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声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装饰性吸声板,包括微粒吸声板(1)和镶嵌于所述微粒吸声板(1)中的光纤(2);所述的微粒吸声板(1)为由透明的吸声颗粒通过粘接剂结合而成的具有若干孔隙的微粒吸声板;所述光纤(2)的一端设置有光源器(3),光源器(3)用于提供光源并沿轴向方向射入所述的光纤(2)中。本实用新型中,光纤可以按照预先的设计布置成不同的图案\/图形,当光源器打开时,光源穿过光纤,会在半透明的微粒吸声板上显现出光纤所布置成的图案\/图形,从而使其具备发光的装饰效果,可应用于某些特定场合用于营造环境氛围。
主设计要求
1.装饰性吸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粒吸声板(1)和镶嵌于所述微粒吸声板(1)中的光纤(2);所述的微粒吸声板(1)为由透明的吸声颗粒通过粘接剂结合而成的具有若干孔隙的微粒吸声板;所述光纤(2)的一端设置有光源器(3),光源器(3)用于提供光源并沿轴向方向射入所述的光纤(2)中。
设计方案
1.装饰性吸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粒吸声板(1)和镶嵌于所述微粒吸声板(1)中的光纤(2);所述的微粒吸声板(1)为由透明的吸声颗粒通过粘接剂结合而成的具有若干孔隙的微粒吸声板;所述光纤(2)的一端设置有光源器(3),光源器(3)用于提供光源并沿轴向方向射入所述的光纤(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性吸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2)平铺镶嵌于所述的微粒吸声板(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饰性吸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2)埋匿于所述的微粒吸声板(1)中,且光纤(2)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微粒吸声板(1)的厚度,光纤(2)的直径与微粒吸声板(1)的厚度的差值不大于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饰性吸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吸声板(1)的厚度为6mm-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装饰性吸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2)的数量为一根或多根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性吸声板,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微粒吸声板(1)的吸声颗粒中,粒度范围在0.1mm-2.0mm之间的吸声颗粒的重量比在95%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饰性吸声板,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微粒吸声板(1)的吸声颗粒中,粒度范围在0.2mm-0.8mm之间的吸声颗粒的重量比在95%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性吸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声颗粒采用无色透明的、颗粒似球形的玻璃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性吸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的用量为所述吸声颗粒重量的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性吸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2)为通体发光光纤,其直径为1.5mm-20m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声材料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具有发光装饰效果的吸声板。
背景技术
多孔吸声材料本身拥有大量的、开放的、相互贯通的孔隙,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4108902B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微粒吸声板。声波顺着这些微小的孔隙进入材料内部,引起孔隙中空气的振动,在空气黏滞阻力、空气与孔壁的摩擦和热传导的作用下,将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被损耗,从而达到吸声的效果。
常见的多孔吸声材料有矿棉、玻璃棉、聚酯纤维、木丝板、泡沫铝等,但多数多孔吸声材料的装饰性不强,或者装饰性的生产工艺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饰性强、生产工艺简单的具有发光效果的装饰性吸声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装饰性吸声板,包括微粒吸声板和镶嵌于所述微粒吸声板中的光纤;所述的微粒吸声板为由透明的吸声颗粒通过粘接剂结合而成的具有若干孔隙的微粒吸声板;所述光纤的一端设置有光源器,光源器用于提供光源并沿轴向方向射入所述的光纤中。
其中,所述的微粒吸声板为现有材料,该微粒吸声板更为具体的结构以及制备方法可参见授权公告号为CN104108902B的中国专利。上述技术方案中所采用的微粒吸声板仅在公告号为CN104108902B的中国专利的基础上对吸声颗粒的选用作了进一步限定,即限定所选用的吸声颗粒为透明的吸声颗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半透明的微粒吸声板中引入光纤后,即可使其具备发光的装饰效果,具体的,光纤为无色透明的,埋于透明的吸声颗粒制成的微粒吸声板中之后,从外观上几乎无法分辨出光纤,因此当光源器关闭时,本装饰性吸声板的外观即为普通的半透明吸声板,当光源器打开后,光源会穿过光纤,由于半透明的微粒吸声板是可以透光的,所以在微粒吸声板上会显现出光纤所布置成的图案\/图形;并且,本装饰性吸声板还具有吸声效果好、装饰性强、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本装饰性吸声板可应用于某些特定场合用于营造环境氛围,光纤所构成的图案\/图形可依据不同的要求或情形进行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的光纤平铺镶嵌于所述的微粒吸声板中。
进一步的,所述的光纤埋匿于所述的微粒吸声板中,且光纤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微粒吸声板的厚度,光纤的直径与微粒吸声板的厚度的差值不大于5mm。
进一步的,所述微粒吸声板的厚度为6mm-50mm。
进一步的,所述光纤的数量为一根或多根的组合。
进一步的,构成所述微粒吸声板的吸声颗粒中,粒度范围在0.1mm-2.0mm之间的吸声颗粒的重量比在95%以上。
进一步的,构成所述微粒吸声板的吸声颗粒中,粒度范围在0.2mm-0.8mm之间的吸声颗粒的重量比在95%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吸声颗粒采用无色透明的、颗粒似球形的玻璃砂。
进一步的,所述粘接剂的用量为所述吸声颗粒重量的1%-5%。
进一步的,所述的光纤为通体发光光纤,其直径为1.5mm-20mm。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微粒吸声板,2-光纤,3-光源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介绍,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饰性吸声板,其包括微粒吸声板1和镶嵌于所述微粒吸声板1中的光纤2;所述的微粒吸声板1为由透明的吸声颗粒通过粘接剂结合而成的具有若干孔隙的微粒吸声板;所述光纤2的一端设置有光源器3,光源器3用于提供光源并沿轴向方向射入所述的光纤2中。
其中,所述的微粒吸声板为现有材料,该微粒吸声板更为具体的结构以及制备方法可参见授权公告号为CN104108902B的中国专利。上述技术方案中所采用的微粒吸声板仅在公告号为CN104108902B的中国专利的基础上对吸声颗粒的选用作了进一步限定,即限定所选用的吸声颗粒为透明的吸声颗粒。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光纤2是平铺镶嵌于所述的微粒吸声板1中的,参见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光纤2按设计图案\/图形进行弯曲,并定型于微粒吸声板1中。根据所设计的图案\/图形,微粒吸声板1中所布置的光纤2的数量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多根的组合,且光纤2是埋匿于微粒吸声板1中的,即光纤2的直径不大于微粒吸声板1的厚度且光纤2不会由微粒吸声板1的厚度方向凸出。另外,为了保证光纤2发光时,光线能够很好的穿透微粒吸声板1,清晰体现出光纤2所布置成的图案\/图形,光纤2的直径与微粒吸声板1的厚度的差值应当不大于5mm。通常,微粒吸声板1的厚度为6mm-50mm,光纤2采用通体发光光纤,其直径为1.5mm-20mm,其中,当光纤2的布置存在叠加时,按叠加后的厚度计算光纤2的直径,叠加后的厚度与微粒吸声板1的厚度的差值不大于5mm。
在本实用新型中,构成所述微粒吸声板1的吸声颗粒中,粒度范围在0.1mm-2.0mm之间的吸声颗粒的重量比在95%以上;更优地,粒度范围在0.2mm-0.8mm之间的吸声颗粒的重量比应当在95%以上。吸声颗粒采用无色透明的、颗粒似球形的玻璃砂。所述粘接剂为改性粘接剂,其用量为吸声颗粒重量的1%-5%,该用量既能使吸声颗粒之间相互牢固粘接,又能避免由于粘接剂过量导致吸声颗粒间缝隙堵塞而影响吸声效果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在的微粒吸声板1由透明的吸声颗粒制成,光纤2也为无色透明的,所以当光纤2埋于透明的微粒吸声板1中之后,从外观上几乎无法分辨出光纤。当光源器3关闭时,本装饰性吸声板的外观即为普通的半透明吸声板,当光源器3打开后,本实用新型即可成为发光的吸声板,光源穿过光纤,会在半透明的微粒吸声板上显现出光纤所布置成的图案\/图形。并且,本装饰性吸声板还具有吸声效果好、装饰性强、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本装饰性吸声板可应用于某些特定场合用于营造环境氛围,光纤所构成的图案\/图形可依据不同的要求或情形进行设计。
对于上述 装饰性吸声板,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光纤2按设计图案\/图形进行弯曲,并使其定型;
S2、将定型后的光纤2放入模具中,并预留出一段外露的光纤2,用于连接光源器3;
S3、将粒度符合上述要求的透明的吸声颗粒与粘接剂一起充分搅拌混匀;
S4、将搅拌好的吸声颗粒和粘接剂的混合物放入所述模具中,然后通过拍打、压实或振动的方式使其成型为微粒吸声板1;
S5、待粘接剂固化后,将成型的微粒吸声板1及嵌入其中的光纤2脱出模具;
S6、将微粒吸声板1安装到位,然后再将外露的光纤2连接上光源器3。
其中,在步骤S1中,光纤2的弯曲半径不得高于该光纤的最大弯曲半径,最大弯曲半径一般为光纤直径的5倍。
在步骤S1中,根据所设计的图案\/图形而定,光纤2的数量可以为一根或多根的组合,并且光纤2可以存在交叉或叠加。
在步骤S1中,所选用的光纤2的直径不得大于预制得的微粒吸声板1的厚度,且与微粒吸声板1的厚度的差值不得大于5mm;当光纤2的布置存在叠加时,按叠加后的厚度计算光纤直径,光纤叠加的数量最好不大于两根。
在步骤S3中,所选用的吸声颗粒中,粒度范围在0.1mm-2.0mm之间的吸声颗粒的重量比应当在95%以上;更优地,粒度范围在0.2mm-0.8mm之间的吸声颗粒的重量比应当在95%以上。
在步骤S3中,所述粘接剂的用量为吸声颗粒重量的1%-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6264.3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CN209780100U
授权时间:20191213
主分类号:E04F13/074
专利分类号:E04F13/074;E04F13/075;E04B1/86
范畴分类:36C;36D;
申请人:正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正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海科路西段57号
发明人:何奇;沈加曙;钱伟鑫
第一发明人:何奇
当前权利人:正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许冲
代理机构:51231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泰合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光纤损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