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与专业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分工与专业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工与专业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贷款,人民银行,模型,层级,企业,区域经济,微观。

分工与专业化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金凯[1](2019)在《多维文化异质性如何影响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基于双边贸易流和专业化分工双重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Hofstede提出的国家维度文化理论和马氏距离法测算多维文化异质性指数,并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文化异质性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文化异质性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文化异质性的影响程度甚至大于汇率波动和自由贸易协定等,忽略文化异质性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将可能导致模型存在一定的偏误,以及结算货币选择模型的解释能力不足;在传导机制方面,文化异质性主要通过双边贸易流和专业化分工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产生影响,文化异质性对双边贸易流产生了负向影响,抑制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文化异质性对专业化分工产生了正作用,促进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且双边贸易流机制的作用强度约为专业化分工的3倍。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文化异质性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自由贸易协定显着减弱了文化异质性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本币互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文化异质性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负效应但影响有限。(本文来源于《国际贸易问题》期刊2019年12期)

霍经纬,田成诗[2](2019)在《垂直专业化分工抑制了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吗?》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3—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在增加值率和垂直专业化水平的测算基础上,对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否影响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进行检验,并对抑制中国增加值率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增加值率具有负向作用,但并不稳定;在引入外资影响和研发水平因素后,垂直专业化对增加值率的负向影响减弱甚至消失。此外,垂直专业化水平并不是抑制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的主要因素;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与优惠条件,垄断并限制高端产品技术与专利权,挤出中国研发部门人力资本水平,使中国垂直专业化技术进步迟滞,才是抑制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雷振丹,陈子真[3](2019)在《区域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专业化抑或多样化集聚?》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视角,结合2004-2016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就二者是否对区域创新产生影响,内在作用机理及其主次关系,是否存在规模、阶段与区域差异性特征等展开了理论与实证的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都对区域创新产生促进影响,后者作用的效应更强,分别通过MAR外部性专业化创新和Jacobs外部性区域协同创新予以实现,作用效应存在阶段性、区域性和城市规模性等差异。据此从提升区域创新视角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的最佳效益优化路径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探讨》期刊2019年10期)

陈前虎,潘兵,司梦祺[4](2019)在《城乡融合对小城镇区域专业化分工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城镇作为城乡交互的重要节点,在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十四五"期间,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将大力促进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与重组配置,小城镇也将面临能否由"区域分异"走向"区域分工"的战略抉择。以浙江省为例,在剖析当前省域小城镇社会空间极化、职能类型分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对浙江省小城镇区域专业化分工所产生的影响,并从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视角提出针对性的战略指引与政策供给,为"十四五"时期浙江省小城镇的特色协同发展提供路径思考,同时也为全国其他省份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期刊2019年10期)

宋珏遐[5](2019)在《聚合专业化分工破解“融资难”》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共同发布了《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相较于之前在政策发布或会议中透露出的信息和观点,《报告》作为我国首部小微金融白皮书,更为全面地勾勒出小微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包括小微经营主体本身的发展(本文来源于《金融时报》期刊2019-07-11)

张松林,郑好青,周鸿勇[6](2019)在《专业化分工视角下城市间分享经济:定义、形成机制与政策含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视角研究城市间分享经济的微观机制。研究得出:(1)城市间分享经济来源于对方城市中个人在生产产品时的专业化经济,且随着专业化经济程度的提高而增加。(2)城市间分享经济的产生需要城市间进行分工,而城市间分工的形成必须要求城市间交易成本系数减小到一定的临界值。(3)城市间分享经济的增加可使城市间分工所要求的城市间交易成本系数减小幅度更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中国城市的发展,并总结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政策含义。(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罗倩文[7](2019)在《专业化分工与农业经营主体演变的逻辑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升级转型的关键要素。目前,农业经营主体由改革初期相对同质性的家庭经营农户占主导的格局向现阶段多类型经营主体并存的格局转变。为何出现这种多元化的转变,其内在逻辑是什么?本文基于专业化分工理论,通过梳理建国以来农业经营主体变迁历程,从专业化分工视角剖析我国农业经营主体演变的逻辑,并以此探讨其演变趋势及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期刊2019年06期)

潘玥,张玉智[8](2019)在《垂直专业化分工下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优点,分析美国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方针。根据提炼出的优点和经验,在考虑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下,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优点和条件出发,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何晨[9](2019)在《全面“营改增”对专业化分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我国近年来最重要的税制改革,“营改增”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开始试点,至2016年5月1日最终实现了全行业的施行。“营改增”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自试点以来减税效应持续显现,有利于促进孕育新产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本文使用我国15个服务行业的958家上市公司从2011年至2017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以我国42个行业的投入产出表测算出服务业与各上游行业间的产业互联度并与各上市公司匹配,通过DID模型分析了“营改增”对服务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本文首先对政策背景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就“营改增”对服务业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与数理模型推导结合的方式论证了“营改增”对专业化分工的作用途径,引入产业互联度的指标以度量“营改增”对专业化分工的作用差异,并提出了本文的两个研究假说。实证分析部分以是否实施“营改增”对企业赋予“营改增”政策虚拟变量,并引入该虚拟变量与产业互联度的交互项,得出的结论是:(1)“营改增”尤其是全面“营改增”对于服务业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依托于企业的产业互联度,产业互联度越高,“营改增”带来的分工效应越显着。(2)分地区、分行业的“分步式”渐进性改革手段存在一定的效率损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营改增”的分工效应。(3)不同类型服务业企业受到“营改增”政策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服务型服务业企业和资源依赖型服务业企业的专业化分工程度受到显着影响。最后本文建议简化相关行业增值税率档次,对产业互联度低的行业考虑采用简易征收办法以优化税制。(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3)

谢逸,陈浩良,童曦,刘颖,陈彦蓉[10](2019)在《专业化分工视角下我国冷链枢纽机场创新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供需角度出发,以研究我国冷链枢纽机场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为目标,确定冷链枢纽机场的概念,分析航空冷链市场现状及趋势,梳理国际典型案例发展经验,归纳影响因素,探讨我国冷链枢纽机场的创新路径及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广西质量监督导报》期刊2019年04期)

分工与专业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2003—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在增加值率和垂直专业化水平的测算基础上,对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否影响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进行检验,并对抑制中国增加值率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增加值率具有负向作用,但并不稳定;在引入外资影响和研发水平因素后,垂直专业化对增加值率的负向影响减弱甚至消失。此外,垂直专业化水平并不是抑制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的主要因素;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与优惠条件,垄断并限制高端产品技术与专利权,挤出中国研发部门人力资本水平,使中国垂直专业化技术进步迟滞,才是抑制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的主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工与专业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金凯.多维文化异质性如何影响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基于双边贸易流和专业化分工双重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9

[2].霍经纬,田成诗.垂直专业化分工抑制了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吗?[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9

[3].雷振丹,陈子真.区域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专业化抑或多样化集聚?[J].现代经济探讨.2019

[4].陈前虎,潘兵,司梦祺.城乡融合对小城镇区域专业化分工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J].城市规划.2019

[5].宋珏遐.聚合专业化分工破解“融资难”[N].金融时报.2019

[6].张松林,郑好青,周鸿勇.专业化分工视角下城市间分享经济:定义、形成机制与政策含义[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罗倩文.专业化分工与农业经营主体演变的逻辑解释[J].当代经济.2019

[8].潘玥,张玉智.垂直专业化分工下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

[9].何晨.全面“营改增”对专业化分工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9

[10].谢逸,陈浩良,童曦,刘颖,陈彦蓉.专业化分工视角下我国冷链枢纽机场创新路径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

标签:;  ;  ;  ;  ;  ;  ;  

分工与专业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