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以在“宏大叙事思想”崩溃后,彷徨于当代社会中年轻人为对象,通过对崩溃后时代下具有代表性年轻人文化——“宅”文化,来分析其与“宏大叙事”思想崩溃后青年的彷徨的联系,并探讨该如何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关键词】宏大叙事;宅文化;年轻人
在21世纪这个一度被认为取代了“宏大叙事”思想崩溃后的“后现代主义”时代。随着人们思想束缚的打开,思想的多元化、个性化开始逐步形成。但这些最初为促进、激发思想的行为,在人们从彼处得到“收益”之前,首先留下的却是一堆问题。随着人们长久以来所奉行的真理和共识的暧昧化,许多道理性的东西变得模糊不清。虽然社会通过对制度体系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来试图缓解这种局面,但即便如此,人们有很多时候还是会遇到无法判断、模糊不清的状况。“是非观”、“善恶观”一些原本作为社会道德伦理基准的概念,此刻也开始出现了动摇的倾向。可以说由意识上的“暧昧化”所引起的“副作用”——不安,是这个“思想被打开”后的个人或社会的一种共相,也是这一时代的一种共相。在这个时代中,“社会上各类信息泛滥,人们在多样化价值观下不断形成着各种文化。”而缺少心灵上指引的新一代年轻人则在不安下变得彷徨无措,“究竟该如何正确地面对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以及自己的人生,究竟该如何正确地树立价值观、世界观。”是每个当代的青年人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左岸坝肩槽不平整度最大值28.3cm,最小值0.00cm,平均值6.14cm,检测合格率97.0%;右岸坝肩槽不平整度最大值为23.2cm,最小值0.2cm,平均值5.12cm,检测合格率 98.4%。
一、“宏大叙事”思想与后现代主义时代
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的定义从本源上讲,往往指与在较大范围和纵深时空关系中的理想性和建构性的写作主题与叙事目的有关,有着一以贯之的主旨和完整、全面、统一的叙事内容,而“宏大叙事”思想则是指包含了上述性质的思想。从特征上来看,“宏大叙事”思想往往强调总体性、宏观理论、普遍性,与个体性、解构、差异性相对立。在启蒙运动以来的18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许多近代国家为了统一“民众”的意识而相继设立了各种制度,并以此为前提来进行社会的运作。而宏大叙事的“人性”和“理性”思想则成为在设立这些制度过程中的一个根本性的理论依据。如政治上的“国民国家”以及“革命”的概念,经济上的“生产优化”、“企业组织”等。但这些制度意识在随着近代的结束而发生了变革,单一、整体的社会规范逐渐失去了有效性,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细小规范的出现,而这个变革过程就是被后人称为“后现代主义”的时代。
近代以来,霍布斯在将计算与心智结合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莱布尼茨为霍布斯的“革命性”尝试搭建了机械化平台。霍布斯是第一个清晰地把思维的句法表述为“计算”的人,他认为,思维就是以计算的形式,处理那些具有普遍性的词,由此开始了通过数字的形式把握人类认知的研究。莱布尼茨设计了一种推理机器,即“机器推理者”,用它模拟人类思维的过程。根据莱布尼茨的解释,这种推理机器能够独立执行认知任务,推理没有必要假借他人之力。尽管这样的认知系统完全是机械的,跟现代电子计算机没有可比性,但是它诞生的意义是非凡的,因为它被看作是体现经典计算主义思想萌芽的最早成果。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可以归因于法国思想家利奥塔对“宏大叙事”思想的各种质疑。在被称为“后现代”文化的思潮下,人们对各种曾被奉为“根本性”制度的价值产生了种种质疑,最终导致了“宏大叙事”思想的崩溃。历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经济复苏和经济成长的“先进国家”——资本主义各国,在同一时期的文化和社会上同样也开始发生着“质”的变化,而支撑着这些“变化”的基础就是“后现代主义”。虽然从“宏大叙事”到“后现代主义”是一个文化理念的过渡,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一个由全新的“文化理念”替代前“文化理念”的过程。“后现代主义”的定义可以认为是一种以非连续的、但波及社会整体的戏剧性的变化理念为基础,通过“后现代”独有的批判性视角迫使传统的思想观念(宏大叙事)失去原有的实用性,最后崩溃的过程。
由于这种意识本身建立在个人思想观上,因此对于“宅”意识形态下的人来说“宏大叙事”这般基于宏观理论、普遍性、具有哲理性的意识是根本不可理解的,甚至可以说其本身并不需要“宏大叙事”意识。通过对第一章“宏大叙事”的归纳理解,笔者认为可以把其中“叙事”的意义归为一种基于空间和时间上对现实世界的概括。正如一只桔子,它的表皮所代表的相当于显示现实世界的各类信息,因为只需通过表皮上的信息就可以理解这是桔子而无需打开它。而从表面所看不到的一片片果肉则可以理解为代表世界中的一些永恒、普遍、共同内的哲理性的东西,诸如“世界观”、“价值观”等,需要各人通过亲身“尝”过后才能体会个中滋味。按照这个思维,可以想象对诸多“宅”系文化下的人而言,他们其实所获取的更多只是一些“果皮”上的信息,而也正因为如此在他们身上找不到对那些能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世界观”、“价值观”的巨大共鸣。如果在此假设“宏大叙事”所代表的具有深意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某种社会共通思想的话,那么与此对应的“宅”系文化下年轻人的思想可以用“微小叙事”来形容。由于缺少深层次的“叙事”,他们所能依靠的是位于表层那些局部的“微小叙事”来为自己提供人生价值意义上参考,而网络式的“所属感”正是用来抵消自己的那种孤独情绪。而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下,不难想象他们的情感变化势必会朝着一种非社会、孤独、本能性方向而发展。
在近代人们对于生存意义的渴望,普遍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性来得以满足,但由于“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开始让一部分人——如“宅”系人群意识到这种可以社交性用另一种形式来代替,而也正因为沉迷于这虚拟的体验,更使这部分人感觉,现实社会或世界只不过是一个存在于现实中的摆设,给谁都没有带来生存意义,从那里所能感受的仅是一种人性的无意义一面。
二、“后现代主义”思想下的年轻人文化——“宅”系文化的联系
作为生活在“宏大叙事”思想崩溃后时代中年轻人的一种典型的例子,“宅”系文化下的年轻人无疑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群。几乎与“宏大叙事”思想崩溃后同时期在日本出现了一群被称为“宅”系的年轻人。说到“宅”系文化,可以说已经成了21世纪年轻人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提到“宅”系相信大多数人可能都会浮现出一种消沉、不合群的负面印象。但恰恰是这群年轻人,为当今的日本社会能够引领世界的动漫、游戏以及网络领域奠定了基础,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著名的“宅”系文化。当年的“宅”系文化发祥地的东京秋叶原早已成为了世界“宅”系年轻人的文化圣地,并随着其文化价值的不断增强,如今对日本的主体经济也正产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般对“宅”系的定义是一群超越血缘、地缘等传统社会组织结构的新型社会关系下生活的人的总称,而“宅”系文化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在全球化、信息化形势下出现的亚文化现象。在“宅”系文化的构造中,有许多能很好反映“后现代主义”思想本质的地方。
(一)对空白意识的思考。如“宅”系人群处于彷徨中的青年多少都曾面对人生观迷茫期,在此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空白意识。虽然最终那些空白将通过什么被填满;但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先有一种针对空白的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接受它、改变它,如此才会真正意义上理解并找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宅”文化影响下的年轻人显然并没有真正地对自身的空白意识进行过思考,他们仅以一种虚构的方式将空白填满,而且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被虚构的事实所填满。
1.2.1 标本的采集与递送 新生儿出生72h后,并充分哺乳,采集足跟血2滴自然渗透在规定的干滤纸片上,按要求保存,定期送到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的筛查。
回顾历史,近代可以说是一个被“宏大叙事”思想所构建起来的时代。而“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使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思想所构建的各部位发生了机能上的故障,社会整体的凝聚力和统一性迅速弱化。而最终导致到人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本身,也因“宏大叙事”思想的崩溃而发生“质”的变化。
三、“宅”系人群如何正确树立人生的价值观的探讨
“宅”在日语中被写成“御宅族”——原意是喜欢待在家里的一群人。他们彼此间通过保持“领地”(圈子)来主张自己的独立性,却又对彼此间互相关注。这种意识形态在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推进,正逐步成为当代年轻人(一般为“80后”、“90后”)的一项代表文化。对于“宅”系的这种“领地”意识的产生,笔者认为可能源于一种在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极具权威性影响力相继被弱化之后的时代,在年轻人内心中的一种希望重新归属集团的渴望。一般来说“宅”文化下的年轻人多数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这点从对流行的把握上特征也能看出),也正因为如此对归属的欲望也越强烈。对他们来说,如果没有被一种归属集团的意识所保护的话就不能安心。但由于在“宏大叙事”思想崩溃后,现实社会中出现的值规范及其机能运作中体现出的障碍,致使原先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归属集团意识逐步瓦解。因此他们不得不马上塑造另一个价值规范来反映自身归属集团的意识,哪怕这只是一个虚构(如:网络)的东西。而这种选择虚构的最终结果,则是通过在自我意识外打造类似“外壳”的隔离措施,多为脱离现实的形式体现出来。
(二)自我外壳的打破。“宅”系人群由于不存在宏大叙事般社会性的认知,他们缺乏足够的“想象力和责任意识”,仅遵循以“宅”集团的价值观为中心创造出来的判断基准,并在此价值观上活下去。通过一种幻想中的归属集团(如网络)为自己打造一份自我外壳,并从中感受被保护的安心;而殊不知也正因为将自己封闭于壳内,一旦给身边的人造成伤害时自身反而不知。诸多的网络中伤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由此可见为了拥有“想象力和责任意识”,打破自我外壳无疑是必须的,而这个环节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以小说《海边的卡夫卡》为例,主人公卡夫卡本身也是一位处于彷徨中的青年,而他通过与旅途中结识的人们交流逐渐敞开了心扉,开始能带着“想象力和责任意识”生活。仔细分析这个转变过程可以看出同为“宏大叙事”崩溃后的时代中生活的卡夫卡之所以能最终得到成长重塑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在于卡夫卡本身带有一种对空虚的意识,并明白通过想象去充实。通过运用想象力,使自己不为自我的壳所封闭,明白不能通过虚构去填补自己内心的空白。
(三)正确的实现自我价值。回顾当代社会,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近代文明中生活的人们来说,实现自我对于体现社会中自身的存在价值是不可缺少的,连教育也是以此为前提进行。“必须了解自己、必须确立自我”像这样,作为文明进步中的一个重要体现一直都是在寻找实现自我的过程中生活。但实现自我价值的本身并非易事,尤其在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一味过渡强调却不加正确引导的话,势必会导致出现价值观实现上的误区。第二章中提到的“宅”可以说就是这个误区下的产物。为了实现价值观,不惜以空虚的形式(如网络)将自己填满。所以正确的方法是本人的成长与“社会”的支持。如树立一种“价值观实现”、“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概念。
空压机油路、气路的热回收通过水源热泵系统的综合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润滑油热回收系统与压缩空气热回收系统的独立,能够更好地控制各个系统温度的稳定性。高、低位水箱的设置有效存储了热能。水源热泵系统的联用,利用了压缩空气中回收的低温热源,提高余热回收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以某烟草公司实际生产情况估算,空压机余热与热泵联用系统运行预计年节约成本约122.5万元,,并可以改善空压机的运行工况,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结语
在没有“宏大叙事”影响下的时代中生活的人们,必须自己亲手去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但这也意味着在人们的人生中必将经历一段迷茫、痛苦的时期。而在此过程中人们必须学会坦然地去接受自身所面对的现实和命运,寻找自我,重塑价值观、人生观,将显得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吴霖,宁波财经学院(原宁波大红鹰学院)
标签:宏大论文; 思想论文; 社会论文; 文化论文; 后现代主义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年第10期论文; 宁波财经学院( 原宁波大红鹰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