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闻语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闻语篇,转述言语,意识形态意义,概念隐喻
新闻语篇论文文献综述
齐新刚[1](2019)在《新闻语篇中转述言语的批评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语篇中转述言语在概念隐喻的认知操作下,可以实现言者隐性地向读者传播其意识形态意义。本研究从批评认知的角度探讨了新闻语篇中转述言语的意识形态意义,研究发现直接言语、间接言语、警示引语和预调的直接话语经常在概念隐喻操作下成为意识形态意义的主要附着体。(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代本强[2](2019)在《英语新闻对跨文化传播的作用分析——以金融危机新闻语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为文化传播提供了载体,英语新闻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支持,便于各国之间互相借鉴吸收,促进世界一体化的发展。本文就英语新闻的传播特点进行阐述,进一步以金融危机新闻语篇为例,明确英语新闻对跨文化传播的作用,旨在更好的发挥英语新闻价值,促进跨文化传播的顺利推进,仅供相关人员参考。(本文来源于《今日财富》期刊2019年20期)
徐靖[3](2019)在《中国国家形象构建与提升:“一带一路”新闻语篇的积极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际舞台上,国家形象与话语权密切相关。国家形象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与话语权的提升息息相关。"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由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以后,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一带一路"不仅承接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而且将惠及范围从国内伸向了国外。叁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家组织积极响应支持,86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我国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在增进和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政治互信、经济融合以及文化包容等发面发挥着积极地作用,为我们积极对外塑造和输出国家形象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来源于《中州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凤娣[4](2019)在《英汉新闻语篇情态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汉语言学家对情态及情态在日常交流与会话中体现的人际功能做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有些学者探究了情态在不同语篇中的应用,如政治语篇,广告语篇,法律语篇和学术语篇,但他们大多从单一文本出发,英汉对比研究较少。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韩礼德认为,可以从叁个维度研究情态:类型,量值,和取向。以《光明日报》和《China Daily》中的两篇中国爆发手足口病的新闻报道为文本。鉴于本文数据较少,仅研究量值和取向两方面。本文发现:1)英语新闻中情态动词和情态附加语都比汉语新闻少得多;2)英语新闻倾向于用中低量值的情态动词,汉语新闻使用了较多的高量值情态动词;3)英汉两篇都很少用小句引导的主观显性和客观显性,其中汉语使用了较多的主观隐性。两篇新闻中语态的使用情况和分布差异取决于其背后蕴含的人际意义和语篇目的。(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9期)
张欢雨[5](2019)在《多模态新闻语篇图片极差表意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带有主观性,这不局限于文字,新闻图片等视觉元素也能传达报道者的态度和观点,因此多模态评价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Martin和White提出的评价理论能够有效揭示新闻语篇中的态度和立场,其中"极差"系统是评价意义所展现出的等级性,贯穿于"态度"和"介入"系统,其作用至关重要。基于此,探讨多模态新闻语篇中图片极差意义的生成机制,并选取权威媒体中的多模态报道进行例证分析。(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于琰,潘春英[6](2019)在《认知学角度下对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作为新闻舆论信息承载的主要工具,在完成信息传输时,会昭示传媒机构对新闻事件的立场,这一过程会干预和引导新闻信息接收者的思维。人们的思维受多种认知机制左右,如原型机制、范畴化机制、框架机制、隐喻机制等。所以,对新闻语篇进行研究、分析是非常必要的。西方传媒机构表达的立场往往偏离公正与实际,带有不良的政治倾向性。本文通过举例对比分析,阐释英文新闻语篇报道在隐匿性表达和意识形态间的关联性,以此提高人们对英文语篇中批评性话语的辨识能力,客观看待西方传媒。(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29期)
阳花荣,谭占海[7](2019)在《英汉商务新闻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篇衔接理论由韩礼德和哈桑于1976年首次提出,自该理论提出以来,围绕这一理论学者们展开了许多研究。语篇衔接手段也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在商务新闻领域的研究比较少见。本研究把近期中美贸易战中中英报道的商务新闻与语篇衔接理论相结合,旨在了解中英文报道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进而分析其主要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语篇衔接手段出现在中英商务新闻中的频率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中文是分析性语言而英语是综合性语言。本研究可为商务新闻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商务新闻,理解篇章结构。(本文来源于《商务外语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冯华[8](2019)在《新闻语篇中隐喻的认知魅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隐喻的认知基础、运作机制入手,以新闻媒体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典型隐喻现象为例,按照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等对这些现象进行详细分类,并对每一类特征和作用进行分析,从而解读新闻语言中各类隐喻语言风格背后的认知功能、影响及其独特魅力。(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杨琪璇[9](2019)在《基于语料库对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语篇的态度资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语篇往往力求语言客观、准确、简洁,但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媒体的立场和作者的态度。本文以态度资源为基础,以China Daily关于2019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新闻语篇为语料,探讨其中所使用的显性和隐性态度资源以及由此传递出的意义。研究发现,语料在词汇和语境的层面都传递出了积极含义,表现了此次高峰论坛的顺利展开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沿线国家和组织发展的重大意义,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正面形象。(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辉,高松[10](2019)在《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在时政新闻语篇翻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报道作为国与国之间信息交流的桥梁,以其新闻报道的即时性,新颖度且与大众息息相关而深受读者青睐。笔者基于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翻译了Congress Gets Tough on the Saudis一文,通过分析该文章的文外因素和文内因素,运用诺德的环形模式探讨该文章的翻译过程,发现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对于指导时政新闻文本的翻译具有很大作用。(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08期)
新闻语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为文化传播提供了载体,英语新闻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支持,便于各国之间互相借鉴吸收,促进世界一体化的发展。本文就英语新闻的传播特点进行阐述,进一步以金融危机新闻语篇为例,明确英语新闻对跨文化传播的作用,旨在更好的发挥英语新闻价值,促进跨文化传播的顺利推进,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闻语篇论文参考文献
[1].齐新刚.新闻语篇中转述言语的批评认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2].代本强.英语新闻对跨文化传播的作用分析——以金融危机新闻语篇为例[J].今日财富.2019
[3].徐靖.中国国家形象构建与提升:“一带一路”新闻语篇的积极话语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019
[4].刘凤娣.英汉新闻语篇情态对比研究[J].北方文学.2019
[5].张欢雨.多模态新闻语篇图片极差表意机制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于琰,潘春英.认知学角度下对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
[7].阳花荣,谭占海.英汉商务新闻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J].商务外语研究.2019
[8].冯华.新闻语篇中隐喻的认知魅力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9].杨琪璇.基于语料库对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语篇的态度资源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10].王辉,高松.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在时政新闻语篇翻译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