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细裸藻及其褪色突变株残留质体基因的研究

纤细裸藻及其褪色突变株残留质体基因的研究

论文摘要

裸藻属是一类单细胞鞭毛藻,其叶绿体有3层被膜,具叶绿素a和b,被认为起源于某种单细胞绿藻的次级内共生。其中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的叶绿体对多种化学和物理因子敏感,如紫外线、持续高温、链霉素等都可以诱导藻株的褪色,使其成为褪色突变株。本实验用氧氟沙星处理纤细裸藻,获得了5个褪色突变株,利用已知的纤细裸藻叶绿体基因组设计引物,在5株褪色突变株中均发现了12个残留质体基因,分别为rps2、rps3、rps8、rps14、rpl5、rpl14、rpl16、psaC、psbA、petB、rbcL、5srRNA基因。野生型和OflB2褪色突变株黑暗培养5天后,继续黑暗或光刺激0.5h及3h,用qRT-PCR方法检测11个残留质体基因(除了rpl16)在黑暗及不同的光刺激时间下的表达。结果表明,持续黑暗培养时,野生型与OflB2褪色突变株的所有残留质体基因的表达差异均不显著,但他们对光刺激的响应情况不同:野生型在光刺激条件下有6个基因表达差异不显著,分别为rps2、rps3、rps8、psaC、petB、rbcL基因;有5个基因的表达差异显著,其中rpl5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而5srRNA、rps14、rpl14及psbA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而OflB2褪色突变株在光刺激条件下有6个基因的表达差异显著,rpl5、5srRNA、rps14、rps2、rps8及petB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下调;其余的基因表达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本文获得的褪色突变株保留了部分质体DNA,且部分质体基因对光照有响应,该研究将会有助于理解叶绿体的进化,解答普遍存在于非光合生物中的质体DNA功能之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裸藻的生物学特性
  •   1.2 裸藻的应用
  •   1.3 叶绿体的起源与进化
  •   1.4 藻类叶绿体基因组结构
  •   1.5 藻类叶绿体DNA序列测定方法
  •   1.6 裸藻的质体基因组
  •   1.7 光照对裸藻叶绿体基因表达的调控
  •   1.8 裸藻的退色突变株及质体研究
  •   1.9 本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2章 纤细裸藻突变株的诱变及验证
  •   2.1 实验设计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2.3 材料与方法
  •     2.3.1 实验藻株和培养条件
  •     2.3.2 纤细裸藻野生型的诱变及突变株的筛选
  •     2.3.3 生长曲线绘制
  •     2.3.4 色素吸收光谱的测定
  •     2.3.5 PCR扩增
  •       2.3.5.1 基因组的提取
  •       2.3.5.2 残留质体基因的引物的设计
  •       2.3.5.3 突变株残留质体基因的检测
  •   2.4 结果
  •     2.4.1 褪色突变株获得
  •     2.4.2 生长曲线
  •     2.4.3 色素吸收光谱比较
  •     2.4.4 OflB2 突变株残留质体基因
  •   2.5 讨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OflB2 突变株残留质体基因序列分析
  •   3.1 实验设计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
  •     3.3.1 OflB2 突变株与野生型部分质体基因扩增
  •     3.3.2 OflB2 突变株与野生型部分质体基因测序及比对
  •     3.3.3 OflB2 突变株与野生型部分质体基因开放阅读框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野生型和突变株在光刺激条件下残留质体基因表达分析
  •   4.1 实验设计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藻株和培养条件
  •     4.2.2 总RNA提取与cDNA的合成
  •     4.2.3 qRT-PCR
  •     4.2.4 数据分析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秦换

    导师: 王江新

    关键词: 纤细裸藻,褪色突变株,质体基因组,光刺激

    来源: 深圳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生物学

    单位: 深圳大学

    分类号: Q943

    总页数: 59

    文件大小: 3009K

    下载量: 18

    相关论文文献

    • [1].裸藻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 食品与机械 2020(01)
    • [2].培养方式对纤细裸藻脂肪酸与氨基酸含量的影响[J]. 水生生物学报 2020(03)
    • [3].血红裸藻水华水的防治[J]. 河南水产 2020(03)
    • [4].血红裸藻多肽的提取及对小鼠运动耐力影响研究[J]. 食品工业 2016(01)
    • [5].池塘裸藻水华的防治技术[J]. 知识窗(教师版) 2017(01)
    • [6].纤细裸藻对5种抗生素的胁迫响应[J]. 水生态学杂志 2017(06)
    • [7].疫情、水灾期间效益不减反增,这家动保企业到底如何做到的?[J]. 当代水产 2020(10)
    • [8].裸藻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J]. 水生生物学报 2018(03)
    • [9].5种抗生素对纤细裸藻蛋白含量的影响[J]. 河北渔业 2017(08)
    • [10].北京市翠湖国家湿地公园血红裸藻(Euglena sanguinea)水华衰亡过程[J]. 湖泊科学 2018(02)
    • [11].裸藻多糖碱提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 食品科技 2019(09)
    • [12].淡水池塘裸藻水华的特点 危害和调控[J]. 现代农村科技 2014(10)
    • [13].池塘裸藻水华综合防治技术[J]. 渔业致富指南 2009(17)
    • [14].水产养殖中裸藻水华的防治[J]. 渔业致富指南 2014(21)
    • [15].北京翠湖湿地血红裸藻水华发生的环境条件[J]. 水生态学杂志 2015(02)
    • [16].池塘裸藻水华的防治[J]. 新农村 2009(01)
    • [17].水产养殖池塘裸藻水华的特点、危害和调控[J]. 中国水产 2009(02)
    • [18].纤细裸藻△9-脂肪酸延长酶基因在解脂耶氏酵母中的表达[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20)
    • [19].二溴联苯醚对纤细裸藻的生态遗传毒性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06)
    • [20].空间飞行微重力降低裸藻光合电子传递并改变光合能量分配(英文)[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6(09)
    • [21].基于叶绿体16S rRNA的绿色裸藻类系统发育及性状进化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18(11)
    • [22].池塘裸藻水华的防治[J]. 农村科学实验 2009(07)
    • [23].某市自来水裸藻水华应急处理[J]. 城镇供水 2020(05)
    • [24].浙东河网水体发黄现象原因分析[J]. 环境影响评价 2019(01)
    • [25].固相萃取LC-MS-MS法测定水中裸藻毒素的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7(24)
    • [26].南美白对虾塘发生裸藻水华的危害及防控对策[J]. 科学养鱼 2013(02)
    • [27].日本利用藻类生产塑料[J].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13(04)
    • [28].广州市谷河黑臭评价及其与裸藻丰度和生物量相关性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 2019(03)
    • [29].养鱼观水有技巧[J]. 农家参谋 2009(06)
    • [30].太湖梅梁湾有机污染物对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的遗传毒性效应[J]. 环境科学 2009(11)

    标签:;  ;  ;  ;  

    纤细裸藻及其褪色突变株残留质体基因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