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粮油种植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德阳市粮油种植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德阳市粮油种植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兰汉军,杨泽鹏,陈红琳,王昌桃,刘定辉,陈尚洪[1](2022)在《中江县油菜生产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菜是中江县的主要油料作物,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中江县油菜生产现状,指出油菜生产中规模化水平差、种植效益低,区域抗灾能力弱、新技术应用面积小等问题,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发挥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拓展油菜多功能利用、增加农业附加值以及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扩大新技术应用范围的对策建议,以促进中江县油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张义琼[2](2021)在《近29年来德阳市农牧业碳排放估算及脱钩关系研究》文中指出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来源,发展低碳农业是实现减排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德阳市为研究对象,利用IPCC清单估算法、LMDI模型、Tapio脱钩模型和基于因素分解的脱钩分解模型,对近29年来(1990-2018)德阳市农牧业碳排放估算及脱钩关系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近29年来德阳市农业结构以种植业(46.79%)与畜牧业(44.1%)为主,前者波动下降,后者波动上升;年均复种指数为233.46%,且呈上升趋势(增幅44.71%)。作物结构以水稻(33.14%)、小麦(24.13%)、油菜(14.92%)和花生(3.08%)为主。农作物单产整体呈增加趋势。该市各类农资使用强度均有所增加,其中农膜增幅最明显(739.28%)。畜禽产品结构中以猪肉(53.61%)、家禽肉(19.98%)和禽蛋(18.02%)为主,蜂蜜、奶类与蚕茧等畜产品占比较小。该市各区县间的复种指数、作物构成、单位耕地面积农资投入强度、畜禽养殖种类和畜禽产品产量等均存在明显区域差异。(2)近29年来德阳市农牧业年均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分别为111.28×104t和5.66t/hm2;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均呈上升趋势,但近期(2012年以来)略有下降。农田土壤碳排放占比最大(39.80%),但呈下降趋势;农资投入碳排放增幅最明显(94.30%)。从区域差异来看,中江县农牧业碳排放占比最大(34.27%),什邡市碳排放强度最大(6.26t/hm2)。该市近29年来农牧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模型研究表明,农牧业碳排放强度和劳动力因素为负向抑制因素,其减排效应分别为-361.06%和-38.39%;农业经济水平、城市化水平和农业结构因素为正向驱动因素,其促进效应分别为415.25%、76.27%和7.92%。该市各区县农牧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减排效应和促进效应有明显的区域差异。(3)近29年来德阳市农牧业碳排放主要以弱脱钩(脱钩系数为0.037-0.730)为主,仅2002年为扩张性链接(脱钩系数为0.959),该市脱钩效应不突出。从因素脱钩效应来看,碳排放强度因素是最大的脱钩努力因素,而经济水平因素为最大的脱钩负向抑制性因素。近29年来德阳市各区县脱钩程度主要表现为弱脱钩(脱钩系数为0.011-0.583);除广汉市与中江县全为弱脱钩以外,其他区县少数年份表现为强脱钩(绵竹市7次>什邡市6次>市中区2次);什邡市脱钩水平较为理想而中江县脱钩努力空间最大。各区县碳排放强度脱钩效应大小依次为什邡市>市中区>广汉市>绵竹市>中江县;从脱钩态势来看,除中江县外,各区县碳排放强度的正面脱钩效应均有所减弱。农业结构脱钩效应大小依次为广汉市>中江县>市中区>什邡市>绵竹市;市中区、什邡市与绵竹市农业结构对区县碳排放脱钩效应具有明显的负向抑制作用。农业经济负向脱钩效应大小依次为中江县>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市中区;各区县的脱钩抑制性作用有所减弱。城市化负向脱钩效应大小依次为市中区>广汉市>绵竹市>中江县>什邡市;市中区与广汉市城市化负向脱钩效应减小;绵竹市、中江县与什邡市城市化负向脱钩效应在增强。各区县劳动力脱钩效应大小依次为市中区>绵竹市>中江县>什邡市>广汉市;各区县由于农业劳动力的减少使得正面脱钩效应更加明显。(4)德阳市在低碳农业发展中存在农牧业碳排放强度整体持续增大,碳排放区域差异明显;农资投入碳排放强度增长快,农田土壤碳排放占比突出;农业结构欠佳,农业发展方式落后;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农业发展效益较低等问题。今后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发展低碳农业;提高农资利用率,适度开展土地休耕;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农民从业素质,发展效益型农业等。

周雅洁[3](2020)在《德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互联网技术已将电子商务带入到人们的生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已以“互联网+农业”新形态呈现在政府、农户和消费者面前。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央1号文件)的发布,均对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线上线下互动、构建农产品电商发展标准,建设乡村电商服务站做出了具体部署。但四川德阳市作为一个三四线城市,其网络信息的应用在城乡之间较为失衡,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呈现出小众化状态,大部分本土农产品尤其是特色农产品没有在网络实现品质化和品牌化。在此背景下,论文首先运用逻辑分析法对农产品电商理论进行分了析,然后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考察了德阳市农产品电商平台模式发展状况和效果,运用因果分析法等分析了德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最后提出了促进德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论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1)德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顺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既有来自外部市场和政府优惠措施的持续刺激,又有来自消费者和农业生产者内部的现实需求。(2)现阶段德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平台流量缺乏、设施较差、交易规模较小、营销推广创新不足,不足以将线下的流量引导至线上。(3)造成此种状态的主要因素很多。既有德阳市人文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有农业生产者经费欠缺、操作技术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的原因。基于上述结论,论文提出的政策建议有:(1)加强德阳市农产品电商平台硬件建设。(2)提升德阳市农产品电商平台服务质量和水平;(3)健全德阳市农产品电商平台运行机制与制度体系。本文借鉴了国内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经验和理论依据,结合德阳市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实际,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和建议,具有一定的新意。

陆天天[4](2019)在《中江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材作为中医药流传至今的宝贵财富,不仅在防病治病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还由于副作用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发展中药材产业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带动经济发展方面等成效明显。中江县是名副其实的无公害药材基地,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江县紧跟国家政策,花大力气发展中药材产业,为当地中药材产业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取得了很多突出的成绩。但同时也要认识到,中江县中药材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太理想,尤其是对经济带来的贡献度不高,目前中江县脱贫攻坚形式严峻,通过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自身特色产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且迫在眉睫,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中药材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中江县也迎来了中药材产业发展机遇,通过分析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对带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中药材和中药材产业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从竞争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三个方面构建理论框架,通过搜集大量的数据资料,分析中江县中药材产业近年来发展的状况、取得的成效、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针对问题逐条提出对策和建议。近年来,中江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取得了一些成效,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中药材种植不断规范、产业潜力不断被挖掘、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助力脱贫成效不断彰显。成效显着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发展势头不够强劲、规范化种植水平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销售渠道不畅通、产业整体竞争力不足、配套产业挖掘不充分等。针对以上问题逐一分析原因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加大产业扶持、加强产业引导、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市场体系、培育核心竞争力、发展生态旅游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推动中江县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当地经济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带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周辉[5](2019)在《L公司食用油线上线下营销渠道整合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人口众多、食用油消费量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精制食用植物油年销售量由2008年的5626.8万吨上涨至2016年的15877.2万吨,年平均增长率13.85%。受中美贸易摩擦等国际形势及国内市场波动的影响,2017-2018年全国精制食用植物油销售量相比2016年有所下降,为15246.3万吨和12407.6万吨。在当前国内食用油市场中,中小品牌小包装食用油只占了不到10%的市场份额,竞争异常激烈。加之受地沟油事件的影响,人们更加青睐健康、安全的大品牌食用油,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小品牌食用油也造成了影响。应该说中小品牌食用油既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又面临极大的挑战。近年来,伴随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线上营销渠道以其信息传播快、信息覆盖面广、渠道建设成本低等优点,吸引着众多食用油生产企业开展线上渠道布局。L公司作为一家传统菜籽油加工企业,也开通线上营销渠道,但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冲突、渠道效率较低、线上渠道发展缓慢、渠道协调配合度不好、缺乏系统性渠道管理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管理层,影响着企业的营销业绩提升。本文针对L公司在营销渠道上存在的问题,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L公司存在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同时,对影响消费者渠道选择的“购买价格、营销宣传、方便程度、渠道习惯”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L公司实际,运用渠道整合理论,从“解决现有渠道冲突、提升渠道效率、实施渠道拓展、完善线上线下渠道协同管理体系”四大方面提出了合理、科学的解决策略。另外,也提出了一些做好渠道建设的保障措施。这些策略和措施对L公司营销体系的长远发展,促进营销额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也为下一步公司探索开展“新零售”营销模式打下了基础。

钟燕[6](2019)在《四川省油菜生产布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是保障我国油料安全的主要作物之一。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油菜优势发展区,2017年四川省油菜籽总产288.03万吨,跃居全国第一。因此,分析四川省油菜生产发展现状、近30年(1988-2017)来油菜生产布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我省油菜生产布局,为稳定和提高油菜种植面积,促进油菜增产增效以及因地制宜发挥油菜生产的多功能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四川省近30年(1988-2017)的油菜生产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资料,主要基于区位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区域规划理论,分析比较了四川省油菜生产现状、不同地区的生产比较优势及其时间动态变化;采用区域重心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四川省油菜生产的地理位置重心变迁及区域布局变化;通过构建静态面板模型,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影响油菜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近30年来四川省油菜生产发展的特点表现为:一是四川省油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总体呈正相关的波动增长趋势。二是四川省油菜播种面积、产量占全国油菜总播种面积、总产量的比例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三是四川省油菜生产区域布局不均,油菜种植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及盆周丘陵地区。四是油菜生产在四川省具有重要地位。2017年四川省油菜生产具有综合优势的有绵阳市、成都市、资阳市、广元市、德阳市、遂宁市、南充市、眉山市、达州市等8市。(2)近30年来四川省油菜生产发展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表现为:成都平原油菜播种面积占比历来较高,基本维持在50%-60%之间,是四川省油菜生产较稳定的主要种植区域;川东北地区油菜播种面积增长最多,对我省油菜产量增长的贡献最大。(3)我省油菜生产布局的空间演变特征表现为:油菜生产重心基本稳定,油菜的主要生产区域由成都平原向川东北迁移,同时向川南地区扩展。近30年来四川省油菜生产的综合优势地区不断增多,优势区域从成都平原扩大到川东北。1988-2017年油菜生产综合优势指数均值大于1的地区有绵阳市、德阳市、遂宁市、成都市、达州市、广元市、资阳市、巴中市、南充市。(4)四川省油菜生产布局变迁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机械总动力、公路总里程、人均耕地面积、受灾面积、化肥施用量及有效灌溉面积是影响四川省油菜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其中受灾面积对油菜生产呈负向影响,其余因素对油菜生产呈正向影响。(5)基于此研究结论,提出优化我省油菜生产布局的对策建议:一是重视油菜生产布局规划,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财政及农村金融补贴;四是延伸产业链,充分发挥油菜生产的综合效益。

邓墨[7](2018)在《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三合村幸福美丽新村概念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并指出“美丽中国”是以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为前提而进行的,在建设中要时刻树立起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乡村有利于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而给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关于美丽乡村规划研究基础上,以德阳市三合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以及现场调研法对三合村进行全面综合规划,以三合村的自然资源状况及社会经济状况为基础,结合该村发展优劣势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德阳市三合村从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美丽新村的规划研究,为平原经济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提供参考。研究结论主要如下:(1)“美丽乡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乡村发展的宝贵机遇,本文基于国内外美丽乡村的相关研究理论,紧紧抓住三合村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及水、田、林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对三合村进行差异化规划,避免出现“千村一面”,将三合村打造为别具一格的幸福美丽新村。(2)建设美丽新村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论,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对规划区进行污染防治,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对生活生产垃圾合理处置,采取多种措施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实现产业发展、乡村文明、环境保护。(3)针对当前农村发展问题,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需要集约节约利用乡村土地资源,建立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农用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明确界定农村各类用地的农户的权益,保护农村居民利益,切实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4)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升乡村现代化程度和村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打造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面貌。本次规划在保留三合村原有风貌的同时注重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帮助促进三合村发展迈上新台阶,提升乡村吸引力。

杨海龙[8](2018)在《阿坝县特色蔬菜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阿坝县农业产业以牧为主、农牧林兼营,传统生产模式亟待转型升级;针对县情实际,阿坝县委、县政府和德阳市对口援建前方指挥部,坚持“生态、绿色、有机、现代”发展道路,大力实施德阿生态经济示范园、德阿光伏扶贫产业园和中低温食用菌基地等项目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推动阿坝县传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具有高原藏区特色优势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带动贫困群众志智同扶、就业增收,积极探索出了一条高原藏区产业有新发展、群众有获得感和民族交融、携手奋进的扶贫扶智新道路。本文以阿坝县为研究区域,将其具有高原特色、生态优势、发展基础的蔬菜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阿坝实地考察收集了解到的情况和得来的数据进行探究,对阿坝县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发展程度、农牧民内生动力、农业科技支撑、营销水平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对阿坝县发展高原特色蔬菜产业的条件进行了SWOT分析,并参考了甘肃省榆中县发展蔬菜产业的相关经验。结果表明,阿坝县高原蔬菜产业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各方面发展条件还蓄势待发,需进一步进行探索,针对其中发现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高标准布局蔬菜产业、夯实发展基础、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内生动力、构建科技服务体系、提升产品影响力等对策性建议。

胡娟[9](2018)在《区域种植业碳收支及碳足迹动态研究 ——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种植业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既是碳汇,也是碳源。本文依据近25年来(19912015)德阳市及6区县(旌阳区、广汉市、罗江县、什邡市、绵竹市、中江县)种植业生产相关数据资料,采用种植业作物参数估算法、种植业碳排放的清单估算法和区域系统对比分析等方法,将该市划分为成都平原区(旌阳区、广汉市、罗江县)、山地平原交错带(什邡市、绵竹市)和川中丘陵区(中江县),进行种植业发展、碳收支估算、净碳汇及碳足迹计算,并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旨在为该市种植业低碳化发展提供理论。通过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近25年来(19912015)德阳市复种指数呈上升趋势。作物种植以粮食作物为主(占79.75%),经济作物为辅(占20.25%)。粮经作物比例保持在80:20左右。粮食作物以水稻和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和花生为主。水稻、豆类、油菜和花生等作物单产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小麦、玉米和豆类等作物单产呈波动下降。种植业各类农资投入强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农膜投入强度增长幅度最大(约13倍)。化肥投入中以氮肥为主(占56.61%)。该市种植业的复种指数、作物构成、作物单产和农资投入区域差异明显。川中丘陵区和山地平原交错带的粮食作物比重有所上升,成都平原区的经济作物作物比重上升。川中丘陵区的化肥投入强度最高(平均0.86t/hm2),成都平原区的机械总动力投入强度最高(平均7.43kwh/hm2),山地平原交错带的有效灌溉面积强度最高(0.92 hm2/hm2)。(2)近25年来(19912015年)德阳市种植业碳收支量、净碳汇及碳足迹具有以下特征:(1)全市种植业碳吸收量及强度(年均值分别为191.60×104t和9.69t/hm2)和碳排放量及强度(年均值分别为42.69×104t和2.25t/hm2)总体呈上升趋势。碳吸收量明显大于碳排放量,出现明显的碳汇(年均值为148.91×104t),且呈波动递增趋势。(2)该市作物碳吸收以粮食作物为主,水稻和小麦占比突出(分别为(45.25%和24.93%),经济作物中油菜和花生占比也较大(分别为11.71%和1.25%)。碳排放途径以化肥引起的碳排放量比例最大(占全市碳排放总量的39.81%)。(3)该市种植业历年碳足迹均小于各年份生态承载力,出现明显的碳生态盈余(年均值为15.48×104hm2),但碳生态盈余量逐年减小(减幅21.67%)。(4)该市种植业碳收支量及强度、净碳汇及碳足迹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川中丘陵区碳收支量、净碳汇量最大,且均呈增长趋势;山地平均交错带碳收支量、净碳汇量最小,碳吸收量与净碳汇量呈下降趋势,碳排放量呈增长趋势;成都平原区碳收支量、净碳汇量居中,碳吸收量与净碳汇量呈下降趋势,碳排放量呈增长趋势。该市低碳种植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包括:种植业作物碳吸收量年际变化较大;种植业碳排放量及强度逐年增大,生态盈余量呈递减趋势;种植业碳收支的区域差异明显;公民对低碳种植业的发展认识不足。今后可采取加强农田基础建设,调整作物结构,稳定和提高种植业碳吸收;改进耕作措施,发展低碳种植业,减少农资投入碳排放;加大低碳种植业、循环种植业的宣传,培养新型农民等措施。

杨银中,邓传友,唐召银[10](2017)在《中方县粮油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山区粮油生产存在规模小、集约化水平低、产品商品化程度低、劳动力素质低、用工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对此,需要通过建立特色粮油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再生稻、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掘本地粮油种质资源、实施品牌战略等措施提高经济效益,大力发展中方县的粮油生产。

二、德阳市粮油种植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德阳市粮油种植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中江县油菜生产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产现状
    1.1 生产水平高
    1.2 品种优质化
    1.3 栽培模式多样化
    1.4 养分管理
    1.5 病虫草害防控
2 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化水平差,种植效益低
    2.2 区域抗灾能力弱
    2.3 新技术应用面积小
3 对策建议
    3.1 争取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
    3.2 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3.3 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发挥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3.4 拓展油菜多功能利用,增加农业附加值
    3.5 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扩大新技术应用范围

(2)近29年来德阳市农牧业碳排放估算及脱钩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1.5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2 农业碳排放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业碳排放
        2.1.2 农业碳脱钩
    2.2 农业碳排放国内外研究进展
        2.2.1 农业碳排放国外研究进展
        2.2.2 农业碳排放国内研究进展
    2.3 小结
3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3.1 研究区概况
        3.1.1 自然地理条件
        3.1.2 社会经济现状
    3.2 研究时段选取与数据来源
4 德阳市农业发展及区域差异特征
    4.1 德阳市近29 年来农业发展特征
        4.1.1 德阳市近29 年来农业结构变化特征
        4.1.2 德阳市近29 年来种植业生产变化特征
        4.1.3 德阳市近29 年来畜牧业生产变化特征
    4.2 德阳市近29 年来农业区域差异特征
        4.2.1 德阳市近29 年来种植业区县差异特征
        4.2.2 德阳市近29 年来畜牧业区县差异特征
    4.3 小结
5 德阳市农牧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德阳市农牧业碳排放及碳排放强度估算模型构建
        5.1.1 农牧业碳排放估算模型
        5.1.2 农牧业碳排放强度估算模型
    5.2 德阳市近29 年来农牧业碳排放估算及动态特征
        5.2.1 德阳市农牧业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
        5.2.2 德阳市农牧业碳排放构成与碳排放强度
    5.3 德阳市近29 年来农牧业碳排放空间特征
        5.3.1 德阳市农牧业碳排放量区县特征
        5.3.2 德阳市农牧业碳排放强度区县特征
        5.3.3 德阳市农牧业碳排放构成区县特征
    5.4 德阳市近29 年来农牧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5.4.1 德阳市农牧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模型
        5.4.2 德阳市农牧业碳排放影响因素时序特征
        5.4.3 德阳市农牧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区县特征
    5.5 小结
6 德阳市农牧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脱钩关系分析
    6.1 德阳市农牧业碳排放脱钩弹性模型构建
        6.1.1 Tapio脱钩弹性模型
        6.1.2 基于因素分解的脱钩弹性分解模型
    6.2 德阳市农牧业碳排放脱钩弹性时序特征分析
        6.2.1 德阳市农牧业碳排放脱钩状态特征
        6.2.2 德阳市农牧业碳排放脱钩弹性分解
    6.3 德阳市农牧业碳排放脱钩弹性区县差异分析
        6.3.1 德阳市各区县农牧业碳排放脱钩状态特征
        6.3.2 德阳市各区县农牧业碳排放脱钩弹性分解
    6.4 小结
7 德阳市低碳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1 德阳市低碳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7.2 德阳市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
8 结语
    8.1 主要结论
    8.2 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3)德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状况梳理
        1.2.2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目标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理论内涵
        2.1.1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概念界定
        2.1.2 传统线下农产品销售渠道
        2.1.3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与传统线下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区别
    2.2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理论依据
        2.2.1 营销渠道理论
        2.2.2 电子商务理论
        2.2.3 农产品营销理论
    2.3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模式与运行机制
        2.3.1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模式
        2.3.2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运行机制
3 德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状况分析
    3.1 德阳市农业发展与农产品供给状况
        3.1.1 德阳市农业资源禀赋状况
        3.1.2 德阳市农业产业结构和总产值
        3.1.3 德阳市农业经营主体结构
        3.1.4 德阳市农产品种类与销售状况
    3.2 德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现实需求
        3.2.1 农业经营主体和消费者的现实需求
        3.2.2 销售平台需求动机:参与竞争、提高销售效率
        3.2.3 政府需求动机: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新业态发展
    3.3 德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环境
        3.3.1 德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目标
        3.3.2 德阳市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既有的政策措施
    3.4 德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状况
        3.4.1 德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现状
        3.4.2 德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模式
        3.4.3 德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运行状况
4 德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问题分析
    4.1 德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4.1.1 本土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主体欠缺
        4.1.2 电子商务平台设施较差
        4.1.3 电子商务平台创新不足
        4.1.4 电子商务平台业绩表现还不突出
    4.2 德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问题的影响分析
        4.2.1 过于依托第三方电商平台制约本土农产品电商平台发展
        4.2.2 访客少导致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困难
        4.2.3 农业经营主体认知不足制约农产品电商平台发展
    4.3 德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缺乏农产品品牌营销意识
        4.3.2 农产品电商平台经费投入不足
        4.3.3 缺乏相关技术支持人员支撑
5 德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农产品电商平台的硬件建设
        5.1.1 加强农产品电商平台硬件设施建设
        5.1.2 完善农产品电商平台准入管理机制
        5.1.3 加强农产品电商平台金融支持
        5.1.4 积极培育新时代农产品电商人才
    5.2 提升农产品电商平台服务能力
        5.2.1 加大农产品品牌投入建设力度
        5.2.2 加强品牌培育和农产品质量控制
        5.2.3 加强网络宣传营销力度吸引消费者
        5.2.4 分设售前售中售后服务部门
    5.3 健全农产品电商运行机制与制度体系
        5.3.1 设立农产品电商行业协会
        5.3.2 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5.3.3 完善农产品电商法律法规
        5.3.4 完善供应商评价体系
        5.3.5 搭建和完善检测系统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销售者问卷调查表
附录 :消费者问卷调查表
致谢

(4)中江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中药材
        2.1.2 中药材产业
    2.2 理论概述
        2.2.1 竞争优势理论
        2.2.2 比较优势理论
        2.2.3 产业集群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中江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成效
    3.1 中江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3.1.1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3.1.2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3.1.3 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3.1.4 中药材总产量逐年增长
        3.1.5 面临良好的市场环境
        3.1.6 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3.2 中江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成效
        3.2.1 不断优化产业布局
        3.2.2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不断加强
        3.2.3 不断挖掘产业潜力
        3.2.4 新经营主体不断增长
        3.2.5 助力脱贫成效不断彰显
    4.中江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产业基础建设薄弱,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4.2 种植布局零星,规范化种植水平低
        4.3 人力资源素质较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4.4 缺乏支柱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
        4.5 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销售渠道不畅通
        4.6 国内外竞争激烈,产业整体竞争力不足
    5.中江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
        5.1 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扩大投资比重
        5.2 加强对中药材产业的引导,实现规模化种植
        5.3 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强化人员队伍建设
        5.4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5.5 完善市场体系,多种产业协同发展
        5.6 加大宣传力度,培育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致谢

(5)L公司食用油线上线下营销渠道整合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营销渠道
    2.2 市场营销渠道整合理论
    2.3 线下与线上营销渠道模式
        2.3.1 线下营销渠道模式
        2.3.2 线上营销渠道模式
    2.4 本章小结
3 L公司食用油营销现状及渠道分析
    3.1 中国食用油行业发展现状
    3.2 L公司简介及营销现状
    3.3 L公司营销渠道现状及分析
        3.3.1 L公司营销渠道现状
        3.3.2 L公司营销渠道分析
    3.4 L公司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4 L公司线上线下渠道整合措施
    4.1 解决线上线下渠道冲突
    4.2 开展渠道扁平化建设
    4.3 拓展线上渠道及社会渠道
    4.4 构建线上线下渠道管理体系
    4.5 本章小结
5 渠道整合保障措施
    5.1 确定合适目标市场
    5.2 加强产品建设
    5.3 注重人才培养
    5.4 强化营销机构作用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四川省油菜生产布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数据来源及技术平台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5.2 本文的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区位理论
        2.1.2 比较优势理论
        2.1.3 区域规划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我国油菜产业及发展趋势研究
        2.2.2 我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布局的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第三章 四川省油菜生产布局现状及时空演变分析
    3.1 四川省油菜生产现状分析
        3.1.1 总体生产现状分析
        3.1.2 各市州油菜生产规模优势比较分析
        3.1.3 各市州油菜生产效率优势比较分析
        3.1.4 各市州油菜生产综合优势指数分析
    3.2 四川省油菜生产时空演变分析
        3.2.1 油菜生产的时间演变分析
        3.2.2 油菜生产的空间演变分析
第四章 四川省油菜生产布局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四川省油菜生产布局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4.1.1 自然资源因素
        4.1.2 社会经济因素
        4.1.3 市场因素
        4.1.4 生产要素投入
        4.1.5 政策因素
        4.1.6 其它相关因素
    4.2 四川省油菜生产布局变迁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4.2.1 理论假设及变量设置
        4.2.2 模型构建
        4.2.3 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四川省油菜生产布局现状
        5.1.2 四川省油菜生产布局的时空演变特征
        5.1.3 四川省油菜生产布局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
    5.2 四川省油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5.2.1 油菜单产不稳定,且有待提升
        5.2.2 油菜生产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5.2.3 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低
    5.3 对策建议
        5.3.1 重视油菜生产布局规划,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
        5.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5.3.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财政及农村金融补贴
        5.3.4 延伸产业链,充分发挥油菜生产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7)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三合村幸福美丽新村概念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综合分析法
        1.4.3 现场调研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及内涵
        2.1.1 乡村
        2.1.2 幸福美丽乡村内涵分析
    2.2 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2.2.1 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内涵
        2.2.2 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理论
    2.3 新农村建设相关研究
        2.3.1 国内新农村规划建设模式相关研究
        2.3.2 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美丽乡村规划理论基础
    3.1 美丽乡村概念性规划内涵
    3.2 美丽乡村概念性规划设计目的
    3.3 美丽乡村概念性规划的作用
    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5 景观生态学理论
    3.6 田园城市理论
第四章 三合村美丽新村现状分析
    4.1 村域概况
        4.1.1 地理位置
        4.1.2 地质地貌
        4.1.3 水文与气候
        4.1.4 人口与经济
        4.1.5 特色与资源
        4.1.6 乡域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4.1.7 居民点现状
        4.1.8 产业发展现状
        4.1.9 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4.2 三合村美丽新村发展SWOT分析
        4.2.1 优势分析
        4.2.2 劣势分析
        4.2.3 机遇分析
        4.2.4 挑战分析
第五章 三合村新村规划实践
    5.1 规划的背景、思想及理念
        5.1.1 规划背景
        5.1.2 规划思想
        5.1.3 规划理念
    5.2 居民点规划
        5.2.1 人口规模预测
        5.2.2 新村建设引导
    5.3 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域产业空间布局
        5.3.1 产业发展思路与方向
        5.3.2 产业发展布局
    5.4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5.4.1 配置项目
        5.4.2 配置规模与布局
    5.5 村域空间管制规划
        5.5.1 分区范围与管制要求
    5.6 基础设施规划
        5.6.1 村域交通规划
        5.6.2 给水规划
        5.6.3 能源工程规划
        5.6.4 村域环境卫生治理规划
        5.6.5 村域通信规划
    5.7 环境保护规划
        5.7.1 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5.7.2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5.8 村域综合防灾规划
        5.8.1 抗震规划
        5.8.2 抗洪规划
        5.8.3 消防规划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阿坝县特色蔬菜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蔬菜产业研究综述
        1.3.2 国内蔬菜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蔬菜产业概念与内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农业产业化理论
        2.2.2 产业组织理论
        2.2.3 比较优势理论
第三章 阿坝县特色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阿坝县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3.2 阿坝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3.2.1 种植面积日益扩大
        3.2.2 规模效应逐渐凸显
        3.2.3 品牌效应逐渐形成
    3.3 阿坝县蔬菜产业发展做法
        3.3.1 坚持连片发展理念
        3.3.2 先行先试建设示范基地
        3.3.3 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3.3.4 大力开展园区招商
        3.3.5 积极培育市场经营主体
        3.3.6 借助科研力量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3.4 阿坝县蔬菜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3.4.1 对农业经济拉动作用凸显
        3.4.2 扶贫效益逐渐凸显
第四章 阿坝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供给能力不足
    4.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4.3 产业化程度不高
        4.3.1 龙头带动能力薄弱
        4.3.2 产业链条薄弱
        4.3.3 品牌建设滞后
    4.4 农牧民内生动力缺乏
        4.4.1 群众思想观念落后
        4.4.2 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
    4.5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4.5.1 农业科技服务人才量不足、质不优、结构老化
        4.5.2 监管体系不健全
        4.5.3 标准化水平低
        4.5.4 院地合作不够紧密
    4.6 营销水平薄弱
        4.6.1 蔬菜产业市场发育程度低
        4.6.2 营销主体缺乏
        4.6.3 营销手段单一
第五章 阿坝县蔬菜产业发展SWOT分析
    5.1 优势分析
        5.1.1 政策优势
        5.1.2 区位优势
        5.1.3 资源优势
        5.1.4 园区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初显
    5.2 劣势分析
    5.3 机遇分析
        5.3.1 政策机遇
        5.3.2 群众对安全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
        5.3.3 助力精准脱贫攻坚的需要
        5.3.4 农牧民对实现美好生活的向往
    5.4 挑战分析
        5.4.1 自然灾害频发
        5.4.2 阿坝县稳定压力依然突出
        5.4.3 同质化资源条件制约
        5.4.4 其他制约因素
    5.5 SWOT矩阵分析
第六章 国内高原蔬菜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6.1 坚持样板基地示范
    6.2 严格把控生产各个环节
    6.3 执行高标准技术标准
    6.4 大力推广标准化技术
    6.5 开展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6.6 严格实施产地准出制度
    6.7 “联户联保”制自主监督质量安全
    6.8 实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第七章 加快阿坝县特色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高标准布局蔬菜产业,提高蔬菜产业量质齐升
        7.1.1 科学合理布局
        7.1.2 科学制定目标
    7.2 立足生态保护,夯实发展基础
    7.3 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做强本土企业
        7.3.1 强化政策引导
        7.3.2 强化阿坝县现有龙头企业带动
        7.3.3 加大选商引资力度
        7.3.4 进一步强链延链补链
    7.4 强化教育培训,增强内生动力
        7.4.1 加大技术推广力度
        7.4.2 加强技能培训基地建设
        7.4.3 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7.5 注重科技引领,构建科技服务体系
        7.5.1 构建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
        7.5.2 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
        7.5.3 抓实人才引进培养
    7.6 突出品牌效益,提升产品影响力
        7.6.1 塑造高原特色品牌
        7.6.2 多渠道提升高原蔬菜品牌
        7.6.3 拓宽销售渠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区域种植业碳收支及碳足迹动态研究 ——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文章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主要创新点
        1.4.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2 主要创新点
    1.5 文章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2 种植业碳收支与碳足迹研究综述
    2.1 种植业碳收支与碳足迹的相关概念
        2.1.1 碳收支
        2.1.2 碳足迹
    2.2 种植业碳收支国内外研究进展
        2.2.1 种植业碳收支国外研究现状
        2.2.2 种植业碳收支国内研究现状
    2.3 种植业碳足迹国内外研究进展
        2.3.1 种植业碳足迹国外研究现状
        2.3.2 种植业碳足迹国内研究现状
    2.4 小结
3 德阳市区域概况及主要研究方法
    3.1 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3.2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3.3 主要研究方法
        3.3.1 研究方法
        3.3.2 研究时段选取与数据来源
4 德阳市近25年来种植业发展特征及区域差异
    4.1 德阳市近25年来种植业发展总体特征
        4.1.1 德阳近25年来耕地面积及复种指数变化
        4.1.2 德阳近25年来作物种植构成变化
        4.1.3 德阳市近25年来种植业生产水平变化
        4.1.4 德阳市近25年来种植业农业物质投入变化
    4.2 德阳市近25年来种植业发展区域差异
        4.2.1 德阳市各区域近25年来耕地面积及复种指数变化
        4.2.2 德阳市各区域近25年来作物播种面积构成变化
        4.2.3 德阳市各区域近25年来种植业生产水平变化
        4.2.4 德阳市各区域近25年来种植业农业物质投入变化
    4.3 小结
5 德阳市近25年来种植业碳收支、净碳汇及碳足迹时空特征
    5.1 德阳市近25年来种植业碳吸收时空特征
        5.1.1 德阳市近25年来种植业碳吸收动态特征
        5.1.2 德阳市近25年来种植业碳吸收的区域差异
    5.2 德阳市近25年来种植业碳排放时空特征
        5.2.1 德阳市近25年来种植业碳排放动态特征
        5.2.2 德阳市近25年来种植业碳排放量的区域差异
    5.3 德阳市近25年来种植业净碳汇及强度时空特征
        5.3.1 德阳全市近25年来种植业净碳汇及强度动态特征
        5.3.2 德阳市近25年来种植业净碳汇及强度的区域差异
    5.4 德阳市近25年来种植业碳足迹时空特征
        5.4.1 德阳近25年来种植业碳足迹动态特征
        5.4.2 德阳市近25年来种植业碳足迹的区域差异
    5.5 小结
6 德阳市发展低碳种植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1 德阳市发展低碳种植业存在的问题
    6.2 德阳市发展低碳种植业的对策
7 结语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问题及进一步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10)中方县粮油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史与现状
    1.1 基本情况
    1.2 粮油生产历史
    1.3 农业发展情况
2 粮油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集约化生产水平低
    2.2 劳动力素质低
    2.3 生产规模偏小,产品商品化程度低
    2.4 生产的劳动力成本高,经济效益低,耕地抛荒严重
3 对策
    3.1 建立特色粮油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3.2 充分利用温、光、水资源,大力发展再生稻和稻田养鱼
    3.3 调整有关农业政策,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增强粮油生产后劲
    3.4 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粮油生产的科技含量
    3.5 充分发掘本地粮油种质资源,申报地理标志产品
    3.6 实施品牌战略,走精品化发展路线

四、德阳市粮油种植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江县油菜生产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J]. 兰汉军,杨泽鹏,陈红琳,王昌桃,刘定辉,陈尚洪. 四川农业科技, 2022(01)
  • [2]近29年来德阳市农牧业碳排放估算及脱钩关系研究[D]. 张义琼.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德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问题研究[D]. 周雅洁. 西南大学, 2020(12)
  • [4]中江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研究[D]. 陆天天.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
  • [5]L公司食用油线上线下营销渠道整合策略研究[D]. 周辉. 西南科技大学, 2019(08)
  • [6]四川省油菜生产布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 钟燕.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7]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三合村幸福美丽新村概念规划研究[D]. 邓墨.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3)
  • [8]阿坝县特色蔬菜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杨海龙.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4)
  • [9]区域种植业碳收支及碳足迹动态研究 ——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D]. 胡娟. 四川师范大学, 2018(12)
  • [10]中方县粮油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 杨银中,邓传友,唐召银. 作物研究, 2017(02)

标签:;  ;  ;  ;  ;  

德阳市粮油种植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