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动临界条件论文_张丹丹,向国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起动临界条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临界,泥石流,流速,均匀,颗粒,斜井,性行。

起动临界条件论文文献综述

张丹丹,向国萍[1](2019)在《汶川县映秀镇牛圈沟溃坝型泥石流起动临界条件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预测牛圈沟潜在溃决点失稳后引发泥石流灾害规模,对牛圈沟3个堵溃点溃决流量进行了预测,计算了溃决洪水影响距离及到达时间,提出了针对牛圈沟堵溃型泥石流起动的判别公式,最后分析了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危害。其中得到溃决流量过程曲线,1#、2#堵溃点峰值流量值分别为1124.6m3/s、495.6m3/s,3#堵溃点主要发生沟道侵蚀,并不产生大规模溃决破坏。叁个堵溃点溃决后洪水流量放大效应影响距离及到达时间进行了计算,1#堵溃点影响范围到达下游堆积区,2#堵溃点影响距离为547m。牛圈沟溃决型泥石流规模将远大于无溃决泥石流的规模。(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20期)

王涛,陈宁生,邓明枫,杨成林[2](2014)在《沟道侵蚀型泥石流起动临界条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沟道侵蚀型泥石流是泥石流的主要类型之一,研究其起动机理和起动临界条件有助于泥石流治理和预警预报。虽然多年来对沟道侵蚀型泥石流的起动研究有了一些成果,但目前对其起动机理的认识还存在局限,现有起动临界条件计算方法也不成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防灾减灾的进展。为深入研究沟道侵蚀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起动临界条件计算方法,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沟道侵蚀型泥石流起动研究现状,并对沟道侵蚀型泥石流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本文来源于《泥沙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董长银,邓珊,李爱萍,周生田,武龙[3](2010)在《大斜度井筒条件下沉积砂床表面颗粒起动临界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工程领域中,涉及到大斜度井筒条件下固液两相流动的作业,有大斜度井的钻井岩屑运移、管内砾石充填以及冲砂作业等,这些作业的过程其实质都是沉积砂床条件下的固体颗粒运移,其中固相沉积床表面的颗粒起动是其核心问题之一。将固相颗粒视为球形颗粒,考虑颗粒重力、水流推力、上举力、水柱静压力和粒间粘结力,以及各力臂与沉没度的关系,通过力矩平衡分析建立了井筒倾斜条件下沉积床表面颗粒起动的临界流速模型,并进行了计算结果分析。该模型考虑了沉积床表面颗粒沉没位置的随机性及由此引起的颗粒起动的随机性,引入颗粒无因次沉没度随机变量,将其概率密度视为均匀分布,结合无因次沉没度的概率分布函数,在临界流速与颗粒直径及颗粒起动百分比之间建立了定量关系。该模型用于预测大斜度井条件下砂床表面颗粒在水流作用下的起动临界条件以及给定水流条件下的起动百分比。(本文来源于《石油钻探技术》期刊2010年03期)

江恩惠,李军华,曹永涛[4](2009)在《“河性行曲”力学机理之边壁泥沙的临界起动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借鉴水流紊动相干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层次揭示了紊流紊动涡体猝发、喷射、清扫的过程中对边壁泥沙颗粒的抽吸、挖掘的力学机理;系统概括了河道岸壁泥沙颗粒从起动,到进入水体,促使顺直河道发育成犬牙交错的边滩,并逐步演变为弯曲性河道的全过程;进而在对边壁泥沙颗粒受力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涡能理论,提出了边壁泥沙起动的临界条件;并根据黄河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河流边界的糙率、水深等数值越大,泥沙越容易起动。(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钟亮,许光祥,马明生[5](2007)在《无黏性均匀沙起动临界条件的统一》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确定性分析方法,建立无黏性均匀沙起动流速公式,并用实测资料对其进行验证。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基于剪切力和水流功率的均匀沙起动临界条件表达式。对基于起动流速、剪切力和水流功率的均匀沙起动临界条件进行统一,得出各表达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证明叁种起动临界条件在本质上是相互统一的。(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07年08期)

何文社,方铎,刘兴年,李昌志[6](2003)在《砾卵石起动临界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砾卵石均匀沙的运动机理,通过对附加质量力和床面颗粒相对暴露度参数的引入,推得了均匀沙起动无因次拖曳力公式,并对公式中的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起动状态一定时,该系数并非为一个常量,而是介于某个区间,且随颗粒在床面上的相对暴露度的变化而变。通过转化推得了散粒体均匀沙起动流速公式,同时考虑了砾卵石扁度的影响,其系数同样不是一个常量,同学者们的公式相对照较为合理,该系数包含了其它公式的系数。结论部分可以解释为何不同的作者通过实验所拟合的系数各异,且差别较大,说明文中公式基本能反映均匀沙的起动特性。(本文来源于《四川水力发电》期刊2003年01期)

李华国,袁美琦,张秀芹[7](1995)在《淤泥临界起动条件及冲刷率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试验结果,从粘性细颗粒泥沙受力分析出发,考虑淤泥密实度及粒径的变化对细颗粒泥沙间粘结力的影响,对粘性细颗粒泥沙临界起动条件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冲刷串与水流切力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文中关于粘性细颗粒泥抄临界起动条件表达式经所收集到国内外实测资料验证,吻合程度较高。(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1995年03期)

起动临界条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沟道侵蚀型泥石流是泥石流的主要类型之一,研究其起动机理和起动临界条件有助于泥石流治理和预警预报。虽然多年来对沟道侵蚀型泥石流的起动研究有了一些成果,但目前对其起动机理的认识还存在局限,现有起动临界条件计算方法也不成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防灾减灾的进展。为深入研究沟道侵蚀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起动临界条件计算方法,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沟道侵蚀型泥石流起动研究现状,并对沟道侵蚀型泥石流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起动临界条件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丹丹,向国萍.汶川县映秀镇牛圈沟溃坝型泥石流起动临界条件初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2].王涛,陈宁生,邓明枫,杨成林.沟道侵蚀型泥石流起动临界条件研究进展[J].泥沙研究.2014

[3].董长银,邓珊,李爱萍,周生田,武龙.大斜度井筒条件下沉积砂床表面颗粒起动临界条件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10

[4].江恩惠,李军华,曹永涛.“河性行曲”力学机理之边壁泥沙的临界起动条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

[5].钟亮,许光祥,马明生.无黏性均匀沙起动临界条件的统一[J].水运工程.2007

[6].何文社,方铎,刘兴年,李昌志.砾卵石起动临界条件[J].四川水力发电.2003

[7].李华国,袁美琦,张秀芹.淤泥临界起动条件及冲刷率试验研究[J].水道港口.1995

论文知识图

斜坡与平坡上泥沙起动临界条件比...不同底坡与平坡上泥沙起动临界条件冲刷起动的临界条件泥石流起动条件示意图当颗粒级配C为定值时起动临界摩阻流速与粒径及井斜角的关...

标签:;  ;  ;  ;  ;  ;  ;  

起动临界条件论文_张丹丹,向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