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加载论文-随亚光,陈博,徐海斌,裴明敬,李焰

干扰加载论文-随亚光,陈博,徐海斌,裴明敬,李焰

导读:本文包含了干扰加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敏炸药,电磁干扰,抗干扰措施,冲击波

干扰加载论文文献综述

随亚光,陈博,徐海斌,裴明敬,李焰[1](2019)在《光敏炸药加载实验中的电磁干扰防护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PVDF(polyvinylidene fluoride)压力测试系统为例,实验研究了光敏炸药加载过程中的电磁干扰特征,采取了简化测试系统、屏蔽及接地等抗干扰措施,可将电磁干扰信号到达时刻限制在10μs内,并将抗干扰措施应用于蜂窝材料防护效应实验中。实验结果表明,采取的抗干扰措施有效,在时域上能够清晰地区分电磁干扰信号与压力信号。(本文来源于《现代应用物理》期刊2019年02期)

边庆,韩振国,白晨[2](2017)在《一种新型抗瞬态干扰的FPGA配置加载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具有设计灵活和资源丰富,广泛用于航空领域。基于SRAM的FPGA芯片掉电后数据丢失,上电后需要从外部存储器再次加载数据进行配置,加载配置期间对供电电源要求较高。针对实际应用,为提高上电期间的抗瞬态干扰,并使FPGA具有重新加载配置能力,提出了一种新型设计保障措施,在航空领域FPGA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7年11期)

赵文德,唐琪,张铭钧[3](2016)在《ETLS干扰力矩抑制及加载性能改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制了ETLS的实验样机,建立了考虑加载系统摩擦非线性的ETLS综合数学模型。本文研究舵机系统位置扰动造成的多余力矩干扰问题,提出基于舵机系统输出角速度的前馈补偿控制进行抑制;考虑到加载系统的摩擦非线性问题,本文采用基于死区逆的方法进行补偿。接着,本文在力矩加载中存在幅值衰减和相位滞后问题上,采用基于最小均方差(least mean square error,LMSE)的幅相控制算法进行抑制以提高ETLS的加载性能,并提出基于Sigmoid函数变步长LMSE的幅相控制算法减小算法中收敛速度和稳态精度对步长需求相互矛盾,以提高算法整体改善。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际实验,验证本文干扰力矩抑制和加载性能改善方法的有效性,在0.5 Hz和5 Hz频率下,基于本文方法的跟踪精度分别提高了87.0%和64.9%。(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王修岩,谷新铭,李宗帅[4](2015)在《基于干扰观测和前馈补偿的电动加载复合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含有舵机位置扰动、模型参数摄动和传感器噪声等多余力的电动加载系统,仅采用传统的速度前馈补偿很难对系统多余力矩进行完全抑制。在传统速度前馈补偿的基础上针对系统扰动问题引入了扰动观测器,并利用改进的干扰观测器对高频噪声进行抑制。再通过微分负反馈阻尼补偿增强控制回路稳定性,利用重复PID控制器进行负反馈控制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复合控制策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系统对多余力矩的抑制能力,并改善系统的加载精度。(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15年01期)

唐琪[5](2015)在《电动式扭矩加载系统干扰力矩抑制及动态加载精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动式扭矩加载系统用于在地面的实验室环境下模拟飞行器舵面系统正常运行或调整自身姿态时受到的外界阻力矩,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完成对舵面系统性能的测试。电动式扭矩加载系统的加载性能对舵面系统测试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研究扭矩加载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重点研究电动式扭矩加载系统的干扰力矩抑制和动态加载精度改善方法。本文分析扭矩加载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其性能改善的技术途径,明确影响电动式扭矩加载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多余力矩和摩擦非线性因素,从控制补偿角度探讨多余力矩和摩擦非线性因素的抑制方法,为后文研究电动式扭矩加载系统的干扰力矩抑制和动态加载精度改善方法打下技术基础。为了研究电动式扭矩加载系统干扰力矩抑制和动态性能改善方法,本文研制电动式扭矩加载系统。系统研制方面,基于高精度、强抗干扰性的准则研制以直流力矩电机为执行部件的加载系统;为了模拟真实舵面系统的运动规律以便对加载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研制以永磁同步电机和行星减速器为机械本体的舵机系统。数学建模方面,为了考虑加载系统力矩输出和舵机系统角位置输出的相互影响,采用机理分析法建立包括舵机系统特性的电动式扭矩加载系统线性数学模型,同时为了研究加载系统中存在的摩擦非线性因素对力矩输出的影响,采用恒定死区环节对摩擦非线性进行描述,并将其加入到线性数学模型中,最终建立包括摩擦非线性因素的电动式扭矩加载系统综合模型。本文深入研究电动式扭矩加载系统的闭环控制性能和干扰力矩抑制方法。针对加载系统在单位反馈闭环加载时力矩发散的问题,采用PID控制与相位超前校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改善,并通过静态加载仿真实验进行验证;针对舵机系统位置扰动造成的多余力矩问题,采用基于舵机系统输出角速度的前馈补偿控制进行抑制,并通过前馈补偿环节仿真实验进行验证;针对加载系统的摩擦非线性问题,采用基于死区逆的方法进行补偿控制,并通过死区逆仿真实验进行验证。针对干扰力矩抑制方法的整体控制效果,本文通过动态加载性能仿真实验进行验证。针对电动式扭矩加载系统中存在的幅值衰减和相位滞后问题,本文采用基于最小均方差的幅相控制算法从信号补偿的角度进行控制,通过静态加载正弦跟踪仿真实验进行验证;针对基于固定步长最小均方差的幅相控制算法中收敛速度和稳态精度对步长μ的需求相互矛盾的问题,本文提出采用基于Sigmoid函数变步长最小均方差的幅相控制算法进行改善,并通过改进前后算法的仿真对比实验进行验证。为了验证本文所研究的干扰力矩抑制和动态加载精度改善方法的实际控制效果,本文搭建电动式扭矩加载系统的实验平台,包括硬件平台和上位机操作软件,并进行静态加载性能实验、干扰力矩抑制实验、动态加载性能实验。在静态加载性能实验中,通过阶跃和不同频率正弦信号的实际控制效果,验证闭环控制器和幅相控制算法的实际控制效果;在干扰力矩抑制实验中,通过对比单独闭环控制和加入干扰力矩抑制算法对干扰力矩的实际抑制效果,验证干扰力矩抑制算法的实际控制效果;在动态加载性能实验中,通过对比单独闭环控制和加入干扰力矩抑制及幅相控制算法对动态加载下正弦信号的实际跟踪效果,验证本文干扰力矩抑制和动态加载精度改善方法的整体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5-01-01)

韩朔,戴旭初[6](2012)在《一种基于自适应对角加载的干扰抑制合并的改进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演进(LTE)系统作为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标准,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提升系统频谱利用率,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频率复用系数的提高,LTE系统也面临十分严重的小区间干扰(ICI)。干扰抑制合并(IRC)是降低ICI的一个有效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导频符号数目的限制,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的估计存在较大的误差,从而导致IRC算法对干扰噪声抑制性能的下降。针对这个问题,将自适应对角加载(DL)技术引入IRC算法中,利用最小恒模误差准则来自适应计算对角加载系数,并对估计出的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进行修正,改善IRC算法在干扰场景下的性能。链路级的仿真实验表明,改进的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IRC算法对ICI的抑制能力。(本文来源于《遥测遥控》期刊2012年04期)

刘聪锋,杨洁,甘昶[7](2012)在《加载与约束结合的主瓣干扰抑制方向图保形》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基于阻塞矩阵实现主瓣干扰抑制的波束指向偏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角加载与线性约束相结合的方向图保形方法。通过深入分析阻塞矩阵预处理方法,发现预处理后波束指向偏移是由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中的协方差矩阵失配引起的,故提出利用对角加载实现波束指向的准确校正,利用线性约束实现其它干扰方向的准确置零,有效实现了预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效果。通过仿真分析不仅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发现所提方法对加载电平的选取不敏感,也即加载电平的选取比较容易。(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孙宏亮,文芳[8](2009)在《加载铁氧体磁环对同轴电缆耦合脉冲干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加载铁氧体磁环对同轴电缆耦合脉冲干扰(GJB151A—1997中CS115/CS116试验波)的影响,建立了模拟实际应用条件的测试系统,分析了磁环加载后的等效电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时域验证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加载磁环对脉冲干扰具有较好的抑制效应,高频抑制效果取决于磁环加载位置。(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胡纪滨,郭晓林,苑士华,彭增雄[9](2008)在《液压二次调节加载系统负载干扰的主动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液压二次调节加载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典型的转速-转矩控制方式液压二次调节加载系统中,转矩变化通过被试件的机械耦合通道所引起的转速波动问题。结果表明,液压二次调节加载系统中并不存在明显的耦合干扰现象,加载元件对输入元件转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种负载干扰。采用结构不变性原理,设计了前馈补偿环节对转速进行了近似补偿,实现了对这种负载干扰的主动抑制。(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刘彬,李刚,蒋全兴[10](2005)在《电源干扰抑制滤波器加载测试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EMI电源干扰滤波器加载测试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屏蔽电缆引线,缓冲网络及其组成完整回路阻抗特性的深入分析,设计出一种适合于EMI电源干扰滤波器插入损耗测量加载额定工作电流的缓冲网络,该网络为被测设备提供额定电流的同时有效阻止被测干扰信号的分流。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收到了预期效果。(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电磁兼容》期刊2005年02期)

干扰加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具有设计灵活和资源丰富,广泛用于航空领域。基于SRAM的FPGA芯片掉电后数据丢失,上电后需要从外部存储器再次加载数据进行配置,加载配置期间对供电电源要求较高。针对实际应用,为提高上电期间的抗瞬态干扰,并使FPGA具有重新加载配置能力,提出了一种新型设计保障措施,在航空领域FPGA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干扰加载论文参考文献

[1].随亚光,陈博,徐海斌,裴明敬,李焰.光敏炸药加载实验中的电磁干扰防护技术[J].现代应用物理.2019

[2].边庆,韩振国,白晨.一种新型抗瞬态干扰的FPGA配置加载技术[J].信息通信.2017

[3].赵文德,唐琪,张铭钧.ETLS干扰力矩抑制及加载性能改善方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6

[4].王修岩,谷新铭,李宗帅.基于干扰观测和前馈补偿的电动加载复合控制[J].制造业自动化.2015

[5].唐琪.电动式扭矩加载系统干扰力矩抑制及动态加载精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

[6].韩朔,戴旭初.一种基于自适应对角加载的干扰抑制合并的改进算法[J].遥测遥控.2012

[7].刘聪锋,杨洁,甘昶.加载与约束结合的主瓣干扰抑制方向图保形[J].电波科学学报.2012

[8].孙宏亮,文芳.加载铁氧体磁环对同轴电缆耦合脉冲干扰的影响[J].电工技术学报.2009

[9].胡纪滨,郭晓林,苑士华,彭增雄.液压二次调节加载系统负载干扰的主动抑制[J].农业机械学报.2008

[10].刘彬,李刚,蒋全兴.电源干扰抑制滤波器加载测试系统的设计[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5

标签:;  ;  ;  ;  

干扰加载论文-随亚光,陈博,徐海斌,裴明敬,李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