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举证顺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顺序,被告人,刑事诉讼,效果,国家,论文,工作。
举证顺序论文文献综述
泮建辉[1](2016)在《以庭审效果为中心安排举证顺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公诉办案实践中,对于按照何种顺序进行举证,不同的办案人员有不同的方式,庭审举证顺序方式纷呈。在审查起诉阶段,公诉人秉承的是客观公正的态度,但一旦决定提起公诉至法院后,除非出现新的事实和证据,公诉人的职责主要就是指控犯罪,如何运用证据在庭审中达到最佳的指控效果来获得合议庭成员的认同,并且最大化地说服被告人、辩护人、旁听群众,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在庭审中能够有力地指控犯罪,达到最佳的庭审效果,公诉人在举证时应结合被告人的认罪态度,根据在案各种类型证据直接证明犯罪事实的力度,再安排举证的顺序。(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经济》期刊2016年01期)
张敬博[2](2012)在《反思与变革:我国刑事庭审中举证顺序的应然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已经颁布并即将实行,新刑事诉讼法运用了大量笔墨对证据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修改与完善,但尚显不足的是该法在关注证据制度之外,对庭审中举证和质证程序未加以改动,依然延续了原法对于举证顺序的规定。根据实践的经验反馈,庭审过程中控辩双方对证据的运用直接关涉案件的定性与量刑,而举证次序更可能对法官自由心证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对该程序的设计不能简单停留在对证据的列举层面上,而应通过精巧的程序设计,通盘考察证据制度的基本原理,建立以物证为中心的举证模式,并尝试构建以证明逻辑作为依据,较为灵活的举证顺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转变举证与质证衔接观念,将警察、鉴定人、证人作证与电子证据示证等环节科学地融入到庭审证据认定中。(本文来源于《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刘彪[3](2012)在《不一定非以被告人供述为第一举证顺序》一文中研究指出出庭是公诉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前期工作的检验和总结,在整个公诉工作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出庭时免不了要举证,但举证时,各种证据孰先孰后?由于刑事诉讼法没有对举证顺序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导致不同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和操作。2008年出版、最高人民检察院(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2-04-18)
举证顺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已经颁布并即将实行,新刑事诉讼法运用了大量笔墨对证据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修改与完善,但尚显不足的是该法在关注证据制度之外,对庭审中举证和质证程序未加以改动,依然延续了原法对于举证顺序的规定。根据实践的经验反馈,庭审过程中控辩双方对证据的运用直接关涉案件的定性与量刑,而举证次序更可能对法官自由心证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对该程序的设计不能简单停留在对证据的列举层面上,而应通过精巧的程序设计,通盘考察证据制度的基本原理,建立以物证为中心的举证模式,并尝试构建以证明逻辑作为依据,较为灵活的举证顺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转变举证与质证衔接观念,将警察、鉴定人、证人作证与电子证据示证等环节科学地融入到庭审证据认定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举证顺序论文参考文献
[1].泮建辉.以庭审效果为中心安排举证顺序[J].法制与经济.2016
[2].张敬博.反思与变革:我国刑事庭审中举证顺序的应然路径[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
[3].刘彪.不一定非以被告人供述为第一举证顺序[N].检察日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