体生长及果实品质,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药剂,一旦侵染就很难根除,因此培育无病毒苗木实行无毒化栽培成为防治苹果病毒病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生产上普遍应用的苹果苗木多为乔砧和矮化中间砧苗木,两种苗木均以实生苗为砧木(基砧)。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 Rehd.)实生苗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耐盐碱,是我国北方苹果主产区应用最为广泛的苹果砧木之一。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实生苗不携带病毒,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有些实生苗表现出病毒病的症状。为了明确八棱海棠种子是否携带苹果潜隐性病毒,本研究以河北怀来八棱海棠种子为试材,运用多重RT-PCR技术,研究分析了八棱海棠种子的带毒情况、不同药剂对种子病毒的脱除效果以及八棱海棠种子病毒的分布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以八棱海棠果实及种子为试材,研究了其适宜的总R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宝生物公司生产的RNAiso Plus和RNAiso-mate for Plant Tissue两种试剂结合使用适宜枝皮组织、种子及种胚高质量RNA的提取,但不适用于果皮和果肉;适宜果皮和果肉总RNA提取的试剂为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RNAplant植物总RNA提取试剂。2.运用多重RT-PCR技术对随机采取的八棱海棠种子进行苹果潜隐性病毒检测,结果表明,种子携带苹果茎沟病毒和苹果褪绿叶斑病毒,总体带毒率为33%,复合侵染率为4%,苹果茎沟病毒带毒率为28%,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带毒率为9%,但未检测出苹果茎痘病毒。3.以确定带毒母树的果实为试材,对果实的不同部位进行了潜隐性病毒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期果实果皮、果肉和种子的带毒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果实膨大期的果皮果肉均携带苹果茎沟病毒和苹果褪绿叶斑病毒,但只有53.33%的果皮和13.33%的果肉携带苹果茎痘病毒;成熟果实果皮果肉同时携带苹果茎沟病毒、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和苹果茎痘病毒叁种潜隐性病毒;膨大期果实的种子均携带苹果茎沟病毒和苹果褪绿叶斑病毒,苹果茎痘病毒病毒带毒率为88.23%;成熟果实种子苹果茎沟病毒带毒率69.23%,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带毒率为53.25%,苹果茎痘病毒带毒率为42.86%。对带毒母树种子的种胚进行病毒检测,种胚的苹果茎沟病毒带毒率为25%,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带毒率为8.34%,种胚未检测到苹果茎痘病毒。4.以带毒母树上采集的种子为试材,运用RT-PCR技术对清洗浸泡的种子进行苹果潜隐性病毒检测。结果表明,清洗后苹果茎沟病毒带毒率下降到64%,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带毒率下降到26%,而未检测到苹果茎痘病毒。5.理化处理能够脱除种子携带的病毒,本研究以随机采取的八棱海棠种子为试材,采用80℃的热水、10%的磷酸叁钠溶液、1%高锰酸钾溶液和2%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浸种30min,运用RT-PCR技术检测不同处理种子的带毒率,并对处理后的种子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各个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八棱海棠种子的带毒率。其中热水处理对脱除苹果茎沟病毒无效,高锰酸钾和磷酸叁钠效果较好,脱毒效率为42%,而氢氧化钠效果最好,脱毒效率为82%。理化处理均不同程度的影响了种子的萌发力,其中热水处理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下降幅度最大。6.为筛选脱毒率高且对种子萌发力负效应较小的处理组合,对氢氧化钠浸种处理进行了优化,分别设置了1%和2%的2个浓度组合和10min、20min、30min、40min和60min5个时间组合对氢氧化钠的浸种处理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1%氢氧化钠浸种脱除种子潜隐性病毒的效果不明显;2%氢氧化钠不同时间处理之间脱除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氢氧化钠溶液浸种20min、30min和40min时,脱除效率较高且相近,综合考虑处理的脱毒效果及其对萌发力的影响,2%氢氧化钠浸种20min-30min为最佳的理化处理组合。为筛选出更适宜的处理组合,以怀来八棱海棠采种圃带毒母树种子为试材,用1.5%氢氧化钠分别浸种20min、30min和40min,对氢氧化钠处理组合做了进一步的优化。结果表明,1.5%氢氧化钠浸种处理40min和2%氢氧化钠浸种处理30min,脱除苹果潜隐性病毒的效率大体相同,但1.5%氢氧化钠浸种处理对种子的萌发力无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3)

王鹏[8](2013)在《苹果和桃中3种潜隐性病毒的Real-Time RT-PCR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和桃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同时也都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苹果有抗氧化、调节肠道治疗便秘等作用。桃具有补中益气、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两亏,桃树的其他部分如桃仁可以治疗哮喘、桃根可治疗黄疸等。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和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 ACLSV)是在生产栽培中危害苹果树、桃树及其他一些果树的重要病原,对果树的生长、产量、果品质量、营养价值等造成严重的影响。这3种病毒为潜隐性病毒,侵染果树后,不呈现明显症状,因此需要特殊方法进行检测。本研究针对这3种病毒,采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荧光定量PCR检测(]Real-Time RT-PCR)技术建立了3种病毒的荧光定量检测体系,并以ACLSV为例对了ELISA、传统RT-PCR和Real-Time RT-PCR叁种方法进行了比较,主要结论如下:建立了叁种病毒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得到叁个标准曲线方程,ASGV的标准曲线方程y=-3.441x+49.33; ASPV的标准曲线方程y=-3.406x+38.42;ACLSV的标准曲线方程y=-3.243x+37.28,并首次将SYBR Green法荧光定量应用于ASGV苹果分离物的检测;.将荧光定量RT-PCR与传统RT-PCR的灵敏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体系比常规PCR灵敏度均高出100倍。将建立的检测体系应用于田间样品检测,可以获得良好的检测结果。最后,检测桃树和苹果树上的ACLSV,分别用ELISA、RT-PCR和Real-time RT-PCR检测了153份样品,其中Real-time RT-PCR共检测出54份阳性样品,检出率最高,为35.2%。实验过程中,在一些样品中同时检测到叁种病毒的存在,进一步证实了病毒的混合侵染现象比较普遍。(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陈红霞,邵建柱,孙建设,乔雪华,曹晓凤[9](2012)在《3种苹果潜隐性病毒一步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更为快速准确的苹果潜隐性病毒检测方法,以携带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和苹果茎痘病毒(ASPV)的田间苹果成龄树为试材,设计合成了扩增目的片段为273bp(ASGV)、358bp(ACLSV)和432bp(ASPV)的3对特异性引物,并对影响RT-PCR体系的主要参数进行试验优化。结果表明:建立的一步多重RT-PCR体系可以实现对3种主要潜隐性病毒的特异性检测;通过对田间多个样品的检测验证,表明该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都很高,并缩短了单个样品的检测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陈红霞,邵建柱,孙建设,曹晓凤,乔雪华[10](2012)在《两步多重RT-PCR快速检测苹果潜隐性病毒》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建立检测3种苹果潜隐性病毒更为快速准确的方法,【方法】以携带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和苹果茎痘病毒(ASPV)的成龄苹果树韧皮部为试材,根据基因库中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pitting virus,ASPV)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分别与合成的苹果茎沟病毒(ASGV)引物和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的引物组合配伍,筛选出最佳的引物对组合。对cDNA的合成所用引物和总RNA模板进行遴选和量化,对PCR过程中cDNA的用量、引物对的终浓度、退火温度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结果表明,反转录引物为Oligo(dT)18、总RNA 0.1~3.0μL时,可以得到较好的cDNA;ASPV-FR与ASGV-Pch、ACLSV-Pch引物组合优于ASPV-Pch,并且筛选出4组最佳的终浓度处理组合;cDNA用量为2.0~4.0μL、退火温度为50.0~52.9℃、循环数为35时,扩增效果较好。采用优化的多重RT-PCR体系对采自陕西和山东两省的样品进行检测,并用3种病毒的单重RT-PCR体系进行验证。【结论】结果呈现高度一致性,充分印证了该多重RT-PCR体系的准确性,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潜隐性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在两步单重检测体系基础上,建立能同时检测苹果茎痘病毒(ASPV)、苹果茎沟病毒(ASGV)和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的一步叁重检测体系,以简化苹果潜隐性病毒检测方法。【方法】以携带ASPV、ASGV、ACLSV的苹果优系‘浓果-25’组培苗为试材,比较一步单重、一步两重和一步叁重RT-PCR 3种检测体系的检测效果,对一步叁重检测法中的退火温度、反转录时间、延伸时间、循环数和引物加量进行优化,并用带毒情况不同的苹果田间根茎叶、组培苗、脱毒苗对优化后的RT-PCR一步叁重检测体系进行验证。【结果】一步单重RT-PCR体系一次只能检测1种病毒,一步两重RT-PCR体系一次能同时检测2种病毒,一步叁重RT-PCR体系一次能同时检测3种病毒。优化后的一步叁重RT-PCR检测体系为:50℃反转录20 min;94℃预变性20 min;94℃变性30 s,53~56℃退火30 s,72℃延伸30 s,30个循环,引物加量为各病毒上、下游引物(10μmol/L)各1.0μL,无需进行终延伸。优化后的一步叁重检测体系验证结果与两步单重检测结果一致,初步证明该检测体系合理。【结论】建立了苹果潜隐性病毒一步叁重检测体系,该体系能同时对苹果样品中ASPV、ASGV和ACLSV 3种病毒进行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潜隐性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姚润东,史文森,孙吴润泽,黄奎,王健美.中国西南主要苹果产区潜隐性病毒分子鉴定[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王李芳,张越,刘聪,蔡洋洋,刘浪.苹果潜隐性病毒一步叁重检测体系的建立与优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秦子禹.苹果内参基因的筛选及叁种潜隐性病毒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D].河北农业大学.2015

[4].郭超,吴然,邵建柱,孙建设,师校欣.四个苹果砧木和品种苹果潜隐性病毒的变温热处理脱毒效果分析[J].北方园艺.2014

[5].郭超.组培条件下苹果潜隐性病毒的分布特征及传播途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

[6].刘萍.陕西苹果潜隐性病毒分子变异与基因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7].乔雪华.八棱海棠种子中苹果潜隐性病毒的分布特征及脱除技术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

[8].王鹏.苹果和桃中3种潜隐性病毒的Real-TimeRT-PCR检测[D].吉林农业大学.2013

[9].陈红霞,邵建柱,孙建设,乔雪华,曹晓凤.3种苹果潜隐性病毒一步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优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

[10].陈红霞,邵建柱,孙建设,曹晓凤,乔雪华.两步多重RT-PCR快速检测苹果潜隐性病毒[J].果树学报.2012

论文知识图

潜隐性病毒在树体内的分布潜隐性病毒在树体内的分布潜隐性病毒在树体内的分布潜隐性病毒在苹果树体内的分布(...5多重RT-PCR体系鉴定多种苹果#~3西南地区苹果潜隐性病毒感染率F...

标签:;  ;  ;  ;  ;  ;  ;  

潜隐性病毒论文_姚润东,史文森,孙吴润泽,黄奎,王健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