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定要给中国传统文化选人用人标准进行强制排序,那么排在首位的无疑是“德才兼备”。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契约精神相对缺乏。老百姓更倾向于对官员道德品质的诉求,希望管理者首先是一位“靠得住的人”。如果往前追溯这种文化心理的形成,至少可以在孟子著作中找到依据。《孟子·梁惠王下》就明确讲了如何识别和选拔贤人与诛杀恶人,最后总结了一句:“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儒家学说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父母官”的文化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如此一来,官员自身所承担的文化期望值也就水涨船高了。以常人之心去设想一下就知道,我们心目中的父母应是什么样子?当然是相当完美啦,为人正直诚实,才能超群出众,待人和蔼可亲,诸如此类。将对父母的期望移植到官员身上,那就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父母官”。不难看出,传统历史文化对择官秉持双重标准,既重品德,又讲才干,两者兼顾,不可偏废。
在某些动荡战乱之时,确实也出现过“唯才是举”的用人思想,只求能力,不顾品行。对于特定时期出现的特定现象,我们只能将之视为整个文化思潮中的支流,虽然它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仍然存在失之偏颇的嫌疑,即使在当时也引发了巨大的负面效应。《韩非子·奸劫弑臣》就集中记述了几起为君为官之人因德行败坏而导致恶劣后果的案例,读来让人触目惊心。该文依据《春秋》记载,指出无德之人进据君位或官位将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
品德败坏之人,往往为求高位而不择手段。楚国的王子围是怎样当上楚王的呢?过程比较简单。围准备到郑国去进行国事访问,带着一行人,还没走出楚国边界就得到了消息,说是国王病了。当儿子的听说父亲病了,于是就不再赶赴郑国,而是调头往回急走,到达国都,进宫慰问。围看见父亲极度虚弱,已经没有多少反抗力气了,他脑瓜子一转,就地取材摘下自己的帽带,往父亲脖子上一套。围的这一动作效果立竿见影,父亲两腿一蹬,直奔西天而去。围假惺惺地痛哭一番,然后自己摇身一变,成为新的楚王。
是的,他们是天葬师,是神权的象征,纵然他们能够解释很多神秘的现象,他们也不能将答案公开。他们只会用更加神化的语言,告诉族人们灵和神的存在。这是一种愚民的手段,为了加深族人的敬畏和信仰。
在位之人,不修德行,也会落得身败名裂。齐庄公是怎么将自己老命给玩完的呢?故事令人难以启齿。齐庄公作为一国之君,想娶几位漂亮夫人还不易如反掌?可他自己锅里的不想吃,老瞅着人家碗里的,他喜欢上了大夫崔杼的妻子,觉得那女人实在是太美了。齐庄公有事没事就往崔杼家串门,一来二去就同意中人勾搭上了,后来这一男一女就频频私通。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时间一长,崔杼一家子就都知道这回事了。齐庄公已经上瘾了,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一次,齐庄公又去了崔氏房间,没过多久崔氏的属下贾举率领家丁蜂拥而上,一场恶仗即将上演。齐庄公苦苦哀求,崔氏根本不听。齐庄公情急之下,冲出屋外,翻墙逃跑。贾举见状,弯弓搭箭,一箭射中庄公大腿。庄公惨叫一声,从墙上跌落下来,家丁们群起而上,一阵乱刀将庄公砍死。
此外,韩非子还列举了当时其他情况。一些君主只重才干,未察品德,结果因用人不当而丢了性命。赵主父武灵王认为李兑很有能力,将他提拔重用。后来,李兑将武灵王软禁在沙丘宫。李兑只对武灵王做了一件事,就是停止向沙丘宫提供食物。武灵王将已有东西慢慢吃完了,后面想再要却没有了。过了一百来天,一代君主武灵王竟然被活活饿死。
远离了是非之地,李泌很享受闲云野鹤式生活。而且李泌还有一个重大改变,就是喜欢谈论神仙、怪异,表明自己是世外之人。然而,在李泌的内心深处,他还是在密切关注着形势变化与百姓疾苦。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军队一败再败,李泌认为自己该出山了。在灵武,他赶上了辗转迁徙的朝廷,此时坐在皇位上的已是李泌曾经的学生唐肃宗李亨。唐肃宗一见老师来了,知道终于盼来了大救星,激动得眼泪都快流下来了。不久,郭子仪也到达灵武,后面还跟了五万精兵。唐肃宗依靠李泌、郭子仪这一文一武,扭转了战局。唐肃宗准备让李泌做右相,李泌却不答应。唐肃宗费了好一番脑筋,给了李泌一个“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的名号,李泌就用这个名号处理大小军务。等到局势基本明朗,李泌没有向唐肃宗索要官位和奖赏,却坚持到衡山隐居。唐肃宗拗不过他,就答应了。
本真语文以语言为核心,这一点是针对我国语文教育存在的本体迷失和泛语文教学而言的。呼吁语文要紧紧抓住语言的缰绳,语文要回到语文的路上,要有语言味。离开语言教语文,是语文教育“自我放逐”和“自我异化”。品味语言是教学的最主要的任务,一堂课上,我们完全可以舍弃其它内容,专门选择一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在品味中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比如,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时,可以采用“重音读一读”、“换一换”、“删一删”、“评一评”的方法,品味下面句子中的一些词语。
天资聪颖确是李泌取得成功的基础。李泌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过人天赋,唐玄宗、张说、张九龄等都对他赞赏有加,一时被人称为奇童。天宝年间,唐玄宗直接点名让李泌去教太子李亨读书,李亨就是后来的唐肃宗。虽然李泌的事业起点很高,但他并不是天生就知晓朝政的游戏规则并能运用自如,相反,年轻的李泌同绝大多数耿直的愤青一样,对看不惯的人物,他也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看到杨国忠、安禄山这帮子人,李泌心里十分愤慨,于是诉诸诗歌。信息传播出去之后,李泌的厄运降临了,他被逐出朝廷。此后,李泌慢慢领悟到了庙堂的潜规则,明白了进退背后的道理。
李泌是一位奇才,也是在唐朝特殊时势里成就的特殊人才。他为朝廷处理政务,经历了唐肃宗、唐代宗和唐德宗三朝。他能与每一位皇帝恰到好处地相处,做到进退自如,而且能够补救时局,作出贡献。
2006年,中国美院副院长主持的杭州市城市色彩规划研究也公布了结果。此研究把灰色定为杭州城市的主要色调,同时总结出了城市色彩的总谱。选择灰色主要是想将杭州打造成水墨江南。重庆大学城市建筑与规划学院通过几年的研究,也完成了重庆城市色彩的规划,重庆主城区城市色彩以淡雅明快的暖灰色为主要色调,辅助以局部的冷灰色调。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从反面醒目地看清无德之才给组织和个人带来的灾难,其情形之惨烈,千年之后仍让人目不忍睹。由此可以认识到“德才兼备”的重要性,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德行,个人才能方可发挥出正向作用。历史上德才兼具之大才不胜枚举,唐朝的李泌是相当特别的一位。李泌不仅品行高洁才能出众,而且他能够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为人正直诚实让他获得了施展能力的大舞台,行事圆通反过来又让他远离卑劣和下作。其实要做到德才兼顾是相当困难的,历史上就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两者之间挣扎:要么自保清洁而不介入社会事务,个人作出的实际贡献很少;要么为了施展抱负而折中妥协甚至同流合污,在成就事业的同时也毁了节操与英名。李泌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能够在成就大事的同时,又巧妙地提升了个人德行。
齐湣王则是看人走了眼,死得非常难看。齐湣王在军事上一败再败,病急乱投医。楚国将军淖齿率军入齐,趁火打劫。齐湣王不知道哪根神经搭错了,竟然认为手握兵权的淖齿可以帮助齐国恢复元气,于是拜淖齿为齐相。淖齿莫名其妙当上了齐国的宰相,气都差点笑岔了。好笑归好笑,淖齿干起活来仍是一等一的利索,他逮住机会,抽掉了齐湣王的筋,然后将他吊在东庙当中的房梁上。齐湣王那个痛啊,在梁上晃来晃去,半夜里终于死去。
到了唐代宗时期,李泌被召至京师。唐代宗比较干脆,直接要求李泌喝酒吃肉,娶老婆,另外还要当宰相。唐代宗开出的这些条件正是常人梦寐以求的东西,李泌从中却知道了他与当权者并非一路人,唐代宗不了解他,将来也不会真正听从他的建议。李泌打了个折扣,坚决不当宰相,但也给了皇帝一些面子,娶了妻,脱了单。后来,李泌在元载的排挤下离开京城。等到元载被杀,唐代宗又召回李泌。没多久,李泌又受到宰相常衮的挤压,再次离京。
唐德宗坐上皇位之后,因削藩导致时局动荡,唐德宗逃到汉中,狼狈不堪。唐德宗感到了面临的危险,认为必须要任用得力人才,于是派人去召回时任杭州刺史的李泌。唐德宗再次将宰相位子交给李泌,李泌这次没有推辞,接受了宰相的名号。在李泌看来,局势危急,而朝中大臣包括陆贽等都没有处理如此复杂政务的能力,自己应该当仁不让。李泌在任期内,给唐德宗提出过许多颇有价值的建议,尤其是祛除吐蕃威胁,李泌的意见至关重要。吐蕃当时成为大患,唐朝一时没有能力去处理。李泌提出“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的计划,唐德宗对之持反对态度,因为他不喜欢同回纥和亲。李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唐德宗居然被说通了。李泌不愧是谋略大家,行动取得了预期效果,吐蕃之患得以解除。公元789年,李泌病死,唐朝一代名相就此谢幕。
式中:mn为应力响应谱的n阶矩;Sσ(ω)为应力响应谱;H为传递函数;S(ω)为波能谱;σ为短期海况瑞利分布均方差;f0为平均跨零频率。
唐代名臣魏徴曾说过,选人用人务必要“以德为先”。德行优秀的人才,就算能力差点,也不会造成多大危害;如果所用之人品德败坏,那么他的能力越强,可能形成的后果也越严重。清朝重臣曾国藩也是极力推崇“德”的作用,将“德”置于“才”之前。据此,他将人才依次划分为四种:一是有德有才,二是有德无才,三是无德无才,四是无德有才。曾国藩强调,“德”具有一票否决的重要性,如果德行不过关,那么只有弃用,否则祸害无穷。“德才兼备”的选人标准沿用几千年,自有其深刻道理。时至今日,它好像仍旧不过时。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杭州金融研修学院)
标签:唐代论文; 宰相论文; 德行论文; 吐蕃论文; 楚国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政治理论论文; 政治学史论文; 政治思想史论文;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论文; 中国工商银行杭州金融研修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