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论文和设计-李红宙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包括下部固定块(1),下部固定块(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带有通孔的连接支耳(2);所述下部固定块(1)上设置有若干平行设置的纵向隔板(3),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3)之间设置有中部压板(4),中部压板(4)垂直于下部固定块(1)的顶端面设置并且两端分别与一个纵向隔板(3)固定,中部压板(4)与下部固定块(1)的顶端面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固定块(1),下部固定块(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带有通孔的连接支耳(2);所述下部固定块(1)上设置有若干平行设置的纵向隔板(3),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3)之间设置有中部压板(4),中部压板(4)垂直于下部固定块(1)的顶端面设置并且两端分别与一个纵向隔板(3)固定,中部压板(4)与下部固定块(1)的顶端面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3)之间设置有两组固定端子,中部压板(4)设置于两组固定端子之间,两组固定端子之间设置有接线导体(5);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3)之间设置有两组抗拉固定组件,两组抗压固定组件分别设置于中部压板(4)的两侧。

设计方案

1.一种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固定块(1),下部固定块(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带有通孔的连接支耳(2);所述下部固定块(1)上设置有若干平行设置的纵向隔板(3),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3)之间设置有中部压板(4),中部压板(4)垂直于下部固定块(1)的顶端面设置并且两端分别与一个纵向隔板(3)固定,中部压板(4)与下部固定块(1)的顶端面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3)之间设置有两组固定端子,中部压板(4)设置于两组固定端子之间,两组固定端子之间设置有接线导体(5);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3)之间设置有两组抗拉固定组件,两组抗压固定组件分别设置于中部压板(4)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子包括两片弹性金属片(6)、接线螺栓(7),弹性金属片(6)为弧形片,两片弹性金属片(6)的弧形开口相对设置,接线螺栓(7)穿过两片弹性金属片(6)、接线导体(5)端部并且端部与下部固定块(1)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导体(5)为导电铜片,中部压板(4)的下端与下部固定块(1)之间设置有间隙,接线导体(5)穿过中部压板(4)与下部固定块(1)之间设置有间隙并与中部压板(4)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固定组件包括上部压板(8)和下部压板(9),下部压板(9)的两侧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3)固定,上部压板(8)插接于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3)之间,上部压板(8)、下部压板(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半圆形的缺口,上部压板(8)、下部压板(9)的缺口对接为一个圆形的孔洞(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固定块(1)枢接有两个固定罩板(11),上部压板(8)与固定罩板(1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罩板(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侧板(12),两个侧板(12)与固定罩板(11)垂直并分别设置于下部固定块(1)的两侧,侧板(12)与下部固定块(1)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2)上设置有固定突起(13),下部固定块(1)的侧部设置有与固定突起(13)配合设置的固定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上部压板(8)、下部压板(9)对接形成的孔洞(10)内插接有厚壁弹性胶管(14)。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下部固定块(1)的侧表面上设置有转轴孔(15),转轴孔(15)内设置有转轴(16),转轴(16)端部穿过侧板(12)并插接于转轴孔(15)内。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属于电气领域。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用得最广泛的除了PCB板端子外,还有五金端子,螺帽端子,弹簧端子等等。现有的控制柜内接线端子在接线使用时,在接线端子的两侧连接导线,虽然导线的端部通过端子固定,但是导线的端部由于取电需要一般会将外部的绝缘皮剥除只保留内部的铜芯,使得导线的端部与端子的连接强度较低。在控制柜内线路维修时,操作人员在检修时会使得导线受到拉扯,导线受到拉力的影响会使得其端部与端子的连接松动甚至被从端子内拉出,可能会造成控制对内线路虚接影响电路运行的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控制柜内线路维修时,操作人员在检修时会使得导线受到拉扯,导线受到拉力的影响会使得其端部与端子的连接松动甚至被从端子内拉出,可能会造成控制对内线路虚接影响电路运行的稳定”的不足,提供一种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包括下部固定块,下部固定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带有通孔的连接支耳;所述下部固定块上设置有若干平行设置的纵向隔板,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之间设置有中部压板,中部压板垂直于下部固定块的顶端面设置并且两端分别与一个纵向隔板固定,中部压板与下部固定块的顶端面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之间设置有两组固定端子,中部压板设置于两组固定端子之间,两组固定端子之间设置有接线导体;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之间设置有两组抗拉固定组件,两组抗压固定组件分别设置于中部压板的两侧。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两根导线通过固定端子和接线导体进行电连接,纵向隔板将每组需要电连接导线组分隔,防止其之间发生短路,中部压板将两组固定端子进行隔离。本申请中在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之间设置了两组抗拉固定组件,将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之间的两根需要进行电连接的导线进行固定,防止导线的端部从固定端子内被拉出。

优化的,上述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所述固定端子包括两片弹性金属片、接线螺栓,弹性金属片为弧形片,两片弹性金属片的弧形开口相对设置,接线螺栓穿过两片弹性金属片、接线导体端部并且端部与下部固定块螺纹连接。

本申请中,将导线的端部放置于两片弹性金属片之间,通过旋转接线螺栓使得接线螺栓将两片弹性金属片与其之间的导线压紧,使得弹性金属片与导线接触,并使得其中一个弹性金属片能够与接线导体接触,实现导线端部与固定端子的电连接。弹性金属片在受压后发生变形,弹性金属片的弹性恢复力挤压接线螺栓的螺栓头,接线螺栓受到压力使得接线螺栓与下部固定块的螺纹连接面上受到压力增加摩擦,防止接线螺栓松动。

优化的,上述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导体为导电铜片,中部压板的下端与下部固定块之间设置有间隙,接线导体穿过中部压板与下部固定块之间设置有间隙并与中部压板接触。

本申请中,接线导体可以使用弧形的导电铜片,当接线导体穿过中部压板与下部固定块之间的间隙时,弧形开口朝向下部固定块,弧形的导电铜片受压后弧形变为平面,通过导电铜片的弹性回复力会使得导电铜片与中部压板产生压力,通过摩擦力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固定接线导体的位置,防止其移动。

优化的,上述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所述抗拉固定组件包括上部压板和下部压板,下部压板的两侧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固定,上部压板插接于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之间,上部压板、下部压板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半圆形的缺口,上部压板、下部压板的缺口对接为一个圆形的孔洞。

本申请中,在接线时将导线放置于下部压板的半圆形的缺口内,导线的端部与固定端子电连接,连接后上部压板压下使得导线位于孔洞内,这样通过上部压板、下部压板的相对挤压使得导线得以固定,提高导线的抗拉能力。

优化的,上述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所述下部固定块枢接有两个固定罩板,上部压板与固定罩板固定连接。

本申请中,将上部压板固定于固定罩板上,在接线时,将固定罩板转动抬起,使得上部压板与下部压板脱离,在接线完成后,将固定罩板下压使得部压板与下部压板接触,挤压导线表面。

优化的,上述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所述固定罩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侧板,两个侧板与固定罩板垂直并分别设置于下部固定块的两侧,侧板与下部固定块转动连接。

本申请中,固定罩板通过侧板与下部固定块实现枢接,侧板增加了固定罩板侧部的抗变形强度。

优化的,上述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固定突起,下部固定块的侧部设置有与固定突起配合设置的固定凹槽。

本申请中,在将固定罩板下压后,固定突起与固定凹槽配合将侧板的位置固定,进而将固定罩板的位置固定,使得上部压板与下部压板能够保持接触。

优化的,上述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上部压板、下部压板对接形成的孔洞内插接有厚壁弹性胶管。

本申请中,厚壁弹性胶管受到上部压板、下部压板的挤压后发生变形并对导线施加压力,将导线固定。厚壁弹性胶管起到了保护导线的作用,可以降低上部压板、下部压板对导线外皮的磨损。

优化的,上述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下部固定块的侧表面上设置有转轴孔,转轴孔内设置有转轴,转轴端部穿过侧板并插接于转轴孔内。

本申请中,为了方便安装固定罩板、侧板,将转轴设置为可以抽出的形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两根导线通过固定端子和接线导体进行电连接,纵向隔板将每组需要电连接导线组分隔,防止其之间发生短路,中部压板将两组固定端子进行隔离。本申请中在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之间设置了两组抗拉固定组件,将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之间的两根需要进行电连接的导线进行固定,防止导线的端部从固定端子内被拉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部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6为图3的C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罩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包括下部固定块1,下部固定块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带有通孔的连接支耳2;所述下部固定块1上设置有若干平行设置的纵向隔板3,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3之间设置有中部压板4,中部压板4垂直于下部固定块1的顶端面设置并且两端分别与一个纵向隔板3固定,中部压板4与下部固定块1的顶端面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3之间设置有两组固定端子,中部压板4设置于两组固定端子之间,两组固定端子之间设置有接线导体5;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3之间设置有两组抗拉固定组件,两组抗压固定组件分别设置于中部压板4的两侧。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两根导线通过固定端子和接线导体5进行电连接,纵向隔板3将每组需要电连接导线组分隔,防止其之间发生短路,中部压板4将两组固定端子进行隔离。本申请中在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3之间设置了两组抗拉固定组件,将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3之间的两根需要进行电连接的导线进行固定,防止导线的端部从固定端子内被拉出。

所述固定端子包括两片弹性金属片6、接线螺栓7,弹性金属片6为弧形片,两片弹性金属片6的弧形开口相对设置,接线螺栓7穿过两片弹性金属片6、接线导体5端部并且端部与下部固定块1螺纹连接。

本申请中,将导线的端部放置于两片弹性金属片6之间,通过旋转接线螺栓7使得接线螺栓7将两片弹性金属片6与其之间的导线压紧,使得弹性金属片6与导线接触,并使得其中一个弹性金属片6能够与接线导体5接触,实现导线端部与固定端子的电连接。弹性金属片6在受压后发生变形,弹性金属片6的弹性恢复力挤压接线螺栓7的螺栓头,接线螺栓7受到压力使得接线螺栓7与下部固定块1的螺纹连接面上受到压力增加摩擦,防止接线螺栓7松动。

所述接线导体5为导电铜片,中部压板4的下端与下部固定块1之间设置有间隙,接线导体5穿过中部压板4与下部固定块1之间设置有间隙并与中部压板4接触。

本申请中,接线导体5可以使用弧形的导电铜片,当接线导体5穿过中部压板4与下部固定块1之间的间隙时,弧形开口朝向下部固定块1,弧形的导电铜片受压后弧形变为平面,通过导电铜片的弹性回复力会使得导电铜片与中部压板4产生压力,通过摩擦力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固定接线导体5的位置,防止其移动。

所述抗拉固定组件包括上部压板8和下部压板9,下部压板9的两侧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3固定,上部压板8插接于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3之间,上部压板8、下部压板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半圆形的缺口,上部压板8、下部压板9的缺口对接为一个圆形的孔洞10。

本申请中,在接线时将导线放置于下部压板9的半圆形的缺口内,导线的端部与固定端子电连接,连接后上部压板8压下使得导线位于孔洞10内,这样通过上部压板8、下部压板9的相对挤压使得导线得以固定,提高导线的抗拉能力。

所述下部固定块1枢接有两个固定罩板11,上部压板8与固定罩板11固定连接。

本申请中,将上部压板8固定于固定罩板11上,在接线时,将固定罩板11转动抬起,使得上部压板8与下部压板9脱离,在接线完成后,将固定罩板11下压使得部压板8与下部压板9接触,挤压导线表面。

所述固定罩板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侧板12,两个侧板12与固定罩板11垂直并分别设置于下部固定块1的两侧,侧板12与下部固定块1转动连接。

本申请中,固定罩板11通过侧板12与下部固定块1实现枢接,侧板12增加了固定罩板11侧部的抗变形强度。

所述侧板12上设置有固定突起13,下部固定块1的侧部设置有与固定突起13配合设置的固定凹槽。

本申请中,在将固定罩板11下压后,固定突起13与固定凹槽配合将侧板12的位置固定,进而将固定罩板11的位置固定,使得上部压板8与下部压板9能够保持接触。

上部压板8、下部压板9对接形成的孔洞10内插接有厚壁弹性胶管14。

本申请中,厚壁弹性胶管14受到上部压板8、下部压板9的挤压后发生变形并对导线施加压力,将导线固定。厚壁弹性胶管14起到了保护导线的作用,可以降低上部压板8、下部压板9对导线外皮的磨损。

下部固定块1的侧表面上设置有转轴孔15,转轴孔15内设置有转轴16,转轴16端部穿过侧板12并插接于转轴孔15内。

本申请中,为了方便安装固定罩板11、侧板12,将转轴16设置为可以抽出的形式。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9506.1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5(青岛)

授权编号:CN209418795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H01R 9/28

专利分类号:H01R9/28;H01R9/00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青岛亿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青岛亿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山东路168号时代国际广场1501-1510室

发明人:李红宙

第一发明人:李红宙

当前权利人:青岛亿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郝团代

代理机构:37241

代理机构编号: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论文和设计-李红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