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主动式生物芯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主动式生物芯片,蛋白芯片,抗原抗体反应模型,压力控制
主动式生物芯片论文文献综述
朱文伟,张文红,朱文彪,韩锋产,董秀珍[1](2006)在《固相表面的抗原抗体反应模型与主动式生物芯片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克服现有被动式生物芯片的不足,我们从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出发,建立了固相表面的抗原抗体反应模型,并根据模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主动式蛋白芯片系统,该系统中引入负压发生装置及控制装置,可对硝酸纤维素(NC)膜上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进行控制。并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它具有快速、稳定、鲁棒性好等优点,能满足实际要求。该系统将有助于提高抗原抗体反应的效率,改善芯片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06年04期)
朱文伟[2](2005)在《主动式生物芯片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芯片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按照其上所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有无外加场力的干预,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大类。被动式芯片是目前最普遍的生物芯片,但这类芯片存在如下缺点:生产和检测过程人为干扰因素多、难以标准化,生化反应条件和过程不可控、反应效率较低,检测结果重复性和准确性较差等。为了克服被动式生物芯片的各种不足,人们开发了多种主动式芯片。主动式生物芯片具有快速、高效、自动化和重复性好的特点,是构建芯片实验室、实现过程集成化的基本部件,已成为生物芯片技术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从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出发,建立了固相表面的抗原抗体反应模型,并根据模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主动式蛋白芯片系统。本文首先从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出发,研究了发生在固相表面的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建立了固相表面的抗原抗体反应模型。根据反应模型,分析了影响反应的各种因素,从而可知,如果要保证在芯片检测环节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并提高芯片检测的效率,必须对两个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一个是抗原抗体配位反应的速度常数K值,另一个为扩散系数D值。其次,本文建立了抗原抗体芯片的标准体系,确立了计算相对K值的方法,K值可以作为抗(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05-04-01)
朱文伟,张文红,朱文焕,李丁,罗进[3](2005)在《主动式生物芯片系统的设计和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克服现有被动式生物芯片的不足,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主动式芯片系统,在该系统中引入负压发生装置及控制装置,对NC膜上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进行控制。对该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它具有快速、稳定、鲁棒性好等优点,能满足实际要求。该系统将有助于提高抗原抗体反应的效率,改善芯片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医疗卫生装备》期刊2005年01期)
张旭,杨承,黄成军,朱疆,高俊雄[4](2003)在《主动式生物芯片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芯片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实质是一种微型化的生化分析仪器,可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两大类。主动式芯片技术是指在芯片的构建和生化反应中直接引入外力或场的作用,它具有快速、高效、自动化的特点,是构建芯片实验室、实现过程集成化的基本部件。主动式芯片技术已成为生物芯片技术研究的重点。文章介绍了几种典型的主动式生物芯片的原理、应用及其研究情况。(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03年04期)
主动式生物芯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物芯片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按照其上所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有无外加场力的干预,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大类。被动式芯片是目前最普遍的生物芯片,但这类芯片存在如下缺点:生产和检测过程人为干扰因素多、难以标准化,生化反应条件和过程不可控、反应效率较低,检测结果重复性和准确性较差等。为了克服被动式生物芯片的各种不足,人们开发了多种主动式芯片。主动式生物芯片具有快速、高效、自动化和重复性好的特点,是构建芯片实验室、实现过程集成化的基本部件,已成为生物芯片技术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从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出发,建立了固相表面的抗原抗体反应模型,并根据模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主动式蛋白芯片系统。本文首先从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出发,研究了发生在固相表面的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建立了固相表面的抗原抗体反应模型。根据反应模型,分析了影响反应的各种因素,从而可知,如果要保证在芯片检测环节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并提高芯片检测的效率,必须对两个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一个是抗原抗体配位反应的速度常数K值,另一个为扩散系数D值。其次,本文建立了抗原抗体芯片的标准体系,确立了计算相对K值的方法,K值可以作为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动式生物芯片论文参考文献
[1].朱文伟,张文红,朱文彪,韩锋产,董秀珍.固相表面的抗原抗体反应模型与主动式生物芯片系统[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
[2].朱文伟.主动式生物芯片系统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
[3].朱文伟,张文红,朱文焕,李丁,罗进.主动式生物芯片系统的设计和仿真[J].医疗卫生装备.2005
[4].张旭,杨承,黄成军,朱疆,高俊雄.主动式生物芯片技术[J].微电子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