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用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用度,备件,稳态,可靠,策略,系统,小树。
可用度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新博,王乃超,肖波平,马麟[1](2019)在《考虑备件及维修周转的并串混联系统可用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综合考虑系统结构、库存备件量和故障件维修周转等因素影响下的系统可用度计算模型。将由并串混联系统和备件组成的广义系统按功能划分为工作系统与库存系统两个子系统,通过引入备件平均到达率反映库存系统对工作系统的影响,并据此分别建立备件充足与缺货时的工作系统状态转移关系。利用二项分布表征期望备件短缺数的概率分布函数以计算库存系统备件的缺货概率,进而根据全概率公式计算得到系统可用度。示例表明:所提模型针对单部件串联系统所得结果比已有模型更为精确;其次,在库存备件量及维修周转时间的影响下,多部件子系统串联时并不比单部件串联时的可用度高,且可用度曲线随着库存量的增加并不是严格单调递增的凸曲线。(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周亮,李庆民,彭英武,李华[2](2017)在《基于稳态和非稳态时变可用度模型的适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METRIC模型中以备件期望短缺数计算的稳态可用度模型能否直接转换适用于非稳态时变可用度模型,扩展METRIC理论,分别建立了仅以备件期望短缺数计算的时变可用度模型和以备件期望短缺数及方差计算的时变可用度模型。在保障系统达到稳态(修复概率为1)和处于非稳态(修复概率小于1)情况下,分别采用2种时变可用度模型计算表决结构单元和串联结构单元的可用度,并与Monte Carlo仿真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备件期望短缺数计算的时变可用度模型仅在串联结构单元且保障系统达到稳态时与仿真可用度值一致,适合于装备全寿命周期内备件配置优化的计算;以备件期望短缺数及方差计算的时变可用度模型无论保障系统处于稳态或非稳态,适应性均较强,适合于任务期作战单元备件配置优化计算。(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王鑫,彭绍雄,卜亚军[3](2016)在《基于3D打印的备件保障系统可用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阶段我军备件供应保障存在的问题,将3D打印技术引入备件供应流程,以实现备件不足时的供应保障。建立典型两级备件供应保障结构下的供应流程和保障系统模型,并把可用度作为衡量系统有效性的主要指标。通过比较备件需求与两级库存量之间的不同数量关系,计算初始模型和引入3D打印技术模型在不同阶段下的备件供应延迟时间,进而计算两模型的可用度以比较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引入3D打印技术模型较初始模型而言具有较高的可用度,可为后续的备件供应保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最后,结合3D打印技术自身的技术特点,分析了其应用于备件保障的局限性。(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6年02期)
葛阳,高崎,黄照协,刘慎洋[4](2015)在《考虑故障相关的系统维修间隔期可用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系统平均可用度最大为目标,利用更新过程理论,建立了系统评价可用度与维修间隔期关系的解析模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故障相关复杂系统维修间隔期的确定提供了一种合理有效的理论方法。(本文来源于《系统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李术元,刘芳,王岩,杨柯,关宏旭[5](2014)在《基于可用度模型的航标维护周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深水航道建设带来的航标数目增多和航标大型化问题,提高航标的安全性,保障深水航道安全运营,基于可用度模型提出了航标维护周期上下限计算模型。并根据南京航道局所提供数据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符合,计算模型较为准确。(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4年09期)
高崎,刘平,黄照协,葛阳[6](2013)在《特定m维修策略更新过程系统可用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武器装备系统的组成部分分为3类,通过分析得出适合装备系统的特定m维修策略,能够在保证装备较高使用可用度的同时,最大程度地缩减维修保障成本。利用更新过程某些特性,建立特定m维修策略下的使用可用度模型,简化了使用可用度的计算。(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3年07期)
丁定浩[7](2013)在《保障C4IR网络系统成功运行的使用可用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可以实际操作设计的、具有维修保障和备件保障的、以链路LRU为基础模块的使用可用度模型,为链路使用可用度工程设计奠定基础;开发直接生成网络最小割集模型,为链路网络系统的使用可用度设计开辟途径。(本文来源于《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期刊2013年01期)
丁定浩[8](2012)在《联机检修的冗余结构使用可用度模型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场故障更换对象由电子和机电元器件改变为电子和机电更换模块后,备件保障就成为联机检修冗余结构任务可靠度和使用可用度模型中必须包含的一个关键参数。但在传统的联机检修任务可靠度和现行的使用可用度模型中没有得到或没有完全得到应有的反映。对此,提出了修正模型。在使用可用度模型中还对同时检修的平均修复时间模型作出了改正。(本文来源于《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期刊2012年05期)
张汝政,魏曙寰,陈砚桥[9](2011)在《基于任务可用度模型的指数分布型备件随舰携行量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的战备完好性计算模型与备件数量关联度不强的问题和基于战备完好性的备件数量计算大多采用仿真方法的不足,提出了能够考虑备件数量影响的舰船装备任务可用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寿命服从指数分布的备件在故障后采用更换策略时,装备的任务可用度与备件携行量的关系,得到了一个可以通过解析计算确定备件数量的新模型。算例计算及与仿真结果的对比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海军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艾宝利,武昌[10](2011)在《两级维修保障下k/N系统使用可用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一定的可靠性或精度要求,通常将装备系统设计成k/N结构的冗余系统,该类系统维修一般要等到失效部件达到一定数量时才进行,使用可用度是装备战备完好性的重要指标,能很好地反映装备系统的可靠性及维修保障系统的保障水平.因此以k/N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装备两级维修保障模式,建立了m维修策略下两级维修保障的装备系统使用可用度模型.通过模型实例分析了两级备件储备对系统使用可用度的影响,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可用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METRIC模型中以备件期望短缺数计算的稳态可用度模型能否直接转换适用于非稳态时变可用度模型,扩展METRIC理论,分别建立了仅以备件期望短缺数计算的时变可用度模型和以备件期望短缺数及方差计算的时变可用度模型。在保障系统达到稳态(修复概率为1)和处于非稳态(修复概率小于1)情况下,分别采用2种时变可用度模型计算表决结构单元和串联结构单元的可用度,并与Monte Carlo仿真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备件期望短缺数计算的时变可用度模型仅在串联结构单元且保障系统达到稳态时与仿真可用度值一致,适合于装备全寿命周期内备件配置优化的计算;以备件期望短缺数及方差计算的时变可用度模型无论保障系统处于稳态或非稳态,适应性均较强,适合于任务期作战单元备件配置优化计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用度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新博,王乃超,肖波平,马麟.考虑备件及维修周转的并串混联系统可用度模型[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9
[2].周亮,李庆民,彭英武,李华.基于稳态和非稳态时变可用度模型的适用性[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7
[3].王鑫,彭绍雄,卜亚军.基于3D打印的备件保障系统可用度模型[J].兵工自动化.2016
[4].葛阳,高崎,黄照协,刘慎洋.考虑故障相关的系统维修间隔期可用度模型[J].系统科学学报.2015
[5].李术元,刘芳,王岩,杨柯,关宏旭.基于可用度模型的航标维护周期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
[6].高崎,刘平,黄照协,葛阳.特定m维修策略更新过程系统可用度模型[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3
[7].丁定浩.保障C4IR网络系统成功运行的使用可用度模型[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3
[8].丁定浩.联机检修的冗余结构使用可用度模型修正[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2
[9].张汝政,魏曙寰,陈砚桥.基于任务可用度模型的指数分布型备件随舰携行量计算模型[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1
[10].艾宝利,武昌.两级维修保障下k/N系统使用可用度模型[J].系统工程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