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险车道阻尼器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避险车道阻尼器,属于公路交通安全设施领域,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技术中避险车道中控制装置使用不便,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其结构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内设置有两刹车鼓,两刹车鼓对称的嵌入支撑架相对的两侧面上,刹车鼓内设置有刹车蹄总成,刹车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刹车鼓轴孔,刹车鼓轴孔内设置有轮轴,轮轴贯穿两刹车鼓和支撑架且轮轴延伸到支撑架外侧;刹车鼓外侧面套接有轮筒,轮筒位于支撑架相对的两侧面之间,两刹车鼓分别位于轮筒的两端处。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避险车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内设置有两刹车鼓,两刹车鼓对称的嵌入支撑架相对的两侧面上,刹车鼓内设置有刹车蹄总成,刹车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刹车鼓轴孔,刹车鼓轴孔内设置有轮轴,轮轴贯穿两刹车鼓和支撑架且轮轴延伸到支撑架外侧;刹车鼓外侧面套接有轮筒,轮筒位于支撑架相对的两侧面之间,两刹车鼓分别位于轮筒的两端处。

设计方案

1.一种避险车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内设置有两刹车鼓,两刹车鼓对称的嵌入支撑架相对的两侧面上,刹车鼓内设置有刹车蹄总成,刹车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刹车鼓轴孔,刹车鼓轴孔内设置有轮轴,轮轴贯穿两刹车鼓和支撑架且轮轴延伸到支撑架外侧;刹车鼓外侧面套接有轮筒,轮筒位于支撑架相对的两侧面之间,两刹车鼓分别位于轮筒的两端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险车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的中间位置套接有轴套,轴套位于两刹车鼓之间且轴套的两端分别位于两刹车鼓的刹车鼓轴孔内,刹车鼓与轴套连接处设置有衬圈,衬圈外边缘与轮筒内侧面相抵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避险车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筒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隔圈,隔圈套接在轮筒的外侧面上;轮筒两端与支撑架的内侧面连接处设置有侧圈,侧圈套接在刹车鼓的外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险车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外侧面设置有法兰,法兰内套接有法兰盘,法兰盘套接连接轮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险车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鼓内设置有刹车鼓底板,刹车鼓底板位于靠近安装刹车鼓的支撑架侧面的刹车鼓轴孔内,刹车鼓底板一侧连接刹车蹄总成,刹车鼓底板另一侧通过连接盘与轮轴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避险车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相对的两侧面的外侧均设置有加压装置和压力保持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避险车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鼓底板的外边缘处设置有凸轮短轴,凸轮短轴通过凸轮短轴座安装在法兰上,凸轮短轴延伸出支撑架的一端固定连接压力保持杆的一端,压力保持杆的另一端穿过加压装置并通过刹车杆固定架安装在支撑架的外侧面上,刹车杆固定架上设置有长条孔,压力保持杆的端部位于长条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避险车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采用自动加压装置或者手动加压装置;手动加压装置采用避震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避险车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正六面框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避险车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筒为圆筒状空心结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路交通安全设施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避险车道阻尼器。

背景技术

避险车道起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在道路相关的位置设置避险车道。避险车道是一种特殊的匝道式的设计,主要设置在公路的危险路段上,专门用于减少由于刹车失灵、车速过高、车辆失控时而造成翻车、撞山、掉崖事故的一种预防性道路安全设施。

由于我国紧急避险车道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相关的研究很少,相应的规范或指南还没有出台,各地在紧急避险车道设置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遵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中只是规定在“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危及运行安全处应设置避险车道”,并没有规定避险车道具体的设置原则。现阶段,对于己运营道路,国内在确定是否设置紧急避险车道时主要考虑的是失控车辆事故数;对于新建道路,在设计阶段考虑是否设置紧急避险车道主要还是依靠设计人员的主观判断。避险车道设置在线形、材料、减振等附属设施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给使用避险车道的司机和车辆带来了事故隐患。

在我国当前交通量迅猛增长、交通隐患日益凸显、交通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的严峻形势下,及时跟进国外最先进技术,消化吸收、研究探索和尽快应用拦索式避险车道技术,提高我国公路安全性,消灭事故多发“黑点”,利国利民,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专利号为CN205839622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变坡组合式避险车道用拦截网,包括控制器、三角支架、阻尼器、防护网、传力索以及互锁纽;三角支架以及阻尼器均是两个;两个三角支架分别设置在避险车道两侧;两个阻尼器分别设置在避险车道两侧;防护网悬挂在三角支架上;防护网通过传力索与阻尼器相连;防护网上设置有互锁纽;互锁纽与控制器相连。但是该技术方案存在避险车道中控制系统使用不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避险车道阻尼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避险车道中控制装置使用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避险车道阻尼器,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内设置有两刹车鼓,两刹车鼓对称的嵌入支撑架相对的两侧面上,刹车鼓内设置有刹车蹄总成,刹车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刹车鼓轴孔,刹车鼓轴孔内设置有轮轴,轮轴贯穿两刹车鼓和支撑架且轮轴延伸到支撑架外侧;刹车鼓外侧面套接有轮筒,轮筒位于支撑架相对的两侧面之间,两刹车鼓分别位于轮筒的两端处。其中,两刹车鼓结构相同、大小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轮轴的中间位置套接有轴套,轴套位于两刹车鼓之间且轴套的两端分别位于两刹车鼓的刹车鼓轴孔内,刹车鼓与轴套连接处设置有衬圈,衬圈外边缘与轮筒内侧面相抵触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轮筒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隔圈,隔圈套接在轮筒的外侧面上;轮筒两端与支撑架的内侧面连接处设置有侧圈,侧圈套接在刹车鼓的外侧面上。

更优地,所述支撑架的外侧面设置有法兰,法兰内套接有法兰盘,法兰盘套接连接轮轴。

更优地,所述刹车鼓内设置有刹车鼓底板,刹车鼓底板位于靠近安装刹车鼓的支撑架侧面的刹车鼓轴孔内,刹车鼓底板一侧连接刹车蹄总成,刹车鼓底板另一侧通过连接盘与轮轴转动连接。

更优地,所述支撑架相对的两侧面的外侧均设置有加压装置和压力保持杆。

更优地,所述刹车鼓底板的外边缘处设置有凸轮短轴,凸轮短轴通过凸轮短轴座安装在法兰上,凸轮短轴延伸出支撑架的一端固定连接压力保持杆的一端,压力保持杆的另一端穿过加压装置并通过刹车杆固定架安装在支撑架的外侧面上,刹车杆固定架上设置有长条孔,压力保持杆的端部位于长条孔内。

更优地,所述加压装置采用自动加压装置或者手动加压装置;手动加压装置采用避震器,其中,避震器为现有技术,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晓,具体为蒙诺避震器APS-300。

更优地,所述支撑架为正六面框架结构。

更优地,所述轮筒为圆筒状空心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避险车道阻尼器具有以下优点:

(一)、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器包括支撑架和两个刹车鼓,支撑架为正六面体,两个刹车鼓对称的嵌入支撑架的相对的两个侧面,每个刹车鼓内设置刹车总成,两个刹车鼓外套设轮筒,轮筒为空心结构,每个刹车鼓位于正好位于空心轮筒的两端,使得刹车鼓转动时带动轮筒转动,轮筒的内部中间设置衬圈,两个刹车鼓都连接衬圈,支撑架的外部刹车鼓所在的两个侧面分别安装加压装置和压力保持杆,压力保持杆一端与刹车总成中的凸轮短轴连接,另外一端固定在支撑架上,解决现有技术中避险车道中控制装置使用不便的问题,适用于道路行业的避险车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通过现场实车碰撞试验证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有效性和反复使用的可靠性,同时降低了使用成本。

(三)、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是通过同步轴连接两阻尼器,使得两端的阻尼器同步转动,可以纠正失控车辆的方向;

故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体积小、使用方便、一物多用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阻尼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刹车鼓,3、刹车蹄总成,4、刹车鼓轴孔,5、轮轴,6、轮筒,7、轴套,8、衬圈,9、隔圈,10、侧圈,11、法兰,12、法兰盘,13、刹车鼓底板,14、连接盘,15、加压装置,16、压力保持杆,17、凸轮短轴,18、凸轮短轴座,19、刹车杆固定架,20、长条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避险车道阻尼器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避险车道阻尼器,其结构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为正六面框架结构。支撑架1内安装有两刹车鼓2,两刹车鼓2对称的嵌入支撑架1相对的两侧面上,两刹车鼓2结构相同、大小相等。刹车鼓2内安装有刹车蹄总成3,刹车鼓2的两端分别设有刹车鼓轴孔4,刹车鼓轴孔4内安装有轮轴5,轮轴5贯穿两刹车鼓2和支撑架1且轮轴5延伸到支撑架1外侧;刹车鼓2外侧面套接有轮筒6,轮筒6位于支撑架1相对的两侧面之间,两刹车鼓2分别位于轮筒6的两端处,使得刹车鼓2转动时带动轮筒6转动。轮筒6为圆筒状空心结构,轮筒6的外侧面上安装有绳索。轮轴5的中间位置套接有轴套7,轴套7位于两刹车鼓2之间且轴套7的两端分别位于两刹车鼓2的刹车鼓轴孔4内,刹车鼓2与轴套7连接处安装有衬圈8,衬圈8外边缘与轮筒6内侧面相抵触连接。两个衬圈8为环形,分别位于轴套7的两侧,起到支撑固定作用。轮筒6的中间位置套接有隔圈9,隔圈9套接在轮筒6的外侧面上;轮筒6两端与支撑架1的内侧面连接处套接有侧圈10,侧圈10套接在刹车鼓2的外侧面上。支撑架1的外侧面安装有法兰11,法兰11内套接有法兰盘12,法兰盘12套接连接轮轴5。刹车鼓2内安装有刹车鼓底板13,刹车鼓底板13位于靠近安装刹车鼓2的支撑架1侧面的刹车鼓轴孔4内,刹车鼓底板13一侧连接刹车蹄总成3,刹车鼓底板13另一侧通过连接盘14与轮轴5转动连接。支撑架1相对的两侧面的外侧均安装有加压装置15和压力保持杆16;刹车鼓底板13的外边缘处安装有凸轮短轴17,凸轮短轴17通过凸轮短轴座18安装在法兰11上,凸轮短轴17延伸出支撑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压力保持杆16的一端,压力保持杆16的另一端穿过加压装置15并通过刹车杆固定架19安装在支撑架1的外侧面上,刹车杆固定架19上开设有长条孔20,压力保持杆16的端部位于长条孔20内。其中,加压装置15采用手动加压装置;手动加压装置采用避震器,其中,避震器为现有技术,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晓,具体为蒙诺避震器APS-300。

其中,刹车鼓2和刹车蹄总成3是现有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刹车鼓和刹车蹄总成的型号是根据不同的拦截车辆进行选择。具体为一种形状类似铃鼓的铸铁件,它与轮胎固定并同速转动。刹车时运用油压推动刹车蹄(Brake Shoes)接触刹车鼓内缘,藉由接触产生的摩擦力来抑制轮胎之转动以达成刹车之目的。鼓式刹车由刹车底板、刹车分泵、刹车蹄片等有关连杆、弹簧、梢钉、刹车鼓、连接盘所组成。

如附图1所示,使用时,在避险车道上安装两个阻尼器,两个阻尼器利用一个同步轴连接,同步轴的两端分别插入刹车鼓2的刹车鼓轴孔4。两个阻尼器上绳索分别连接拦截件的两端,当避险车辆撞击拦截件的时候带动绳索转动,进而带动刹车鼓2转动,刹车蹄总成3中的蹄片接触刹车鼓2内缘,依靠接触产生的摩擦力来抑制轮胎之转动以达成刹车之目的。

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设计图

一种避险车道阻尼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5636.5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759920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E01C1/00

专利分类号:E01C1/00

范畴分类:36A;36E;

申请人:上海同牛交通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同牛交通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805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曹安公路4801号602室

发明人:张宏超;赵先鹏

第一发明人:张宏超

当前权利人:上海同牛交通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罗文曌;孙园园

代理机构:37100

代理机构编号: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避险车道阻尼器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