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黄芩甙论文_张璠,郭志宏,孙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野黄芩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芩,抗炎,干酵母,内毒素,腺苷,前列腺素,家兔。

野黄芩甙论文文献综述

张璠,郭志宏,孙洁[1](2006)在《黄芩茎叶提取物—野黄芩甙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草药黄芩茎叶提取物—野黄芩甙对发热家兔的解热作用。方法用生物致热原制作家兔发热模型,检测动物直肠温,比较致热前后体温的变化。结果野黄芩甙治疗组(38.61±0.17℃)、黄芩甙治疗组(38.59±0.20℃)体温升高明显低于致热原组(39.08±0.16℃,P<0.01),且两组的发热持续时(176.3±3.4,174.1±3.2 m in)明显短于致热原组(218.2±3.1 m in,P<0.01)。前两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热峰时叁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野黄芩甙对致热原所致兔的发热有明显的解热效应,其作用与黄芩甙的作用相当。(本文来源于《解剖科学进展》期刊2006年03期)

王玮,吴莹瑶,卢岩,范书铎[2](2003)在《野黄芩甙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野黄芩甙是否有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作小鼠耳肿胀模型 ,测定各组鼠耳肿胀程度 ;制作小鼠实验性腹膜炎模型 ,测定各组腹腔渗出液中白细胞数及渗出液量 ;制作小鼠气囊滑膜炎模型 ,测定各组炎性渗出物中前列腺素E2 (PGE2 )含量。结果 :实验组耳肿胀程度、渗出液量、白细胞数及PGE2 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野黄芩甙对炎症过程中的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液渗出及白细胞游走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此作用与炎症因子PGE2 的产生和释放受抑制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6期)

赵红艳,张璠,李守拙,王曦,范书铎[3](2003)在《野黄芩甙对发热家兔下丘脑及脑脊液中环磷腺苷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中枢发热介质的角度探讨野黄芩甙的解热机制。方法:本实验用内毒素(ET)复制家兔发热模型,观察野黄芩甙的解热作用及对家兔下丘脑和脑脊液中环磷腺苷(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静脉注射ET后80 min,野黄芩甙+ET组家兔的体温明显低于ET组(P<0.01),表明野黄芩甙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且野黄芩甙能抑制ET所致的下丘脑中cAMP含量的升高(P<0.01)和脑脊液中cAMP含量的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下丘脑和脑脊液中cAMP的含量变化与体温变化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野黄芩甙可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和脑脊液中cAMP含量升高而发挥其解热作用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王玮,王琳,朱松波[4](2003)在《野黄芩甙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野黄芩甙是否有抗炎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造小鼠耳肿胀模型 ,测定各组鼠耳肿胀程度。造小鼠实验性腹膜炎模型 ,测定各组腹腔渗出液中白细胞数及渗出液量。造小鼠气囊滑膜炎模型 ,测定各组炎性渗出物中前列腺素E2 (PGE2 )含量。结果 :实验组耳肿胀程度、渗出液量、白细胞数及PGE2 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野黄芩甙对炎症过程中的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液渗出及白细胞游走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此作用与炎症因子PGE2 的产生和释放受抑制有关(本文来源于《沈阳医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王玮[5](2003)在《野黄芩甙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及半数致死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 上世纪20年代,人们开始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这类化合物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抗微生物、抗肿瘤等多方面都有一定的药理作用。黄芩类是黄酮类化合物中很重要的一种,它是从植物黄芩的根中提取的,以前其茎叶是弃之不用的.近年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的学者们从黄芩茎叶中提取了一种新的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与从根中提取的黄芩甙比较只差一个羟基,称为黄芩茎叶总黄酮即野黄芩甙。这种化合物是否也具有与黄芩一样的药理作用呢?为此我们做了野黄芩甙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材料 1.实验对象:昆明种雄性小白鼠150只。 2.实验试剂及用药:野黄芩甙粉剂;双黄连注射液;肝素;伊文思兰;松节油;醋酸;NaCL;NaH_2PO_4。 3.实验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UV-260型);高速离心机;分析天平;pH计。 方 法 将动物分为两大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野黄谷成,对照组给予缓冲液,野黄$at按剂量不同分为小、中、大K0mg/kg人0mgikg,160mglkg)叁个剂量组。对照组分为空白对照和实验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给予缓冲液,实验对照组给予双黄连。①通过造小鼠耳肿胀模型,测定各组小鼠耳肿胀程度。②造小鼠实验性腹膜炎模型,测定各组小鼠腹腔渗出液中白细胞数及渗出液量。③造小鼠气囊滑膜炎模型,测定各组小鼠炎性渗出物中前列腺素E。(PGE。)含量。 结 果 实验组耳肿胀程度、渗出液量、白细胞数及PG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显着性差异河<O.01人实验组各剂量组间耳肿胀程度、渗出液量、白细胞数及*批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1人 结 论 野黄羊成既能抑制早期炎症由于毛细血管扩张造成的肿胀,渗出增加,又能抑制炎症中期白细胞游走,即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且抗炎作用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本研究证实,野黄岑式可抑制体内炎性介质PGE。的合成,因此野黄岑式抗炎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PGE。的合成,使炎症反应减轻。(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03-03-01)

张璠,赵红艳,范书铎,李守拙,孙丽华[6](2000)在《野黄芩甙对发热兔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芩 ( scutellaria baiealensis)是我国着名的传统中药 ,临床应用有两千年历史 ,具有清热燥温泻火解毒等功能。其用药部位为根 ,黄芩的茎叶部分以往不作药用 [1 ]。目前 ,已从其茎叶中提取了一种野黄芩甙 ( scutellari(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S1期)

刘丽艳,杜晓娟,陈治宇,陈四平[7](1999)在《野黄芩甙的甲基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寻找新型抗癌药物。方法:硫酸二甲酯甲基化。结果:以60% 收率得到叁甲基野黄芩甙。结论:用硫酸二甲酯甲基化是制备叁甲基野黄芩甙可行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承德医学院学报》期刊1999年03期)

佟继铭,刘玉玲,陈光晖,高巍[8](1999)在《野黄芩甙的解热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野黄芩甙是半枝莲的主要成分,半枝莲水煎剂对大鼠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为了证实野黄芩甙是否是半枝莲解热的主要成分,对野黄芩甙的解热作用进行实验研究。方法:Wistar大鼠背部皮下注射10%干酵母混悬液制备大鼠发热模型。选取体温上升1℃以上的大鼠70只,随机分为野黄芩甙12.5mg·kg-1、25mg·kg-1、50mg·kg-1组,阿斯匹林100mg·kg-1、黄芩甙25mg·kg-1、50mg·kg-1和盐水对照组。均腹腔注射给药。药后每小时测量体温1次,连续6次。结果:野黄芩甙ip给药,对正常大鼠的体温无明显影响,用药前后体温变化差异无显着性(P>0.05)。但对发热大鼠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用药前后体温变化差异显着(P<0.01),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野黄芩甙的解热作用持续4h。野黄芩甙的解热作用强于阿斯匹林。结论:野黄芩甙是半枝莲的主要成分,其解热作用与半枝莲相似,表明野黄芩甙是半枝莲解热作用的主要成分。(本文来源于《承德医学院学报》期刊1999年02期)

于永芳,康少文[9](1992)在《黄芩叶及茎叶总黄酮中野黄芩甙的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苓叶申所舍的野黄芩甙,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的作用。黄芩茶是以黄芩叶为主要原料,为了控制黄芩茶中野黄芩甙的含量,用CS—930薄层扫描法对黄苓茎叶中总黄酮和黄芩叶中野黄芩甙进行了含量测定。扫描条件:单波长,反射法,λ=335,锯齿形扫描,狭缝2×2mm,灵敏度‘中”,横轴×1/2,SX=O,平滑次数8。(本文来源于《承德医学院学报》期刊1992年03期)

野黄芩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研究野黄芩甙是否有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作小鼠耳肿胀模型 ,测定各组鼠耳肿胀程度 ;制作小鼠实验性腹膜炎模型 ,测定各组腹腔渗出液中白细胞数及渗出液量 ;制作小鼠气囊滑膜炎模型 ,测定各组炎性渗出物中前列腺素E2 (PGE2 )含量。结果 :实验组耳肿胀程度、渗出液量、白细胞数及PGE2 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野黄芩甙对炎症过程中的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液渗出及白细胞游走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此作用与炎症因子PGE2 的产生和释放受抑制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野黄芩甙论文参考文献

[1].张璠,郭志宏,孙洁.黄芩茎叶提取物—野黄芩甙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J].解剖科学进展.2006

[2].王玮,吴莹瑶,卢岩,范书铎.野黄芩甙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3

[3].赵红艳,张璠,李守拙,王曦,范书铎.野黄芩甙对发热家兔下丘脑及脑脊液中环磷腺苷含量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3

[4].王玮,王琳,朱松波.野黄芩甙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3

[5].王玮.野黄芩甙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及半数致死量测定[D].中国医科大学.2003

[6].张璠,赵红艳,范书铎,李守拙,孙丽华.野黄芩甙对发热兔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

[7].刘丽艳,杜晓娟,陈治宇,陈四平.野黄芩甙的甲基化[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9

[8].佟继铭,刘玉玲,陈光晖,高巍.野黄芩甙的解热作用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9

[9].于永芳,康少文.黄芩叶及茎叶总黄酮中野黄芩甙的含量测定[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2

论文知识图

半枝莲-263.半枝莲小鼠气囊出液中WBC含量小鼠腹腔渗出液OD,值常见黄酮类物质在有机概念图上的分布中心静脉压的测试系统银黄颗粒的基峰离子流图

标签:;  ;  ;  ;  ;  ;  ;  

野黄芩甙论文_张璠,郭志宏,孙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