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伺服论文_杜仁慧,秦雅,陶春荣,游新望

导读:本文包含了数字伺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数字,永磁,系统,算法,处理器,模糊,伺服系统。

数字伺服论文文献综述

杜仁慧,秦雅,陶春荣,游新望[1](2019)在《全数字交流伺服驱动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对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的高性能控制,设计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智能功率模块(IPM)的全数字交流伺服驱动器。主要介绍了该驱动器的基本原理、伺服控制单元的硬件设计方案和软件实现流程。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驱动器能够在控制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驱动电机稳定跟踪阶跃信号和正弦信号,并具有很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精度。(本文来源于《雷达与对抗》期刊2019年04期)

许海斌,陈兴文,王惠博[2](2019)在《基于DSP的永磁无刷直流伺服电机全数字控制系统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能是我国的基本能源之一,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使用电能。基于现阶段电能传输及转化过程中造成的电能浪费问题,工作人员正在积极研究无刷直流电机的应用优势和具体操作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相应的控制系统也开始朝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据此主要介绍了DSP的永磁无刷直流伺服电机全数字控制系统的构建过程、控制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本文来源于《湖北农机化》期刊2019年22期)

尚霄[3](2019)在《基于DSP+FPGA的数字伺服控制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采用具有强大的事件管理能力的DSP结合具有高速逻辑运算能力的FPGA的全数字电路控制硬件设计方案。一方面,该方案可以充分利用FPGA高速并行处理的优点,满足多通道、多类型信号采样,实现转速、电流实时控制,减轻DSP的负担;另一方面,该方案可以利用FPGA大规模高度集成的特点,缩减数字电路部分的体积空间。另外,考虑到转换精度、系统灵敏度和分辨率等因素,方案还采用了高精度模数转换芯片AD7656。(本文来源于《科学咨询(科技·管理)》期刊2019年10期)

吴迎年,杨弃[4](2019)在《视觉伺服抓取系统及其数字孪生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智能制造生产线中的机器人抓取需求,设计了视觉伺服抓取系统;以视觉伺服控制系统为基础,设计并构建了视觉伺服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了数字模型与物理模型的信息同步、互操作以及数字模型对物理模型状态的预测。对于目标物体的不同运动情况制定了3种目标运动状态预测方案,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对抓取实验的模拟结果确定使用不同方案的条件,为物理实体的抓取提供最优方案。以NAO机器人为实验平台实现了系统的抓取任务,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19年06期)

韩颖,权渭锋,李楠[5](2019)在《旋变数字转换器在制导雷达伺服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利用旋变数字转换器(Resolver-to-digital Converter,RDC)芯片19XSZ3412-S32-07A构建了制导雷达伺服控制系统中,高精度的双路位置检测模块。首先,介绍了轴角转换、粗-精组合及粗-精纠错的原理;给出了轴角转换系统中包含激磁源、旋变芯片以及旋转变压器在内的叁个主要模块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基于19XSZ3412-S32-07A的旋变数字转换器转换模块内部电路,搭建了外围硬件系统。提出了基于DSP的粗、精通道解耦算法。本文设计的基于旋变数字转换器的系统外围器件少,解算精度高,达到了相关设计要求,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本文来源于《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王凌艳[6](2019)在《某型雷达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伺服系统是以机械参数为控制对象的自动控制系统,它能够使输出量快速而准确的跟随输入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实现随动或者自动跟踪目标。伺服系统根据需求实现方法很多,有以直流电机驱动控制对象的伺服系统,有以叁相异步电机驱动控制对象的伺服系统,有以直流无刷电机驱动控制对象的伺服系统等。本文主要从应用方面研究了应用于某型雷达上交流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对象的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系统采用位置环、电流环、和速度环叁环控制,形成全闭环控制系统,外环采用位置环控制,内环为速度环和电流环,使系统满足稳定度和精度,以及快速性等要求。论文首先根据机关下达的雷达整机要求中对伺服指标的要求,对伺服进行了总体方案设计。系统采用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控制技术的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通过驱动器内合理的PID控制参数的调节,达到系统的最优控制,完成总体对指标的要求。结合整个伺服系统总体方案,进行了驱动器、执行电机,测量元件等元器件计算选型,系统硬件结构设计,伺服控制器设计,角度采集与处理单元设计,方位手动功能的设计,俯仰应急功能的设计,系统BITE设计以及电磁兼容性设计等。结合系统硬件设计了系统软件,编写了相应的软件,主要包括伺服控制程序,角码转换程序,系统BITE程序等。根据电磁兼容的叁要素,在硬件设计电路中加入电磁兼容性设计,并根据实际调试过程对电磁兼容性设计进行完善。系统在各个模块设计平台上对各模块指标进行了验证,同时在驱动器自带的人机交互软件中对电流环,位置环,电流环进行了设计。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成功测试与分析。论文所描述的伺服系统设备已经调试完成,经过测试,所有指标满足机关对系统指标的要求,系统精度高,稳定度好,能够快速响应,从而验证了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实现驱动控制对象的合理性以及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5-11)

蔡广飞[7](2019)在《基于PLC的全数字交流伺服位置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运动控制系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过去的运动控制系统结构非常封闭、对于控制软件的要求极高、很多软件都不能控制、还要很多都不能使用网络功能,已经无法应对当下的要求了。而现代的运动控制系统是将计算机、传感、电力等技术完美融合的产物,具有过去系统不具有的网络功能,智能化程度更高,对于机械的传动传递的更及时,进而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9年12期)

张小红,曹英健,盛文巍[8](2019)在《控制飞行器舵面的电液伺服系统数字动压反馈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控制飞行器舵面的电液伺服系统的质量弹簧物理模型,辨识了特性参数,推导出伺服机构数学模型。采用电子动压反馈的位置闭环控制算法,通过仿真分析和样机带载试验,表明控制算法有效,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动态特性。(本文来源于《液压气动与密封》期刊2019年04期)

白生亮[9](2019)在《SW-50D短波广播发射机伺服数字处理器板功能和原理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SW-50D系列50kWPSM短波广播发射机为研究对象,主要阐述了其伺服数字处理板和伺服电路控制接口板、伺服模拟处理器板、伺服模拟接口板之间的联系以及伺服数字处理器板的原理。(本文来源于《数字传媒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陈雪梅,谢清钟[10](2018)在《基于模糊PID数字控制算法的液压启动控制伺服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PID控制方法对液压启动伺服系统控制过程存在抗干扰差,参数规定冲突的问题。提出基于模糊PID数字的液压启动控制伺服系统控制方法。将液压启动控制伺服系统自主控制输出和PID控制参数结合模糊切换思想,运用模糊切换规则进行判断,将判断结果作用于被控对象,完成模糊PID数字控制器的控制输出。实验结果显示,在模糊PID数字控制算法的支持下,液压启动控制伺服系统的控制效果较为理想,控制过程操作简单且拥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数字伺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能是我国的基本能源之一,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使用电能。基于现阶段电能传输及转化过程中造成的电能浪费问题,工作人员正在积极研究无刷直流电机的应用优势和具体操作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相应的控制系统也开始朝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据此主要介绍了DSP的永磁无刷直流伺服电机全数字控制系统的构建过程、控制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字伺服论文参考文献

[1].杜仁慧,秦雅,陶春荣,游新望.全数字交流伺服驱动器设计[J].雷达与对抗.2019

[2].许海斌,陈兴文,王惠博.基于DSP的永磁无刷直流伺服电机全数字控制系统探究[J].湖北农机化.2019

[3].尚霄.基于DSP+FPGA的数字伺服控制器的设计[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

[4].吴迎年,杨弃.视觉伺服抓取系统及其数字孪生系统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9

[5].韩颖,权渭锋,李楠.旋变数字转换器在制导雷达伺服系统中的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9

[6].王凌艳.某型雷达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9

[7].蔡广飞.基于PLC的全数字交流伺服位置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9

[8].张小红,曹英健,盛文巍.控制飞行器舵面的电液伺服系统数字动压反馈算法[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9

[9].白生亮.SW-50D短波广播发射机伺服数字处理器板功能和原理简介[J].数字传媒研究.2019

[10].陈雪梅,谢清钟.基于模糊PID数字控制算法的液压启动控制伺服系统的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高温疲劳试验系统再制造后的B2025龙门刨床Fig.3.3Rema...3 数字伺服油缸非线性仿真模型电液数字伺服双缸系统原理框图全数字伺服系统组成框图数字伺服聚焦式位移传感器测量原...

标签:;  ;  ;  ;  ;  ;  ;  

数字伺服论文_杜仁慧,秦雅,陶春荣,游新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