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密度泛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密度,理论,分解,半导体,花色素,官能团,甘氨酸。
密度泛函论文文献综述
段毓,程皓,武书彬[1](2019)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木质素二聚体C_α-OH基团的修饰对其热解均裂历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将Pd、Mo和P元素负载在γ-Al_2O_3上制得PdMoP/γ-Al_2O_3催化剂,通过XRD、NH_3-TPD、XPS、Py-FTIR、氮吸附和STEM-ED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大豆油甲酯为原料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加氢脱氧性能,并进行了加氢脱氧工艺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Pd、Mo、P叁种元素相结合能够有效地调节催化剂的酸性;Mo元素可降低催化剂的强酸酸性; P元素可增强催化剂的弱酸酸性,使得催化剂弱酸的B/L值减小、强酸的B/L值略有增大。经优化后的加氢工艺条件为:315℃、1.5 MPa、WHSV为0.5 h~(-1)、H_2/esters体积比为1100,大豆油甲酯的转化率达到98.4%,C_(15-18)烷烃收率达到91.5%。(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卿晓梅,镇思琦[2](2019)在《基于密度泛函的过渡金属电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研究了通过2D~1D尺寸限制来调整金属过渡金属二硫化物(mTMDC)的电子及磁性。与实验可获得的半导体TMDC相比,mTMDC单层和纳米带的结合能较大、稳定性更好。与其半导体TMDC相比,2D MX_2(M=Nb,Ta;X=S,Se)单层是非铁磁金属。当mTMDC纳米带的带状宽度分别接近13?和7?时,即分别形成锯齿形和扶手椅边缘终端时,mTMDC从金属过渡为半导体;当纳米带宽度进一步减小时,这些纳米带会转换回金属。Zigzag端接纳米带是铁磁半导体,其磁性也可通过氢边缘钝化来调节,而扶手椅纳米带是非铁磁半导体。研究结果表明,mTMDC具有广泛的物理特性,从金属到半导体,非铁磁到铁磁,较为适合需要具有不同磁性的稳定窄带隙半导体应用。(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郭小松,赵红丽,贾俊芳,杨静,孟祥军[3](2019)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第一系列过渡金属对甘氨酸的配位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G(d,p)基组水平研究第一系列过渡金属二价离子对甘氨酸的配位能力,在M06/6-311+G(d,p)水平上计算构型单点能量与前者对照.每种金属离子配合物的最稳定构型中甘氨酸以羧基的两个O原子配位.金属离子对甘氨酸的配位能力由大到小的次序为Cu~(2+)>Ni~(2+)> Co~(2+)>Zn~(2+)>Cr~(2+)>Fe~(2+)>V~(2+)>Mn~(2+)>Ti~(2+)>Sc~(2+);结合能最大达到-1012. 1 kJ·mol~(-1).每种构型中轨道相互作用能与静电相互作用能所占比率在50%左右(相差不多),色散作用仅为0. 2%.轨道作用能越大的构型,电子转移数越多.(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尹乾柱,崔术新,沈金铭,赵一伦[4](2019)在《反铁磁性铜配合物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破损态方法对铜配合物(bmim)_2[Cu_3(μ_3-OH)(μ-Cl)(μ-pz)_3Cl_3](bmim+=1-丁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pz-=吡唑阴离子)磁性质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八种密度泛函方法(B3P86,B3LYP,PBE,PBE0,B3PW91,BP86,BLYP,M06)在五种基组(LANL2DZ,6-31G-SVP,TZVP-SVP,6-31G,SDD)水平下对该配合物磁耦合常数计算的结果表明,实验数据与实验值符号一致,其中在BP86//6-31G-SVP水平上所得的耦合常数值为-99.61cm~(-1),与实验数值(-98cm~(-1))符合程度最为接近,说明单占据轨道间的能量劈裂是配合物表现反铁磁性耦合的原因.(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陈珊珊,刘刚,陆遥,刁永发[5](2019)在《纤维素吸附水分子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了纤维素模型对水分子的吸附进行模拟,运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B3LYP-D3方法,基于6-311g (d, p)基组水平,从微观层面研究了纤维素吸水的微观机理,计算了水分子在纤维素上的吸附能及相关Mulliken键步居,揭示了水分子在纤维素上吸附的具体形态,不同吸附位点对水分子吸附的强弱。结果表明,水分子以PZ2形态吸附于纤维素分子上吸附最稳定,且量子化学是研究纤维素对水分子吸附机理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9年11期)
公维娟,马秀秀[6](2019)在《紫薯中花色苷及色素抗氧化性能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6-31G(D)方法,对紫薯中两种花色苷和两种花色素(芍药-3-葡萄糖苷,矢车菊-3-葡萄糖苷,芍药色素,矢车菊色素)以及各自的脱氢自由基进行结构优化,基于分子的几何结构、酚羟基解离能BDE、HOMO和LUMO的能级及能级差△E(LUMO-HOMO)分析了紫薯中四种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强弱。结果表明,C4'位酚羟基为最大反应活性位点,C5、C7位酚羟基都有一定的活性,C3位糖苷上的酚羟基不具有抗氧化活性。矢车菊色素抗氧化活性大于芍药色素,矢车菊色素-3-葡萄糖苷抗氧化活性大于芍药色素-3-葡萄糖苷,且花色素抗氧化性能要优于相应的花色苷的抗氧化性能。(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22期)
李瑞世,马道璐,王贵昌[7](2019)在《O_2在Cu_2O(111)表面分解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Ru助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氧气在Cu_2O(111)表面的分解效率是影响铜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的关键步骤,而过渡金属Ru的掺杂对其分解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但影响本质还不是十分清楚.本文利用库仑校正的密度泛函(DFT+U)方法研究了氧气分子在清洁Cu_2O(111)表面的吸附分解机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过渡金属助剂钌原子对氧气在Cu_2O(111)表面的吸附与分解的影响.结果显示,氧气分子在有钌助剂存在的Cu_2O(111)表面的吸附显着增强;氧气分子在Cu_2O(111)表面分解需要的活化能较高,钌原子助剂的加入可以显着降低氧气分解活化能,促进氧气的分解;当钌原子数量增加到两个及以上时,氧气倾向于自发分解.(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9年11期)
刘峣,武玉琳,屈云鹏,郭文英,梁丽萍[8](2019)在《Ba~(2+)在KDP(100)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Ba~(2+)与KDP晶体表面相互作用的本质,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Ba~(2+)在KDP(100)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Ba~(2+)在KDP(100)表面的吸附能为负值,吸附过程为自发的放热反应。通过结构优化得到3种稳定的吸附构型,最终吸附位置为O原子的顶位或两个O原子之间的桥位。当Ba~(2+)位于磷酸根基团中的两个O原子之间的桥位时,吸附最稳定。在3种吸附构型中,Ba~(2+)与表面O原子均通过离子键结合,而与表面最外层H原子则会产生一定的共价相互作用。另外,Ba~(2+)吸附使KDP(100)表面的P—O键、H—O键以及K—O键有不同程度的伸长或缩短,同时表面的氢键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王国栋,蒋剑春,邓先伦[9](2019)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活性炭的有效孔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应用基于加权密度近似的密度泛函理论,能够获得反映活性炭孔隙结构特点的孔径分布(PSD)。用吸附等温线拟合的平均偏差评价数值方法的计算精度存在局限性,本文提出了同时考察理论和实验因素的理论误差项。我们还比较了3种吸附积分方程的数值方法,确定采用B样条函数作为PSD先验函数的P1法解析活性炭吸附CO_2气体的等温线时,不仅拟合吸附等温线的平均偏差最小,也能满足理论误差的要求,这说明该法能更加有效表征活性炭样品的PSD。(本文来源于《离子交换与吸附》期刊2019年03期)
任瑞鹏,李云[10](2019)在《Ru改性碳纳米管催化甲醇分解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运用VASP软件计算了甲醇在Ru改性单壁碳纳米管(Ru/CNTs)表面分解的全部基元反应所涉及的吸附能、活化能和部分反应速率常数,探究了甲醇在该催化剂表面的分解机理。根据吸附能确定了各物种的最优吸附位;其中,COH、CH和C最优吸附位是bridge~(Ru-C)(br1)位,其余物种的最优吸附位均为Top~(Ru)(T1)位。甲醇分解的第一步基元反应存在叁条反应路径,即CH_3OH→CH_3+OH、CH_3OH→CH_2OH+H和CH_3OH→CH_3O+H;由活化能及反应速率常数分析可知,主反应路径为CH_3OH→CH_2OH→CHOH→COH→CO,即甲醇分解时其C—H键最易发生断裂,生成的CH_2OH分子经连续脱氢最终生成CO.因此,Ru/CNTs催化甲醇分解的主产物是CO和H,且不易积碳。(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密度泛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中研究了通过2D~1D尺寸限制来调整金属过渡金属二硫化物(mTMDC)的电子及磁性。与实验可获得的半导体TMDC相比,mTMDC单层和纳米带的结合能较大、稳定性更好。与其半导体TMDC相比,2D MX_2(M=Nb,Ta;X=S,Se)单层是非铁磁金属。当mTMDC纳米带的带状宽度分别接近13?和7?时,即分别形成锯齿形和扶手椅边缘终端时,mTMDC从金属过渡为半导体;当纳米带宽度进一步减小时,这些纳米带会转换回金属。Zigzag端接纳米带是铁磁半导体,其磁性也可通过氢边缘钝化来调节,而扶手椅纳米带是非铁磁半导体。研究结果表明,mTMDC具有广泛的物理特性,从金属到半导体,非铁磁到铁磁,较为适合需要具有不同磁性的稳定窄带隙半导体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密度泛函论文参考文献
[1].段毓,程皓,武书彬.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木质素二聚体C_α-OH基团的修饰对其热解均裂历程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9
[2].卿晓梅,镇思琦.基于密度泛函的过渡金属电磁特性研究[J].电子科技.2019
[3].郭小松,赵红丽,贾俊芳,杨静,孟祥军.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第一系列过渡金属对甘氨酸的配位能力[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4].尹乾柱,崔术新,沈金铭,赵一伦.反铁磁性铜配合物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陈珊珊,刘刚,陆遥,刁永发.纤维素吸附水分子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9
[6].公维娟,马秀秀.紫薯中花色苷及色素抗氧化性能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山东化工.2019
[7].李瑞世,马道璐,王贵昌.O_2在Cu_2O(111)表面分解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Ru助剂的影响[J].中国科学:化学.2019
[8].刘峣,武玉琳,屈云鹏,郭文英,梁丽萍.Ba~(2+)在KDP(100)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材料工程.2019
[9].王国栋,蒋剑春,邓先伦.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活性炭的有效孔径分布[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9
[10].任瑞鹏,李云.Ru改性碳纳米管催化甲醇分解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