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转基因,基因,种群,旁遮普,通草,堆肥,线虫。
基因棉论文文献综述
李静[1](2019)在《转基因棉长期种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转基因作物种类及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多,其潜在的生态风险也备受关注。本研究以转耐盐碱基因棉“013018”、转抗病基因棉“HN6”、转耐旱基因棉“013011”、转双价(Bt+CpTI)基因棉“SGK321”及其它们的亲本常规棉“亲本”、“中24”、“TH2”和“石远321”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解析转基因棉花长期种植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转基因作物的土壤环境安全评价提供数据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同一生育期内,4种转基因棉土壤pH值、含水量、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与其各自的亲本常规棉之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转基因棉013018、013011土壤速效磷含量在4个生育期与其各自亲本常规棉之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而转基因棉HN6、SGK321土壤速效磷含量仅在花铃期显着低于其各自亲本常规棉(P<0.05)。4种转基因棉土壤铵态氮含量在苗期、花铃期或吐絮期与各自亲本常规棉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4种转基因棉土壤硝态氮含量在苗期、蕾期与各自亲本常规棉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不同生育期之间,转基因棉013018、HN6、013011和常规棉TH2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存在显着差异(P<0.05)。4种转基因棉及其各自亲本常规棉土壤pH值、含水量、有机质、速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2)在同一生育期内,4种转基因棉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各自亲本常规棉之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除转基因棉SGK321外,其它3个转基因棉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其各自亲本常规棉之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转基因棉013018、013011土壤脲酶活性在4个生育期与其各自亲本常规棉之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而转基因棉HN6土壤脲酶活性在蕾期和花铃期显着高于其亲本常规棉(P<0.05),转基因棉SGK321土壤脲酶活性在4个生育期均显着高于其亲本常规棉(P<0.05)。在不同生育期之间,4种转基因棉及其各自亲本常规棉土壤脲酶活性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转基因棉013018、013011、SGK321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转基因棉013018、HN6、SGK321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无显着差异(P>0.05)。(3)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和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转基因棉花种植相比,不同品种和不同生育期才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主要因素;但与转基因棉种植相比,棉花生育期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更为显着。(4)4种转基因棉及其亲本常规棉的土壤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是它们共有的优势菌门。通过对优势菌门丰度进行SPSS分析发现,在同一生育期,转基因棉013018、013011土壤变形菌门丰度与各自亲本常规棉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4种转基因棉土壤放线菌门、酸杆菌门丰度在苗期、蕾期或花铃期与亲本常规棉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在不同生育期之间,3种转基因棉(HN6、013011、SGK321)土壤放线菌门丰度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3种转基因棉(013018、HN6、013011)土壤酸杆菌门丰度及4种转基因棉土壤变形菌门丰度也有相似的显着差异(P<0.05)。通过LEfSe分析发现,与转基因棉种植相比,棉花生育期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不同品种转基因棉的种植只是改变了个别细菌菌门的丰度,并未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综上所述,与常规棉相比,转基因棉长期种植未对土壤pH值、含水量、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及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产生影响,只是在个别生育期显着影响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转基因棉长期种植也没有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数量,只是改变了个别细菌菌门的丰度,但相比于转基因棉种植,棉花生育期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更为显着。(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静,蔡连贺,刘瑞华,风春,李刚[2](2019)在《转双价基因棉SGK321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监测转基因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转双价(Bt+CpTI)基因棉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土壤线虫密度、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以转双价(Bt+CpTI)基因棉SGK321和常规棉石远321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5个还田量:不还田(对照)、半量还田1.0 g·kg~(-1)(2250 kg·hm~(-2))、全量还田2.0 g·kg~(-1)(4500 kg·hm~(-2))、1.5倍还田量3.0 g·kg~(-1)(6750 kg·hm~(-2))、2倍还田量4.0 g·kg~(-1)(9000 kg·hm~(-2)),取棉花蕾期和花铃期土壤进行线虫分离鉴定,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秸秆不还田时,两个棉花品种土壤线虫密度无显着差异;秸秆还田后,SGK321土壤线虫密度仅在蕾期3.0 g·kg~(-1)还田处理时高于石远321,存在显着差异,其他处理无显着差异;转双价(Bt+CpTI)基因棉SGK321土壤中鉴定出线虫19科34属,其中食细菌性线虫(Bacterivores)13属,食真菌性线虫(Fungivores)3属,植食性线虫(Plant-parasites)11属,杂食/捕食性线虫(Omnivores-predators)7属。常规棉石远321土壤中鉴定出线虫19科37属,其中食细菌性线虫13属,食真菌性线虫3属,植食性线虫12属,杂食/捕食性线虫9属。秸秆还田增加了食细菌性线虫的丰度,秸秆还田量超过3.0 g·kg~(-1)就会抑制植食性线虫的生长,使其丰度减小;从生态指标来看,两种棉花不同还田处理下的多样性指数(H′)、线虫通路指数(NCR)均无显着差异。研究表明,转双价(Bt+CpTI)基因棉SGK321的种植没有改变土壤线虫的营养类群,并且土壤线虫密度也无显着差异,两种棉花不同还田处理下的多样性指数(H′)、线虫通路指数(NCR)也均无显着差异。秸秆还田量在一定范围内会使土壤线虫增多,增加丰富度。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相对于品种的影响,棉花生育期和秸秆还田量对线虫群落的影响更显着。(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赵悦,席瑞泽,付庆灵,朱俊,胡红青[3](2018)在《不同生育期转Bt基因棉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有机酸等组分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水培抗虫棉及其亲本棉,研究不同生育期(幼苗期、苗期和花蕾期)棉花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氨基酸及Bt蛋白等分泌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根系分泌物的pH随生育期逐渐降低,由幼苗期的碱性(>8.0)转变为花蕾期的弱酸性(<6.8);根系分泌物中水溶性碳、水溶性氮、Bt蛋白、有机酸、氨基酸及可溶性总糖随着生育期的延长显着上升。相同生育时期,两种棉花根系分泌物主要组成成分无差异,但是大多数组分(如水溶性碳、水溶性氮、可溶性总糖、氨基酸、有机酸等)的含量表现为常规棉>转Bt基因棉,且花蕾期差异最显着。甲酸为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主要成分,在幼苗期、苗期和花蕾期,转Bt基因棉根分泌物中甲酸分别占有机酸含量的55%、75%、93%;常规棉根系分泌物中甲酸分别占有机酸含量的65%、39%、96%,因此,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甲酸含量差异是引起有机酸差异的主要原因。苏氨酸是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的主要成分,在花蕾期,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根系分泌物中苏氨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的42%和36%。与转Bt基因棉相比,常规棉根系分泌物中含有更为丰富的碳、氮源物质。(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武二忠,陈春霞,苏宏华,杨益众[4](2018)在《取食转基因棉的棉大卷叶螟对中华通草蛉捕食功能与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GK-12、新棉33B和SGK321等转基因棉和常规棉泗棉3号为材料,研究了取食转基因棉的棉大卷叶螟对中华通草蛉生长发育和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通草蛉捕食转基因棉花品种上的棉大卷叶螟后,幼虫死亡率增加2.8%-8.8%、茧重降低0.12 mg-0.50 mg/头、羽化率下降0.7%-10.1%,幼虫及茧的历期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草蛉对棉大卷叶螟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其捕食量和捕食效率均高于对照,处理1头卷叶螟幼虫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瞬间攻击率大于对照。研究认为,草蛉更易捕获取食转基因棉田的棉大卷叶螟,但捕食了这些猎物后对捕食者本身的生长发育带来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邹志文,奚剑飞,邹智勇,卢佳威,邹华杰[5](2017)在《转Bt基因棉株朱砂叶螨空间分布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朱砂叶螨在都昌县转Bt基因棉上的种群消长表现为一个高峰,出现在7月中旬,密度高达5.4头/株;通过运用聚集型指标、Taylor幂法则和Iwao等的m*-x直线回归分析法,得出朱砂叶螨在6~10月份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聚集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最适抽样数N=39.8+28.775/x。本研究为转Bt棉田防治朱砂叶螨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期刊2017年04期)
陈秀华,张锐,赵斌[6](2017)在《转Bt基因棉对AM真菌发育、侵染性及种群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转Bt基因作物在全球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种植,我国主要种植Bt棉,2015年Bt棉种植面积达370万公顷,占我国棉花总种植面积的96%。Bt棉在生长期间以根系分泌物、秸杆残留及花粉飘落等方式向土壤释放Bt蛋白,释放到土壤中的Bt蛋白可保留较长时间的杀虫活性,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备受关注。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是土壤中广泛存在的、能与大多数陆生植物形成互惠共生的一类功能性微生物,在促进植物矿质养分吸收,提高抗逆性及维持土壤生态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探究Bt棉对AM真菌发育、侵染性及种群结构的影响对评价转Bt基因作物对非靶标生物及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荧光定量PCR及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研究了Bt棉对AM真菌共生前发育、侵染性及根内AM真菌种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棉相比,Bt棉显着抑制了AM真菌孢子萌发与侵染前菌丝分化;Bt棉根表面形成的侵染点减少,侵染强度下降,丛枝丰度及丛枝面积降低;Bt棉根段AM真菌共生相关基因GintMST2及磷转运蛋白基因GintPT表达量下调;Bt棉叶片腐熟物显着抑制AM真菌在紫云英根部定殖,根段侵染率、侵染强度、丛枝丰度下降,菌丝内琥珀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多聚磷酸盐相对含量减少,宿主植物磷吸收量下降;大田种植的棉花根段内AM真菌主要包括Glomus、Claroideoglomus、 Diversispora叁个属, Bt棉增加了根内Glomus的相对丰度,但对根内AM真菌系统发育指数无显着性影响。本研究认为Bt棉种植降低了AM真菌的侵染性和共生效应,对根内AM真菌种群结构有一定影响,这可能对AM真菌的生态功能及土壤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其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结果为转Bt基因作物的风险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菌物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7-08-11)
李杨[7](2017)在《泰乐菌素对转基因棉秆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抗性基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其中80%是转基因棉花,因而转基因棉秆的产量非常大,据统计,仅新疆自治区的棉秆年产量就高达600~750万吨(湿重)。棉秆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纤维素、粗纤维、氮和磷等,通常被焚烧处理,不仅浪费了宝贵资源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好氧堆肥被认为是处理农业固体废弃物以及畜禽粪便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并且畜禽粪便中残留的抗生素也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以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棉杆为原材料,和猪粪进行好氧堆肥,并添加养殖业大量使用的抗生素(泰乐菌素),采用Biolog法和实时定量PCR技术等,研究堆肥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抗生素抗性基因以及Ⅰ、Ⅱ类整合子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转基因棉杆对堆肥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和移动基因元件的影响转基因棉杆和非转基因棉杆用作为堆肥原料,经过40天的堆肥,均能达到腐熟标准。在堆肥各个时期的样品中检出了5种大环内酯抗性基因(ermB、ermF、ermQ、ermT、ermX)、2种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C、tetX)、2种磺酰胺抗性基因(sul1、sul2)、I类和II类整合子基因(intI1,int I2)。堆肥结束时,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处理中ARGs,intI1和intI2的绝对丰度分别减少了5.12log和4.45log,且ARGs的变化受温度和铵态氮影响最为显着。此外,转基因棉秆和非转基因棉秆对大多数ARGs,intI1和intI2的影响没有差异。因此,同非转基因棉秆一样,转基因棉秆也可用于同畜禽粪便的好氧堆肥,并通过堆肥减少ARGs的丰度。2.泰乐菌素对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经过40天的堆肥,四个处理的温度均在50℃以上持续约6天,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在堆肥结束时,四个处理的pH均在7.5-8.5之间,C/N值小于20,达到了腐熟标准。Biolog结果显示,添加泰乐菌素能抑制堆肥初期微生物活性,但是随着堆肥的进行,堆肥中样品中泰乐菌素逐渐降解,抑制用作逐渐消失。多样性指数表明,泰乐菌素影响了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物种的优势度,在高温期低浓度的泰乐菌素影响作用更加显着,中浓度处理能提高微生物群落的均一性。并且添加泰乐菌素能提高堆肥末期微生物对六大类糖原的利用。3.泰乐菌素对堆肥过程中抗性基因和遗传基因元件的影响经过好氧堆肥,ARGs,intI1和int I2的总绝对丰度在CK、L、M和H处理中分别减少了8.61log、9.23log、9.27log和8.17log,说明通过好氧堆肥能有效减少抗性基因。16s rDNA定量结果表明,添加泰乐菌素能增加堆肥末期的细菌丰度。通过RDA分析发现,环境变量能解释总基因丰度变化的54.4%,且ARGs,intI1和int I2的变化受pH值影响最显着,占总解释量的19.1%。好氧堆肥虽然是一种有效去除抗生素的方法,但是不能完全去除抗性基因,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降低抗性基因对环境带来的风险。转基因棉秆和非转基因棉杆均可作为堆肥底料进行对肥,且泰乐菌素能抑制堆肥初期微生物活性,并提高堆肥末期微生物对六大类糖原的利用,本文为评价含抗生素畜禽粪便堆肥的生态风险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艾雯[8](2016)在《印度农民发现转基因棉抗病性减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自从2003年Bt转基因棉花进入印度市场后,没过多久就占据了印度棉花市场的最大份额。但是在2016~2017年种植季,由于Bt棉花纤维含量的大幅下滑,Bt棉花对印度棉农的吸引力大大下降。此前,旁遮普和哈里亚纳邦的棉农发现,在当时的收获季节(本文来源于《农资导报》期刊2016-10-28)
宗新[9](2016)在《孟山都撤回印度下一代转基因棉种申请》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报道,因印度政府要求孟山都与其国内种子公司分享技术,孟山都撤回下一代转基因棉花的申请。而印度是孟山都除了美洲以外的最大市场,这表明印度政府与孟山都长期以来的纠纷进一步重大升级。除此纠纷以外,孟山都还在其转基因棉花种子使用费问题上与印度政府之间存在纠纷,该问题使孟山都每年面临数千万美元损失。这项史无前例的撤回(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6年25期)
陈龙江,王梅[10](2016)在《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转基因棉种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为分析框架,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政府等方面,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转基因棉种市场竞争力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国转基因棉种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主要受市场需求、政府政策、要素条件和同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为保持中国转基因棉种的竞争优势,未来应继续维护自由和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通过财政资金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人才流动等政策鼓励支持中国转基因棉种企业加大科研经费和人才投入,并开拓国外市场。(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基因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更好地监测转基因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转双价(Bt+CpTI)基因棉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土壤线虫密度、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以转双价(Bt+CpTI)基因棉SGK321和常规棉石远321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5个还田量:不还田(对照)、半量还田1.0 g·kg~(-1)(2250 kg·hm~(-2))、全量还田2.0 g·kg~(-1)(4500 kg·hm~(-2))、1.5倍还田量3.0 g·kg~(-1)(6750 kg·hm~(-2))、2倍还田量4.0 g·kg~(-1)(9000 kg·hm~(-2)),取棉花蕾期和花铃期土壤进行线虫分离鉴定,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秸秆不还田时,两个棉花品种土壤线虫密度无显着差异;秸秆还田后,SGK321土壤线虫密度仅在蕾期3.0 g·kg~(-1)还田处理时高于石远321,存在显着差异,其他处理无显着差异;转双价(Bt+CpTI)基因棉SGK321土壤中鉴定出线虫19科34属,其中食细菌性线虫(Bacterivores)13属,食真菌性线虫(Fungivores)3属,植食性线虫(Plant-parasites)11属,杂食/捕食性线虫(Omnivores-predators)7属。常规棉石远321土壤中鉴定出线虫19科37属,其中食细菌性线虫13属,食真菌性线虫3属,植食性线虫12属,杂食/捕食性线虫9属。秸秆还田增加了食细菌性线虫的丰度,秸秆还田量超过3.0 g·kg~(-1)就会抑制植食性线虫的生长,使其丰度减小;从生态指标来看,两种棉花不同还田处理下的多样性指数(H′)、线虫通路指数(NCR)均无显着差异。研究表明,转双价(Bt+CpTI)基因棉SGK321的种植没有改变土壤线虫的营养类群,并且土壤线虫密度也无显着差异,两种棉花不同还田处理下的多样性指数(H′)、线虫通路指数(NCR)也均无显着差异。秸秆还田量在一定范围内会使土壤线虫增多,增加丰富度。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相对于品种的影响,棉花生育期和秸秆还田量对线虫群落的影响更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棉论文参考文献
[1].李静.转基因棉长期种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9
[2].李静,蔡连贺,刘瑞华,风春,李刚.转双价基因棉SGK321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3].赵悦,席瑞泽,付庆灵,朱俊,胡红青.不同生育期转Bt基因棉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有机酸等组分特征[J].湖北农业科学.2018
[4].武二忠,陈春霞,苏宏华,杨益众.取食转基因棉的棉大卷叶螟对中华通草蛉捕食功能与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8
[5].邹志文,奚剑飞,邹智勇,卢佳威,邹华杰.转Bt基因棉株朱砂叶螨空间分布型[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7
[6].陈秀华,张锐,赵斌.转Bt基因棉对AM真菌发育、侵染性及种群结构的影响[C].中国菌物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学术年会摘要集.2017
[7].李杨.泰乐菌素对转基因棉秆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抗性基因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8].艾雯.印度农民发现转基因棉抗病性减弱[N].农资导报.2016
[9].宗新.孟山都撤回印度下一代转基因棉种申请[J].农药市场信息.2016
[10].陈龙江,王梅.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转基因棉种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