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用电动压缩机的吸气导流结构。它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一端内壁的环槽以及设置于壳体内壁上且环绕环槽分布的多个导流板,壳体上开设有进气口,多个导流板与环槽构成导流通道用于将进气口吸入的高速气流向壳体的内周壁扩散。本装置从进气口吸入的高速气流不会完全冲击到电机上或是冲击到壳体的内周壁上,而是经由导流通道逐渐将高速气流疏导以使高速气流向壳体的内周壁扩散,导流通道可以减小高速气流进入时正面冲击带来的压力损失,相应的可以减小气流脉动,以保证高速气流在输送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带走电机上的热量。该装置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车用电动压缩机的吸气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装设电机的壳体、设置于壳体一端内壁的环槽以及设置于壳体内壁上且环绕环槽分布的多个导流板,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环槽用于安装轴承以与电机传动连接,多个所述导流板与环槽构成导流通道用于将进气口吸入的高速气流向壳体的内周壁扩散。
设计方案
1.一种汽车用电动压缩机的吸气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装设电机的壳体、设置于壳体一端内壁的环槽以及设置于壳体内壁上且环绕环槽分布的多个导流板,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环槽用于安装轴承以与电机传动连接,多个所述导流板与环槽构成导流通道用于将进气口吸入的高速气流向壳体的内周壁扩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电动压缩机的吸气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流板和壳体的内周壁构成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分布于导流通道的外侧,相邻的导流板之间存在连通分流通道和导流通道的间隙,所述导流通道通过分流通道将进气口吸入的高速气流向壳体的内周壁扩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电动压缩机的吸气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上由内向外开设有多个与分流通道相连通的导流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电动压缩机的吸气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设置为四个且间隔开设于壳体的内周壁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电动压缩机的吸气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的顶部开设有进油口,所述导流通道通过进油口与环槽的内部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电动压缩机的吸气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供电控安装的安装槽,所述壳体的内周壁上且位于安装槽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由内向外分布且与分流通道相连通的冷却格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电动压缩机的吸气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开设于壳体的顶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电动压缩机的吸气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外侧轮廓呈“人”字形,每个所述导流槽均对应设置有一“人”字形导流板且该“人”字形导流板的顶部正对于该导流槽的内端分布,所述冷却格栅对应设置有一“人”字形导流板且该“人”字形导流板的顶部正对于冷却格栅的内端分布,所述导流通道由环槽的外周壁和多个“人”字形导流板的底部所围成,所述导流通道和分流通道通过相邻“人”字形导流板底部间的间隙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电动压缩机的吸气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冷却格栅相对应的“人”字形导流板底部的一端设置为斜坡面,所述斜坡面位于进气口的进气范围内且斜坡面正对进气方向。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用电动压缩机的吸气导流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压缩机以其体积小、重量轻、运转平稳、容积效率高等特点,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电动压缩机主要包括电机、电控和泵体等零部件,电动压缩机在热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为吸气、压缩和排气,为热管理系统功能的实现提供动力源。
在现有的压缩机结构中,进气口的位置仅仅满足了吸气功能需求,通过进气口吸入的制冷工质的流动状态往往是杂乱无章的,导致压缩机内部的压损和脉动很大,直接影响到压缩机的制冷性能,而由于电机和电控并没有单独的冷却系统,只能依靠进气口吸入的制冷工质进行冷却,故而现有压缩机中的电机和电控存在散热不充分的问题,容易导致电机烧坏和电控烧蚀,进而导致压缩机整机报废。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动压缩机提出改进方案,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的汽车用电动压缩机的吸气导流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电动压缩机的吸气导流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用电动压缩机的吸气导流结构,它包括用于装设电机的壳体、设置于壳体一端内壁的环槽以及设置于壳体内壁上且环绕环槽分布的多个导流板,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环槽用于安装轴承以与电机传动连接,多个所述导流板与环槽构成导流通道用于将进气口吸入的高速气流向壳体的内周壁扩散。
优选地,多个所述导流板和壳体的内周壁构成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分布于导流通道的外侧,相邻的导流板之间存在连通分流通道和导流通道的间隙,所述导流通道通过分流通道将进气口吸入的高速气流向壳体的内周壁扩散。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内周壁上由内向外开设有多个与分流通道相连通的导流槽。
优选地,所述导流槽设置为四个且间隔开设于壳体的内周壁上。
优选地,所述环槽的顶部开设有进油口,所述导流通道通过进油口与环槽的内部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供电控安装的安装槽,所述壳体的内周壁上且位于安装槽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由内向外分布且与分流通道相连通的冷却格栅。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开设于壳体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导流板的外侧轮廓呈“人”字形,每个所述导流槽均对应设置有一“人”字形导流板且该“人”字形导流板的顶部正对于该导流槽的内端分布,所述冷却格栅对应设置有一“人”字形导流板且该“人”字形导流板的顶部正对于冷却格栅的内端分布,所述导流通道由环槽的外周壁和多个“人”字形导流板的底部所围成,所述导流通道和分流通道通过相邻“人”字形导流板底部间的间隙相连通。
优选地,与所述冷却格栅相对应的“人”字形导流板底部的一端设置为斜坡面,所述斜坡面位于进气口的进气范围内且斜坡面正对进气方向。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装置从进气口吸入的高速气流不会完全冲击到电机上或是冲击到壳体的内周壁上,而是经由导流通道逐渐将高速气流疏导以使高速气流向壳体的内周壁扩散,导流通道可以减小高速气流进入时正面冲击带来的压力损失,相应的可以减小气流脉动,以保证高速气流在输送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带走电机上的热量。该装置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中:10、壳体;101、环槽;102、进气口;103、间隙;104、导流槽; 105、进油口;106、安装槽;11、导流板;111、斜坡面;12、冷却格栅;
a、导流通道;b、分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用电动压缩机的吸气导流结构,它包括用于装设电机的壳体10、设置于壳体10一端内壁的环槽101 以及设置于壳体10内壁上且环绕环槽101分布的多个导流板11,壳体10上开设有进气口102,环槽101用于安装轴承以与电机传动连接,多个导流板 11与环槽101构成导流通道a用于将进气口102吸入的高速气流向壳体10的内周壁扩散。作为优选方案,环槽101设置于壳体10内壁的中心,以便于多个导流板11的布设。
基于以上结构,本装置从进气口102吸入的高速气流(即制冷工质产生的气流)不会完全冲击到电机上或是冲击到壳体10的内周壁上,而是经由导流通道a逐渐将高速气流疏导以使高速气流向壳体10的内周壁扩散,扩散后的高速气流沿着壳体10的内周壁与电机之间的缝隙由内向外输送并最终进入到泵体的循环系统中,从而能够更加快速的将电机壳上的热量带走,需要指出的是压缩机内的热量主要由电机和电控两部分产生,电控部分由于安装在电机壳的外周侧,因此对电机壳进行散热可以有效地对电控部分进行散热;而多个导流板11与环槽101构成的导流通道a可以减小高速气流进入时正面冲击带来的压力损失,相应的可以减小气流脉动,并最终沿着导流通道a逐渐向壳体10的内周壁扩散,从而能够更加快速的将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带走,进而对电机进行散热,达到冷却电机的效果。现有技术中没有充分考虑电机和电控冷却需求,经常出现散热不充分导致电控烧蚀或电机烧坏,进而导致压缩机整机报废,而本装置壳体10内部的电机得到充分的散热后,可以保证壳体10的整体温度处于较低的状态,从而在电控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也可通过低温的壳体10得到有效的降低。基于此,该装置结构简单,散热性能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为了便于从进气口102中吸入的高速气流得到有效的扩散,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多个导流板11和壳体10的内周壁构成分流通道b,分流通道 b分布于导流通道a的外侧,相邻的导流板11之间存在连通分流通道b和导流通道a的间隙103,导流通道a通过分流通道b将进气口102吸入的高速气流向壳体10的内周壁扩散(如图1所示)。由此,从进气口102吸入的高速气流在导流通道a中流动的过程中,会通过相邻的导流板11之间的间隙103流入到分流通道b内,通过分流通道b将高速气流向壳体10的内周壁扩散,扩散后的高速气流沿着壳体10的内周壁与电机之间的缝隙由内向外输送并最终进入到泵体的循环系统中,以使从进气口102中吸入的高速气流得到有效的扩散。
为了加快整个电动压缩机气流的循环效率,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壳体10的内周壁上由内向外开设有多个与分流通道b相连通的导流槽104。由此,高速气流可在壳体10的内周壁与电机之间形成流通通道,使得进入到分流通道b中的高速气流通过导流槽104输出,导流槽104能够快速的将分流通道b中的高速气流输出进而达到加快整个电动压缩机气流的循环效率的效果,同时,在电动压缩机气流循环效率提高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快速的带走电机的热量,从而相应的增加了电机的散热性能。
为了进一步的便于电机的散热,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导流槽104 设置为四个且间隔开设于壳体10的内周壁上。应当知道的是,导流槽104均匀的间隔开设于壳体10的内周壁上,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电机的散热。
为了便于对环槽101内的轴承进行润滑,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环槽101的顶部开设有进油口105,导流通道a通过进油口105与环槽101的内部相连通。在电动压缩机工作的过程中,部分油液会随着气流进入到壳体10 内并参与到气流的循环当中,在进气口102吸入高速气流时,高速气流在导流通道a流动的过程中会在壳体10内形成螺旋气流(导流通道a相当于一个环形通道,从而在高速气流在导流通道a向壳体10的内周壁扩散的过程中,会形成螺旋气流),油液在循环的过程经过导流通道a时会与螺旋气流产生碰撞,碰撞的过程中容易使油液和气流相互分离,分离后的油液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进油口105落入环槽101内以起到润滑轴承的作用,从而降低电机输出轴和轴承之间的磨损功耗。
为了便于电动压缩机中的电控的散热,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壳体 10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供电控安装的安装槽106,壳体10的内周壁上且位于安装槽106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由内向外分布且与分流通道b相连通的的冷却格栅12。现有技术中的电动压缩机中的电控并不会设计相应的散热结构,而电控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的散热,可能会导致电控烧毁。因而,本实施例的电控装设于壳体10的外周壁上的安装槽106内,并通过壳体10内的冷却格栅12将电控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带走,冷却格栅12设置于壳体10的内周壁上,从而通过导流通道a后向壳体10的内周壁扩散的高速气流在循环的过程中也可沿着冷却格栅12内形成的通道由内向外输送并最终进入到泵体的循环系统中,从而将冷却格栅12上的热量带走,进而起到为电控降温的效果。相比于直接通过壳体10或壳体10内的导流槽104来对电控进行降温的方式,冷却格栅12相当于具有多个并排设置的小型导流槽104,因此采用冷却格栅12对电控进行降温的效果更好。
为了进一步的便于电控的散热,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安装槽106 开设于壳体10的顶部。由此,电控相当于安装在壳体10的顶部,冷却格栅 12也相应的设置在壳体10内的顶部,而由于气流在循环的过程中,往往会带有一定的油液,将冷却格栅12设置在壳体10内的顶部可相应的减少油液在随气流循环的过程中附着在冷却格栅12上的数量,从而保证冷却格栅12的散热效果,进而便于电控的散热。
为了保证导流通道a的导流效果,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导流板11 的外侧轮廓呈“人”字形,每个导流槽104均对应设置有一“人”字形导流板11且该“人”字形导流板11的顶部正对于该导流槽104的内端分布,冷却格栅12对应设置有一“人”字形导流板11且该“人”字形导流板11的顶部正对于冷却格栅12的内端分布,导流通道a由环槽101的外周壁和多个“人”字形导流板11的底部所围成,导流通道a和分流通道b通过相邻“人”字形导流板11底部间的间隙103相连通。由此,通过多个“人”字形导流板11 在壳体10的内周壁和环槽101之间构成导流通道a和分流通道b;每个导流槽104均对应设置有一“人”字形导流板11,从而在该“人”字形导流板11 的顶部正对于该导流槽104的内端分布时,可以使该“人”字形导流板11两侧的高速气流汇聚到该导流槽104内并通过该导流槽104由内向外输送至泵体的循环系统中;冷却格栅12对应设置有一“人”字形导流板11,从而在该“人”字形导流板11的顶部正对于冷却格栅12的内端分布时,可以使该“人”字形导流板11两侧的高速气流经由冷却格栅12由内向外输送至泵体的循环系统中,从而快速的将冷却格栅12的热量带走。
为了进一步的加强电控的散热效果,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与冷却格栅12相对应的“人”字形导流板11底部的一端设置为斜坡面111,斜坡面 111位于进气口102的进气范围内且斜坡面111正对进气方向。由此,由进气口102进入的高速气流直接冲击在斜坡面111上并经斜坡面111将高速气流分隔成两部分,一部分的高速气流进入到导流通道a内,另外一部分高速气流直接冲击在冷却格栅12上,从而能够快速的将冷却格栅12上的热量带走;同时可以使冷却工质所形成的高速气流在电机壳内形成一个合理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对安装有电控部分的内侧壁部分进行散热,使高速气流对电控的冷却效果实现最大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36048.8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654243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F04C 29/12
专利分类号:F04C29/12;F04C29/04;F04C23/02
范畴分类:28D;
申请人:山东日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山东日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76800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市北经济开发区山河路57号
发明人:许金龙;郑惠凤;彭建云;周乐
第一发明人:许金龙
当前权利人:山东日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志海
代理机构:44399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汉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9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