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不平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不平等,收入,经济,模型,古吉拉特,基尼,系数。
不平等论文文献综述
晋楠[1](2020)在《电气化无助解决印度家庭男女不平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权力不平衡会削弱女性从用电中获得的优势。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可持续性》的研究显示,根据印度一项针对家庭的调查示,家庭内部的性别不平等可能会减少女性从家庭电气化中获得的好处。研究表明,家庭电气化后,女性在做饭等事情上花的时间更少,这有助于(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20-01-02)
汪红霞,罗学洪,林金官[2](2020)在《收入不平等、技术进步与空气污染——基于污染厌恶弹性效用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个体和社会角度出发,考虑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损耗成本,并加入个体对污染的厌恶程度函数,构建效用模型,演绎个体收入分配状况与社会污染程度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模拟分析验证理论结果。研究发现,厌恶弹性落入不同区间时,二者呈现不同的关系,统一了目前文献关于收入与空气污染间的叁种关系。实证研究中,选取2003-2017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验证了该结论的正确性。另外,技术进步与环保政策的推行确实有利于提升空气质量,但改善效果呈阶梯式。(本文来源于《统计学报》期刊2020年01期)
刘悦,陈雅坤,李兵[3](2019)在《收入不平等对消费升级的影响——基于奢侈品消费的跨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很多国家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在过去几十年都呈现上升趋势,并对经济社会诸多方面带来影响。另一方面,消费支出对GDP的增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这样处于结构转型关键时期的国家,如何有效促进消费升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探讨收入不平等如何影响对高收入需求弹性商品的需求。传统的经济模型一般认为,对于收入需求弹性大于1的产品,收入越不平等,对该产品的总需求越高,因此收入不平等有利于高需求弹性产品的消费。而本文通过一个包含非位似性偏好和异质性个体的模型,得到如下结论:即使对于总体需求弹性大于1的产品,收入不平等也可能对其总需求造成负面影响,并且该负面影响会随着人均收入增加而更显着。本文进一步利用2005—2016年32个国家和地区的奢侈品零售数据,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因此,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能有效增加高收入需求弹性商品的需求,促进消费升级。(本文来源于《经济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吉嘉[4](2019)在《全球收入不平等撬动国际经济变局》一文中研究指出收入不平等是当前备受社会各界和政府关注的问题。自20世纪末以来,伴随着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以及发达国家部分产业的外包转移,全球收入分布情况发生显着变化。从大局上看,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居民收入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而国家内部的不平等在日益扩大。作为不平(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19-12-14)
靳振忠,严斌剑,王亮[5](2019)在《环境和努力孰重孰轻?——中国高等教育获得数量与质量不平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包含学龄期努力指标的2008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数据,在机会不平等分析框架下,利用Gini系数测算了我国高等教育获得数量和质量的不平等程度,运用Shapley方法研究了努力和环境因素对我国居民高等教育获得数量和质量的相对贡献及其长期趋势,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增减变量的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第一,与努力因素相比,环境因素不论对高等教育获得的数量还是质量的贡献都相对更大,说明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仍然存在一定的机会不平等问题。第二,努力因素在高等教育获得中的作用,质量作用大于数量作用。第叁,在环境因素中,家庭文化因素、家庭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在高等教育获得数量和质量中的作用都较为明显,其中家庭文化因素的影响最大,并且家庭文化因素在高等教育获得质量中的作用更大。从区位视角看,中部地区的群体在高等教育机会竞争中处于劣势。第四,通过不同年龄组的对比分析,发现全国统考制度比推荐制度更有助于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而高校扩招政策福利并未公平地分配到不同的群体之中。(本文来源于《财经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赵琪[6](2019)在《在全球视角下解决不平等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27日,美国南加州政府协会高级区域规划师与统计学家凯文·凯恩(Kevin Kane)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美国中心网站刊文表示,目前美国各个城市存在不平等现象,但不平等不仅是发达国家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发展中国家也同样面临不平等问题的困扰。因此,研究不(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2-02)
周璇,成磊,王芳[7](2019)在《社会经济不平等对个体生命史策略的影响——国家发展水平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不平等不仅是经济问题,也会对个体心理行为产生诸多影响。前人认为,经济不平等会强化个体阶层提升意愿。结合生命史理论,研究提出高不平等将使个体偏好后代质量而非数量,以实现阶层提升,且这一现象在高发展水平国家中更为明显。基于开源数据,通过国家/个人两个水平上的分析发现,在高发展水平国家,经济不平等降低了国家生育率,并使个体更关切后代教育。研究结果可为理解特定经济环境下的个体心理和行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探新》期刊2019年06期)
杜立新,徐丽笑[8](2018)在《区域间贸易与收入不平等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港澳台及西藏外)为研究对象,利用扩展的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各地区的不平等足迹,考察2010年由于区域间贸易所引起的地区劳动力收入不平等转移状况,识别出产生不平等的关键地区。结果表明,省份之间通过区域间贸易,互相提供支持,使得不平等伴随着产品和服务的转移而转移;从消费角度考虑,在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区域间贸易使22个省份的本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降低,但也加剧了8个省份的本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因此,各省在缩小本地区的收入差距时,需将区域间贸易纳入政策考虑的范围,以期更为有效地缩小本地区的收入差距。(本文来源于《经济统计学(季刊)》期刊2018年01期)
卢洪友,彭小准[9](2019)在《税收对财产性收入不平等的再分配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微观数据,对2019年度提高个税起征点以及住房贷款利息专项扣减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以及执行2019年税收优惠政策以后的相关财产税进行测算,比较了税前税后的基尼系数、K指数、MT指数等。结果表明:财产税的再分配效应主要来自个人所得税,贡献度高达91.78%;新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减税效应明显,但再分配效应由原政策下的11.63%下降至新政策后的6.5%,纵向公平效应由0.04下降至0.02;财产税的再分配效应仅有微弱的0.3%,而迭加执行2019年税收优惠政策后,财产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由原来的0.35%下降至0.02%。因此,仍需进一步扩大税基,提高税负集中率,从而达到在实际减税的同时不减弱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23期)
郑吉伟,宋鑫[10](2019)在《论21世纪以来西方左翼不平等发展理论的新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左翼学者对不平等发展问题的研究在21世纪经历了由排斥经济全球化到接纳经济全球化的范式转变,这种转变也使他们的研究有了新的取向。一些西方左翼学者对21世纪空间不平等发展的形成因素、空间不平等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利用空间不平等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获取更高利润的重要方式;还有一些西方左翼学者继承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世界体系理论,基于生态视角批判了不平等物质交换,认为不对称的物质交换关系使欠发达国家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期刊2019年06期)
不平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个体和社会角度出发,考虑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损耗成本,并加入个体对污染的厌恶程度函数,构建效用模型,演绎个体收入分配状况与社会污染程度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模拟分析验证理论结果。研究发现,厌恶弹性落入不同区间时,二者呈现不同的关系,统一了目前文献关于收入与空气污染间的叁种关系。实证研究中,选取2003-2017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验证了该结论的正确性。另外,技术进步与环保政策的推行确实有利于提升空气质量,但改善效果呈阶梯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平等论文参考文献
[1].晋楠.电气化无助解决印度家庭男女不平等[N].中国科学报.2020
[2].汪红霞,罗学洪,林金官.收入不平等、技术进步与空气污染——基于污染厌恶弹性效用模型的研究[J].统计学报.2020
[3].刘悦,陈雅坤,李兵.收入不平等对消费升级的影响——基于奢侈品消费的跨国分析[J].经济科学.2019
[4].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吉嘉.全球收入不平等撬动国际经济变局[N].中国证券报.2019
[5].靳振忠,严斌剑,王亮.环境和努力孰重孰轻?——中国高等教育获得数量与质量不平等研究[J].财经研究.2019
[6].赵琪.在全球视角下解决不平等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7].周璇,成磊,王芳.社会经济不平等对个体生命史策略的影响——国家发展水平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探新.2019
[8].杜立新,徐丽笑.区域间贸易与收入不平等转移[J].经济统计学(季刊).2018
[9].卢洪友,彭小准.税收对财产性收入不平等的再分配效应[J].统计与决策.2019
[10].郑吉伟,宋鑫.论21世纪以来西方左翼不平等发展理论的新取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