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浮球水力液位控制取水头部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浮球水力液位控制取水头部,包括腔体、出水管道、浮球驱动部分。腔体顶部设置有导向滑轮,腔体内部设置有由限位杆围成的滑动轨道,腔体底部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管道,出水管道与滑动轨道连通,阻水封头通过连杆与下浮球连接,滑动于滑动轨道,下浮球通过牵引绳和导向滑轮与上浮球连接。当装置处于低水位,下浮球的浮力带动连杆和阻水封头向上,出水管道开启。当装置处于高水位,上浮球的浮力通过导向滑轮使得连杆受力向下,阻水封头封闭了出水口,出水管道关闭。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能够解决在山区洪水高水位时,泥沙含量高,水质差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双浮球水力液位控制取水头部,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7)、出水管道(11)、浮球驱动部分;所述的腔体(7)顶部设置有导向滑轮(5),腔体(7)内部设置有由限位杆(8)围成的滑动轨道,腔体(7)底部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管道(11),所述的出水管道(11)与滑动轨道连通;所述的浮球驱动部分包括可上下滑动于滑动轨道的阻水封头(6),阻水封头(6)通过连杆(4)与下浮球(1)连接,下浮球(1)通过牵引绳(3)和导向滑轮(5)与上浮球(2)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双浮球水力液位控制取水头部,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7)、出水管道(11)、浮球驱动部分;

所述的腔体(7)顶部设置有导向滑轮(5),腔体(7)内部设置有由限位杆(8)围成的滑动轨道,腔体(7)底部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管道(11),所述的出水管道(11)与滑动轨道连通;

所述的浮球驱动部分包括可上下滑动于滑动轨道的阻水封头(6),阻水封头(6)通过连杆(4)与下浮球(1)连接,下浮球(1)通过牵引绳(3)和导向滑轮(5)与上浮球(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浮球水力液位控制取水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体(7)呈圆台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浮球水力液位控制取水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轨道为圆形,由4根限位杆(8)围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浮球水力液位控制取水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轨道与出水管道(11)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圈(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浮球水力液位控制取水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管道(11)底部设置有法兰接口(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浮球水力液位控制取水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体(7)底部的进水口为圆环形,设置有间隙为1cm的进水格栅(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浮球水力液位控制取水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浮球(2)的体积大于下浮球(1)的体积。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浮球水力液位控制取水头部。

背景技术

山区供水工程取水头部是整个供水工程的重要节点,担负着将优质的水源输送至取水构筑物或水厂的重要作用。

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方式的特点是:枯水期径流量小,水位较低,水质良好;洪水时径流量大,水位高,泥沙含量高,水质差。修建低坝可抬高水位,可解决枯水期径流量小的问题,而洪水时径流泥沙含量高,水质差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山区取水工程的建设。

目前常用水力浮球阀,需要利用压力水(水头>5m),结合水位控制阀门进行启闭,而且设备对压力水水质要求高,不能含有大量泥沙,因此在山区取水头部无法采用常规水力浮球阀。如何保证取水中杂质尽量少,以减轻后续水处理负担,但对于取水用户来说是个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双浮球水力液位控制取水头部,以解决山区供水中泥沙含量高,水质差的问题。

一种双浮球水力液位控制取水头部,包括腔体、出水管道、浮球驱动部分;

所述的腔体顶部设置有导向滑轮,腔体内部设置有由限位杆围成的滑动轨道,腔体底部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管道,所述的出水管道与滑动轨道连通;

所述的浮球驱动部分包括可上下滑动于滑动轨道的阻水封头,阻水封头通过连杆与下浮球连接,下浮球通过牵引绳和导向滑轮与上浮球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腔体呈圆台型。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动轨道为圆形,由4根限位杆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动轨道与出水管道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圈。

进一步地,所述的出水管道底部设置有法兰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腔体底部的进水口为圆环形,设置有间隙为1cm的进水格栅。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浮球的体积大于下浮球的体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非洪水时水质较好,可利用新型取水头部由河道向取水构筑物直接引水,同时在取水头部设置格栅,去除漂浮物、较大动植物等杂质,洪水时水位上涨,阀门自动关闭。有效防止洪水时河道中的泥沙进入供水系统;

(2)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需要压力装置,对水质无有特殊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低水位进水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水位关闭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取水腔体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取水腔体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取水腔体A-A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进水格栅大样图;

图中各标号的含义1-下浮球、2-上浮球、3-牵引绳、4-连杆、5-导向滑轮、6-阻水封头、7-腔体、8-限位杆、9-密封胶圈、10-法兰接口、11-出水管道、12-进水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双浮球水力液位控制取水头部,包括腔体7、出水管道11、浮球驱动部分,在本装置的实际应用当中,如图3,将腔体7设计成顶面小底面大的圆台形状是对于实际情况的优选,同时只要保证过水通量的前提下,腔体7的高度越低越好,这样不但可以减轻重量,也可以加大装置可使用的范围,易于系统配置。

如图4,所述的腔体7顶部设置有导向滑轮5,腔体7内部设置有由限位杆8组成的滑动轨道,如图5,在本实施例中将滑动轨道设计为圆形,由4根限位杆8固定在圆形滑动轨道边界保证了滑动于滑动轨道的阻水封头6的稳定性,如图6,腔体7底部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管道11,进水口为底面圆环形,设置有间隙为1cm的进水格栅12,主要作用是除去水中漂浮物、鱼类等杂质,保证在非汛期的水质安全,出水管道11设置于腔体7底面中部,一端与腔体7内部的滑动轨道连通,另一端设置有法兰接口10,便于与输水管道连接。

所述的浮球驱动部分包括可上下滑动于滑动轨道的阻水封头6,阻水封头6与出水管道11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圈9,保证了装置在高水位关闭状态时,阻水封头6能够完全封闭出水管道11,阻止了装置中的水流动。阻水封头6通过连杆4与下浮球1连接,下浮球1通过牵引绳3与导向滑轮5与上浮球2连接。

其中下浮球1与上浮球2采用同样材质,且下浮球1的体积要小于上浮球2,保证了在上浮球2在被水淹没时,能够比下浮球1产生更大的浮力。

实施例1:

如图1,当正常进水,装置处于低水位,即下浮球1的浮力大于连杆4的重力G连<\/sub>和下浮球1自身的重力,且上浮球2的浮力等于上浮球2的重力时,即F球1浮<\/sub>=ρ液<\/sub>gV排1<\/sub>>G连杆<\/sub>+G球1<\/sub>,F球拉2<\/sub>=F浮2<\/sub>。

整个装置处于进水状态,下浮球1的浮力带动连杆4和阻水封头6向上浮动,出水管道11开启,原水沿进水口进水,由出水管道11流进输水管道。

实施例2:

如图2,当液位升高,装置处于高水位时,即上浮球2将产生较大的浮力,拉动牵引绳3通过导向滑轮5将拉力改变方向,增加下浮球1竖直向下的拉力,对于上浮球2拉力F球拉2<\/sub>=F浮2<\/sub>-G球2<\/sub>,下浮球1则有F浮1<\/sub><F拉2<\/sub>+G连杆<\/sub>+G球1<\/sub>;

此时,上浮球2的浮力通过导向滑轮3使得连杆4和阻水封头6受力向下,阻水封头6封闭了腔体7底部的出水口,使出水管道11关闭,装置内的水不在流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过程中由于连接的摩擦力较小,暂不考虑。同时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设计图

一种双浮球水力液位控制取水头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8085.4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7(西安)

授权编号:CN209924031U

授权时间:20200110

主分类号:E03B3/04

专利分类号:E03B3/04

范畴分类:36B;

申请人:西安水务(集团)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西安水务(集团)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710082 陕西省西安市环城西路南段8号

发明人:崔红军;张博;马平安;赵海亮;周晓娟;贺栋;贾涛涛;李乐

第一发明人:崔红军

当前权利人:西安水务(集团)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婷

代理机构:61216

代理机构编号: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双浮球水力液位控制取水头部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