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蕴藏丰富的致密油资源,主力层位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7、长8、长9等油层组,相对而言长7的勘探开发较晚,油田动、静态数据较少,对长7致密油储集层各方面的分析研究相对薄弱,阻碍了油田的勘探开发进程以及开发效果。基于此本论文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定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为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开展岩心观察、物性、粒度图像、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CT扫描、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油水相渗、核磁共振、启动压力梯度、岩石力学等分析测试技术实验,综合研究定边长7致密砂岩储层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微观孔隙结构、油水渗流特征、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等影响因素,在这些基础上确定了储层动用物性下限及储层主控因素,同时建立了储集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并进行了评价。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定边长7致密油研究区发育三角洲和湖泊相沉积,主要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微相为主,长7下部湖泥微相较发育。储层岩性以灰黑色、灰色、灰白色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主要发育长石溶孔和粒间孔,其次是岩屑溶孔,另有极少量晶间孔、微裂隙。同时喉道类型以片状、弯片状为主,管束状、缩颈喉道次之。(2)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依据高压压汞排驱压力及物性参数,将毛管压力曲线分为4类,Ⅰ类低排驱压力-微-微细喉道型、Ⅱ类低中排驱压力-微喉道型、Ⅲ类中排驱压力-微喉道型、Ⅳ类中高排驱压力-纳米吸附孔道型;依据恒速压汞毛管压力曲线与孔隙、喉道、总进汞饱和度的匹配关系,将曲线形态划分为孔隙区、孔喉过渡区、喉道区。当汞进入连通性差或不连通的孔道喉道时,毛管压力上升,进汞量主要受到喉道及微孔的制约,喉道区的进汞量大小决定了总孔喉进汞量,加强喉道的研究对致密油藏来说至关重要。综合运用经验统计法、饱和度与孔隙度关系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等手段确定了研究区致密储层的物性动用下限值,孔隙度为6.5%、渗透率为0.04×10-3μm2。(3)参照可动流体饱和度评价标准对储集层分类,以Ⅲ类储层为主,V类次之。T2截止值范围为1.70ms13.67ms,平均为5.78ms,可动流体饱和度低,平均为33.04%。离心前、后T2谱曲线形态都以双峰为主,离心后曲线形态主要分布在T2截止值左侧区间。(4)基于核磁共振理论,推导出了核磁共振T2值与孔喉半径的对应关系,取对数线性化,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幂函数的常数项值,建立了核磁共振T2谱转化成孔喉半径的新方法;并通过延长致密油藏核磁共振数据与恒速压汞孔喉半径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呈现较好的一致性,所建立的核磁共振研究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较好。(5)根据油水相渗曲线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Ⅰ型Kro上凹-Krw下凹型、Ⅱ型Kro上凹-Krw直线型、Ⅲ型Kro-Krw上凹型。Ⅰ型相渗曲线最终驱油效率为48.44%,开发效果好;Ⅱ型相渗曲线最终驱油效率为43.19%,应加大无水期的研究力度,开发效果略好;Ⅲ型相渗曲线最终驱油效率为36.26%,开发效果差。(6)提出了致密油“八元综合分类系数”法,同时Ⅰ类储层Feci>8,Ⅱ类储层3<Feci≤8,Ⅲ类储层-2<Feci≤3,Ⅳ类储层Feci≤-2。并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数据对致密油藏储层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可靠性较高,所建立的致密油储层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综合储集层“八元综合分类系数”定量分析控制区域与沉积相分布规律及控制特征定性分析共同作用绘制了Y区块的致密油储层综合分类评价图,主要以三类致密油储集层为主。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张鹏
导师: 张金功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渗流特征,储层评价,定边地区
来源: 西北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西北大学
分类号: P618.13
总页数: 137
文件大小: 7991K
下载量: 731
相关论文文献
- [1].苏东区块盒8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 地质与勘探 2016(02)
- [2].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研究方法与理论综述[J]. 岩性油气藏 2013(05)
- [3].微观孔隙结构分析在砂岩酸化中的应用[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02)
- [4].基于微观孔隙结构的聚驱方案调整方法研究[J]. 当代化工 2018(03)
- [5].储层物性参数与其微观孔隙结构的内在联系[J].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10(03)
- [6].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J]. 石油科学通报 2020(01)
- [7].四参数随机生成法重构土体微观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J]. 水利学报 2018(07)
- [8].扫描电镜在微观孔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6(16)
- [9].基于过程神经网络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类型预测[J].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15(08)
- [10].华庆地区长8_1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2(04)
- [11].黏土矿物微观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J].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9(02)
- [12].特低-超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 2018(15)
- [13].马岭地区延10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 石油化工应用 2015(09)
- [14].苏里格气田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分类评价方法[J]. 地学前缘 2012(02)
- [15].合水地区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16].齐家—古龙地区高台子油层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中外能源 2018(10)
- [17].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研究方法探析[J]. 世界有色金属 2016(05)
- [18].固结条件下黏性土微观孔隙结构试验研究[J]. 实验力学 2019(03)
- [19].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对岩石力学特性及裂缝扩展影响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11)
- [20].基于恒速压汞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 河北工业科技 2016(02)
- [21].沈84-安12块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05)
- [22].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J]. 科技通报 2020(02)
- [23].松辽盆地典型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表征方法研究[J]. 石油知识 2020(02)
- [24].青平川油田高家沟区长2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地下水 2016(06)
- [25].国外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及其对鄂尔多斯盆地的启示[J]. 石油科技论坛 2013(01)
- [26].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石油化工应用 2013(04)
- [27].动态结冰微观孔隙结构定量分析[J]. 航空学报 2018(02)
- [28].注水对轮南油田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影响实验研究[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5(02)
- [29].分形维数在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J]. 石化技术 2017(03)
- [30].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长8_1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水驱油特征的影响[J]. 现代地质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