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流浪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毛,流浪文学,浪漫,热爱自然
流浪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张意涵[1](2018)在《浅谈叁毛的流浪文学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毛是我国现代着名作家,终其一生,她始终处在流浪与浪漫的边缘,也始终在为追寻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生。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既看到魅力无穷的大自然,也可以看到踏遍世界的流浪足迹,更能从她与荷西的浪漫爱情中感受到美丽的永恒。基于叁毛,本文将试图透过其"流浪文学"的风格,解析其作为一位作家的浪漫与纯真。(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8年03期)
沈晶[2](2016)在《台湾新一代流浪文学代表作品《伤心咖啡店之歌》人物性格命运的追寻》一文中研究指出《伤心咖啡店之歌》以自由为主题,铺排情节,通过人物性格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件展开一场又一场的哲学思辨,追寻生命自由的奥义。书中描绘六个青春人物形象:狼狈面对生活且迷茫的马蒂、拥有富裕的金钱和时间的颓废的海安、自以为独善其身并且务实的吉儿、对生活厌倦却又无可奈何而认命的素圆、为金钱挂帅的社会潮流而走上追求财富的藤条、最最年轻坦率纯真并为梦幻爱情痛苦的小叶……(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6年16期)
姜文博,崔慧敏[3](2013)在《刍议沙漠装饰雕塑对叁毛流浪文学的创作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浪文学一直是当今文学的主流,我们所熟悉的《鲁滨孙漂流记》《撒哈拉故事》《灵山》等均可以堪当流浪文学的杰出楷模。流浪文学一般的阐释为:不管是什么原因流落海外,却不再继续漂泊,似乎终点已经到达,余下的生活过于实在,那就是极不浪漫的寻求谋生之道。流浪尤其是远离现代化过程集中表现的城市,漫不经心地走向荒野和原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平衡的价值观。一般的流浪文学由于其主题和价值观与世人的(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3年03期)
石伟[4](2012)在《以生命见证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是对流浪天才苏曼殊及其文学创作的研究。民国时期,苏曼殊以亦僧亦俗的“浪子”形象闻名于户牖,他的诗文绘画为时人追捧传诵,他的特立独行、怪异性情也为时人津津乐道,而最重要的是,他一身的浪漫气质以及由这一身浪漫气质创作的流浪文学,为后世树立了典范。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苏曼殊及其流浪文学:引言。简要介绍苏曼殊的生平及创作。一、“行云流水一孤僧”———苏曼殊的流浪人生。本章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对苏曼殊的流浪人生作更细致的勾画,同时解构苏曼殊流浪的原因。二、“无端狂笑无端哭”———苏曼殊的流浪文学。本章具体解析苏曼殊流浪文学的两个方面:诗歌和小说;并以《断鸿零雁记》为典型文本,挖掘苏曼殊流浪文学的独特之处。叁、“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苏曼殊流浪文学的神采与精髓。本章主要从“人本主义的文学理念”、“浪漫抒情的感伤基调”、“二律背反的张力审美”叁个角度,以更高的立意阐释苏曼殊流浪文学的特质。结语。苏曼殊流浪文学的精神传承。讲述在民国这一特定的历史境遇中,苏曼殊流浪文学的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2-06-08)
杨辉[5](2010)在《比较文化视野中的“流浪”文学母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浪"作为一个重要的叙事母题,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叙事特征,在西方文化中,这一母题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形而上色彩;而在中国文学环境中,由于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实用理性观念的影响,使得这一母题的书写具有极大的现实色彩。同时,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在这一母题的叙事中逐渐出现了中西融汇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0年24期)
刘惠玲,张骁[6](2007)在《后殖民语境下库切的流浪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浪是后殖民语境中重要的文学、文化现象。库切是后殖民语境下一位重要的流浪作家,其流浪有自身的特点——殖民者的流浪。库切通过对文化身份的关注与忧虑,对殖民话语的颠覆以及跨文化整合写作方式的尝试,展现了他对后殖民主义的揭示及批判,显示了他的流浪文学在后殖民语境下的内在含义。(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阎开振[7](1997)在《“流浪文学”:对林语堂小说创作的一种把握》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浪文学”:对林语堂小说创作的一种把握阎开振林语堂作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罕见的双语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曾在海外风靡一时。近年来,他的英文作品又在大陆被大量翻译和出版,产生了不少亦是亦非、或喜或忧的争议,这无疑为全面客观地评价林语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契机。...(本文来源于《淄博师专学报》期刊1997年02期)
流浪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伤心咖啡店之歌》以自由为主题,铺排情节,通过人物性格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件展开一场又一场的哲学思辨,追寻生命自由的奥义。书中描绘六个青春人物形象:狼狈面对生活且迷茫的马蒂、拥有富裕的金钱和时间的颓废的海安、自以为独善其身并且务实的吉儿、对生活厌倦却又无可奈何而认命的素圆、为金钱挂帅的社会潮流而走上追求财富的藤条、最最年轻坦率纯真并为梦幻爱情痛苦的小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浪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张意涵.浅谈叁毛的流浪文学风格[J].中华少年.2018
[2].沈晶.台湾新一代流浪文学代表作品《伤心咖啡店之歌》人物性格命运的追寻[J].北方文学.2016
[3].姜文博,崔慧敏.刍议沙漠装饰雕塑对叁毛流浪文学的创作启示[J].芒种.2013
[4].石伟.以生命见证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12
[5].杨辉.比较文化视野中的“流浪”文学母题[J].作家.2010
[6].刘惠玲,张骁.后殖民语境下库切的流浪文学[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7].阎开振.“流浪文学”:对林语堂小说创作的一种把握[J].淄博师专学报.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